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損兵折將——曹爽出征

曹爽終於覺得爽了。

皇帝太小,自己還是首輔,無論怎麼說,整個曹魏帝國,不,是整個中國,自己都應該是第一號人物了。

不過,要是冷靜下來想一想,曹爽發現,理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是很骨幹,兩者的差距,太大了。

先不說內部的明爭暗鬥,光是外部,曹魏帝國就面臨着兩個強大的敵人:東吳帝國和蜀漢帝國。在《三國演義》裡,爲了突出蜀漢帝國將領的鮮明形象,總是把蜀國對魏國的入侵寫的特別詳細,完全忽視東吳帝國的作用。其實,曹魏帝國現在最大的敵人,就是東吳帝國。因爲吳國無論是從軍事力量上還是領土面積上,都要大大超過蜀國,對於魏國來說,東吳纔是正規軍,蜀國只不過是游擊隊。

前任皇帝曹睿死後不久,東吳就先後對曹魏帝國發動了好幾次大規模的入侵。曹爽搞內鬥還行,搞外斗的時候還得依靠司馬懿去搞定。這麼幾次下來,曹爽自己都覺得自己窩囊,如果不親自打幾場漂亮仗,還真沒人服氣。可是和東吳打仗,他心裡又實在沒底,俗話說柿子要緊軟的捏,曹爽的親信們,不約而同的把目標投向了蜀漢帝國。

這個時候的蜀國,已經離諸葛亮時代過去了整整十年。諸葛亮本身是個細緻謹慎的政治家,所以他挑選的繼任者們,也都是內政內行,外戰外行。諸葛亮經營漢中多年,把這個地方已經打造成了可以獨立防禦進攻的軍事基地,可是他的後任蔣琬、費禕(一),卻一瀉千里,把大本營搬到了涪縣(四川綿陽),只給北大門漢中留了爲數不多的防禦軍隊,所以,只要指揮得當,能夠迅速攻克漢中,那麼一把扼住蜀漢帝國的心臟成都平原,甚至一舉消滅蜀漢,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個時候曹魏帝國的大西北,也已經不是司馬懿掌控的時代,在他走後,接替他全權掌控大西北的,是一名叫趙儼的老爺子。說起這位老爺子,和司馬懿資歷不相上下,而且既當過地方長官,又帶過兵打過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不過他到了大西北以後,卻沒做出什麼明顯的政績,原因很簡單,他太老了,比司馬懿還要大將近十歲,以至於到了最後自己都受不了了,主動要求回洛陽安度晚年。這樣,曹魏帝國就出現了一個關鍵的人事空缺,對於曹爽和司馬懿來說,誰能把自己的人放在這個位置上,誰就會顯著的在朝廷裡佔據優勢。

最終,曹爽一方獲得了這個人事空缺,公元243年,曹爽任命夏侯玄擔任曹魏帝國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軍事(西北軍區總司令),出鎮長安。

夏侯玄,字太初,他的父親,就是夏侯淵的侄子夏侯尚,他的媽媽,就是曹爽的姑姑,這麼說來,夏侯玄就是曹爽的表弟。

像曹爽身邊的那些高參一樣,夏侯玄也是一位名士,由於出身皇室,他從小就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年紀輕輕就已經聞名全國,二十出頭就做了散騎黃門侍郎(皇帝騎馬侍從),在皇帝曹睿身邊當差。

從小就一帆風順的生活,讓夏侯玄感到無比的優越,因此他像很多所謂的名士一樣,非常的高傲,只要看誰不順眼,當時就能表現出來。有一次,他和曹睿的大老婆毛皇后的弟弟毛曾坐在一起,居然當場就表現出看不起毛曾的樣子來。當時,毛皇后正受寵,曹睿到哪裡,都要和她坐一輛車,毛曾作爲毛皇后的親弟弟,人們巴結還巴結不來,更別說去招惹他們了。夏侯玄這種行爲,很快就招致不利後果,毛曾向毛皇后告狀,毛皇后就向曹睿告狀,曹睿非常氣憤夏侯玄這麼不給他小舅子面子,立刻把他降了職,但由於夏侯玄畢竟是皇親國戚,很快就再次得到重用,被任命爲散騎常侍(皇帝騎馬侍從官)。

