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絕代謀臣之路A

司馬防雖然已經遠去,但他給司馬家族留下了七個兒子,這七個兒子當中,最後終於使司馬家族成爲中國歷史舞臺上主角兒的人,是他的二兒子司馬懿。

司馬懿是在公元179年出生的,5年之後,就爆發了動搖東漢王朝根基的黃巾起義。從此,****統一的局面逐漸瓦解,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局面愈發激烈。司馬懿老家所在的溫縣是戰略要地,是軍閥拼命爭奪的地方,所以整個的青年時代,在大哥司馬朗的保護下,司馬懿都和親戚們閉門謝客、躲避戰亂,同時用心學習,他的文化和見識,也就是在這段苦讀的日子裡逐漸練成的,隨着知識的積累,司馬懿從一個少年成長爲一個健壯而睿智的小夥兒。

據說,年輕時候的司馬懿,就很有些憂國憂民的情操,他看到天下大亂,經常爲國家和百姓的前途感到憂心忡忡。司馬懿的有一個叫楊俊的老鄉,是一位名士,當時正擔任南陽太守(河南南陽),東漢時代的名士,除了有文化,還特別擅長品評人物,在那個時代,名士對一個人的評價,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他的仕途。當楊俊第一次見到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懿還沒有成年,但他從此就料定眼前的這個小孩兒將來一定會成爲國家的棟樑。

還有一位名士,也對司馬懿做出過非常高的評價,這個人就是崔琰(演)。崔琰一開始本來是袁紹的人,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開始內鬥,因爲崔琰名聲大大,都想讓他加入自己的陣營,崔琰對這對兒兄弟徹底失望,決定兩不相幫,最後被袁尚囚禁在鄴城。曹操攻佔鄴城後,自己兼任了冀州刺史,而讓崔琰當了冀州刺史別駕(行政總監),等曹操當了丞相以後,又讓他當了丞相府的東曹掾(人事總監)。

崔琰這個東曹掾,在曹操已經等同於皇帝的情況下,實際權力就相當於今天的人事部長,曹操政權裡所有二千石一下(部級、軍級)的高官,都由崔琰負責考覈、升降,就是這麼一位閱人無數的名士兼高官,在見過司馬懿以後,都高度讚賞。有一次,崔琰見到司馬朗,就對他說:“你弟弟又聰明又機靈,處事果斷、才能傑出,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年紀輕輕就名聲顯赫的司馬懿,自然很快就進入到了極度重視人才的曹操的視野裡。公元201年,正是官渡之戰的第二年。這個時候,司馬懿所在的郡裡推薦他當上計掾(中央特派審計員),曹操因爲一聽說司馬懿要任職,就乾脆直接派人去招他來自己身邊當官。司馬懿看出來漢朝已經是名存實亡,而曹操雖然在官渡取得巨大勝利,但畢竟還是前路漫漫,就推辭了曹操的好意,繼續在家讀書,不肯輕易加入曹操的陣營。

這裡還有一個不太靠譜的故事,說曹操派人請司馬懿,司馬懿就說自己得了風痹了,四肢痠痛,躺在牀上起不來。曹操一聽心說你平時好好的,我一請你你就風痹啦,就派人假裝刺客去刺殺司馬懿,可司馬懿早就猜到疑心病很大的曹操會來這一招,見到刺客還真就裝的根本起不來牀的樣子。曹操一看司馬懿這副德行,也就真的相信了。

更精彩的還在後頭。

司馬懿在家讀書的日子非常漫長,到曹操請他出山的時候,他已經是22歲的小夥子了,按照古人那時的慣例,他已經娶了妻子。中國古代的男人可以娶很多女人,但是妻子只有一個,其他的都是妾、丫環,按照今天的邏輯來講,妻子就是大老婆,其他的就是小老婆了。司馬懿的大老婆叫張春華,和司馬懿一樣,也是河內郡人,不過她的老家在平皋,和溫縣離得非常近。

據說,司馬懿裝病騙過曹操以後,戒備就有點兒鬆了。有一次,司馬懿讓家裡人到院子裡曬書,曬着曬着,突然下起暴雨,把好好的書全都淋溼了,司馬懿是個愛讀書的人,一看這種情況,再也坐不住了,立刻跑出來搶救藏書。因爲風痹是一種絕對不能見風着涼的疾病,司馬懿這往出一跑,等於就是告訴人家自己沒事兒,當時看到他跑出來的,只有身邊兒的一個丫環,張春華怕這個丫環把司馬懿裝病的事情告訴別人,就親手殺了她,然後自己燒火做飯。司馬懿知道自己的老婆這麼果斷,對她又佩服又害怕,從此反而對她愛不起來了。想想也是,哪個男人有勇氣面對一個殺過人的女人呢?

