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

下午,一輛馬車緩緩停在東京著名的朱骷髏茶館前,張孝傑從馬車裡下來,對十幾名護衛士兵道:“就在這裡等我!”

他帶着兩名貼身心腹進了茶館,一名茶姬將他領帶白玉堂,他對兩名心腹道:“你們不用進去了,在這裡等候,不準其他來打擾。”

“遵令!”

兩名體格健壯的心腹一左一右在房門前一站,叉手而立。

張孝傑走進了茶堂,這是套間,外面有茶童在煎水,一名美貌的茶姬在裡屋點茶,在桌前赫然就坐的,正是大宋參知政事範寧。

“讓小范相公久等了。”

範寧微微一笑,擺手道:“張相國請坐!”

張孝傑坐下,這時茶姬已點好一盞茶,白沫飽滿而不溢出,點得十分完美。

“這是京挺茶,大宋排名第三,僅次於龍鳳茶,張相國在上京也應該能喝到吧!”

張孝傑苦笑道:“京挺茶是有的,但遼國是用煮茶,裡面再放些鹽、蔥姜,最後全部喝掉,用來解牛羊肉之膩,沒有這麼高雅的點茶。”

“遼國文人之間也沒有嗎?”

“有煎茶,但沒有點茶。”

張孝傑端起茶盞聞了聞,香氣撲鼻,他由衷讚道:“茶好,點得也好。”

茶姬羞澀一笑,把另一盞茶端了範寧,範寧又笑道:“再煎一壺茶,然後就沒有你們的事了。”

茶姬點點頭,下去煎茶去了。

範寧笑問道:“談判結束,張相公打算什麼時候回去?”

“按照計劃大概明天就回去,哎!這次本想去密州看看,恐怕沒機會了。”

“張相公祖籍是密州嗎?”

張孝傑點點頭,“我曾祖父六十年前來到幽州,他去世後,家人想辦法把他的骨殖葬回了密州家鄉,我祖父和父親都葬在幽州,他們一直希望我能回密州給曾祖父掃墓祭祀,只能下次了。”

範寧笑了笑道:“相信還會有機會,比如下次談判,就可以安排在密州,這樣張相公就能如願了。”

“如果是那樣,我真的感激不盡。”

這時,茶姬送上一壺茶,然後和茶童都退下去了。

範寧親自給張孝傑斟滿茶,淡淡問道:“我岳父說,張相公找我有私事,會是什麼事?”

張孝傑沉吟一下道:“如果我想在海外買一座島,你覺得可能嗎?”

範寧一怔,他們千方百計誘引耶律乙辛在外海買島,沒想到張孝傑居然主動提出來,讓範寧有點驚愕。

“張相公,這話怎麼說?”

張孝傑嘆了口氣,“你們還沒有看出來嗎?副使耶律平輝其實是負責監視我的,就因爲我是漢人,耶律洪基骨子裡並不信任我,雖然貴爲副相,那只是耶律洪基需要我而已,但我在朝中的地位,卻還不如低我兩級的契丹官員。”

範寧有點明白了,“狡兔三窟,張相公想在海外購島,其實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張孝傑點點頭,“我得罪了太子耶律浚和皇后蕭觀音,一旦太子登基,他必不容我,恐怕我的家族都會慘遭屠戮,與其到時走投無路,還不如趁現在先留條後路,這件事我之所以不敢對其他人說起,就怕人多嘴雜,泄露了機密,目前只有你我知曉,如果不行,那我就告辭,如果可行,那我們再具體談一談。”

範寧沉思片刻道:“大宋掌握海外島嶼數萬座,送給張相公一座沃野百里的無人島其實也無妨,不過這件事需要從長計議,最後張相公能留一個信物給我,然後我派人去上京找令郎聯繫。”

張孝傑聽說是送給自己一座島,他心中大喜,連忙從腰間取下一枚玉佩,放在桌上推給範寧,“這是我家傳玉佩,小范相公可派心腹持它找我在遼國太學讀書的次子張周聯繫,別人就不用找了,此事還要煩請小范相公保密。”

範寧點點頭,“這件事我會向天子彙報,然後我們單線聯繫,不會有其他人知曉。”

張孝傑起身道:“在外面時間太長,會讓耶律平輝懷疑,我先告辭了,這件事就拜託小范相公。”

“放心吧!我會盡快安排島嶼。”

.........

