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

代表曹魏帝國皇室利益的曹爽一族已經完全消失了。

但司馬懿現在還並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因爲在中央,還有很多資格和他差不多的老臣,對於他們來說,幹掉曹爽和擁戴司馬懿當皇帝,絕對是兩回事兒;在地方上,曹爽遺留下來的很多親信都擔任着軍政要員,說司馬懿現在就篡了曹魏帝國的權,還真是有點兒冤枉他。但是,如果不能控制其他地方,司馬懿的政變成果就不會穩固,所以發動政變不久,他就開始立刻調整曹魏帝國各大軍區的首長了。

當時的曹魏帝國,一共有十個州,也就是說,有十大軍區。司州的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畢軌,已經在政變中被殺,由司馬懿的鐵桿兒孫禮暫時代理;都督河北軍事(黃河以北軍區總司令)程喜,在政變前基本是中立的,不能算是司馬懿的鐵桿兒;新任的幷州刺史(山西)魯芝,雖然在政變的時候支持曹爽,但他畢竟還做過司馬懿的手下,又經過司馬懿的赦免,從此改變了立場;同樣新上任的荊州刺史(湖北)王基,原先做過曹爽的屬官,還因爲這個關係被免職,不過很快就被司馬懿提拔任職,相信已經不會再有反覆,即使有反覆,他還有一個上級,就是都督荊州、豫州軍事(湖北、中原軍區司令)的王昶,王昶可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重臣,有他在,更爲荊州、豫州上了一道保險;徐州刺史(江蘇北部)胡質,從曹操時代就效忠曹家,不過他本身性格沉穩,又年老多病,還不至於有太大威脅。

除了這幾個人,剩下的都督雍涼軍事(西北軍區總司令)的徵西將軍夏侯玄、都督揚州軍事(淮河流域軍區司令)的司空王凌、揚州刺史諸葛誕、豫州刺史毌(冠)丘儉、兗州刺史(黃河下游南岸)令狐愚、幽州刺史(河北北部)杜恕,要麼是曹爽的親信好友、要不就是曹家的老牌兒重臣,如果看看歷史地圖我們就知道,司馬懿政變之後能使喚得動的地方,還不到曹魏帝國面積的一半兒。

但是,曹爽死後,他在地方上的親信們羣龍無首,而且這些親信們個人和個人之間還有矛盾,司馬懿打的是太后和皇帝的旗號,一時之間效忠曹魏皇室的地方大員,既不能立刻起事,又不能同時起事,這就給了司馬懿各個擊破的時間。

西都長安是僅次於洛陽的大都市,在曹爽被殺後,司馬懿立刻就以皇帝的名義,讓曹爽的表弟、鎮守在西都長安的夏侯玄調回首都,換上了立場表面上比較中立的老將郭淮。夏侯玄是個文人,不敢玩兒硬的,乖乖就回到了洛陽,不過他的叔叔夏侯霸可是個猛將,當時駐紮在隴西郡(甘肅臨洮),一聽說夏侯玄回洛陽,怕自己受到清洗,就投奔了蜀國。這樣,整個西北地區,就又重新聽從司馬懿的控制了。

至於剩下的曹爽親信,司馬懿暫時沒有碰,因爲精通權術的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獲得支持,是因爲他抗的是出於公心這杆旗,如果繼續打壓曹爽舊日的親信,搞不好還會逼着他們造反,只要大面兒相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曹爽被殺的4個月後,公元249年4月19日,曹魏帝國的太尉蔣濟去世。當初蔣濟幫司馬懿控制洛陽,還親自寫信給曹爽,替司馬懿保證絕對不會傷曹爽的性命,司馬懿想要幹掉曹爽的時候,蔣濟還力勸司馬懿要看在曹真的面子上,不要殺曹爽,給曹真一家留個根兒,但是,曹爽仍然不出一個星期就被三族屠滅,蔣濟認爲自己成了司馬懿的幫兇,良心上備受煎熬,終於一病不起。蔣濟一死,整個曹魏帝國,再也沒有人在聲望上和權勢上能和司馬懿抗衡,司馬懿的權威,再次加重了。

