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

這時,範寧看了看天色,已經不早了,他便對趙仲針笑道:“說說這兩天的安排,我今天去見過了韓琦韓相公,我們需要錢和土地的支持,他答應儘量爭取,你明天再去催催他。

另外,晚上最好去拜訪一下曹老爺子,爭取他的支持,順便請他幫你聯繫一下軍營,最好明天下午去調研,有利於明天晚上你寫報告。”

“今天晚上就去?”

範寧點點頭,“今天晚上就去!”

趙仲針猶豫一下,“我在想,要不要先給父親說一說?”

“你已經多久沒有見到父親了?”

“大概兩個月吧!”

趙仲針嘆口氣道:“事實上,宮中發生的事情,我都沒有告訴他。”

“這件事也是一樣,我想你父親一直在旁邊默默關注你,宮中發生的很多事情他是知道的,如果他想知道什麼,他會通知到你。”

趙仲針默默點點頭,“我明白了,今晚上我就去曹府,但使君不和我一起去嗎?”

他擡起頭,期待地望着範寧。

範寧笑了起來,“我當然要和你一起去,只是這件事你是名義上的主導,所以你來聯繫比較好,我可以讓人替你送信。”

趙仲針心中鬆了口氣,“好吧!我現在就寫一份拜帖。”

他畢竟才十二歲,很多事情他還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去獨立面對。

趙仲針寫了一份拜帖,範寧讓朱豹跑一趟曹府,將這份拜帖和自己的拜帖一起交給曹府。

範寧就在錢鋪內吃了晚飯,讓劉大掌櫃安排一輛馬車,他和趙仲針坐上馬車,向曹府而去。

........

天色已漸漸黑了,馬車沿着東大街緩緩而行。

這時,範寧問道:“我今天有點疑惑,爲什麼官家要問我會不會武藝,殿下是知道是什麼緣故嗎?”

趙仲針想了想笑道:“我覺得皇祖父最初的想法是讓你出任真定知府兼河北西路防禦使,並不是去應天府。”

“什麼!”範寧吃了一驚,爲什麼是讓自己去邊疆?

“真是這樣?”

趙仲針笑了起來,“我也不知道,有一次皇祖父偶然說起的,他說你不能呆在安逸的地方,先去鯤州,然後去真定府,他說建議你好好練練武藝,以後和遼軍開戰。”

“就算和遼軍開戰也不用我上戰場好不好,我是帥,又不是大將,只要會騎馬就.......”

範寧頓時醒悟過來,“難怪他還問我會不會騎馬。”

“這就對了,皇祖父確實是想讓你去邊疆。”

範寧輕輕咬一下嘴脣,“但還是讓我去了應天府,估計就是想讓我在應天府做點什麼事吧!”

“範叔,我真的很想這次變法成功!”沉默片刻,趙仲針小聲道。

範寧瞥了他眼睛一眼,見他目光中有一種和他年齡不符的成熟和倔強。

才十二歲的少年,就開始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了。

範寧語重心長道:“我之所以給你說變法成功是意外之喜,失敗是意料之中,並不是說這次京東路廂軍的變法會失敗,相反,我有九成的把握能讓變法成功,但我最擔心的事情是怕誤導了你,讓你覺得變法很簡單,就像一個縣令可以把一個縣管得很好,但絕不能因此就說他可以把天下也管好,變法艱難,不是京東路很難,而是整個天下的變法非常難,需要觸動的利益太多,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趙仲針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不明白‘等會兒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

曹琮極爲熱情地接待了範寧和趙仲針的到來,就在一個時辰前,大內傳出旨意,封趙仲針爲樑郡王、南京留守,代天子巡視京東路。

稍微瞭解朝廷形勢的人都知道,趙仲針被封郡王意味着什麼,要知道,趙文惲派系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天子趙禎,而天子趙禎態度的微妙變化,對每個大臣而言,都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當然,趙仲針被封的是樑郡王,和趙文惲的琅琊郡王同級別,表示他已經追上了趙文惲,如果他封的是樑王,那真的就塵埃落定了。

不管怎麼說,曹琮今天還是異常高興,置酒來款待兩位貴客。

曹琮端起酒杯對趙仲針笑道:“人脈是很寶貴的資源,很多矛盾衝突看似無解,但繞一個彎,到矛盾的背後去看,你就會發現解開它的鑰匙在哪裡?”

