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舉國歡慶A

平定東吳的消息,在士兵們的吶喊聲中,飄出了建業城,飄過了長江,飄到了首都洛陽,飄進了皇宮大殿。西晉大地上,到處是歡聲笑語,到處是人們慶賀統一的歡呼聲。西晉的大臣們,也都自發的走進皇宮,向司馬炎祝賀勝利。在歡慶的酒席上,司馬炎手舉酒杯,思緒萬千:從東漢末年董卓進入洛陽開始,幾乎百年的動亂,在自己的手裡結束,百年來的無數英雄你爭我奪,百年來的百姓流離失所,終於以統一做了一個完美的大結局。在慶功宴上,萬分感慨的司馬炎,禁不住淚流滿面,他想起了臨死前滿懷遺憾的羊祜那期盼的眼神。司馬炎舉杯對大家說:“這都是羊祜的功勞啊。”大家沉默了,靜靜的舉起酒杯,爲這位鞠躬盡瘁的偉人默哀。

在一片喜慶的時候,唯獨有一個人沒有和大家一起慶賀,他就是第一個投奔西晉的前東吳帝國高級將領、現任的驃騎將軍孫秀。孫秀獨自面向南方,淚流滿面:“想當年,先主孫策以二十歲的年紀,不過一個低級軍官,歷經千辛萬苦纔開創了這一片東吳基業,如今被孫皓一次丟光,孫家的宗廟和陵墓,從此成爲廢墟。老天爺啊,這究竟是誰安排的啊!”

不久,孫秀就得到了新的任命,不過這回是降職,從驃騎將軍降成了伏波將軍。孫秀也知道,自己的價值,只是給東吳其他將領做個樣板,西晉只是想利用自己招來分化瓦解東吳,如今東吳已成過往雲煙,自己的價值也就到此爲止了。

不久,司馬炎下詔,賜予孫皓侯爵,名字就叫做歸命侯,是歸順天命、順應潮流的意思。第二天,司馬炎宣佈大赦天下,把年號改爲太康,給全國百姓放假五天,來慶祝滅吳戰爭的勝利。同時,司馬炎派遣大量使者分別安撫原東吳帝國境內的所有領地,東吳原來任命的太守以下的官員,仍然保持原有的職位,又宣佈廢除東吳的法律制度,實行西晉法律。

我們前面說過,早在西晉進攻東吳的前一年,東吳已經爆發了交州(廣東、廣西)的叛亂,當時除了沒有到達兩廣就返回建業的陶浚兵團以外,還有兩路部隊已經和兩廣叛軍接上了火兒,這就是廣州刺史騰修和交州刺史陶璜率領的部隊。

騰修在廣州還正和叛軍打的熱鬧,忽然得到了晉軍大舉進攻的消息,只好丟下叛軍,急匆匆往回趕,才趕到巴丘(湖南嶽陽),就已經得到孫皓投降的消息,只好又率領部隊返回兩廣,和當地官員把印信送往西晉,請求投降。於是,只剩下了陶璜一支部隊還沒有歸順西晉,孫皓派陶璜的兒子陶融,拿着自己親筆寫的信給陶璜,讓他趕快向西晉投降。陶璜接到書信,難過的大哭好幾天,最後也只好向西晉宣佈效忠。司馬炎全都恢復了他們原來的官職,命令他們仍然守衛廣州(廣東廣西)和交州(越南北部)。

至此,東吳帝國自從公元222年建國,共經歷了58年,到公元280年終歸滅亡,其實如果算上東漢末年孫策稱霸江南的時間,就最少經歷了近80年。原本屬於東吳帝國的四個州:荊州(湖南)、揚州(江南地區)、廣州(廣東廣西)、交州(越南北部),共計43個郡、52萬3千戶、230萬百姓,23萬名士兵,以及兵器、戰船、糧草、後宮人員等等等等,統統歸西晉所有。

公元280年5月1日,西晉王朝在首都舉行了盛大的受降儀式:琅邪王司馬伷派使者把孫皓一行送到首都洛陽。孫皓一行人以囚犯的扮相來打扮自己,把泥塗在頭上、反綁了雙手、來到洛陽的東陽門。司馬炎派禮官解開他們的繩索,並同時宣佈詔書,賜給孫皓衣服、車子和三十頃土地,每年都供應他們非常充足的錢幣、糧食和布匹;任命孫皓的太子孫瑾爲中郎(中級禁衛軍官);孫皓其他的兒子,凡是原先在吳國被封過王爵的,都被任命爲郎中(低級禁衛軍官);同時把前東吳帝國有名望的人,都根據他們的才能任用;孫皓的文武官員,只要是跟着渡過長江投降的,一律免除十年的賦稅和勞役;東吳全國的老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賦稅和勞役。

