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

下午時分,天子趙頊、相國富弼和文彥博,三人特地被曹太后召去喝茶,曹太后自然也是看了今天的報紙,常年生活在深宮,幾乎與世隔絕,大宋興盛的報紙就成了宮人每天最大的期待,也成了她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曹太后也不例外,她訂購了京城所有的報紙,每天下午,她都要花兩個時辰的時間看報,這個習慣幾乎雷打不動。

三人在慈安宮見到了太后,行了禮,曹太后請天子趙頊和兩位左右相公坐下。

曹太后取出特別戰報,問道:“今天看到一個好消息,可惜報上登載得太短,哀家還想了解一些更多的消息。”

趙頊欠身道:“南部防線攻破是用飛鷹傳信過來,也非常簡短,狄樞密率五萬大軍從防線背後出擊,打西夏軍一個措手不及,連破三十六寨,攻佔了韋州、銀州和夏州。

而西夏軍主力集中在宥州、洪州和鹽州,它們原本打算反撲,但韓相國和種將軍已率三十萬大軍殺來,它們不得不北撤,但被狄樞密的軍隊阻擊,六萬西夏大軍被困在鹽州。”

曹太后點點頭,“這次我們能滅西夏嗎?”

“回稟皇祖母,只要不出大的意外,應該可以。”

曹太后又取了一份曹家辦的《軍報》,笑道:“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西夏還有一支主力軍在賀南山,有沒有提醒過小范相公?”

趙頊連忙道:“賀南山的軍隊應該是党項傳統騎兵,幾十年一直和宋軍交戰的就是它們,它們並沒有幾十萬大軍那麼多,最多能集結十萬騎兵,其中五萬部署在河西走廊,還有一萬部署在居延海,另外在河湟地區還有兩萬騎兵和我們對峙,它們能動用支援興慶府的騎兵也就兩三萬人,小范相公對它們很防備,派了大量斥候去監視他們。”

這時,富弼笑道:“關於河西走廊的西夏軍,有件事需要向太后彙報,吐蕃首領董氈很快將抵達京城,將和我們商量聯軍攻打河西走廊西夏軍。”

董氈是青唐吐蕃的首領,控制今天的青海北部和甘肅西南一部分地方,他父親角廝羅率軍擊敗了李元昊對河湟地區的入侵,建立了聯宋抗夏的國策,角廝羅去世後,他兒子董氈繼承了他的國策,一直和宋朝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吐蕃也窺視河西走廊?”曹太后冷冷道。

文彥博笑道:“請太后不必擔心,今天的吐蕃已不是唐朝的吐蕃,青唐吐蕃只是吐蕃諸部一支,它哪裡能和大宋抗衡,只是河西走廊的西夏軍時時窺視河湟,令他們寢食不安,這次宋軍大舉攻夏,他們看到了機會,才提出聯宋攻夏的方案,攻滅吐蕃,河西走廊肯定是歸大宋。”

曹太后稍稍放下心,又問道:“那遼國會不會出兵干涉我們滅夏大計?”

這也是報紙上爭論得最激烈的事情,她當然也很關心。

富弼道:“啓稟太后,我們剛剛得到消息,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將派特使前來大宋,調停大宋和西夏的戰爭。”

“這是什麼意思?”曹太后不解問道。

“這就是說,遼國放棄了用武力干涉大宋攻夏,只是用外交的方式儘量和緩宋夏關係,實際上就是遼國給自己找個臺階。”

曹太后輕輕點頭,“六十萬大軍殺進了西夏,哀家真的很期待,聽到宋朝滅亡西夏的消息,哀家將來逝去也可以向先帝交代了。”

說到這裡,曹太后的臉色變冷了,她取出一份《小報》翻出針對範家的文章,推到天子趙頊面前,“這篇文章官家看過嗎?”

趙頊點點頭,“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明顯是想挑撥朝廷對小范相公的不信任,然後換帥,皇祖母不要理會它。”

曹太后冷冷道:“哀家是不想理會它,可中午吳王妃向哀家上一份表,她要辭去王妃之銜,懇請哀家同意,你說哀家該怎麼辦?”

趙頊一怔,這是怎麼回事?範寧的妻子爲什麼要辭去王妃之名。

文彥博道:“太后,王妃既不是爵位,也不是官職,除非吳王廢妻,否則無法去除,這個道理吳王妃應該知道吧!”

“是啊!人家在丈夫在前線給朝廷賣命,朝廷卻任由別人肆意欺辱他們弱妻幼子,人家被逼得沒辦法了,連王妃都不敢當了,我們還在這裡和人家講道理,你這個皇帝倒也做得坦然,你們兩個相國卻不當回事,明天範寧一封辭職信遞上來,不給你賣命了,官家,你該怎麼辦?”

趙頊額頭上的汗水流下來了,連忙在皇祖母面前跪下請罪,“是孫兒考慮不周,孫兒立刻改正。”

“你們兩位呢?”