夏侯玄雖然號稱超凡脫俗的名士,但其實也是故作清高,實際上他是曹魏集團的皇室成員,又是曹爽的表弟,根本不可能脫離政治中心。曹爽掌權以後,把禁衛軍牢牢把持在了自己手中,他的弟弟曹義是禁衛軍正職中領軍,親信畢軌則擔任副職中護軍,等畢軌成爲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以後,夏侯玄就成爲了新一任的中護軍。在中護軍任內,夏侯玄重新制訂了中央禁衛軍的很多規章制度,也提拔任命了很多有才幹的人,這些人,後來很多都成爲刺史(省長)、太守(市長)。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夏侯玄不光有名士的虛名,他還確實有知人識人的獨到眼光,在那個名士具有巨大凝聚力的時代,夏侯玄的名聲和知人善任的能力,讓他在曹爽集團中脫穎而出,曹爽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最後才決定讓夏侯玄,成爲大西北新一任的最高軍政長官。

但在這個事兒上,曹爽一個人說了並不算。大西北是司馬懿的傳統勢力範圍,把夏侯玄弄到大西北,無疑侵犯了這位老夥計的核心利益,所以需要和他商量。曹爽其實不想和司馬懿商量,他想自己說了算,但是在東吳、蜀漢一直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他需要司馬懿去領兵打仗,就在這年的年底,東吳又從壽春(安徽壽縣)發動了進攻,還是靠着司馬懿,才擊退了吳軍,這件事兒讓曹爽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在就因爲大西北和司馬懿翻臉,對整個國家都是不利的,他不能冒這個險。

曹爽找到了司馬懿,向他攤牌,說他想要把夏侯玄調到大西北,作爲交換,曹爽讓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接替夏侯玄做中護軍,進入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

司馬懿當然知道曹爽是什麼意思,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和他翻臉,對於國家、對於雙方都是很不利的,何況讓兒子打入禁衛軍,對於自己一方也是很有利的。最終,雙方達成諒解,夏侯玄到大西北光榮上任,司馬師則成爲了新一任的禁衛軍副職中護軍。

爲了加強夏侯玄的力量,曹爽派了自己的親信李勝做了他的長史(首席副官),同時派夏侯霸爲討蜀護軍,輔佐夏侯玄。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因爲老爸被蜀漢殺掉,所以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堅持在對蜀作戰的前線,這個經歷,也讓他成了目前曹魏帝國皇室中極少數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人。曹爽這麼做,實際上是讓夏侯玄執行一項重要的計劃,就是要執行大舉進攻蜀國,充當伐蜀計劃的調研員。

衆所周知,曹爽最大的短板,就是沒有像司馬懿那樣有什麼像樣的軍功,他自己沒有這兩下子,那幫名士出身的高參們也沒這兩下子,所以曹爽只能又嫉妒又眼熱的看着論歲數都能當自己爺爺的司馬懿在戰場上抖擻威風,而自己卻像一個老爺爺一樣,呆在洛陽城裡看熱鬧。對於一個首輔大臣來說,沒有軍功,就不能鎮得住軍隊,軍隊人心不服,首輔的地位就根本不可能穩當,所以,曹爽集團的所有成員,都希望通過滅蜀,來建立蓋世奇功,來成就曹爽在軍隊中的絕對威信。

夏侯玄當然明白曹爽的心思,他一到長安,就立刻對蜀國形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不久,他就和李勝聯絡在尚書的鄧颺,一起寫了一封公開信,勸曹爽伐蜀。

曹爽一得到夏侯玄等人的求戰書,立刻打起了精神,命人馬上積極組織對蜀作戰的準備工作,公元244年3月,也就是夏侯玄出鎮大西北頂多一年之後,曹爽就留下何晏守備洛陽,帶領另一位高參鄧颺,集結十多萬人的龐大軍隊,到達了長安。之後,曹爽和夏侯玄的西北軍匯合,從駱口(陝西周至)南下,直逼蜀國北方第一重鎮漢中。值得一提的是,爲了顯示平衡和司馬懿的關係,曹爽還特別任命司馬懿的二兒子司馬昭爲徵蜀將軍,作爲夏侯玄的副手,參加了這次戰役。

