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

瓜爾佳·剛林,字公茂,隸滿洲正黃旗。世居蘇完部,因爲精通漢文化,最初被授予了筆帖式一職,負責處理與明朝有關的文件。

黃臺吉改後金爲滿清後,剛林被授予國史院大學士一職,與范文程、希福等人一起參與朝政。

後來,剛林因爲對黃臺吉功績的宣傳工作做得好,馬屁拍的清新脫俗,而被黃臺吉額外嘉獎。授世職牛錄章京。

黃臺吉去世後,小皇帝順治即位。

之後的情況大家都非常清楚——睿親王多爾袞把持朝政,靠着兩白旗的實力,以及立下小皇帝分化了兩黃旗,重重消弱了豪格的實力,而權傾一世。

看到權勢如日中天的多爾袞,人家才三十出頭啊,日後前程還遠大着呢。韃子內部不少人選擇了前去投靠,以求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其他大臣這樣做也就罷了,沒想到身爲史官的剛林,被黃臺吉一手提拔的剛林也靠了過去,主動投靠在了多爾袞的門下不說,還憑藉着自己超凡脫俗的馬屁神功迅速的被多爾袞接納。

身爲史官,秉筆直書是最基本的原則。而投靠多爾袞之後的剛林,早就已經把節操裝進了兜裡。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擅自做主,在《太祖實錄》中抹去了多爾袞早年間所犯下的一些錯誤和罪過,而對於他的戰功,則一再進行誇大,乃至嚴重脫離了歷史事實。

這讓多爾袞如何不高興?

什麼?你說剛林是正黃旗人,是黃臺吉一手提拔來的人。但現在剛林他是本王爺的人。

對於剛林的此舉,多爾袞一個字也不提,更不表態,實則心中卻不知道有多麼的高興。畢竟人要揚名立萬,流芳百世,還要靠史書的宣傳啊。

如是,剛林飛快的就取代了主動退縮的范文程的地位,與祁充格,並駕齊驅。

之前多爾袞就教給了剛林一個很重大卻也很容易完成的任務——出使南明。

主要目的是在崇禎帝面前把‘借師助剿’過個名路。

李自成是敗了,敗得還很慘,可他沒有死啊。

李順在晉西、在關中、在西北,在中原,乃至是在齊魯和湖廣,都有着大量的地盤和大批的軍隊。

就像李自成年初的時候沒想到自己的東征會如此順利,短短時間就殺到了燕京城下,那是他宣佈東征朱明的時候所萬萬沒想到的。

多爾袞也是如此。八旗大軍兵不血刃的就進入了關內,手中還多出了吳三桂這個王牌打手,有心算無心,在山海關把李自成打的大敗而輸,這不稀奇。但他絕對不敢想象,歷史上的滿清,就直若沸湯潑雪一樣,輕而易舉的就把偌大的李順王朝給埋入了地底兒裡。

多爾袞只多認爲八旗軍能順利的席捲北直隸,或者還要加上齊魯和中原的一些地方,因爲這裡的兵馬都肉眼可見的稀少。

但對錶裡山河之稱的晉西,他就信心不足了。更不敢想,一氣打破潼關,殺入關內。

不然歷史上的他就不會去給李自成寫信說:連順滅明,共取中原,平分天下,共享富貴。《清帝致西據明地諸帥書稿》

多爾袞現在的‘目光’看到的頂多就是東魏,而次一級選擇就是契丹。便是隻吞併了京畿半個北直隸,那也是他能接受的。

之所以問鼎天下,意在天下,完全是事實造英雄。誰能想到李自成那麼的不堪一擊呢?而南明的百萬大軍也如此的狗肉上不得席面?

滿清的天下全然是撿到手的。

而眼下這個時候,韃子剛剛入關,一切不還是沒發生的麼?

多爾袞還沒看到滿清的‘天下’,但他能清晰無比的看到朱明的威脅。別的不提,只看關外的覺華島和燕京邊上的津門,那就叫多爾袞膈應的很。

看鄭芝龍這段時間在津門的動作,大興土木,打造一處處防禦工事,直叫他想到了之前的覺華島。

何況津門有海路相連,而鄭氏水師天下無敵,這一切都跟覺華島無有兩樣。

滿清在關外有一個覺華島已經很受制於人了,現在這燕京城邊上就又來了一個津門,多爾袞覺得自己進了燕京城也睡不安穩。

甚至很多八旗的王公大臣們看到眼下的情形,都不見得會統一遷入入關。

多爾袞絕對不能接受這一事實,他想到的主意就是向崇禎帝打招呼。

把‘借師助剿’的事兒給徹底夯實了,用大清在其他方面的利益來換取崇禎帝在津門的退避,最好還能有覺華島。

多爾袞覺得這個交易是很可能達成的。

崇禎帝被李自成趕出了燕京城,丟掉了漢人最看重的祖宗社稷,他能不恨李自成嗎?

現在兩家停戰歇兵,先聯手打李自成,其他的事兒日後再說不行嗎?

多爾袞覺得很可行,很有必要試一試。雖然從內心裡講這很傻,但當年的大金不就跟趙宋海上會盟,一同對付契丹了嗎?

隨後記吃不記打的趙宋又與蒙古聯盟,合力滅了大金?

