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

一支由一百二十艘五千石蒸汽戰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在黑水中航行,黑水水深河寬,寬達兩裡,萬石大船也可以駛入,蒸汽機船冒着黑煙,明輪在河中翻滾,推動大船航行。

船隊進河口後已經走了三天,大船三艘並列在河中行駛,隊伍長達數裡,兩岸是一望無際的茂密的森林,遠處是巍巍的高山,看不見人煙。

這裡曾經是女真人活躍的地方,但女真人被滅後,這裡就變得死一般沉寂了。

章楶站在第一艘大船上,目光復雜地望着兩岸,他曾經來過這裡,給了女真人很多武器和糧食,甚至宋軍用鐵火雷幫助女真人攻城掠寨,他沒想到,就在短短半年後,女真人就被遼國滅了,說到底還是女真人內部出了問題,發生內訌給了遼國機會。

章楶始終不明白小范相公爲什麼選中石顯,事實證明,正是石顯的心胸狹窄,處事不公才導致女真族內部的不和,石顯根本就不是一個值得扶植的領袖。

相反,章楶到覺得完顏烏古乃是個很厲害的人物,能夠把整個女真部落牢牢控制在手上,只要有大宋的大力扶持,完顏烏古乃完全能成爲遼國的心腹大患,章楶一直不懂,爲什麼小范相公一定要滅掉完顏部落?

儘管心中不明白,他還是忠實地執行範寧的命令,不過現在他似乎明白了什麼?

一旦遼國被滅,女真必然崛起,同樣會成爲大宋的心腹大患,就像突厥被滅後,回紇崛起一樣,最終會虎視中原的繁華。

章楶輕輕嘆息一聲,他不得不佩服小范相公的深謀遠慮,充分利用女真人來削弱遼國,但又不能讓女真人坐大,這纔是他扶石顯、滅完顏的根本原因,小范相公早就看出石顯成不了大事,他們被遼國所滅,對宋朝的未來也是利大於弊。

“司馬,一名嚮導說南面三十里外就有一處契丹生番的聚居點。”劉昆小聲對章楶道。

章楶點點頭問道:“有多少人知道嗎?”

“大概千餘人左右。”

劉昆指着不遠處一條支流道:“順着這條支流走三十里就能找到。”

章楶隨即令道:“船隊靠岸!”

船隊開始向南岸靠去,章楶對劉昆道:“我們在這裡等候,你可率五千騎兵南下,期待你的好消息。”

“司馬放心,絕不會有失!”

一隊隊士兵牽馬下船,不多時,五千騎兵在岸邊集結,用綿包住馬蹄,在劉昆的率領下,無聲無息地向南方奔去。

章楶回到船艙攤開了地圖,這是斥候繪製的簡圖,簡圖上有的標上契丹生番聚居地,有的則沒有標,像現在遇到的第一個契丹生番營地,地圖上就沒有標註,所以才需要嚮導。

章楶找到他們現在所在之地,在剖阿里廢城以西約四十里處,他找到了那條支流,在支流的南面用筆畫了一個三角形,又用紅筆在上面打一個鉤,表示已經清理。

地圖上一共有二十七個定居點,但嚮導告訴他們,至少超過四十個,另外還是十幾個奚族定居點,也同樣要拔掉。

黃昏時分,騎兵返回了船隊,押着數百名哭哭啼啼的女子和年幼的孩童,事實上,在下午時,章楶就看見了南方出現黑煙,不知是焚燒屍體,還是焚燒房屋,他們就在等待宋軍的凱旋。

除了六七百名婦孺外,還繳獲了大量的毛皮和金銀,還有不少魚乾和獸肉乾,也被宋軍一併帶來。

這時,劉昆帶着一羣士兵過來,章楶迎上前笑問道:“戰果還不錯吧!”

劉昆笑着點點頭,“殺了四百餘名男子,輕傷四名弟兄,繳獲了上好毛皮三千餘條,黃金五萬兩,還有幾千兩白銀,還有不少布匹綢緞,可惜沒有牛羊。”

章楶笑道:“他們是漁獵民族,不是遊牧,所以戰利品不會是牛羊,不過往南走,有不少放牧爲生契丹生番。”

“這些婦孺該怎麼處理?”

