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

次日一早,範寧來到了位於皇城門下省的知政堂,他一進門,富弼便看見他,笑道:“小范相公來了!”

範寧見七位相公聚在一起,便知道他們打算舉行知政堂議事。

“恭喜知政堂財源廣進,下官特來賀喜!”範寧進來打趣道。

“財源廣進也是多虧了小范相公。”

難得一本正經的韓琦也開起了玩笑,他對範寧笑道:“稍等片刻,喝盞茶,我們很快就商議結束。”

文彥博也對從事道:“用招待貴客的龍茶給小范相公煎一壺好茶。”

種種態度表明,知政堂的相國們對能撈錢的範寧滿意之極。

能做上相國位子的,都是在官場裡混了幾十年的人精,原則要講,人情也要給,所以範寧提出購島,相國們在範寧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一口答應了,還給了他很大的折扣,在七折的基礎上再打八折,以五六折的大幅讓價給了他極大的優惠。

貴客堂內,範寧品茗着茶香濃郁的極品好茶,卻在想着怎麼勸服相國們在南大陸建府,這是他今天來知政堂的主要目的,還有東南洋該怎麼開發?

既然民間不願意去東南洋和南大陸,那也只好由朝廷來接手了。

當然,這裡面也有範寧的一些私心,如果朝廷不經營南大陸,他怎麼向朝廷借兵去開發北島?

一刻鐘後,一名從事過來道:“範使君,相公們有請!”

看來他們商議已經結束,範寧快步來到議事堂,見七名相國正坐在位子上聊天喝茶,今天主持知政堂議事的相國是參知政事蔡襄。

蔡襄見範寧走進來,起身笑道:“經略使請坐!”

小范相公的稱呼開開玩笑可以,但在正式場合,還真不能隨便叫,稱範寧爲經略使纔是官方的正式稱呼。

範寧在長桌對面坐下,蔡襄笑問道:“今天經略使有什麼事情需要知政堂協助?”

範寧是向太后和天子直接彙報,基本上和知政堂交集不大了,他整理一下思路,對衆人道:“今天卑職想和各位相公談一談南大陸的事情。”

富弼點點頭,“南下考察報告我們都看過了,確實出人意料,大家對東南洋和南大陸都沒有興趣,但此時也不能勉強,經略使是否有更好的建議?”

“卑職建議官府接手南大陸,像呂宋府一樣,在南大陸設立府縣。”

衆人對望一眼,富弼又道:“要三個月的航行才能到南大陸,太遙遠了,知政堂的本意是不想在那裡建立官府,不過我們還是要給你機會,你說說理由!”

範寧取出一份報告,遞給衆人道:“這是南大陸的探查報告,五百名士兵登陸後深入兩百里探查,他們發現的一些情況,請各位相國過目。”

報告很短,大概三千字左右,富弼接過來匆匆看了一遍,又遞給了韓琦,又遞給文彥博,衆人一一傳下去,不多時,衆人都看完了範寧的報告。

“在短短兩百里內,士兵們就發現了大片肥沃的土地,發現了特大銅礦和金礦,還有易於開採的大型炭田,我們基本上可以肯定,南大陸資源之豐富,完全不亞於呂宋府,一旦開發出來,大宋朝廷必將長期獲得源源不斷的巨大財富。”

文彥博點點頭道:“你的理由確實讓人動心,但遙遠的距離卻是最大的阻礙,怎麼克服三個月航程這個問題?”

範寧不慌不忙道:“首先我要說明,航程並沒有三個月,考察船隊在呂宋府附近耽誤的時間太多,加上路途不熟悉,也走了不少冤枉路,把這些因素都扣除,最多一個半月就夠了,四十五天航行。

第二,蒸汽機已經研製成功,朱家船場正在船上安裝,一旦蒸汽船出現,不但不再需要幾百人的划船手,還將速度提高兩到三倍,四十五天的航程,二十天就到了,這就和到鯤州的耗時一樣。

第三,我們完全可以學習鯤州的經驗,以耽州爲中轉,這樣我們可以在沿途設立幾個中轉城,船隊只需幾天就能抵達目的地,卸貨後返航,現在呂宋府就是一個很好的中轉地,未來我們再設立兩個中轉城,那麼開發南大陸就很輕鬆了。”

範寧的理由確實很強大,讓衆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另外,我還要說一個理由!”範寧又道。

“經略使請說!”