從茶館裡出來,範寧便直接來到了皇宮,在紫微殿外求見天子。

片刻,一名宦官將他領進御書房,趙頊放下筆,笑眯眯道:“今天怎麼想到來見朕?”

“陛下,今天有件很意外的事情。”

範寧便將張孝傑想在海外買島,給自己安排後路的事情告訴了趙頊。

趙頊很驚奇,大宋開拓海外居然引來這麼多人的目光,連遼國大臣也在關注,他想了想道:“相公覺得我們該怎麼應對?”

“陛下,微臣這些天一直在考慮耶律乙辛之事,他對海外島嶼也頗爲動心,卑職最初考慮把耽州給他,但耽州要作爲平島的後勤基地,微臣便考慮從小琉球羣島中拿一座島給他,張孝傑也是一樣,可以從小琉球羣島中撥一座島給他,前提是他要爲我們效力。”

趙頊點點頭,他明白範寧的策略,需要從內部來瓦解遼國,儘可能在遼國心臟打下釘子,所以才利用了耶律乙辛的貪婪,又要利用張孝傑想給自己找後路,這兩人若能充分利用,確實會給遼國帶去巨大的損失,這件事趙頊並不反對。

趙頊便笑道:“這件事朕就交給相公,你可以全權處置,不必再稟報朕,耶律乙辛的事情也一樣。”

“多謝陛下信任!”

趙頊又取出一份草案遞給範寧,“這是王相公提出了兩個變法方案,一個是改革官學,一個是減少冗官,煩請範相公看一看。”

範寧接過報告坐下細看,改革官學是王安石想借建立工學院這個契機,重新對官學體系進行改革。

基本上和歷史上的方案一樣,重視官學培養,擴大太學生人數,建立外院,減少科舉取士,名義上好像是對教育系統進行改革,實際上是有很深的政治意圖。

大宋科舉名義上是給貧寒子弟一個上升機會,但實際上,每次科舉考上進士,基本上都是名門子弟,而且一個家族子弟一連串地考上,科舉上是公平的,但在教育資源上卻不公平,名門子弟佔據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們的子弟當然要比寒門子弟佔很大的優勢。

王安石便想在教育資源上進行改革,加強擴大官學,太學生畢業後進入官場,逐漸縮減科舉取士人數。

歷史上,王安石的教育改革還是比較成功的,但也是教育改革上,王安石遭遇到了最大的名聲危機,所有學生使用的儒家經典,都必須採用他的註釋,實際上是奪取了儒家思想的解釋權,把自己提拔到和董仲舒、朱熹等人並列的位子。

正是這件事使他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強烈抨擊,試想大宋的文人怎麼能允許王安石獨佔儒家的解釋權,王安石的名聲由此被敗壞,沒過幾年便鬱鬱而終。

王安石在草案中還沒有提到教科書的問題,範寧沒有急於表態,他又看第二份裁減冗官的草案。

目前大宋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冗兵解決得最好,有大量資源安置退役士兵,裁減廂軍,推廣民兵法,置換勞役法。

冗費也解決得不錯,除了鹽鐵被官府牢牢控制外,酒、糖、茶、香料、採礦都漸漸放開,但也不是完全放開,而是將從前官府和少部分商人獲利的模式,改成了官府和大多數商人獲利的模式,實際上官府的利益並沒有減少,而是少部分人的利益被攤薄了。

問題最大的還是冗官,大宋的官員實在太多,權貴子弟要照顧,高官子女要給門蔭,太學畢業生要安置,皇族子弟的爵位,更不用說每三年一次的六七百名進士。

大宋財政,除了軍費外,第二大頭就是官員們的各種俸祿福利,偏偏大宋官員的工資很高,多年來。使朝廷一直不堪重負,只是最近十幾年,隨着海外財源的擴大,加上這兩年大力裁減軍隊,朝廷財政纔開始寬裕一點。

範寧拿着兩份草案,沉吟片刻問道:“太后有看過這兩份草案嗎?”

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妝鋪牀(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
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百三十九章 催妝鋪牀(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報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