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

清晨,上千艘萬石大船駛入了開京灣,附近的巡邏的士兵立刻奔回王城報告。

王徽大驚失色,急令左右找來李子淵商議,李子淵臉色沉重,半晌道:“微臣建議最好出城營帳,宋軍的攻城鐵火雷非常厲害,一旦被宋軍攻破城池,後果不堪設想。”

王徽又氣又急道:“問題不在這裡,我再三說不要去挑釁宋朝,現在可好,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直接打上上門了。”

旁邊太子王勳道:“父皇,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說什麼都晚了,不如趁對方下船不穩之時,突襲對方,還有取勝機會,孩兒願率軍隊和宋軍一戰。”

李子淵也勸道:“陛下,現在再投降,只會讓人恥笑,高麗雖是小國,但也能一戰。”

王勳和李子淵輪番勸說,王徽本來就不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他漸漸動搖了,城內還有步兵八萬,守城軍三萬,宮廷侍衛一萬。

他咬牙道:“既然宋軍一定要打,那我就奉陪。”

他隨即對王勳道:“你率八萬軍出城,如果宋軍還沒有完成集結,那就殺上去,如果已經完成集結,那就要慎重。”

“兒臣遵令!”

王勳立刻去了,王徽嘆息一聲對李子淵道:“只希望這一戰不要讓高麗陷入沉淪。”

.........

八萬高麗大軍在太子王勳的率領下,疾速向十幾裡外的開京灣奔去,距離兩裡時,王勳騎在馬上,遠遠看見海灣內有無數大船,數十艘正在岸邊,不少士兵在向下搬運着什麼。

王勳頓時大喜,宋軍主力還沒有下船,這正是他們的機會。

王勳立刻喝令道:“殺上去!”

“殺啊!”

八萬大軍如潮水般向遠處的碼頭殺去。

在距離碼頭不遠處的一條大船上,範寧冷冷看着揮師殺上的八萬高麗大軍。

他立刻喝令道:“射出火箭!”

三支火箭立刻射向天空,在天空格外赤亮。

這時,南面十里外的十萬宋軍鐵騎驟然發動,十萬騎兵如奔騰的黑色大海,鋪天蓋地向高麗軍的背後殺來。

宋軍十萬騎兵早就上岸了,宋朝戰船繼續向北,擺出一個在北面碼頭準備下船集結軍隊的架勢。

這便使高麗軍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爲敵人是這上千艘戰船,使他們全力衝殺,而在運動戰中,騎兵和步兵相遇,那就是一邊倒的屠殺,步兵要和騎兵對抗,只能靠軍陣,現在宋軍設下一個陷阱,高麗軍判斷失誤,失去了集結軍陣的機會。

碼頭上的士兵已逃回大船,在高麗軍殺到戰船五十步時,數十艘戰船上用精鋼弩炮出了數百顆鐵火雷。

鐵火雷在人羣中接而連三地爆炸了,頓時血肉橫飛,不少士兵被炸得騰空而起,慘叫聲一片,一顆雷爆炸,周圍數百人都會被炸死殺傷。

高麗軍士兵被迎頭一棒,打得矇頭轉向,隊伍大亂,他們掉頭爭先恐後奔逃。

王勳氣得大罵:“這些蠢貨,誰讓他們靠船這麼近了。”

就在這時,他親兵指着身後恐懼大喊:“殿下。。。。殿下,那是什麼?”

王勳回頭望去,驚得魂飛魄散,只見兩裡外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大地在顫抖,發出悶雷般的轟鳴。

“是騎兵!”

他立刻大喊道:“軍隊集結排陣!”

已經來不及了,絕大部分士兵還沉浸在鐵火雷的爆炸恐懼之中,他們只想逃離碼頭越遠越好。

只片刻,十萬鐵騎便殺到百步外,親兵見形勢危急,架起王勳便狂奔而逃。

這時,高麗軍才發現了宋軍騎兵殺到眼睛了,他們發出在最後絕望的慘叫聲,十萬鐵騎如摧酷拉朽般殺進了潰亂的高麗軍隊伍之中。

...........

這一戰宋軍十萬鐵騎大勝八萬高麗軍,斬殺敵軍六萬餘人,俘敵萬餘人,殺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王勳只帶着數千人逃回開京,其他大軍全軍覆滅,這距離他出城才一個多時辰,宋軍也付出了傷亡數千騎兵的代價。

戰爭塵埃落地,十萬步兵開始陸續登陸了,很快集結完畢,他們處理完屍體後,二十萬大軍向開京方向浩浩蕩蕩殺去。

八萬高麗軍被宋軍擊潰,全軍覆滅的消息把高麗天子王徽嚇癱了,現在城內只剩下四萬軍隊,怎麼抵得過如狼似虎的二十萬宋軍,搞不好高麗要被滅國啊!

