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

城外的趙構,後者的目光真就已經不再戰事上了。

因爲戰爭對他而言已經沒有了驚奇,不像明末時,那時候的他對於戰爭戰事的興致好高的很。可是在眼下這個時空,震天雷的出現把靖康之恥順利的化解去,也叫他對戰爭生出了一抹“無趣“之感。現在的他對比戰爭廝殺來,更好奇的是炮製讀書人的心靈。

可是對趙構言,這是一個很新鮮的挑戰。因爲在明末時候,在先前一年光景裡,他所行的改革全都是憑靠着手中的實力硬砸出來的。

是所謂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而現在要炮製讀書人的內心思想,他卻打算改一改方法了。因爲他在這個世界停留的時間太短暫了,少少的十年光景可不夠他徹底征服文官集團,他怕自己走後的大宋又重新回到老路上來。

所以,這次他硬生生的霹靂手段自然少不了,可軟化方式也一樣不會少了去。

因爲,軟硬兼施纔是一個更高效的打開方式,會得到更好的收穫和結果。

如此纔有了秦檜帶回去的命題,這就是一次嘗試。

在河北河東的那些政策已表明他自己的一些態度,現在就要看都有誰願意主動跳上自己的船了。

策論是很俗氣,就求一個富國強兵,在眼下的局勢下如何儘快儘早的富國強兵;可發問卻有些難度,趙宋是在問這些個讀書人,爲何中原在漢唐時候都能屢屢吊打塞外蠻夷,可到了趙宋,明明國家很富庶,嗯不是百姓富裕,錢糧無缺,卻頻頻被蠻夷打的滿地找牙呢?

這一和二都是很有擴展性的話題,你可以老調重彈的去說什麼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主張“以忠信爲甲冑,禮儀爲幹櫓“,德行天下,民心自安,天下自平。也能舉着變法新政大書胸意。

一切就看你自己的取捨,你自己的膽量。

因爲這東西是公開署名,你自己寫的東東,大家都有看到。你的文筆,你的思想,你的理念,等若置身於大庭廣衆之下,沒有絲毫的隱私性。所以,可不能話隨便說,屁隨便放。

在如此的環境之下,誰的膽子大,誰的膽子小,誰是哪一派的人,就能看的比較清晰了。

雖然手下會多出不少的投機分子,就像當初的新黨那樣,無數人蜂擁而上,可實際上呢?他們追求的自己功名利祿,而不是王安石的變法強國。但對趙構來說,投機分子也比敵對分子要好不是?

而有了這些人前來依附,那也在壯大他自己的根基。

北宋末不同於明末,明清時候蓋壓羣雄的理學在這個時代還沒有發展到成熟,官府也更沒有把理學當成官學來推展。

甚至士林中對於理學還有不小的誹議。

雖然周敦頤、二程這些人普遍得到了士大夫們的認可,但這認可更多的是他們的個人操守,而不是治學理念。

就像那司馬光,不說施政理念,只言個人品德,忠信孝友,恭儉正直,那近乎於完人也。這點得到了所有士大夫的認可,就是市井小民們都日夕引領望其爲相,至或號呼道路,願其毋去朝廷。

趙構本來對宋時的理學還是顧慮,可來到了這個時代,得到了趙構本人的記憶之後,這點顧慮就徹底的消失不見了。

因爲宋儒是一個“背叛者“的角色,趙宋初期,儒學還沿襲李唐學說,可等到中期時候,宋儒已然完全拋棄了前者,將漢唐儒學徹底掃入了垃圾堆。

把用對儒家經典新的解釋即所謂“義理之學“取代傳統的章句註疏之學,用儒家之道取代佛道等“異端“,用儒家的經世致用的“有爲“來取代無用於世的舊學。

這些目的說白了,倒不如說是文官政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所產生的自我需求。

科舉大興的趙宋沒有了東漢兩晉隋唐的門閥世家,根基的變動自然就會牽扯到了儒家之學的轉變。

而歷經了初期的繁衍生息之後,儒家的力量也很自然的佔據了社會中的主導地位,但是在北宋初期,趙老大、趙老二他們爲穩定社會秩序,在尊崇儒術的同時,又提倡三教並用,大量地修寺造像招攬僧人道士,編印佛經道藏,佛道二教由此得到了長足發展。而伴隨着佛道勢力的增長,其社會影響亦不斷擴大。從皇帝朝臣到文人士大夫乃至下層平民都有不少人浸淫其中,兩教的思辯哲學更吸引了當時許多儒家士人的理論興趣。一時士人相率談禪,以高妙玄遠相尚,不少在社會上頗有聲望的宿儒名士們也都究心內典,深受其影響。一些儒者更模糊了三教的界限,認爲三教同道,可以並行不悖,種種情況表明,儒學已受到佛道之學空前嚴重的挑戰,其正統之地位正在被削弱。

這就彷彿是一個天枰,當傾斜角度達到一定量的時候,警醒的士大夫們豈能無有反擊?

一切的因素堆積到一起,爆發出來的便是現在的宋儒義理之學了。

什麼是義理之學?北宋的“義理之學“就是關注於經學的解釋、綜合,區別於漢學的考證,漢學講究對一個一個文本的具體研究。煩瑣細碎,缺乏全面之觀察。但只講義理則免不了有空談心性直詬病。

理學爲什麼能在兩宋發展起來?那就是因爲宋儒的義理之學的發展一開始就表現出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取向,那就是經世論取向的義理之學和心性、性理取向的義理之學。

在北宋時期,經世論取向的義理之學是佔主流的。但後來,由於軍事、政治上的挫折、儒學經世論方面的學術資源相對不足,加之排斥佛道思想的需要,注重心性的義理之學逐漸佔據了上風,最終成爲了貫穿明清,佔統治地位的理學。

所以趙構根本不用去把理學納入思考範疇,他更需要做的是爲經世論取向的義理之學提供足夠多的事實證明。對比虛無縹緲的心性空談,肉眼看得見,兩手摸得到是好處利益,那更具有說明性。

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番外2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軍之俺不是韭菜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九十章 無恥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藍星牌蛋糕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五百八十章 西遼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說東虜(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馬炎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
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二百零九章 戰盛京(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番外2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軍之俺不是韭菜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 世外桃源第三十三章 趁虛再入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訂閱)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九十章 無恥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八十三章 羨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三十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藍星牌蛋糕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義無雙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吃虧吃大發了(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五百八十章 西遼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說東虜(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數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馬炎啊?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