範寧在一旁笑道:“老爺子這句話我深有體會,當初楊渡牢牢控制着應天府的軍政大權,我簡直不知從何着手,但分析了左巡查使顧長武的背景,卻發現他祖父竟然是曹老爺子曾經的部屬,最後就靠老爺子的一封信,助我打開了局面。”

範寧不露痕跡的恭維讓曹琮高興得呵呵大笑,範寧見他情緒很飽滿,便給趙仲針使了個眼色。

趙仲針便道:“其實今天我和範使君來拜訪曹閣老,是有事請閣老幫忙。”

“你們說,只要我能辦法,一定全力相助。”

趙仲針便將準備在京東路廂軍進行試點變法的情況說了一遍。

曹琮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儘管趙仲針再三強調只是試點,但曹琮還是感敏地品出了其中的政治風向,天子對軍隊不滿,想用軍隊來作爲變法的第一刀。

冗兵是大宋三冗中第一冗,按每個士兵平均每月四貫錢的軍俸來算,一年就是五十貫錢軍俸支出,大宋一百二十萬軍隊,一年的軍俸負擔就超過六千萬貫,還有士兵一年到頭的吃喝拉撒和衣食住行,還有兵甲製造、軍器研製、軍營修建、養馬等等和軍隊相關的支出。

而大宋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八千萬貫不到,光軍隊就耗費大半,偏偏這樣驚人的軍費,宋軍戰鬥力卻越來越差,問題出在哪裡,大家心裡都清楚,大宋軍隊的中間虛耗至少佔了一半,結果就是軍費越來越高,士兵卻越來越困苦。

這些問題曹琮也明白,但軍隊變法會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如果趙仲針來實施,恐怕他會成爲整個軍隊的共敵,得罪人太多,就算是試點,也會引起軍隊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感,從而引發軍隊對趙宗實的不支持。

曹琮着實有點爲難,他真不希望趙仲針接下這個燙手的差事,一時間,曹琮沉吟不語。

範寧看出了曹琮的爲難,又勸道:“曹閣老,這是天子給殿下出的一道題,對殿下的前途至關重要,結果會怎麼樣並不重要,關鍵是殿下有沒有用心去做,怎麼去做?”

曹琮終於有點明白過來,瞪大眼睛問道:“你是說,這次京東路的變法關係到.......”

範寧緩緩點頭,“確實如此!”

“這樣說起來,那不做也得做了,那你們打算從何處入手?”

趙仲針搖搖頭,“我的頭緒還沒有理清,還是請範使君來說吧!”

範寧便道:“我們打算從清理老弱殘軍着手,四十歲以上廂軍清退回鄉,每人補償二十畝土地,作爲養老之資。”

範寧把退休線定在四十歲,是反覆考慮過的,宋朝普通百姓的壽命也就是五十餘歲,所以纔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四十歲退役,給二十畝田就能養老了。

這也是試點的優勢,因爲是試點,人數少,纔有足夠的資源進行補償,要是全天下推行超限退役,哪裡還拿得出人均二十畝地的補償,恐怕五畝地都沒有。

曹琮微微點頭,這個突破點還不錯,有補償,只針對士兵,將領的牴觸情緒比較低,還是比較容易推行。

旁邊趙仲針補充道:“這其實也爲第二步,夯實實際兵員,杜絕領空俸做準備,給各級將領一個改錯的機會,讓他們先自己清查,別等我們查出來,那就軍法無情了。”

“這樣也可以,如果是這樣,那就不要說變法,變法兩個字太敏感了,就說軍隊清理整頓,你們覺得如何?”

範寧笑道:“刻意降低難度,對殿下可沒有好處,最後的打分也會拉低。”

曹琮頓時醒悟,“對!對!對!是我所慮不周。”

“事實上還是會有變法,我打算推行將兵法,將九個軍營縮減爲四個軍營,每個軍營五千人,將和兵都長期不變,上戰場也不改變編制,這樣就避免作戰時,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被動。”

大宋繼承唐制,和平時代是一個編制,作戰時又是另一種編制,作戰時就顯得很混亂,難以協調配合,範寧的變法就想把平時和戰時的編制合二爲一,沒有什麼指揮使、都指揮使,都只有將、副將、偏將、旅帥、隊正、夥長、士兵,簡單的七級,這樣改革就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大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曹琮笑道:“反正也只是試驗嘛!無論怎麼改,我都全力支持,需要我出面協調的地方,我一定會出面,絕不推遲。”

範寧笑道:“還真需要老爺子支持一件事,能否這兩天在報上登一篇文章,痛斥冗兵對大宋之害。”

是否支持可不是嘴上說說,是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來,以曹家在宋軍中的崇高威望,曹琮在報上的文章就是一種明確的表態了。

曹琮沉吟一下道:“我會盡量說服石家、高家、韓家、王家和潘家,我們六家各寫一篇文章,爲郡王殿下的變法助威。”

石守信後人、曹彬後人、高懷德後人、韓忠彥後人、王審琦後人、潘美后人,他們在大宋軍隊中具有絕對權威,都是支持趙宗實爲正統的軍方重量級人物。

他們在報上爲趙仲針的變法制造輿論,與其說是支持變法,不如說是支持趙仲針繼承大統。

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
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六百四十六章 絕密佈防圖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三十八章 鄉村離婚案(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