王徽再沒有勇氣和宋朝對抗,將李子淵和王勳一頓大罵後,急派輔國崇祿大臣王離出城求和。

城外,二十萬宋軍已經紮下了連營,包圍開京,在中軍大帳內,比較瞭解高麗的郭奎在向範寧介紹高麗的情況。

“高麗的軍隊大概有四十萬左右,不過比較分散,北方平壤一帶就有十萬大軍,南方抗擊日本一線也有十餘萬大軍,而京城兵力一般維持在二十萬左右,上次他們派了五萬軍隊護送幾十萬渤海國人回鄉,所以城內兵力最多隻有十幾萬,現在被我們全殲八萬人,城內兵力已經守不住城池了。”

旁邊韓絳問道:“殿下打算趁這個機會滅掉高麗嗎?”

範寧搖搖頭,“天子的意思是懲戒,不用滅國,高麗本來就是大宋屬國,狠狠教訓他一頓後,他以後就會乖乖聽話了。”

韓絳又問道:“估計王徽很快就會派人來求和,殿下打算怎麼開價?”

範寧道:“首先高麗要向大宋道歉,態度必須誠懇,其次這次宋軍的軍費是要對方負擔,我想至少要一百萬兩銀子,第三是渤海國人的安置費,他把幾十萬人送到大宋,要我們來安置,當然需要他們掏錢,這一項至少也要一百萬兩,第四,身彌島我們已經經營多年,就直接割讓給大宋,第五,要他們必須從渤海國故地撤軍,同時要交出渤海國貴族的名單,就這五條,他們只要答應,那恢復原狀,宋軍將攻破開京,請高麗王去汴梁做客。”

這時,有士兵在賬外道:“城內高麗王派出的使者到了,特來求見殿下!”

果然來了,範寧便對韓絳笑道:“就煩請韓公去和他們談判,就是我剛纔說的五條。”

韓絳點點頭出去了,郭奎道:“殿下開的條件比較苛刻,他們會答應嗎?”

“苛刻嗎?”

範寧搖搖頭道:“無非叫他們賠兩百萬兩銀子,他們拿得出來。”

“那幾十萬渤海人怎麼辦?”

範寧冷笑一聲道:“兩手策略,一手軟一手硬,必須將裡面的貴族全部鎮壓清理掉,普通百姓就比較好處理了。”

下午時分,高麗使者再度來大營,帶來了確切消息。

韓絳笑道:“看來殿下提出五個條件並不高,對方都答應了,只是割讓身彌島改成無條件永久性駐紮,這樣行不行?”

範寧負手走了幾步道:“可是可以,但我這邊讓了步,那對方呢?”

韓絳道:”對此我提出了將渤海人安置錢提高到兩百萬兩銀子,對方也同意了。”

範寧點點頭,“其他幾個條件他們打算如何履行?”

“軍費他們會很快送來,至於道歉,王徽會派兒子覲見大宋天子請罪,然後兩百萬兩銀子的安置費他們會一併送來。”

“還有一份名單!”範寧提醒道。

韓絳將手中一隻卷軸遞給範寧,“這就是渤海人貴族名單,一共四百四十七人。”

範寧打開卷軸,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些年頭了,不是剛剛纔炮製,他點點頭,“這些人要一一確認才行。”

“還有一份這個!”

韓絳將另一份卷軸遞給範寧,範寧展開,是一份詔書,准許宋軍在身彌島無條件永久性駐紮。

又過了不久,城內用牛車送來三百萬兩銀子。

看得出高麗朝廷很急切,希望宋軍早點撤離,範寧倒有點猶豫了,和韓絳商議道:“韓公覺得我們要不要見一見高麗王?”

韓絳想了想道:“如果高麗天子出城來見殿下,那就意味着高麗投降了,這個性質就有點嚴重,其實我覺得現在處理最好,狠狠教訓他們一番,又給高麗留了一點薄面,殿下,我建議到此爲止,畢竟已經斬殺了對方六萬多人。”

範寧點點頭,“那就依韓公之言!”

次日一早,城外宋軍撤退了,上千艘戰船也陸續離開了開京灣,確認宋軍離去,城內的軍民才奔涌出來,挖出掩埋的屍體,進行辨屍安葬,祭奠,城內哭聲一片,王徽又下旨建立忠烈祠,將六萬餘人的名字移入忠烈祠中,享受四時祭拜等等。

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
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