這個時候漢中的守將,是蜀漢帝國末期名將王平,當曹爽十多萬大軍打過來的時候,他手下只有三萬弟兄。曹爽看到自己的兵力大大超過蜀軍,滿心歡喜,自認爲蜀軍一定嚇得屁滾尿流,絕對不敢主動迎戰,於是,他就打算實行了分割包圍的戰略,一舉踏平漢中,然後再直插成都平原,直接威脅蜀國的心臟地區。

曹爽的計劃,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可以說是非常可行的。當時,蜀軍的大本營涪縣距離漢中足足三百多公里,一時半會兒根本來不及救援,守衛漢中的蜀軍將領們都認爲曹爽過於強大,不敢應戰,打算放棄關卡,固守城池等待救援。可是,王平認爲漢中靠的就是關卡,如果龜縮在城池裡,關卡保不住不說,最後恐怕援軍還來不及趕到,就連城池也丟了。最後,王平說服大夥兒,把部隊分成幾撥,輪流跟曹爽打起了游擊戰,就在你來我往之間,蜀國涪縣基地的大批援軍已經快要趕到了。

曹爽又不爽了,不僅不爽,而且還陷入了進退不能的危險局面。由於漢中是個山區,部隊後勤給養十分困難,全靠牛馬馱在背上走山路運。由於給養困難,人沒餓死,牛馬倒是先餓死了,牛馬大批死亡就沒法運糧,這樣下去,人也要餓死了。負責運輸的士兵們、百姓們守着動物的屍體,急得哭天抹淚。司馬昭看到這種情況,敏銳的感到形勢將要逆轉,立刻找到夏侯玄說:“費禕現在佔據險要來抗拒我們,而我們是交戰無對手,強攻又損失太大,應該趕快退兵,以後再戰不遲。”然而,司馬昭不是曹爽一方的人,對於拼命想要建立軍功的曹爽來說,司馬昭的建議,註定不能被採納。

但情況確實已經萬分危急,連曹爽一方的人都看出來了。曹爽的參軍(參謀)楊偉就警告曹爽,如果不馬上撤退,很可能全軍覆滅。曹爽身邊的高參鄧颺、李勝,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表示反對,他們認爲,曹爽必須得打勝仗,如果就這麼回去,面子往哪兒擺?怎麼向國人交待?楊偉聽着這兩個混蛋信口雌黃,氣得大罵說:“鄧颺、李勝這麼做會壞了國家大事,應該殺頭!”看着兩方意見嚴重對立、互不相讓,曹爽一下覺得好沒面子,他雖然覺得楊偉這麼做讓自己非常下不來臺,但心裡也清楚說的是實情,憋着一肚子的火兒,也不敢當場發作,楊偉雖然沒有被曹爽當面罵一陣,但是意見也沒有被採納。曹爽哥兒幾個一合計,決定死撐,繼續呆在漢中,找機會打個大勝仗。

遠在首都的司馬懿,透過兒子司馬昭和衆多的老部下的信件,已經把曹爽這邊的一切情況都掌握了。

局勢即將失控。

雖然曹爽讓司馬懿十分不爽,可是如果曹爽在漢中戰場失敗,給他陪葬的將是曹魏帝國整個西北軍區和首都軍區的十多萬精銳部隊,這對於曹魏帝國,將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在再三權衡之下,司馬懿決定勸曹爽撤退。如果任由他和他那幾個名士高參繼續胡搞下去,整個西北地區、甚至整個國家,將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不過現在有個難題,如果直接給曹爽寫信,曹爽死撐面子,一定不會撤退,所以只有給他既信任、又能聽別人勸的人寫信。目前符合這些標準的,只有曹爽的表弟夏侯玄了。

不久,在漢中陪着曹爽一起焦頭爛額的夏侯玄,接到司馬懿的來信:“打是親,罵是愛,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利於病。從前,咱們的老祖宗曹操和劉備在漢中大打一場,結果損兵折將,當時你爸爸夏侯尚親自參加過這場戰鬥,相信你應該清楚事情的全過程。如今,漢中地勢兇險,四周全是山路小道,敵人正面嚴防死守,背面再截斷退路,正好包餃子,到時候全軍覆滅,你怎麼交待?”

