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

慶曆七年的九月,深秋已有幾分涼意。

這是平江府太湖邊的一處村落,隸屬於吳縣,村子不大,約有百餘戶人家。

清晨,紅葉的露水迅速消退了,一簇簇楓樹顯得更加嬌豔如火,染紅了整個山村。

一名年約六旬的老人正緩緩在小河邊漫步,他臉佈滿了深刻的皺紋,彷彿已飽經滄桑。

老人衣着簡樸,穿一件寬鬆的青色深衣,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微微嘆息,目光總帶着一種難以言述的落寞。

他來這座小村莊已經四天了,每天這個時候,他都會沿着小河走幾里路,呼吸一下鄉村的新鮮空氣。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個孩童清雅的聲音,似乎在繪聲繪色講故事。

“那天蓬元帥滿腔悲憤,對行刑官大喊:

‘我乃堂堂品元帥,掌八萬天河水軍,那霓裳嫦娥不過是月宮侍女,地位低卑,我雖酒後失禮,向太陰星君賠禮便可,爲何要受此重刑,打入凡間?’

行刑官長長嘆息一聲:‘事到如今,你還不明白嗎?嫦娥之事不過是藉口,你擅自改變水軍天規法度,引起諸仙不滿,這纔是真正原因。’

天蓬元帥愈加忿然,“可變法分明是玉帝讓我去做,與我何干?”

行刑官搖搖頭,眼閃過一絲同情。

‘變法失敗,總不能讓玉帝承擔責任吧!玉帝當然要貶你,不過玉帝也會給你一些特殊待遇。’

.........

那老者聽到‘變法失敗,總不能讓玉帝承擔責任!’不由渾身一震,眼露出驚訝之色。

他連忙四處尋找,似乎聲音是從左面的一棵大樹方向傳來。

老者拔足向大樹走去,腳下卻被石頭一絆,險些摔一跤,腳踝一陣疼痛。

但他顧不得細看,忍住疼痛來到大樹下。

只見在一棵古老的楓樹下,七八名梳着總角的頑童坐在石頭,託着腮,聽如醉如癡。

講故事之人是一個少童,身量頗高,看起像十歲左右,但眉眼間也是七八歲的樣子。

只見他穿一身打着補丁的褐色短衣,常年的風吹日曬並沒有使他皮膚變黑,眉眼還有幾分鄉間孩童少有的清秀。

如果細看,還會發現他雙眸還隱藏着一絲和他年齡不太符合的成熟。

這個講故事的少童叫做範寧,今年只有八歲。

範寧是他祖父起的名字,因爲他出生時哭聲太響,祖父希望他能安靜一點。

但長大一些他卻安靜得過頭,不僅極少說話,而且反應也別的孩子慢幾步,顯得呆頭呆腦。

除了父母還記得他的官名外,村裡人都習慣叫他阿呆。

從小到大,他呆名遠揚,甚至連小學塾的先生也在課堂叫他範呆呆。

直到一個月前,一場大病後他忽然變了,口齒伶俐,反應敏銳,記憶力驚人,完全變成了另一個孩子。

父母欣喜若狂,以爲是佛祖顯靈,母親還特地跑去靈巖寺還願。

但只有範寧自己知道,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竟穿越時空,來到了千年前的大宋。

只是三歲看老,大家早已習慣了他從前的呆頭呆腦,要想讓大家徹底轉變對他的看法,恐怕還須時日。

範寧眼角餘光瞥見青衣老者已從河邊向自己走來,他頓時心暗喜。

“那行刑官說得其實也不對,我們應該這樣理解,西天取經一共只有四個名額,天界元老都想佔一個,所以千方百計安排自己人蔘加。

這是天蓬元帥投胎轉世也神識不滅、武藝不失、兵器不丟的真正原因。

至於是誰安排天蓬元帥下界,這是今天的題目,大家回家想一想,明天回答我。”

說到這,範寧又笑道:“昨天給大家佈置的題目,大家都說說答案。

爲什麼明知那猴頭喜歡吃桃子,衆仙還推薦他去守蟠桃園?”

衆孩童七嘴八舌亂說一通,範寧搖搖頭,大家說得都不對。

“因爲蟠桃會眼看開幕在即,但蟠桃園的桃子都已被衆仙偷得差不多了。

這時候需要一個沒有後臺的小毛仙來頂缸,那猴頭顯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正說到興起,遠處有個年男人揮手大喊:“阿呆,你爹爹回來了,讓你趕緊回家!”

“劉叔,我知道了!”

範寧便笑着對其他孩童道:“今天我有事,少講一點,說好的,聽一次一錢。”

孩童們捨不得錢,可又想聽故事,只得摸出一枚銅錢遞給範寧。

範寧一一笑納,把錢輕輕一掂,“哈!又有八錢到手了。”

“請等一下!”

範寧轉身要走,身後卻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

範寧頓時鬆了口氣,心暗道:‘守了兩天,終於把你吸引住了。’

他慢慢回頭,果然是剛纔的青衣老者。

只見老者眼充滿了興趣,他連忙前,乖巧的躬身行禮,“老丈叫我?”

青衣老者望着一臉童稚的範寧,溫和問道:“你是本村的孩子?”

“正是!請問老丈有何指教?”

老者捋須微笑,“你剛纔講得雖然離,卻很有趣,你叫什麼名字?”

“他叫範呆呆!”旁邊有一個頑童大笑道。

範寧狠狠瞪了他一眼,又對老者道:“晚輩範寧!”

“你也姓範?”

老人眼露出一絲驚喜,連忙問:“你是範氏哪一堂?”