“之前我在新港遇到了兩名來自熱那亞的西方商人,他們告訴我,西方還有一些沿海大國,他們的航海技術也很強大,我擔心如果我們放棄了南大陸,一旦被西方人發現南大陸並佔領,未來我們的子孫會痛罵我們昏庸無能,把巨大的財富和資源拱手讓給了別人。”

範寧這番話說得衆人毛骨悚然,韓琦忍不住道:“經略使,這種說法太誇張了吧!”

範寧搖搖頭,“並不誇張,我說的是事實,歷史會評價我們今天的選擇,諸位不想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話,那就請同意我的建議,在南大陸建立官府。”

.........

知政堂最終勉強同意了範寧的建議,在南大陸籌建定南府,初步設立兩個縣,具體由海外經略府實施,知政堂將遷徙兩千戶百姓,同時答應在日本國招募兩萬勞工。

中午時分,相國韓絳照例在御街清風酒樓請範寧吃午飯。

兩人沒有進雅室,而是在二樓靠窗處找了一個位子坐下,這裡周圍酒客都相距比較遠,說話不用擔心被別人聽見。

“今天的結果你好像不太滿意?”韓絳給範寧斟了一杯酒笑問道。

“也不是不滿意,但我確實覺得朝廷對海外開拓的興趣淡了......”

說到這裡,範寧意識到語氣太硬,便用開玩笑的口吻道:“是不是呂宋府賣島賣地,錢收到手軟,對南大陸沒有興趣了?”

韓絳笑了笑道:“其實是有點這方面的原因,民間普遍對南大陸和東南洋諸島不滿,那些權貴富商們紛紛述苦,說船走了三個月,還沉了一艘船,導致朝廷對那邊也產生了疑問,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距離,大家都無法想象,三個月的航行,究竟遠到什麼程度?”

停一下,韓絳又道:“其實朝廷最後同意建兩座縣,已經是最大的妥協。”

“但我覺得遷徙兩千戶,還是人數太少。”

範寧毫不諱言道:“小小的呂宋府都遷徙了三萬戶百姓,南大陸才遷兩千戶,這是在打發叫花子呢!”

“範使君,你要了解朝廷的苦衷,這幾年海外移民太多了。”

範寧冷笑一聲道:“大宋有多少人口,移民纔多少人口,全部加起來最多五十萬人,連大宋一個零頭都不到,好意思說海外移民太多。”

“也不能這麼說,很快權貴和豪門要開發海島,肯定又會有一波移民潮,大宋土地都荒了,怎麼辦?”

“那就想辦法提高種植技術,或者種玉米、種小麥,一個人種幾百畝地,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韓絳苦笑着搖搖頭,太想當然了。

範寧沉默片刻道:“那我醜話說在前面,如果朝廷不肯開發南大陸,那我會向太后和天子建議軍方接管,一旦軍方撈到幾千萬兩黃金,朝廷不要後悔。”

..........

下午,知政堂的相國們聽完韓絳的複述,都紛紛搖頭,範寧簡直胡鬧,讓軍方接管南大陸,虧他想得出來。

韓琦沉默片刻,問富弼和文彥博道:“你們怎麼看?”

富弼揚一揚手中的報告,“才探索兩百里就發現了大型金礦和銅礦,如果這份報告屬實的話,南大陸還真是塊寶地。”

文彥博也道:“範寧獲得軍方支持的可能性比較大,一旦軍方真的接管南大陸,我們就被動了,南大陸雖然遙遠,但如果真像範寧所說的,坐蒸汽大船,二十天就到了,我覺得可以考慮開發。”

韓琦點點頭,“八十個呂宋府的面積,才遷兩千戶確實少了一點,這樣吧!就按照兩個呂宋府來經營,遷六萬戶移民,分兩府建十個縣,不過不能一次遷完,分五年陸續遷徙。”

“那軍隊和日本勞工呢?”富弼又問道。

“軍隊定五千人,日本勞工先期定五萬人。”

韓琦想到範寧利用軍方來逼迫知政堂,心中着實惱怒,語氣便帶着一絲髮狠道:“第一個縣的建立,範寧必須在那裡給我盯着,第一個縣若不成功,後面的計劃就休想再繼續。”

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
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宮面聖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離職之行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