夏侯玄看完信,驚出一身冷汗,馬上力勸曹爽撤退,但曹爽仍然猶豫不決。

5月,果然像司馬懿預料的那樣,蜀軍抄小路,截斷了曹爽的退路,曹爽發現自己腹背受敵,這才命令大軍全線撤退,拼死和蜀軍爭奪退路,由於蜀軍已經佔據險要地形,曹爽只好拿人硬往上頂,在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之後,才逃回長安。經過這次戰爭,司馬懿鎮守西北時候攢下的這點兒兵力和糧草,全都被折騰完了,此後一直到曹魏帝國滅亡前夕,曹魏帝國的將領都不敢輕言滅蜀。曹爽和他的高參們以他們的愚蠢和固執,造成了曹魏帝國西北戰場一次巨大的失敗,曹家從此永遠失去了滅蜀的機會和膽量。曹爽精心策劃的伐蜀之戰,就這樣徹底失敗了。

5、西北守護神B4、去留之爭D1 、僞善系統的崩潰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2、如願以償4、魔鬼皇后A5、舉國歡慶A2 、最後的平民一品D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1、導火索——封王歸國B3、絕代謀臣之路A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B4、偉大的羊祜2 、最後的平民一品B6、 失敗的道德改革3、千年西北血淚史A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5、賈南風的政變B6、計劃外的輔政大臣3、自掘墳墓A1、導火索——封王歸國A5、過於優秀的弟弟C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4、魔鬼皇后A3、千年西北血淚史A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4、三陳伐吳5、流放C3 、西晉官職大展出B3、偉大的全才A4 、酒神劉伶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4、孫皓投降A4、含恨而死D3、自掘墳墓A1 、短暫的蜜月時期4、含恨而死D5、過於優秀的弟弟C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1 、僞善系統的崩潰5、流放B1 、天命和正統3、王濬!前進!A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7、賈家黨的反擊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2、艱難幸運高官路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3 、決裂2 、以德服人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B5、過於優秀的弟弟C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B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司馬師的大屠殺B1 、短暫的蜜月時期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2 、最後的平民一品B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4、去留之爭C2 、最後的平民一品D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1、導火索——封王歸國C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4、去留之爭E3、千年西北血淚史A3、鍾會鄧艾之亂A6、楊家黨的興起B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3、鍾會鄧艾之亂B5、流放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1、千年鮮卑人B4、含恨而死B1、嵇康之死A4、含恨而死D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3、自掘墳墓B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2、如願以償7、賈家黨的反擊A4、夫妻雙進鬼門關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6、楊家黨的興起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 、醉酒的阮籍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3 、廢立大權A2 、最後的平民一品C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序言6 、奢侈陰險的老牌兒重臣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
5、西北守護神B4、去留之爭D1 、僞善系統的崩潰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2、如願以償4、魔鬼皇后A5、舉國歡慶A2 、最後的平民一品D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1、導火索——封王歸國B3、絕代謀臣之路A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B4、偉大的羊祜2 、最後的平民一品B6、 失敗的道德改革3、千年西北血淚史A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5、賈南風的政變B6、計劃外的輔政大臣3、自掘墳墓A1、導火索——封王歸國A5、過於優秀的弟弟C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4、魔鬼皇后A3、千年西北血淚史A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4、三陳伐吳5、流放C3 、西晉官職大展出B3、偉大的全才A4 、酒神劉伶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4、孫皓投降A4、含恨而死D3、自掘墳墓A1 、短暫的蜜月時期4、含恨而死D5、過於優秀的弟弟C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1 、僞善系統的崩潰5、流放B1 、天命和正統3、王濬!前進!A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7、賈家黨的反擊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2、艱難幸運高官路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3 、決裂2 、以德服人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B5、過於優秀的弟弟C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B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司馬師的大屠殺B1 、短暫的蜜月時期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2 、最後的平民一品B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4、去留之爭C2 、最後的平民一品D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1、導火索——封王歸國C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4、去留之爭E3、千年西北血淚史A3、鍾會鄧艾之亂A6、楊家黨的興起B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3、鍾會鄧艾之亂B5、流放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1、千年鮮卑人B4、含恨而死B1、嵇康之死A4、含恨而死D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3、自掘墳墓B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2、如願以償7、賈家黨的反擊A4、夫妻雙進鬼門關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6、楊家黨的興起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 、醉酒的阮籍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3 、廢立大權A2 、最後的平民一品C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序言6 、奢侈陰險的老牌兒重臣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