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

在古代,凡是當官兒的人,不管是多大的官兒,身邊總是會有特別親近的下屬,這些人們,總是圍繞在他們的上司身邊晃來晃去,所以就有更多的機會影響上司的看法,這些人,行話叫做親信。

當然了,在名不正言不順就執掌全國最高權力的情況下,司馬昭這樣的國家第一重臣,自然更需要一大批絕對忠於他的親信。

讓我們來看看司馬炎是怎麼搞定老爸司馬昭的親信的。

先說第一個人,裴秀。

裴秀,字季彥,河東郡聞喜人(山西聞喜),他的爺爺裴茂和爸爸裴潛,分別擔任過東漢和曹魏的尚書令(國務院總理)。裴秀十分聰明,八歲就能自己寫文章了。裴秀的叔叔裴徽在當時也是名人,每天來的好友FANS不計其數,但是在看過裴徽之後,都要到還是少年的裴秀那裡再聊一會兒。

裴秀的媽媽是裴潛的小老婆,當時小老婆和他生的孩子是很被人低看一眼的,裴秀爸爸的大老婆宣氏也是這樣,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總是讓裴秀的親媽去給端茶倒水,可是客人們一見裴秀這麼優秀的青年的親媽爲他們服務,趕緊都站起身來。宣氏一看裴秀小小年紀就這麼受人尊敬,慢慢的也就不再爲難他和他親媽了。

當時人們就評價裴秀,說他是當世青年人中的領軍人物。後來曹爽當權的時候,曹爽一黨的名將毌丘儉曾大力向曹爽推薦裴秀,對裴秀的能力讚不絕口,曹爽因此讓裴秀在手下做了個小秘書。不久,裴秀的爸爸去世,裴秀就繼承了三級侯爵——清陽亭侯的爵位,並升官到黃門侍郎(皇帝秘書侍從)。

司馬懿政變之後,裴秀因爲被曹爽提拔的原因而被免職,但不久就得到原諒,以廷尉正(司法部辦公室主任)的官位復出。從此之後,裴秀一直作爲司馬昭的親信參謀之一出謀劃策,隨着司馬昭一步步進入曹魏帝國權力的核心。諸葛誕叛亂的時候,裴秀和當時的尚書僕射(國務院副總理)陳泰、黃門侍郎(皇帝秘書侍從)鍾會一起,作爲高參參與平叛;諸葛誕叛亂平息之後,裴秀因爲出謀劃策有功,轉任尚書(國務院部長)、同時晉封二級侯爵魯陽鄉侯、增加千戶人家的賦稅;司馬昭立曹奐當皇帝以後,裴秀又晉封一級侯爵、增加七百戶人家賦稅,並且升任了尚書僕射(國務院副總理)。

但是裴秀最厲害的地方,並不是給司馬昭出謀劃策,而是搞地圖測繪。如果一般人不認識裴秀,那並不丟人。如果您是搞測繪的,和地圖打交道,但是不認識裴秀,您就丟人丟大了。

裴秀是中國古代地圖學的開山祖師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地圖纔開始向着精確化、等比例化的方向前進。裴秀還組織人繪製了當時最爲精確的地圖集《禹貢地域圖》十八篇,之後作爲重要文獻收藏,在圖的前面,裴秀還寫了序言,詳細談到了他繪製地圖所運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被後人稱爲“製圖六體”,一直到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末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着繪有經緯線的世界地圖在中國傳播,中國才停止使用“製圖六體”。

當然,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代,即使像裴秀這樣的科學大師,也還是特別迷信的。古代人十分重視人的相貌和身材,認爲相貌和身材反映了一個人的命運。老祖宗們認爲,一個男人如果有一頭飄逸的、特別長的、站起來可以撲到地面的頭髮,是富貴的象徵。如果這個男人的手臂又特別長,站直了手都可以摸到大腿膝蓋以下,簡直就是最最富貴的長相。雖然以我們現代人的標準怎麼想,都覺得這樣的長相很像大猩猩或者是原始人。但是毫無疑問,古代人就認爲這樣的長相是“極貴之相”。

wωw⊕ttκa n⊕℃O

根據衆多的史書記載,我們的司馬炎兄弟長的就是這種返祖模樣。司馬炎有一天見到裴秀,就讓裴秀看自己的頭髮和手臂,和裴秀說:“人能不能從外表上分出貴賤呢?”裴秀也不知道是看司馬炎長的像猩猩嚇的,還是認爲長的像猩猩是一種特別尊貴的長相,反正從此以後,裴秀對司馬炎就刮目相看,堅定的支持起司馬炎來。