“按照事先說好的辦法,把她們送去平夷城,由平夷轉送去鯤州,再等候範相公的指示。”

劉昆立刻命令士兵將婦孺押上一艘大船,讓士兵把她們送去平夷城。

他們帶了足夠多的空船,就是用來押送戰俘回平夷城。

宋軍船隊原地休息了一夜,次日天亮後又繼續向西南方向駛去。

.........

就在東線戰局發生劇變的同時,西線的契丹主力南侵正在按照原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過婁煩關兩天後,北院大王耶律那也率領十二萬騎兵抵達了太原。

他們沒有攜帶攻城武器,也沒有攜帶帳篷,這邊雨水稀少,對契丹騎兵來說,帳篷沒有必要,點一堆篝火,士兵們用毯子一裹,便席地而睡。

耶律那也出身契丹貴族,年約三十餘歲,屬於契丹高級將領中的少壯派,和耶律洪基的私交極好,是耶律洪基極爲信賴的心腹大將之人,他九歲被封小將軍,十三歲隨軍出征,二十歲成爲宿衛軍副統領,曾率軍隊平定重元之亂,年初更是率十萬大軍剿滅了女真人,在遼國名聲大振,是遼國目前赫赫有名的‘名將之花’。

今年年初,他的季父北院大王耶律趙三去世,耶律洪基便讓耶律那也接任北院大王,執掌二十萬大軍軍權,從而成爲遼國到目前爲止最年輕的北院大王。

耶律那也從小到大沒有遭遇過任何挫折,也沒有遭遇任何敗仗,他骨子裡異常驕傲,不過驕傲歸驕傲,他還是比較謹慎,他率主力大軍在太原城外擺出準備攻城的架勢,但又派大將耶律新豐率一萬騎兵去佔領井陘。

按照耶律洪基的戰略部署,他們攻打太原是虛攻,真正目標還是要穿過太行山殺進河北腹地,打宋朝一個措手不及。

然後大軍迅速南下,和山東的遼軍在汴梁城下會師,逼迫大宋朝廷簽署城下之盟。

招討都監耶律胡呂上前低聲道:“大王,我們攜帶的乾糧不容許我們在太原呆的時間太長,我估計耶律新豐已經進井陘了,不用等他的消息,直接南下吧!”

遼軍南侵大宋從來都是以戰養戰,不會帶多少輜重,就算有輜重,也主要是攻城器械,而糧食供應都是靠沿途劫掠,範寧也知道遼軍的習慣,他果然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術,使遼軍以戰養戰的策略落空,前年遼軍就敗在糧草攜帶太少。

而這次遼軍稍微聰明瞭一點,攜帶了二十天的乾糧,又有騎兵的高度機動,足以保證他們在宋朝境內的行動不受糧食困擾。

耶律胡呂的建議雖然讓耶律那也感覺有點過於謹慎,不過他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

“好吧!明天一早我們趕去井陘。”

.........

次日一早,集結的號角聲在原野裡迴盪,‘嗚——’號角聲十分低沉。

十一萬遼軍騎兵開始迅速集結,半個時辰後,十餘萬大軍洪流浩浩蕩蕩向東南方向奔去。

城頭上,楊文廣目光嚴峻地注視着遠處十幾裡外的萬馬奔騰,所以人都很驚訝,遼軍不攻打太原,這是去哪裡?難道他們要去鼠雀谷,準備殺去晉南嗎?

楊文廣從懷中摸出了範寧的信件,這是三天前收到的,範寧在信中指出,遼軍攻打太原很可能只是一個幌子,他們真正的目標還是河北。

他要求楊文廣暫時按兵不動,沒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城,或者率軍北上,必須等候他的命令。

楊文廣又看了一遍信件,他才明白範寧爲什麼要鼓動天子來巡視太原,原來也是要麻痹遼軍,讓遼國誤以爲宋軍將全部資源都放在太原城上。

兵不厭詐,把天子拉出來欺騙遼國,恐怕也只有範寧做得出來,但卻又絕妙無比,讓遼國不得不相信宋軍防禦重點在太原上。

原來範寧一切都有安排,這一刻,楊文廣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
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四百八十七章 致命弱點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記(中)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