最後趙宋自己也玩完了。

多爾袞覺得漢人能吃了一次虧還去吃第二次,那就能接着去吃第三次。爲什麼不能呢?

況且只是派出使團南下走一遭,尼堪就算不同意,還敢立刻與大清翻臉不成?崇禎帝沒那麼頭鐵。否則鬆錦之戰後他也不會使陳新甲暗中與大清議和了。

多爾袞算準了一切,他唯獨沒算對鄭芝龍。

“面見我朝陛下,兩邊停兵歇戰,先滅李賊?”鄭芝龍看着眼前多爾袞派來的使臣,心裡頭忽然想到了歷史上的南明。

那些個吃人飯卻不幹人事的東西——弘光朝大臣,包括很大名鼎鼎的史可法,還真就打起了聯虜滅寇的主意來。還封平西伯吳三桂爲薊國公,給誥券、祿米,發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差官齎送。

史可法就是贊決者之一。一樣名頭很響的劉宗周也是贊同者。所以別把過錯都推到馬士英的身上,東林黨不是好鳥。

現實演義了一把什麼叫——階級仇大過民族恨。

可惜,與虎謀皮,最後的結局不言而喻。

“安南伯明見。”剛林又巴拉巴拉的說了一大堆,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李自成這泥腿子太可恨了,李自成這泥腿子最可恨了。俺們大清是大明友好的朋友。

“多爾袞心裡面沒譜了麼?”鄭芝龍看着眼前的剛林,說着與剛林的言語全然不搭的話。

後者聲音一癟,臉上閃過一抹憤怒,擡起頭看鄭芝龍,就覺得鄭芝龍的目光中透着戲謔,看自己彷彿是在看一隻猴在表演一樣。

這叫剛林深以爲恥。但他忍耐住了,他必須去金陵完成攝政王吩咐的任務,最好還趁機看一看南朝的虛實。

“韃子人少,而中原廣大,地域廣闊,我大明雖然丟了北地,可江南、嶺南、湖廣還有百萬兵,更錢糧無缺。實力還蔚然可觀。”在向芝罘送錢糧的時候,他才又向崇禎帝送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滿算盤城的達官顯貴的油水真心是豐厚的很呢。

“可你們這些韃子卻只有十幾萬兵。你們佔了北直隸,也變不出更多的人來。而本帥還有一支兵馬在關外的覺華島,更有大軍就立在津門衛。所以,多爾袞心裡沒底兒了不是?”

“他摸不清我朝底細,不敢貿然行事。現在一邊在吳三桂那狗頭的接引下,佔領了燕京和畿輔地區;一邊就要跟朝廷議和,共平“流寇”,實現南北分治。或者說是得到更多的時間來叫他在關內站穩根腳,是也不是?”

剛林再不能忍了。這鄭芝龍一口一個多爾袞,自己要再沒什麼表示,南朝的尼堪們還不以爲我大清怕了他們?

“安南伯這般口無遮攔,似要存心攪了兩邊和談?莫不是與李賊有了甚見不得人的勾連首尾,不願意看到明清兩家偃兵希武,以至於叫那李賊得以起死回生?”剛林這一口咬的,很有種入骨三分的感覺。

邊上的鄭芝鵬、陳鼎、馮元颺等人盡數色變,而張縉彥、原毓宗等一些達官顯貴們卻如獲至寶。

“哈哈哈,哈哈哈……”鄭芝龍仰天大笑。

“存心攪了和談?我大明與爾等韃虜何時又有過和談?老奴殺戮遼東,流血漂櫓,黃臺吉數次入塞,冤魂遍野。爾輩殺我多少百姓父老?二十年交兵,又毀了多少軍兵忠烈性命?與爾等禽獸胡韃,除了刀兵相見,不死不休外,還有什麼好談的麼?”

鄭芝龍胸膛的殺氣不加遮掩的釋放出,直叫剛林顏色大變。因爲他有種感覺,眼前的鄭芝龍,說的是真心話。

“來人啊,把他們一行人全都押起來。”剛林蠟白的臉色聽到這句話後反倒回血了一點。鄭芝龍是把他們押起來,而不是直接賞他們一人一刀。

“甘輝。”鄭芝龍又叫道。

“末將在。”甘輝邁步出列來。

“你引兵順着薊運河北上,把灤州沿着海岸線來的那支韃子給我攆回去。”接着,手朝着剛林一指,“我把他們都交給你,陣前就當着韃子的面,給我砍了他們的腦袋。一個也不準剩。”

如此命令驚煞了許多人。但張縉彥他們看着鄭芝龍一臉的殺氣,愣是沒人敢勸。

剛林還待叫嚎,卻已經被堵住了嘴巴,拗下堂去。

ps:訂閱真的很差,懇求多多支持啊

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四百零一章 仁義之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爾袞,狠辣的鄭芝龍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說東虜(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袍加身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五百四十七章 鑄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四百九十九章 錢不值錢啊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兒輩
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四百零一章 仁義之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四百七十章 虛頭巴腦的表面功夫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爾袞,狠辣的鄭芝龍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經完了(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說東虜(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貞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蘭人在行動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戰,先滅李賊?(求訂閱)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一百八十章 多爾袞:我不想當八旗罪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薦)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袍加身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 趙官家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五百四十七章 鑄炮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四百九十九章 錢不值錢啊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兒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