再說第二個人,何曾。

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河南周口淮陽)。何曾的爺爺的爺爺何熙,在東漢時代做過車騎將軍。從那個時候起,何家就已經成爲世世代代都做官的名門望族了。何曾的爸爸何夔(魁),曾經做過曹魏帝國的太僕(皇帝儀仗部長),受封三級侯爵——陽武亭侯。

何曾年輕的時候就很好學,在本地相當有名氣,後來他繼承了爸爸的爵位,並順利的步入了仕途。在何曾早期的職位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和毌丘儉一起給平原侯當過文學(文化顧問),這個平原侯,就是日後的魏明帝曹睿。

曹睿當上皇帝之後,何曾當然是跟着高升,成爲散騎侍郎(皇帝騎馬侍從),之後又下到地方上當了汲郡(河南新鄉)的典農中郎將(屯墾部隊司令),不久又調回曹睿身邊當了給事黃門侍郎(皇帝秘書侍從官)。在這段時間裡,何曾給曹睿寫了一封信,建議他秘密的派人深入民間,以不公開監督的方式考覈官吏,避免監督總是從上到下而流於形式,得到了曹睿的高度評價。

不久,何曾升任散騎常侍(皇帝騎馬侍從官),成爲曹睿身邊爲數不多的親信。司馬懿遠征遼東的時候,何曾還給曹睿寫信,說遠征軍的責任太重大了,爲了防止獨斷專行、上下不服、甚至圖謀叛亂這些情況發生,就必須給司馬懿配個資歷老的副將一同出征。不過,曹睿相信自己能夠控制得住司馬懿,就沒答應何曾的請求。不久,何曾又外調到司馬家族的老家河內郡(河南武陟)當了太守,由於政績卓著,又調回了中央擔任侍中(皇帝高級顧問),後來趕上老媽去世,就按照當時的規定辭官回家,給老媽守喪。

應該說,在這個時候,何曾還是曹魏皇室的忠臣,雖然他和司馬懿關係一直不錯,但從根本上講,他是靠着曹睿才一路混上來的。可是,像當時絕大多數大臣一樣,何曾也並不待見曹睿臨死前指定的首輔大臣曹爽,等到司馬懿和曹爽鬧崩退休以後,氣憤不已的何曾也跟着就告了病假,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何曾也積極參與;司馬懿掌權以後,何曾擔任了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的要職,繼續爲司馬家族保駕護航。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的官職繼續執政。因爲當時局面非常複雜,司馬師就大力培養自己的情報機關來監視朝中的大臣,結果手下的校事(情報主任)尹模,就利用自己的特權作威作福,大肆的貪污受賄、敲詐勒索,拼命的爲自己斂財,大臣們因爲怕尹模給自己說壞話,吃了虧也不敢說,只有一向被司馬家族視爲親密戰友的何曾不管這一套,首先公開給皇帝寫信檢舉尹模,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尊重和交口稱讚,這些人中當然也包括了公私分明的司馬師。

但隨着時間的流逝,聰明的何曾就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司馬懿把大家都忽悠了。他當初參與這場政變,本來是爲了拯救曹魏,可是司馬懿一旦大權在握,卻開始逐步架空曹魏,而到了司馬師的時候,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不久,司馬師就廢掉了皇帝曹芳,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何曾爲了自己的家族,拋棄了曹家,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司馬師的一邊,積極的在旁邊出主意,讓司馬師廢曹芳能夠做得合情合理。何曾在司隸校尉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多年,後來升任尚書(國務院部長),在公元255年左右,何曾升任鎮北將軍,持節(持有皇帝二級符節)都督河北軍事(黃河以北各軍區總司令),成爲司馬家族整個北方的守護者。臨走的時候,司馬昭派他最寵愛的兩個兒子司馬炎和司馬昭一起去送行,一直送了幾十公里,何曾專門叫人宰了牛、擺了一桌十分豪華豐盛的豬牛羊全宴來請司馬炎哥兒倆大吃大喝了一頓,纔算是依依惜別。不久,何曾又升任徵北將軍,從原來繼承爸爸的三級侯爵——陽武亭侯,被加封爲二級侯爵——潁昌鄉侯。

公元264年3月17日,也就是司馬昭成爲晉王的前兩天,何曾被封爲司徒,成爲名義上的大臣領袖。在古代,那是三公之一的高官,歷來僅次於皇帝。然而這個司馬昭已經是魏國實際上的老大,他復活了古時候一個比三公還高的官職,叫做相國,讓相國成爲大臣裡最高的官銜。按照級別來說,相國和三公都比一品還高,而相國又高過三公,那麼就是司馬昭的官級頂多比何曾高半級。按照正常的禮儀制度,何曾見了司馬昭只要鞠個躬就行,可是他偏不這樣。