範寧搖搖頭,這個他真不知道。

青衣老者也自覺問得有點冒失,範是吳縣大姓,這一帶姓範的人不少,未必是自己同族。

但此時他更關心範寧剛纔講的故事,他又問道:“你剛纔說的故事是從哪裡聽來的?”

範躬身道:“晚輩看過一些三藏法師取經的雜書,便自己編了故事。”

北宋已經有不少唐僧取經的故事,吳承恩的《西遊記》只是後來的集大成者。

老者眼更加驚訝了,眼前孩子不僅能自己編撰小說故事,而且見識深刻,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這個偏僻的小村莊居然還有這樣的神童?

他忽然對範寧的身世有了興趣,說不定這孩子真是自己的同族。

這時,老者腳踝一陣劇痛,身體一晃,範寧連忙扶住他,“前輩怎麼了?”

“剛纔不小心腳踝扭了一下!”老者臉露出一絲痛苦之色。

“那得趕緊用冷水敷住,如果傷重,淤血會擴散的。”

範寧指着前面道:“我家在前面不遠,前輩到我家裡休息一下。”

老者點點頭,“那麻煩你了!”

範寧扶着老者緩緩而行,忍不住心花怒放,兩天功夫沒白費,終於可以抱大腿嘍!

一邊走,他嘴裡也小聲哼起了歌,‘太陽出來羅嘞,喜洋洋羅嘞,槓起竹槓朗朗扯,朗扯,山崗羅嘞!’

“你在哼什麼曲?”

青衣老者聽範寧哼的小調自己似乎從未聽過,倒有另外一番韻味,心有點好。

“是我自己編的小調!”

範寧笑嘻嘻說:“如果前輩喜歡,我可以教給前輩。”

“那謝謝你了。”

老者微微笑道:“帶我回家,你好像很開心!”

範寧眼閃過一絲狡黠,卻一臉天真無邪笑道,“我師父常說,幫助別人,自己會快樂,所以我心裡高興呀!”

“真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好孩子!”

老者慈祥地摸摸他的頭,“你應該讀過書吧!”

“嗯!在村裡學塾裡讀過兩年。”

“都讀了什麼書?”

“讀了《百家姓》、《千字》,師父還教了《論語》和《孟子》,不過我學得不好。”

其實不應該是範寧學得不好,而是原來的範呆呆根本學得一塌糊塗。

老者點點頭,“你既然能講出這樣的故事,我想.....我還是建議你去名校讀書。”

“我父親這也是這樣想的,過兩個月父親要帶我去鎮參加考試。”

老者心一動,“可是延英學堂的入學考試?”

“好像是的!”

老者讚許笑道:“你父親很有遠見!”

.......

範寧的家在小河邊,一株高大的槐樹下有三間茅草屋,牆壁用泥土夯成,四周用樹枝圍了一圈籬笆,算是院子了。

院子間是一盤磨,靠牆放着一把鋤頭和一支櫓,屋檐下掛了十幾串鮮魚,應該是剛剛纔捕到。

小院的另一邊則種了兩畦菜,菜地四周也被樹枝圍着。

一隻老母雞站在菜地邊東張西望放哨,而一羣小雞躲在它身後,正千方百計想鑽進菜地。

範寧扶着老者走進院子,“娘,我回來了!”

只見一個年輕婦人滿臉怒氣地從屋裡出來,“寧兒,你跑哪裡去了,娘是怎麼交代你的?”

這位年輕婦人便是範寧的宋朝母親張氏了,她在孃家排行第三,周圍鄰居都叫她張三娘。

雖然張三娘穿戴是釵荊裙布,但皮膚白皙,容貌十分清秀,範寧的膚色和眉眼長得像極了她。

張三娘見兒子扶着一個青衣老者,她微微一怔,“寧兒,他是誰?”

“娘,這位前輩的腳崴了,我扶他來家休息一下。”

青衣老者也感覺自己有點冒失,怎麼能隨意去別人家?

他不由歉然地對範寧笑了笑,“我不進去了,謝謝你的好意。”

範寧當然不能讓他走,自己的前途富貴都在這老人身,他怎麼能走?

“沒關係的,前輩稍稍坐一坐,晚輩給你療傷。”

在這時,從屋裡走出一名三十餘歲的魁梧漢子,他穿着一件短布衣,衣襟撒開,露出胸膛古銅色的肌肉。

雖然相貌粗獷,但目光卻很柔和,尤其在看自己兒子之時。

他便是範寧在宋朝的父親,叫做範鐵舟,是太湖跑船的漁夫,離家十天,剛剛纔回來。

這時,範鐵舟忽然也看見了青衣老者,他本能地揉一下眼睛,竟呆住了,結結巴巴道:“三叔,您...您老人家怎麼來了?”

“你是......”老者也不認識範鐵舟。

“我父親是本堂的範大川。”

青衣老者頓時明白了,不由捋須呵呵大笑,原來這小傢伙是範大川的孫子,真沒想到啊!

張三娘急忙拉了一下丈夫衣襟,“大郎,他究竟是誰?”

“他是我們本堂的範相公啊!”

範鐵舟倒頭拜,“小侄拜見三叔!”

範寧當然知道範相公是誰,是那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相范仲淹。

也是眼前這個青衣老者,他在三天前知道了。

不過此時範寧也有點傻眼,范仲淹居然會是自己的本堂祖父?

早知道如此,自己還幹嘛費心費力佈局,直接門認親是了。

範鐵舟見兒子還傻站着,連忙拉他跪下,“快給三阿公磕頭!”

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
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兒女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鄉遇舊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