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

隨着大批軍資運抵應州,和遼軍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五千輛大車到來,使宋軍有了充足的臨時運輸工具,大軍開始向大同府進發。

出動的十六萬宋軍包括八萬騎兵和八萬步兵,可就算是步兵,也有戰馬代步,在隊伍中間是一萬輛大車,滿載着糧草北行。

北上大同府當然不會立刻就發動戰爭,宋軍需要尋找一座大本營,囤積物資糧草。

如果有現成的城池當然好,如果沒有城池,那就只能自己構造一座大營了。

宋軍當然不會現在才臨時做決定,他們的斥候早就摸清了情況,大同城南面只有一座懷仁縣,不過這座縣城距離大同城太遠,距離超過兩百里,不符合宋軍的要求。

宋軍要的城池是距離大同城約三五十里左右,明顯沒有現成的城池,那他們只能在空地上築造板牆式大營。

地址已經選定,距離大同城約四十里左右,緊靠一條小河,地勢稍高,但水源充足。

兩天後,大軍抵達了目的地,十萬大軍開始紮下帳篷,數萬士兵夯土伐木,開始構築營牆。

作戰大營不可能像應州大營那樣奢侈,佔地上萬畝。

作戰大營首先要控制面積,佔地最好不要超過三千畝,這樣便於巡防,否則大營過於龐大,總會出現防禦漏洞。

其次營帳也不能太多,應州是二十名士兵住一頂大帳,但戰場這裡只能五十人住一頂大帳。

一萬輛大車卸下糧草物資後,又在兩萬騎兵的護衛下南下繼續運輸物資,這時,宋軍的大營已經迅速搭建起來。

一座佔地數千畝的大營出現在一望無垠的曠野裡,遠處數十里外便是大同城。

遼軍探子早就發現了宋軍的動靜,立刻報告了遼軍主帥耶律萬山。

耶律萬山率領衆將趕來城頭上向遠處眺望。

大家心裡都很沉重,宋軍的到來,意味着延續了近一年的對峙結束了,宋軍要開始攻打大同城。

耶律萬山心中着實很矛盾,他收到天子耶律洪基的命令,令他死守大同城,但他心如明鏡,宋軍有威力強大的鐵火雷,他根本守不住大同城,結局一定就和幽州城相同。

他該怎麼辦?是出戰還是不出?耶律萬山心中糾結萬分。

“大家都說說,我們是守城還是出戰?”耶律萬山忍不住問衆人道。

衆人驚訝地看着他,大將蕭瀾玉躬身道:“大帥,幽州城比大同城更加堅固高大,一樣被宋軍輕易攻破了,我們肯定守不住大同城,只能和宋軍決一死戰。”

都卜羅也道:“我們部落的軍隊從來不會打巷戰,只會騎馬作戰,如果要守城,那讓我們來助戰還有什麼意義?”

寧布和阿伊克也紛紛表示贊同,他們不接受守城,要麼出城和宋軍一戰,要麼就讓他們回去,打巷戰,他們只能是死路一條。

衆將七嘴八舌,但意思都差不多,不願困死城內,寧願和宋軍一戰,耶律萬山的副將耶律罕建議道:“其實可以先決戰,如果不行再撤退回來守城,我想天子的意思是讓我們堅守大同府,並非是指點我們怎麼打仗,我們可能誤解了他的意思。”

在衆人的勸說下,耶律萬山也下定了決心,“當然要發揮我們自己所長,守城並不是我們的優勢,那就依各位之言,和宋軍決戰!”

衆人心中暗暗鄙視,什麼叫‘依各位之言’,若敗了,好推卸責任嗎?

耶律萬山當即寫了一份戰書,讓手下送去宋軍大營。

宋軍大營已經構築完成,數十座哨塔分佈在大營四周,圍繞大營一圈還挖了深深的壕溝,第二批火油兵甲等物資也送到大營。

此時,範寧正帶着數十名將領參觀精鋼弩炮,衆人對強大的弩炮讚歎不已,尤其一次能發射三十六支鐵箭,射程達兩百步,穿透力異常強大,更是讓人刮目相看。

不過範寧倒發現精鋼弩炮前面的擋板倒很有意思,平時是平躺在地上,隨時可以支架起來,前面佈滿了兩尺長的木刺。

杜俅見範寧對擋板很有興趣,便解釋道:“這是擋馬板,在危急時刻可以拖住騎兵衝擊,保護精鋼弩炮撤退。”

“豎起來我看看!”