這個故事雖然是不太靠譜,但能夠反映真實生活中司馬懿的最大性格:堅忍、機智、果斷,還有一點點的殘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的前夕,曹操再次請司馬懿當官,這回讓他當的,是文學掾(教育總監)。不過,這一回可不是自願性質的了,在使者臨走的時候,曹操對他說:“要是司馬懿敢不來,就把他下大獄”,司馬懿尋思着這牢房的待遇,畢竟不如辦公室和家裡,也就趕緊出山了。

曹操給司馬懿的官一開始也並不大,都是像黃門侍郎(皇帝近侍)、議郎(顧問)這樣六百石俸祿的官兒,六百石俸祿放到今天,就是副處級別,但是,曹操給司馬懿做的這些這種職位,雖然級別低,可都是皇帝的跟班兒,升職空間超大。司馬懿剛剛出山,就有這麼優厚的待遇,不能不說是曹操特別優待他。後來,司馬懿又到曹操的丞相府裡,陸續擔任了東曹屬(副人事總監)、主薄(秘書長)。總之,這個時期的司馬懿擔任的都是辦公室工作,還屬於文職人員。不過,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兼職伺候曹操的二兒子曹丕,這個曹丕,就是日後曹操的繼承人、曹魏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公元215年,劉備和孫權因爲荊州(湖北湖南)歸屬問題發生大規模爭鬥,曹操趁着這個機會,率軍征討盤踞在漢中地區的張魯,司馬懿也隨軍參戰,扮演的仍然是作戰參謀之類的角色。在張魯逃走之後,司馬懿找到曹操,向他建議說:“劉備用欺騙的辦法,出兵把劉璋的地盤兒給奪了過來,因爲這個原因,很多四川人都不服氣。現在他在四川立足未穩,又跑到荊州區和孫權爭奪江陵,這個機會決不能錯過。現在,我們已經攻佔漢中,益州的軍民一定驚恐萬分,只要我們乘勝追擊,劉備一定會土崩瓦解,您就能建立更大的功業。聖人不能違背天時,也不能喪失時機啊!”

司馬懿對於當時形勢的看法,絕對是一針見血,他所建議的計策,也同樣是劉備最害怕發生的情況。事實上,當劉備正在荊州和孫權大打出手的時候,只是聽到曹操將要進攻漢中的消息,就立刻和孫權和談,把荊州的東半邊兒交了出去,然後立刻快馬加鞭的跑回成都。

遺憾的是,這麼利害的一條毒計,久經沙場的曹操居然沒有采納。當曹操聽完司馬懿的話,只是微笑了一下,說出去那句著名的宣言:“人苦於不知足,已經得到了隴西,還想得到蜀地。”後人們根據曹操的這句話,得出了“得隴望蜀”,專門用來形容那些貪心無度的人。至於曹操不肯繼續進攻的原因,後人們歸納了很多種,但我個人認爲最重要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曹操開始越來越加緊建設自己的天下,在這個過程中,他和自己內部親漢勢力的矛盾越來越大,爲了大後方,他不能長時間的在外遠征;另一條原因更簡單,那就是:曹操老了,受不了打仗的苦了,英雄遲暮之所以讓人感慨,就是因爲不復當年,年老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鐵打的英雄了。

曹操雖然沒有聽司馬懿的計策,但是對他敏銳的戰略眼光大爲欣賞,對他也更爲器重。後來四川形勢的發展也像司馬懿預料的那樣,因爲漢中太重要了,如果曹操佔着這裡,劉備的頭上就會永遠都懸着一把利劍,最終,他下定決心攻佔漢中,在曹操離開漢中不久,就對漢中發動了持續的進攻。最終在四年之後,劉備全面攻擊漢中,等到曹操趕去救援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他永遠失去了這個進攻成都的橋頭堡,等到曹家的軍旗再一次插在漢中城頭上時,已經是將近半個世紀以後的司馬昭時代了。

