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

崇禎十六年的臘月,人在福州的張肯堂收到了鄭芝龍遞上的報捷文書。

鄭軍大敗荷夷水陸軍萬人,生擒夷衆七百二十而名,馘斬夷級千餘顆,焚夷夾板鉅艦五隻,奪夷夾板鉅艦兩隻,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炮斃夷屍被夷拖去,墜入海中,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這是一場規模和戰果都要勝過料羅灣大戰的戰鬥,張肯堂對鄭芝龍的一系列行動很明瞭,別看鄭芝龍報捷文書上寫的天花亂墜,實則呢?不過是鄭芝龍主動挑起的地盤之爭罷了。

說得不好聽點,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荷蘭人被鄭芝龍咬的大敗,其水陸軍兵固然不可能多達萬人,但他們大敗一場卻是真的。

不止海上失利,陸地上也落得投降的下場。

鄭芝龍若是無恥一些,對荷夷翻臉不認人,直把熱蘭遮城內的降人也算作俘虜,那生擒夷衆就不會是七百二十二名了,而是三千名,乃至更多。

投降的荷蘭人不止讓鄭芝龍拿到了熱蘭遮城,獨享大員,還給鄭軍獻上了大小火炮近百門,各類火槍四千餘支,大量的軍需物資儲備,以及近七十萬荷蘭盾。

50荷蘭盾含一盎司黃金麼。小七十萬荷蘭盾,在如今的金銀比價下,也就是頂十三四萬兩白銀。

中國的金銀比價一度是歐洲人牟利的重要切入點,洪武八年(1375)制定金銀錢鈔之間的比價兌換體系時規定,1貫鈔,摺合成1千文銅錢、1兩白銀以及1/4兩黃金,即金銀比價是1: 4。至永樂十一年(1413年)時,金銀比已變成1:7.5,如此一直要到隆萬年間。而當時歐洲的金銀幣價已經是1:15!至崇禎中變成一當十,而長江以南地區的某些地方還存在一換十三的情況。

這是因爲東南是外來白銀的首先登陸地點。

鄭芝龍的報捷文書送到了福州,閩省巡撫衙門的不少人眼睛就直直的盯在了70萬荷蘭盾上頭。

而張肯堂的目光卻直直的看着火炮!

這是鄭芝龍的報功文書,不管是按朝廷規矩,還是按照潛規則,文書上列出的一連串數字,巡撫衙門都要分享一部分的。

百十門大小火炮,那就算一半送到福州,內中再有一半的破爛貨,總的到手的還能有二十來門大小火炮。四千餘火槍可能只會是火繩槍了——張肯堂不是庸才,對於火槍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就算是火繩槍,四千餘砍掉一半,再砍一半,也能有上千杆好用的。

上千杆火槍加上二十來門大小炮,只要組織得力,未嘗不能練出一支能戰的強兵來。

隨着中原大戰的失利,隨着民軍在關中的攻城略地如砍瓜切菜,進展飛速,所有的明廷忠良們心中都升起了一股緊迫感。

這一刻他們真的感受到了一股致命的危機!

嗅到了一股大明藥丸的味道。

所以,努力來,不說拯救大明,至少也爲大明的存亡繼續盡一把力,這就是張肯堂之類人物的念想。

如是曾櫻在登州開始編練丁勇一樣,張肯堂第一個想到的就也是編練出一支受自己直接控制的,能戰能打的軍隊。

他不求能練出盧象升“天雄軍”那樣的強兵,因爲他與盧象升是完全的兩類人,人家盧九臺可是能舞動百斤大刀的猛士,每戰都奮勇當先,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有次戰中軍隊缺糧,將士們三天沒有飯吃,盧象升同樣三天沒吃飯,甚至連水都不喝:“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

張肯堂真的學不來這位已經摺斷了的大明柱石。

但他可以學盧象昇天雄軍的組織模式,那實際上並無難度,就是把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都拉進軍中,只要糧餉不缺(當時盧象升爲大名知府,這是他與許都最大的區別),那一支軍隊就是成了。

這樣的隊伍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但是如果戰中有人率先逃跑,就也會引起很多人跟着逃跑,導致戰鬥的潰敗,如後期的曾國藩部隊。

事實上,天雄軍真就是一支團練軍。

只是盧象升是大名知府,在一開始時就賦予了這支軍隊一種合法性。

畢竟大明朝不允許出現江忠源這類的人物啊。

而現在走上了練兵之路的張肯堂與曾櫻之流,會不會成爲大明的曾胡左李呢?這誰也說不準。

只能確定的是他們倆正在向着那條“光輝”大道前進着!

安平城內,鄭芝龍當然不清楚張肯堂的打算,忽的聽聞其竟然頂着寒風,騎着快馬,只帶五七從人,奔來了安平要見自己,那是忙叫人大開中門相迎。

進了廳堂,彼此坐定後客氣了幾句,張肯堂就直述來意。

鄭芝龍聽了就是一呆,他想到了張肯堂此行是定有要事,卻沒想到會是這樣的事。學盧象升,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這是要做大明朝的“曾胡左李’嗎?

那是一口應允了下。

“中丞放心,此番上繳錢響器物,絕不會有差。”

張肯堂想拉隊伍來,這是好事情,就跟登萊的曾櫻一樣。閩中(登萊)的這支兵馬如果成型,日後不僅增添了張肯堂在南明朝廷中的份量,也同樣增添了他鄭芝龍在朝中的影響力不是?何樂而不爲?

而至於是不是也增添了南明朝廷的力量,鄭芝龍則根本不在乎。因爲歷史上的南明小朝廷的戰鬥力太弱了。補一補也是好的!

那一眨眼裡,他就決定給張肯堂一些好貨。

只是此番張肯堂前來安平,那不只是在說這些,也不是向鄭芝龍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支新軍的兵鋒對準的絕不是鄭氏,他還要向鄭芝龍借些教官,好狠狠的把人操練起來。

“八閩軍兵廢馳,上下不聞刀兵之聲久矣。如俞公(俞大猷)那般人物是再難求尋。本官亦欲向總戎求取三五個可信忠勇之輩,代爲作訓丁勇。”

不然,把新軍教給福州那些個爛人調教,那得到的就也只能是一支爛兵。

“這個好說,這個好說。中丞大人放心就是,鄭某定挑揀精銳,以備所需。”鄭芝龍都要大笑出聲來了,張肯堂這是拿老鼠當倉管,這不是往裡頭打釘子的機會麼。

“中丞這般做也太……”失體面了。好一番商議後張肯堂一行人安頓了下來,那身邊有人就說道。

今天張肯堂的身段方的有夠低下的。

張肯堂嘆了一口氣,臉上閃過深深地疲憊,在鄭芝龍這種人面前這般的放低身段,真就以爲他是心甘情願的?局勢不由人啊。

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諜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嘍,走嘍,真的走嘍……(求訂閱,9/10)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稅賦分成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九十章 無恥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師助剿吳三桂,太后牀上多爾袞(求訂閱,3/3)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九十四章 漢奸(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鹿爲馬的樂趣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一百章 碰撞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番外2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
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諜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嘍,走嘍,真的走嘍……(求訂閱,9/10)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稅賦分成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九十章 無恥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師助剿吳三桂,太后牀上多爾袞(求訂閱,3/3)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五百四十四章 好演員,好演技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九十四章 漢奸(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五百零二章 西部驚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指鹿爲馬的樂趣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一百章 碰撞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番外2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二十二章 八閩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