5月4日,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司馬炎召見了有殺人魔王之稱的孫皓先生,同時在場的,還有首都所有享受爵位待遇的文武官員和各國使節,太學(中央大學)的太學生們,也參加了這次歷史性的會見。

孫皓見到司馬炎以後,馬上向司馬炎磕頭認錯,司馬炎讓孫皓快快請起,並和孫皓分賓主落座。在會上,司馬炎慈愛的對孫皓說:“我在這裡專門設了這個座位等你,已經很久啦!”孫皓也笑眯眯的說:“臣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等待陛下啊。”

司馬炎一聽孫皓牙口還挺硬,人都成了俘虜了還敢吹牛,不過畢竟是友好場合,也就哈哈一笑,旁邊的賈充一看不能讓孫皓佔了嘴上便宜,就“友好”的問孫皓:“聽說你在南方,鑿人的眼睛,剝人的臉皮,這是哪一級的刑罰啊?”孫皓看着賈充,昂頭挺胸的說:“當人家臣子、殺了他的君主的,以及邪惡奸佞的小人,就處這種刑罰。”賈充對曹髦乾的那點兒事兒,相信大家還記得吧,賈充聽完這句話,憋得滿臉通紅,登時成了啞巴。孫皓嘴上佔盡了便宜,心情很愉快,不過也只能是最後風光一次而已了。

4、偉大的羊祜4、含恨而死B1、千年鮮卑人C2 、最後的平民一品D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1、千年鮮卑人A5、賈南風的政變A5、過於優秀的弟弟C3、永遠的遺憾A4、含恨而死A1、嵇康之死C5、流放C2 、以德服人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4、去留之爭D2 、以德服人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5、過於優秀的弟弟A3、廢立大權B3、絕代謀臣之路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6、楊家黨的興起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5、清談誤國1、重任在肩的大伯6、楊家黨的興起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1、嵇康之死B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2 、以德服人A4、含恨而死A2、在亂世中崛起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序言3 、西晉官職大展出B2 、醉酒的阮籍A2、艱難幸運高官路A1、導火索——封王歸國A5、賈南風的政變B2、艱難幸運高官路B5、賈南風的政變B1 低能兒?幸運兒?5、西北守護神C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5、流放C3 、決裂4、含恨而死B4、含恨而死C2、在亂世中崛起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7、賈家黨的反擊B2、曹操短命的法家時代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6、接過爸爸的旗幟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2 、以德服人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1、千年鮮卑人C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B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2 、醉酒的阮籍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4 、酒神劉伶2 、司馬炎的禪讓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5、西北守護神C3、自掘墳墓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4、含恨而死C1 低能兒?幸運兒?4、含恨而死A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1 低能兒?幸運兒?2、曹操短命的法家時代3、永遠的遺憾A1、千年鮮卑人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B2、如願以償4、去留之爭B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3 、新新人類阮咸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3、永遠的遺憾B4、去留之爭B6 、司馬懿的悲劇1、重任在肩的大伯
4、偉大的羊祜4、含恨而死B1、千年鮮卑人C2 、最後的平民一品D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1、千年鮮卑人A5、賈南風的政變A5、過於優秀的弟弟C3、永遠的遺憾A4、含恨而死A1、嵇康之死C5、流放C2 、以德服人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4、去留之爭D2 、以德服人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5、過於優秀的弟弟A3、廢立大權B3、絕代謀臣之路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6、楊家黨的興起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5、清談誤國1、重任在肩的大伯6、楊家黨的興起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1、嵇康之死B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2 、以德服人A4、含恨而死A2、在亂世中崛起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序言3 、西晉官職大展出B2 、醉酒的阮籍A2、艱難幸運高官路A1、導火索——封王歸國A5、賈南風的政變B2、艱難幸運高官路B5、賈南風的政變B1 低能兒?幸運兒?5、西北守護神C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5、流放C3 、決裂4、含恨而死B4、含恨而死C2、在亂世中崛起B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7、賈家黨的反擊B2、曹操短命的法家時代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6、接過爸爸的旗幟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2 、以德服人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1、千年鮮卑人C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B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B2 、醉酒的阮籍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4 、酒神劉伶2 、司馬炎的禪讓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5、西北守護神C3、自掘墳墓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4、含恨而死C1 低能兒?幸運兒?4、含恨而死A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1 低能兒?幸運兒?2、曹操短命的法家時代3、永遠的遺憾A1、千年鮮卑人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B2、如願以償4、去留之爭B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B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3 、新新人類阮咸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C3、永遠的遺憾B4、去留之爭B6 、司馬懿的悲劇1、重任在肩的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