公元216年,曹操進封魏王,在第二年,他最終確定了曹丕做繼承人,也就是魏王太子,而司馬懿則被任命爲當太子中庶子(太子首席顧問),正式成爲輔佐曹操未來繼承人的首席謀士。在與曹丕的相處中,司馬懿全面的展現了自己的謀略和才華,把曹丕伺候得又舒服又佩服,當時人們把司馬懿和另外三個也同時伺候曹丕、最後也都成爲高官的陳羣、吳質、朱鑠並稱爲“四友”。

在之後的兩三年裡,司馬懿升任了曹操的軍司馬(軍事總監),逐漸接觸到了軍界。在這段時間中,雖然也發生了合肥之戰、居巢之戰這些兩場大規模的戰爭,但持續的時間都非常短,都是一兩個月就結束了。司馬懿敏銳的看出來,曹操攻城略地的勁頭兒越來越小,已經很難再有發動統一全國戰爭的勇氣和實力了,就勸他說:“商末周初的箕子談到治國大計的時候,說過民以食爲天。現在全國無所事事也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大概有二十多萬,這不是治國的長遠之計。雖然總是發生戰爭,但也應該一邊兒種地一邊兒防守。”司馬懿的看法,非常對曹操的路子,於是,曹操從此致力於務農積糧,曹操政權的國策,也逐漸從軍事第一轉變爲內政第一。

1、嵇康之死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5、過於優秀的弟弟A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1、千年鮮卑人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A2 、以德服人A5、舉國歡慶A2、艱難幸運高官路A2、司馬師的大屠殺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3、賈家黨三巨頭A3、永遠的遺憾A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2 、醉酒的阮籍A3、廢立大權B1、遙遠的過去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3、鍾會鄧艾之亂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1、重任在肩的大伯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1、曹髦之死4、偉大的羊祜1、千年鮮卑人B3 、決裂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2 、醉酒的阮籍A3、賈家黨三巨頭B3、鍾會鄧艾之亂A2 、以德服人A5、舉國歡慶B1、滅吳戰爭的迷霧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艱難幸運高官路A5、流放B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2、如願以償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4、含恨而死C1、嵇康之死B6 、奢侈陰險的老牌兒重臣5、西北守護神B2 、最後的平民一品B1、導火索——封王歸國A5、清談誤國4、含恨而死B4 、酒神劉伶4、含恨而死C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5、流放A3、鍾會鄧艾之亂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7、賈家黨的反擊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5、流放C2、在亂世中崛起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B4、含恨而死B2、司馬師的大屠殺B6、楊家黨的興起A1 、短暫的蜜月時期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C2 、以德服人B1、導火索——封王歸國A1、導火索——封王歸國B4、高平陵政變A4、去留之爭E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3 、新新人類阮咸5、西北守護神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2、如願以償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1、導火索——封王歸國C1、千年鮮卑人B2 、司馬炎的禪讓2、司馬師的大屠殺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6、楊家黨的興起A4、去留之爭D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1、德才兼備的帥哥A2、在亂世中崛起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
1、嵇康之死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5、過於優秀的弟弟A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1、千年鮮卑人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A2 、以德服人A5、舉國歡慶A2、艱難幸運高官路A2、司馬師的大屠殺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3、賈家黨三巨頭A3、永遠的遺憾A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2 、醉酒的阮籍A3、廢立大權B1、遙遠的過去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3、鍾會鄧艾之亂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1、重任在肩的大伯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1、曹髦之死4、偉大的羊祜1、千年鮮卑人B3 、決裂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2 、醉酒的阮籍A3、賈家黨三巨頭B3、鍾會鄧艾之亂A2 、以德服人A5、舉國歡慶B1、滅吳戰爭的迷霧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艱難幸運高官路A5、流放B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2、如願以償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4、含恨而死C1、嵇康之死B6 、奢侈陰險的老牌兒重臣5、西北守護神B2 、最後的平民一品B1、導火索——封王歸國A5、清談誤國4、含恨而死B4 、酒神劉伶4、含恨而死C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5、流放A3、鍾會鄧艾之亂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7、賈家黨的反擊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5、流放C2、在亂世中崛起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B4、含恨而死B2、司馬師的大屠殺B6、楊家黨的興起A1 、短暫的蜜月時期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C2 、以德服人B1、導火索——封王歸國A1、導火索——封王歸國B4、高平陵政變A4、去留之爭E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3 、新新人類阮咸5、西北守護神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2、如願以償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1、導火索——封王歸國C1、千年鮮卑人B2 、司馬炎的禪讓2、司馬師的大屠殺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6、楊家黨的興起A4、去留之爭D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1、德才兼備的帥哥A2、在亂世中崛起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