一般以我們平常人來認爲,在所有場合中,即使你和一個人平時私下裡關係再好,在大庭廣衆之下還是不應該過於親密,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我們的何曾大人在每次公開拜見司馬昭的時候,都是下跪,這就向所有人挑明瞭自己的態度:我就是司馬昭的人,司馬昭就是我的主子。何曾這種一直對司馬家族公開表示極端親近的態度,當然獲得了整個司馬家族的深深認可和尊敬。

這麼一個人受老爸信任的人,司馬炎卻不用特別巴結,關係也能特別好。

因爲,司馬炎和何曾的寶貝兒子何劭(少)從小關係就特別好,是同年生的發小。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年青人,碰巧是國家*****的大公子,碰巧和你兒子又是發小,碰巧他特別需要您的幫忙,就很有可能接班當國家領導人,你說能不支持他嗎?

這就是司馬炎的純天然盟友,何曾。

再說第三個人,也是最被我們大家熟悉的人,賈充。

賈充,字公閭,平陽郡襄陵人(山西襄汾)。賈充的爸爸賈逵(魁),做過曹魏帝國的豫州刺史,在鎮守河南的時候,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是個非常難得的文武雙全的人。賈充在爸爸去世前幾年纔出生,老來得子的賈逵覺得自己的這個兒子十分幸運,一定會把賈家的事業繼續發揚光大,古代“充閭”指的就是光耀門庭的意思,所以賈逵就給這個小兒子起名叫賈充,字公閭。

賈充11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賈充繼承了爸爸的爵位——三級侯爵陽裡亭侯,想當時很多人一樣,賈充專心致志的給爸爸守喪,得到了孝順的好名聲,這種名聲,自然也是以後進入官場的必備之物。司馬家族掌權以後,賈充積極的向司馬家族靠攏,此後,無論是司馬師、司馬昭兩次平定淮河流域叛亂,還是幕後給司馬兄弟出主意獻對策,幾乎所有關係到司馬家族生死存亡的事件中,我們都發現:賈充是這些事件的主角兒之一。

根據很多史書記載,賈充還直接指示手下成濟把皇帝曹髦一槍刺死,替司馬昭背了殺害皇帝的黑鍋,雖然現在有些學者對這件事的真正幕後指使者是不是賈充提出了異議。

從司馬師到司馬昭,賈充一門心思鐵了心和司馬家乾的態度,使得他深深的獲得了司馬昭的信任,賈充是司馬昭心腹中的心腹,所有司馬昭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賈充都會毫不猶豫的替司馬昭去做。毫不誇張的說,這時候的賈充,已經成爲了司馬昭的耳朵、眼睛、一部分大腦。

歷史上沒有關於司馬炎討好賈充的明確記載,可是,通過賈充日後在司馬昭面前極力誇獎司馬炎的事實,我們不難看出賈充對司馬炎的好感與偏向。

因爲當賈充公開的向司馬昭表示,司馬炎具有當領袖的天才,他不當誰也沒資格當。

司馬炎搞定了爸爸身邊最親近的人,當他的爸爸司馬昭一問起司馬炎和司馬攸兄弟誰更適合接自己的班兒時,司馬昭身邊最信任的幾個人都會十分一致的倒向司馬炎。

搞定了爸爸身邊的人,還要直接搞定爸爸,讓爸爸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實力。

司馬炎絕對是個有心計的人,但是和弟弟司馬攸的多才多藝比起來,確實差了一點兒,這也是弟弟特別招人喜歡、特別容易被爸爸看重的優點之一。一般來說,聽話的好學生是最讓爸爸喜歡的。既然如此,司馬炎也下了要當好學生的決心。不過小的時候,司馬炎的學習勁頭確實比不上弟弟,所以到了爭奪世子這個關鍵時刻,臨時補習實在是來不及了,被逼急了的司馬炎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找幫手和槍手,一樣能拿好成績!

下面我們要介紹一下司馬炎身邊的第一槍手,羊琇。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人(山東新泰)。羊琇的來頭可是十分的大,他出身於有着至少五百年曆史的羊氏家族。羊琇的爸爸羊耽,做過曹魏帝國的祭祀部長(太常),哥哥羊瑾,後來做過西晉的尚書右僕射(國務院副總理),他的堂姐羊徽瑜,就是司馬師的老婆。

從法律關係上來講,羊琇和司馬家族有着姻親關係。從輩分上講,羊琇是司馬昭的平輩,是司馬炎的小叔叔。這位羊琇小叔叔按照實際歲數來說,和司馬炎差不多大,並且,和前面說過的何邵一樣,羊琇和司馬炎也是發小,也是一起玩尿泥、下飯館兒的鐵哥們兒。有一次,羊琇和司馬炎開玩笑說,哥們兒,你將來如果能像你家裡人一樣有出息,就讓我在中領軍(中央禁衛軍司令)、中護軍(中央禁衛軍副司令)的位置上,一個幹他十年!司馬炎樂呵呵的就答應了。

