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

我們還要說說另一位名將杜預的結局。伐吳結束以後,杜預仍然回到襄陽,他多次給大侄子司馬炎寫信,說當武將不是他的特長,請求辭職,但是司馬炎堅決不準。

杜預覺得,天下雖然統一了,但仍然不應該忘記憂患,仍然命令部下像往常一樣嚴格訓練,他還攻佔了湖南西部一帶不肯歸順的少數民族地區,在那裡設置軍營、佔據要害,這些地區的局面也一下子安定了下來。

但畢竟是和平時期了,沒什麼仗可打,閒不住的杜預,就把主要精力用來開辦學校、開鑿水渠、發展農業,在整修前代河渠的基礎上,他引把湖南、湖北的水路打通,引導沙河、白河的水用來灌溉田地,使一萬多頃農田受益。爲了使軍隊的屯田和普通的民田能得到灌溉,杜預又把水渠按照地段標上界石。

這項浩大的工程完工後,從湖北江陵南岸一直到三峽長達五千多公里的運河建設完成,湖北湖南的幾條大河基本都被直接溝通,既解決了長江的排洪問題,又改善了湖南湖北的水運。杜預的政績,受到了當地人民的讚揚,老百姓稱他“杜父”,專門給他做了一首讚歌:“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意思就是說,杜預大人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真是被他又能內政又能打仗的本事佩服的五體投地,有這樣的好官兒,從此以後誰還敢叛變作亂。

公元285年,在湖南湖北呆了整整7年的杜預,因爲年老多病,被任命爲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加授二品的特進待遇,特准回到洛陽去安度晚年,杜預軍區司令的生涯,終於圓滿的劃上了一個句號。

在回洛陽的路上,看着一路的景色,杜預感慨萬千。七年的時光,一晃而過,而青山綠水依舊,但無數人盼望的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在以他爲代表的少數優秀大臣的全力倡導下,終於完成,東漢末年以來千萬英雄豪傑拼搏廝殺的最終理想,在自己手中實現,大丈夫創立功業如此,夫復何求!

杜預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當一個人自己對自己滿足之後,簡直就是豁然開朗。回想起曲曲折折的一生,追憶起形形色色的相識之人,杜預無愧、所以無悔、所以無所留戀。

杜預終究沒有回到洛陽,剛剛走到襄陽城北的鄧縣,這位創下滅國功勳的將軍就去世了,享年63歲。司馬炎知道這位功臣逝世的消息,痛哭一場,追封杜預爲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杜預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千古留名,常常感慨世事變遷、人生苦短,經常對人說:“高山也可以變成峽谷,深谷也可以變成山丘”,在鎮守襄陽的時候,爲了能讓人記住他,他就命人給自己刻了兩塊兒石碑,都搬到襄陽郊外,一塊就沉到萬山下的河中,一塊就放在峴山山頂,和羊祜的墜淚碑放在一起,供後人瞻仰。

在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杜預已經寫好了遺書,他說:“古代的人不合葬,是明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死以後萬事皆空,到了後來才改爲合葬,其實是希望用合葬來教化百姓。從那時以後,人們或者合葬或者單葬,都是憑着自己的心意。我過去做尚書郎(國務院司局長)的時候,曾經因爲公事路過密縣的邢山,看見山上有一座墳,問農夫,有的說是祭仲(春秋時鄭國五代重臣)的墳墓,也有的說是子產(中國成文法典之父)的墳墓,於是,我就帶人去祭奠瞻仰。那座墳建在邢山山頂正中,四周視野開闊,連接着山脈南北,但是卻偏向東北,對着昔日鄭國的國都新政城,表示不敢忘本。墳頭的土後邊用土堵住,可是前面卻挖開,表示墓裡沒有財寶,所以不用深埋;山上有很多上等的石料卻不用,全都從附近的洧(位)水河裡隨便撿來石子兒砌墳,意思是不願耗費人工。正人君子們誇墳墓的主人有情有義,盜賊小人卻又無利可圖,所以千年之後都沒有毀壞。我去年春天回朝,在洛陽城東的首陽山上看中一片地方,這裡正中有座小山,上邊沒有舊墳,它雖然比不上邢山高大,但是東邊挨着皇陵,西邊可以看見洛陽的宮殿,南邊可以看到洛河的江水,北邊可以望見伯夷叔齊(商朝末年著名忠臣),土地視野開闊,是一個理想的安葬之地。希望你們按照規定植樹開道,修墳的時候就用洛河裡的鵝卵石向南開一條隧道,模仿鄭國先賢們的墳墓來薄葬,棺材壽衣等等一切從簡。”