然而總是會有人對司馬懿不服氣的,因爲司馬懿不可能馬上把忠於曹魏皇室的地方大員全部拿掉,這些地方大員也就不可能不防備司馬懿秋後算賬,矛盾總會產生,就看是誰第一個站出來了。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不服氣的,就是鎮守揚州的新任太尉王凌。

王凌,字彥雲,太原郡祁縣人(山西祁縣),他的叔叔,就是東漢司徒王允。王允被李傕(覺)、郭汜殺害的時候,全家十幾口人也一起被殺,只有王凌和哥哥王晨因爲歲數小,不是太引人注意,才翻牆逃會老家。

因爲王允是爲國捐軀,王凌很快就被家鄉推舉爲孝廉,然後到曹操的手下,成爲發乾長(山東聊城堂邑鎮西南),後來犯了罪,被判了五年的髡(昆)刑,這個髡刑,指的就是把人的頭髮剃光,不讓他蓄頭髮,讓大家一看就知道他是犯法的人。王凌被判了刑,還被罰掃大街,光禿禿的腦袋在人羣裡特別顯眼,王凌雖然覺得非常丟人,可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有一天,曹操的車駕正好過來,遠遠的就看着一個禿子掃大街,就問那是誰,旁邊人說,他是王凌,是已故司徒王允的親侄子。曹操曾經和王允一起謀劃誅殺董卓,一聽這個關係,立刻就赦免了王凌,讓他做了自己的主簿(秘書長)。曹操平定河北以後了,就讓王凌到中山郡(河北定縣)做了太守,等到做了丞相,王凌就和當時非常知名的楊修、賈逵一起,做了曹操的主簿(秘書長)。

曹丕稱帝以後,王凌先做了他身邊的散騎常侍(皇帝騎馬侍從官),不久就調到兗州(黃河下游南岸地區)做了刺史。公元222年,因爲孫權始終不肯向曹丕投降,在這一年的9月,曹丕命令大將曹休、張遼、曹仁、曹真等人,分三路大舉進攻東吳,王凌以兗州刺史的身份,隸屬張遼麾下,也參與了這次大戰。到了11月11日,兩軍在長江對陣,因爲忽然颳起大風,東吳大將呂範統轄船隻上的船帆船錨,全都被刮斷,好幾條船居然被大風吹到了魏軍那裡,結果,魏軍大舉反攻,吳軍大敗,王凌也因爲殺敵有功,被晉升爲建武將軍、封爲三級侯爵——宜成亭侯。

大戰之後,王凌轉任青州刺史。青州是個臨海的州,也是個偏遠的州,自從東漢末年大亂,這裡一直都沒有一個穩定的秩序,殺人放火、攔路搶劫、佔山爲王的到處都是,老百姓怨聲載道。王凌到任以後,立刻整頓法紀、剿滅土匪,在很短時間內,青州的治安面貌就煥然一新。

公元228年,東吳將領周舫向曹魏帝國詐降,和司馬懿一起擔任輔政大臣的曹休南下迎接,後來雖然發現周舫是詐降,但曹休仗着自己軍力強大,仍然繼續向南,結果在夾石(安徽桐城北)被東吳大軍團團圍住,虧着王凌、賈逵兩個人死守,曹休大軍纔沒有全軍覆滅。曹休這次大敗,讓曹魏帝國的軍力、軍心都大大受損,但是王凌的能力,也讓皇帝曹睿印象深刻,於是,王凌被先後被任命爲揚州(淮河流域)、豫州(河南)刺史,開始替曹魏帝國鎮守東南邊境。在每個刺史任上,王凌都得到百姓的高度評價,尤其是到了豫州以後,他還大量提拔沒有得到任用的人才。兗州、豫州是東漢三國時代的文化中心,最講究的就是教化人心、儒家思想,王凌和曾任兗州刺史的司馬朗和曾任豫州刺史的賈逵,關係十分要好,當時的人們就稱讚王凌說,他和司馬朗、賈逵不愧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都是帝國的棟樑。