曹太后看了一眼富弼和文彥博,“知政堂也是考慮不周嗎?”

天子跪下,富弼和文彥博也不好再站着,兩人也跟着跪下,富弼慚愧道:“是我們疏忽了範家的感受,微臣親自執筆,公開批駁《小報》上的污衊之言。”

曹太后的臉色稍稍好一點,點點頭道:“小范相公屢立大功,在軍中威望極高,這些報紙若傳到軍中,會嚴重影響軍心,會動搖士氣,這個道理連我一個女流之輩都懂,你們聽之任之,哀家真不知該怎麼說你們,兩位相公下去吧!該怎麼做,知政堂自己看着辦,哀家不想再說第二次了。”

富弼和文彥博告退了,曹太后又對趙頊道:“你應該知道,《信報》就是朱家辦的,但《信報》始終對這件事一言不發,其實就是朱佩在等朝廷出面,朱佩從小哀家就很喜歡她,她是外柔內剛之人,她向哀家告狀,實際上是顧全大局了,如果她一怒之下帶着家人離開大宋去北島,你覺得範寧還能安心給你賣命?”

趙頊滿臉羞慚道:“孫兒知錯了。”

“你打算如何解決這件事?”

“闢謠,把事情說清楚,然後朕會讓皇后親自去範府安撫吳王妃。”

曹太后搖搖頭,“這還不夠!”

她沉聲道:“如果是你祖父處理此事,他一定要把這個李光白查出來,不管此人是誰,都會給他安上私通敵國的帽子,只有這樣才能挽回範家的名譽,才能讓範寧更好地替你賣命,明白哀家的意思了嗎?”

“孫兒明白了!”

..........

次日一早,向皇后駕臨朱府,特地來探望範寧的母親和妻兒,又賜給範寧母親張氏宮錦五百匹,以示對遠征主帥家屬的慰問。

中午時分,右相富弼和左相文彥博分別在《信報》和《小報》的頭版頭條發表專題文章,駁斥李光白散佈謠言。

富弼在文章中明確指出,範寧的兩個兄長是第一批去鯤州的商人,冒着被土著人殺死的危險,他們率先在鯤州的河流中發現金砂。

爲此,範寧特地向天子上書,提出開採金砂申請,特到天子特批,准許小規模開採三年,所僱人數不超過百人,作爲範寧替朝廷開拓鯤州的獎勵。

作爲開採金礦的條件,範氏兄弟和其他採礦人則要負責替朝廷在鯤州探礦,目前鯤州的金礦和銀礦都是範氏兄弟發現,無償交給了朝廷,而且當時獲得天子特批採金的家族也不止範家,連張堯佐也獲批准在琉球府開採銀礦。

在駁斥海外購島時,富弼更是指出,朝廷鼓勵大商人和功勳世界去海外購地,並允許海外領地有條件實施自治。

目前在海外購島購地的家族以及商人已達一千四百三十三人,範家不過是其中一人,而且範家購置的海島距離大宋最遠,附近海島有食人土著出沒。

富弼又指出,範家所購海島距離大宋數萬裡,朝廷根本就不知道這裡還有島嶼,島嶼並不屬於大宋,範家完全可以不付一文錢便能得到這座島嶼,但範家兄弟還是爲此付出八萬兩黃金,事實上就是把鯤州淘到的黃金還給了朝廷。

這正是範寧嚴格要求自己,心懷朝廷,心懷大宋的體現。

富弼在文章最後一針見血地指出,宋軍攻打西夏已到最關鍵之時,有人便在這個緊要關頭散佈謠言,企圖影響朝廷臨陣換帥,使大宋滅夏戰略功虧一簣,這幾篇文章的本質是在實施反間之計。

而文彥博的文章是拿出了當年先帝批准範家、曹家、高家、龐家採金探礦的手諭,公開刊登在報紙上,同時公開了範家購島的價格、位置,以及朝廷規定的價格,用鐵的事實來駁斥李光白對範家的污衊。

兩位相公的重磅文章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京城引起掀然大波,京城百姓紛紛怒斥《小報》造謠,強大的壓力逼迫《小報》不得不連夜印製專刊,公開表示作者的文章不代表報館的立場,報館堅決支持大宋的平夏之戰,並向範氏家族因此受到的傷害表示道歉。

次日,李光白露出了真面目,竟然是張堯佐的前女婿趙經綸,現任國子監博士,大理寺在他書房搜出了數封與西夏秘密往來的書信,真相大白,炮製文章的作者竟然是西夏的奸細。

當天,《小報》被勒令停止發行當天報紙,停業整頓一個月。

這場風波過後,《小報》元氣大傷,讀者流失近八成,使它從最初的第一大報淪落到京城十三家報紙中的最後一名。

汴梁發生了一連串的風波,應該是主角之一的樑乙埋卻一無所知,他已經離開了京城,悵然走在回國的歸途之上。

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
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