當看到杜預的遺書以後,他的子女們完全遵照執行,司馬炎時代第一全才杜預就以這種看似隨意的方式,被埋葬在了洛陽城東,據今天的河南偃師縣西北不到十公里的首陽山上,在綠樹白山之中,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1、嵇康之死B5、流放B4、高平陵政變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C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1 低能兒?幸運兒?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4、去留之爭A6 、司馬懿的悲劇4、去留之爭D3、鍾會鄧艾之亂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2 、醉酒的阮籍A4、去留之爭A3、賈家黨三巨頭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偉大的全才B4、高平陵政變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1、無人性的孫皓B4、去留之爭A2 、醉酒的阮籍B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1、導火索——封王歸國C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3、永遠的遺憾B6、楊家黨的興起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4、高平陵政變A6、 失敗的道德改革3、自掘墳墓B5、西北守護神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3、王濬!前進!B5、舉國歡慶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千年西北血淚史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A1、千年鮮卑人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A4、去留之爭D序言4、含恨而死A3、偉大的全才A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4、高平陵政變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5、西北守護神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偉大的全才B1 、天命和正統2、三國時代的結束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鍾會鄧艾之亂B4、魔鬼皇后A1、導火索——封王歸國B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6、接過爸爸的旗幟5、舉國歡慶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4、含恨而死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3、賈充的謝幕B3、賈充的謝幕B3 、西晉官職大展出B2 、司馬炎的禪讓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鍾會鄧艾之亂C5、過於優秀的弟弟A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1、曹髦之死1、德才兼備的帥哥B3、鍾會鄧艾之亂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6、楊家黨的興起B2 、醉酒的阮籍A6、楊家黨的興起A1、千年鮮卑人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3、賈充的謝幕B
1、嵇康之死B5、流放B4、高平陵政變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C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1 低能兒?幸運兒?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4、去留之爭A6 、司馬懿的悲劇4、去留之爭D3、鍾會鄧艾之亂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2 、醉酒的阮籍A4、去留之爭A3、賈家黨三巨頭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偉大的全才B4、高平陵政變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1、無人性的孫皓B4、去留之爭A2 、醉酒的阮籍B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1、導火索——封王歸國C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3、永遠的遺憾B6、楊家黨的興起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4、高平陵政變A6、 失敗的道德改革3、自掘墳墓B5、西北守護神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3、王濬!前進!B5、舉國歡慶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千年西北血淚史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A1、千年鮮卑人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A4、去留之爭D序言4、含恨而死A3、偉大的全才A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4、高平陵政變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5、西北守護神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偉大的全才B1 、天命和正統2、三國時代的結束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鍾會鄧艾之亂B4、魔鬼皇后A1、導火索——封王歸國B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6、接過爸爸的旗幟5、舉國歡慶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4、含恨而死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3、賈充的謝幕B3、賈充的謝幕B3 、西晉官職大展出B2 、司馬炎的禪讓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鍾會鄧艾之亂C5、過於優秀的弟弟A1、西晉王朝法律文化的結晶——泰始律1、曹髦之死1、德才兼備的帥哥B3、鍾會鄧艾之亂A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6、楊家黨的興起B2 、醉酒的阮籍A6、楊家黨的興起A1、千年鮮卑人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3、賈充的謝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