像羊琇這樣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在那個時代當然是很容易就做了官,而且和當時的很多士族關係都非常深厚。鍾會將要伐蜀的時候,就向司馬昭要羊琇做自己的隨軍參謀。羊琇的媽媽叫辛憲英,是曹魏帝國高官辛毗(皮)的女兒,據說非常有政治頭腦,早就看出鍾會野心過大,絕對不是那種領着大兵在外還能忠心耿耿的人。

辛憲英知道羊琇要跟鍾會去打仗,恐怕兒子凶多吉少,又傷心又着急,羊琇聽了老媽的話,就去找司馬昭堅決辭職,可是司馬昭那時一心伐蜀,正全力支持鍾會調兵遣將,所以不肯給羊琇走後門兒。羊琇無奈,只好勉爲其難的跟隨出征,臨行前,老媽告訴他說:“兒子啊,去吧,但要提高警覺,想要在軍隊之中暢通無阻、平平安安,只有靠心胸寬大。”鍾會謀反前,羊琇曾經苦苦勸阻,但無論是鍾會和殺掉鍾會的魏軍將士,對一貫厚道的羊琇都沒有半點兒傷害。全身而退的羊琇回到洛陽之後,被司馬昭封爲關內侯。

現在的羊琇充當了司馬炎頭號狗頭軍師的角色,他以才學和機敏充當了司馬炎身邊一部活的百科全書。每當司馬炎有什麼不懂的問題,羊琇就盡力教他,直到司馬炎會爲止。不僅如此,羊琇還表現出了專業替考的職業素質,他還根據大考官司馬昭的考察套路,給司馬炎預備了很多種司馬昭可能考察的問題的答案,以備司馬炎應付老爸的臨時考察。最BT的是,羊琇還攛掇司馬炎主動出擊,積極的找到老爸司馬昭,說出對很多國家大事的看法,並且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天長日久了,司馬昭對司馬炎的態度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伴隨着的,就是一個爸爸對長子期待值的提高,以及對小兒子期待值的降低。

1、重任在肩的大伯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3 、西晉官職大展出C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在亂世中崛起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A3、永遠的遺憾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2、如願以償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 、醉酒的阮籍A2、司馬師的大屠殺A4、高平陵政變C3、賈充的謝幕A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4、高平陵政變B4、去留之爭E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3 、決裂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1、千年名門——弘農楊氏6、楊家黨的興起A6、因禍得福——和皇帝做親家6 、司馬懿的悲劇2、在亂世中崛起B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1、導火索——封王歸國B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4、去留之爭A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2 、最後的平民一品A1、千年鮮卑人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3、偉大的全才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4、去留之爭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1、德才兼備的帥哥B3、自掘墳墓C5、西北守護神C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1、曹髦之死3、廢立大權B1 低能兒?幸運兒?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1、無人性的孫皓B3 、新新人類阮咸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廢立大權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序言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5、過於優秀的弟弟A3、鍾會鄧艾之亂B3、鍾會鄧艾之亂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4、高平陵政變C2 、醉酒的阮籍B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3 、決裂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4、高平陵政變C2、三國時代的結束A3 、決裂2 、司馬炎的禪讓1、導火索——封王歸國A5、過於優秀的弟弟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 、西晉官職大展出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
1、重任在肩的大伯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3 、西晉官職大展出C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在亂世中崛起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A3、永遠的遺憾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2、如願以償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 、醉酒的阮籍A2、司馬師的大屠殺A4、高平陵政變C3、賈充的謝幕A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4、高平陵政變B4、去留之爭E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3 、決裂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1、千年名門——弘農楊氏6、楊家黨的興起A6、因禍得福——和皇帝做親家6 、司馬懿的悲劇2、在亂世中崛起B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1、導火索——封王歸國B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4、去留之爭A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2 、最後的平民一品A1、千年鮮卑人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3、偉大的全才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4、去留之爭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1、德才兼備的帥哥B3、自掘墳墓C5、西北守護神C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1、曹髦之死3、廢立大權B1 低能兒?幸運兒?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1、無人性的孫皓B3 、新新人類阮咸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廢立大權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序言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5、過於優秀的弟弟A3、鍾會鄧艾之亂B3、鍾會鄧艾之亂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4、高平陵政變C2 、醉酒的阮籍B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3 、決裂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4、高平陵政變C2、三國時代的結束A3 、決裂2 、司馬炎的禪讓1、導火索——封王歸國A5、過於優秀的弟弟B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 、西晉官職大展出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