杜俅連忙招呼一聲,數十名工匠上前,兩人擡起木板,下面用支架頂住,木板上的尖刺自然就豎起來,木板高達七尺,非常實用也非常便利。

衆將都是識貨之人,紛紛鼓掌叫好,騎兵強大就在於衝擊的第一波,如果第一波被強行擋住,對騎兵的衝擊將影響極大。

範寧又問道:“那地上怎麼固定住?”

杜俅取過四根一尺長的鐵釘笑道:“相公請看,這四根長鐵釘就是用來將它們固定在地上,非常牢固。”

範寧點點頭,這個創意很好,只可惜受資源限制,不能採用鐵板,否則更是騎兵的噩耗了,從這一點來說,不能不是一種遺憾了。

這時,一名士兵跑進來,單膝跪下道:“啓稟樞密使,遼軍派人來下戰書。”

“人在哪裡?”

“在中軍帳外等候!”

範寧離開倉庫區營地,返回了中軍大帳。

在大帳門口,範寧遇到了楊文廣和種諤,遼軍使者被帶下去了。

楊文廣上前將戰書遞給範寧道:“遼軍要求和我們在原野裡決戰,時間地點由我們定。”

範寧看了看戰書,問道:“其中會不會有詐?”

種諤在一旁笑道:“如果是口頭約定,或許會有詐,但這種書面戰書,一般不會有詐,契丹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講規矩,不像西夏人。”

範寧沉吟一下道:“三天後決戰如何?”

“可以,應該準備充分了。”

“種老將軍呢?”範寧又問種諤。

“卑職也同意三天後上午決戰。”

“那地點就選在龍野原,正好在雙方大營中間,”

範寧隨機回大帳,批了戰書,命人送給遼軍使者。

他隨即請楊文廣和種諤商量決戰之策,範寧對大軍團決戰經驗不多,但種諤和楊文廣卻經驗豐富,他們能策劃出一個極爲穩妥的方案。

.........

三天後清晨,範寧留一萬軍隊守軍營,他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出了軍營,向二十里外的龍野原開去,

龍野原地勢平坦,大半都是黃土地,只稀稀疏疏生長一些野草。

宋軍斥候早就探查過這裡,把這裡視爲雙方決戰的最理想之地。

宋軍抵達了龍野原,範寧遠遠看見了一條黑線,他手一擺,下令道:“就地擺下戰場!”

宋軍分爲前中後及兩翼五軍,其中前軍四萬人,除了一萬弩手外,其餘三萬全部是長槍步兵。

三百六十架精鋼弩炮也屬於弩軍。

兩翼各有兩萬五千騎兵,他們任務是從兩側保護中軍和前軍。

然後是五萬中軍,五萬中軍由騎兵三萬和步兵兩萬組成,他們的任務是穩住大陣,同時支援各軍。

後軍是一萬人,後軍的作用是防止敵軍出奇兵從後面襲擊,保護大陣的後背。

範寧親自坐鎮中軍,楊文廣負責前軍,種諤負責兩翼,後軍由都統制張燕統領。

宋軍迅速擺下了陣型,數百名士兵將擋馬板鐵釘敲入土中,擋板暫時平躺着,三百六十架精鋼弩炮部署在弩軍中間。

範寧冷冷地望着遠方遼軍,遼軍正緩緩向宋軍走來,遼軍一半以上都是騎兵,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他們主動攻擊,才能發揮出騎兵的優勢,從情報司收集的各種情報來分析,三萬熟女真就是耶律洪基強徵而來的‘墊腳石’,他們要爲契丹軍和兩翼騎兵進攻創造條件。

範寧望着遼軍得兩翼,暗暗思忖道:‘就不知草原部落願爲內應是真還是假?’

大戰即將爆發,戰場上殺機凜冽,一陣狂風吹過,漫天飛沙走石。

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
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視察金田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