曹爽輔政以後,王凌被封爲徵東大將軍、都督揚州軍事,再次鎮守揚州。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41年4月,東吳同時對曹魏帝國發動四路進攻,東吳大將全琮(從),率領幾萬人,從芍陂(安徽壽縣南)打進邊境,直插王凌的防地。芍陂這個地方是個大水塘,曹魏帝國在旁邊修建了堤壩提供灌溉,周圍就是萬頃良田,王凌率軍和吳軍在這裡進行了一場漫長的爭奪戰,最終成功阻止了吳軍繼續向前。由於東吳軍隊人數實在太多,最後司馬懿親自出徵,才把吳軍打退。戰後,王凌因爲戰功再次得到封賞,被封爲二級侯爵南鄉侯,享受一千三百五十戶人家的稅收,還晉升爲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成爲一品大員。

公元248年,曹爽因爲王凌侍奉曹家四代人、又鎮守地方多年,勞苦功高,特別晉升他做司空,王凌也就成爲曹魏帝國曆史上極少數以三公職位鎮守地方的心腹大臣。然而,在這個時候,曹爽和司馬懿的爭鬥也走到最後關頭,最終,曹爽一黨全體覆滅,司馬懿成爲了唯一的輔政大臣。蔣濟死後,縱觀曹魏帝國的所有大臣,在資歷上、實力上、歲數上都能和司馬懿不分上下的人,就只剩下一個王凌了。

3、賈家黨三巨頭A序言3 、西晉官職大展出C1 、天命和正統2、如願以償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B1、導火索——封王歸國C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3、自掘墳墓A4、偉大的羊祜3、偉大的全才B5、西北守護神C1 、天命和正統6、計劃外的輔政大臣2 、以德服人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6、楊家黨的興起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2 、以德服人A1、德才兼備的帥哥B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4、去留之爭C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5、流放B2、損兵折將——曹爽出征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5、西北守護神C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3、自掘墳墓B3、賈充的謝幕B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4、三陳伐吳3、絕代謀臣之路A6、 失敗的道德改革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1 、僞善系統的崩潰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2 、以德服人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5、西北守護神C4、高平陵政變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王濬!前進!A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2、三國時代的結束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1、千年名門——弘農楊氏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1、嵇康之死C4、孫皓投降A4、含恨而死A1 、短暫的蜜月時期6、楊家黨的興起B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2、三國時代的結束B3 、決裂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5、流放A4、高平陵政變A7、賈家黨的反擊B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 、最後的平民一品D3、永遠的遺憾A2 、以德服人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1、滅吳戰爭的迷霧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千年西北血淚史C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6、楊家黨的興起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1 、僞善系統的崩潰1、無人性的孫皓B1、德才兼備的帥哥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3 、西晉官職大展出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4、去留之爭E6、 失敗的道德改革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4、去留之爭A4、孫皓投降B
3、賈家黨三巨頭A序言3 、西晉官職大展出C1 、天命和正統2、如願以償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B1、導火索——封王歸國C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3、自掘墳墓A4、偉大的羊祜3、偉大的全才B5、西北守護神C1 、天命和正統6、計劃外的輔政大臣2 、以德服人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6、楊家黨的興起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2 、以德服人A1、德才兼備的帥哥B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4、去留之爭C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5、流放B2、損兵折將——曹爽出征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5、西北守護神C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3、自掘墳墓B3、賈充的謝幕B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4、三陳伐吳3、絕代謀臣之路A6、 失敗的道德改革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1 、僞善系統的崩潰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2 、以德服人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5、西北守護神C4、高平陵政變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王濬!前進!A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2、三國時代的結束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1、千年名門——弘農楊氏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1、嵇康之死C4、孫皓投降A4、含恨而死A1 、短暫的蜜月時期6、楊家黨的興起B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2、三國時代的結束B3 、決裂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5、流放A4、高平陵政變A7、賈家黨的反擊B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 、最後的平民一品D3、永遠的遺憾A2 、以德服人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1、滅吳戰爭的迷霧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千年西北血淚史C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6、楊家黨的興起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1 、僞善系統的崩潰1、無人性的孫皓B1、德才兼備的帥哥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3 、西晉官職大展出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4、去留之爭E6、 失敗的道德改革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4、去留之爭A4、孫皓投降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