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

宋軍大軍在三天後抵達上京,範寧見上京城極爲高大堅固,便向趙頊建議道:“陛下,雖然我們摧毀了東京和中京,但微臣建議還是保留上京,作爲大宋防禦草原的橋頭堡,就像當年唐朝在陰山內修建三座受降城一樣。”

旁邊富弼也笑道:“楚王殿下說得有道理,這座城池如此堅固,拆除有點可惜,可以拆掉違禁宮殿,保留城池作爲大宋在草原上的軍城。”

趙頊欣然點頭道:“兩位愛卿都說到朕的心中去了,就按照富相公的提議來處理。”

這時,遼國的一名留守官員來求見,趙頊問了一些情況,城中只有不足千人,都是不願離開故土的老人,再沒有其他人了。

趙頊望着城牆,心中頗有興致,便對範寧道:“朕想上城去看一看,範愛卿可陪同朕走一走。”

“臣遵旨!”

數百名侍衛簇擁着趙頊和範寧上了城,他們遠遠站着,呈半圓形保護。

範寧指着城下道:“耶律洪基就是在那個位置被弩矢射中,最終還是丟了性命。”

趙頊嘆息道:“朕不知該怎麼評價耶律洪基這個人,他早期確實英明神武,把遼國國力帶上巔峰,卻有點像李隆基,使大唐盛極而衰,耶律洪基沉溺禮佛,奢侈縱慾,揮霍無度,加上他重用奸佞,又在重元之亂殺了太多的忠臣良將,遼國焉能不敗?”

“陛下,遼國之衰敗,其實還是在於它人口太少,核心人口不足以支撐那麼廣袤的土地,就會出現乃蠻、烈山、女真那樣的異族異心,耶律洪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想南侵大宋,佔領河北和河東,增強國力支撐,只可惜........”

“只可惜他遇到了太師!”

趙頊看一眼範寧,微微笑道:“朕出征前已經下旨,正式冊封北島爲楚王國,那裡是大宋最遙遠的南方邊陲,朕也想去看一看啊!”

“陛下想去,一定會有機會的。”

趙頊忽然笑道:“北島距離南大陸很近吧!”

範寧點點頭,“有點類似泉州到呂宋府的距離,坐三千石快船,五天便可抵達。”

“如果朕讓愛卿幫忙治理南大陸,愛卿不會反對吧!”

範寧愕然,“陛下!”

趙頊微微笑道:“愛卿是大宋柱樑,放棄有點可惜了,但朕已經答應,又豈能反悔,所以朕反覆考慮,愛卿既能照顧北島又能爲朝廷做貢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愛卿兼管南大陸。”

範寧心中苦笑,“趙頊還不是不肯讓自己痛痛快快離去,還是要讓自己和朝廷有所關聯。”

他只得嘆口氣道:“臣願爲陛下分憂!”

趙頊大喜,只要範寧還是大宋的臣子,大宋遇到艱難之時,就不怕他不來出力。

“好!朕正式封你爲南陸道安撫使兼南陸道總督,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希望,讓南大陸儘快成爲大宋的富沃之地。”

“微臣遵旨!”

這時,一名士兵快速奔來,單膝跪下道:“啓稟大帥,遼陽府緊急軍情!”

範寧一怔,這個時候,遼陽府還會有什麼軍情?他接過情報細看,嚴重頓時閃過一絲怒意。

趙頊見範寧神情有異,便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範寧把情報遞給趙頊道:“一支五萬人的高麗軍隊護衛着幾十萬渤海國人越過鴨綠江,前往從前的渤海國舊地。”

趙頊大怒,“高麗這是幹什麼,趁機來搶地盤嗎?”

範寧沉聲道:“高麗和遼國的矛盾由來已久,雙方發生過多次戰爭,其根源是當年契丹滅渤海國時,大量渤海國貴族逃往高麗,他們一心想復國,高麗便想利用他們的復國述求,想將疆域向東北擴展,遼國也針鋒相對,不給他們機會,這次遼國覆滅,高麗估計想趁我們對渤海故地不瞭解的情況下,佔領這片土地。”

“他們的藉口就是渤海復國?”

“應該是!”

趙頊深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凌厲之色,“宋軍陣亡了多少將士才奪取遼東,他們以爲說幾句好話就能佔地一半土地?”

“陛下,渤海國人先放一放,實在不行,把他們遷到海外去也可以,但對高麗這種無賴之徒,就是要狠狠敲打,就像耽州一樣,把他們打痛了,他纔不敢再生妄念。”

趙頊點點頭:“那以愛卿之意,我們該怎麼應對?”

“如果微臣沒有猜錯的話,高麗必然會派使者過來,陛下穩住使者,爭取時間,微臣用圍魏救趙之策,率十萬大軍從海路攻打高麗開京,逼他們回救京城。”

趙頊沉吟一下道:“十萬軍隊是不是太少?”

“陛下,十萬大軍是第一批,一旦大軍在高麗立足,第二批十萬大軍就會趕來。”

“那補給怎麼辦?”

“陛下忘記身彌島了嗎?我們在身彌島存儲的糧食物資,足夠支撐我們發動這次戰爭。”

趙頊點點頭,他還要在上京接受草原各部落的朝拜,無法分身,只能委託範寧去替他教訓高麗。

範寧隨即率領十萬騎兵和十萬步兵趕赴渤海之濱,準備發動對高麗突襲戰。

...........

高麗這次行動很突然,但也是一種必然,高麗人垂涎渤海故地已久,爲此三次和遼國發生戰爭。

而這次遼國被滅,高麗看到了機會,趁宋朝還不熟悉遼東的情況,把境內數十萬渤海國人遷過去,重新復國,形成既成事實。

而重新復國的渤海貴族幾乎都是高麗的傀儡,那新復國的渤海國也必然是高麗人的附庸,幾年後就會併入高麗。

高麗天子目前是王徽,他曾幾度派使者前往宋朝,和宋神宗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他年近六旬,一向小心謹慎,這次派兵護送數十萬渤海國人去渤海國故地,其實也並非他的本意,他原本是想先和宋朝朝廷商議,在得到宋朝同意後,再把渤海國人送過去。

但太子王勳和權臣李子淵都反對,他們的理由也很充足,渤海軍隊一向跟隨契丹和宋軍作戰,現在遼國被滅,宋朝怎麼可能再允許恢復渤海國,何況這幾十萬建國的渤海人和高麗關係十分密切,宋朝更不會答應。

如果被拒絕後再建國,反而不好,不如先把生米做成熟飯,除非宋朝把幾十萬渤海人都趕盡殺絕,否則他們也只能接受事實。

王徽最終接受了李子淵的方案,派軍隊護送數十萬渤海人前往故國,讓他們在那裡重新建國,同時,王徽派出使者趕往上京,用極爲卑躬的姿態向大宋說明前因後果。

無非是渤海國被暴遼所滅,十萬人逃過鴨綠江,繁衍生殖,已逾五代,人數已達五十萬之衆,但他們百年來望着故國日日號哭,此時遼國已滅,數十萬人日夜思念故國,多次泣血陳情,臣不忍廢其天倫,便准許他們離開遼國,望陛下寬仁厚待之等等。

他企圖以混淆事實的手法,獲得宋朝天子的仁愛之心,以實現遼國吞併渤海國的企圖。

………

【這章有點短,實在是老高病體難支,昨天不小心感冒,抱歉了!】

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
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泉州呂惠卿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