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

劉韐從顛簸的馬背上下來,狠狠舒展了下痠痛不已的身體後,邊捶着老腰,邊對左右嘆息說:“老夫老矣,真的是老矣。”

這從南陽府奔入襄陽府,不過二三百里路,都走了五天了,他卻還是在馬背上顛的身子骨發酸。豈不是老了麼?

三子劉子翬(hui)也下得馬來,落地一個踉蹌。看着自己父親捶着腰肌說自己老了,他卻兩腿插着合都合不攏,最爲一個純粹的讀書人,在弓馬上他可比常於治軍的父親差遠了。比之都已經轉職爲武將的兩個兄長來更是差的不以道理記。

還好這襄陽府已經到了,他爹不用再打馬疾馳了,他也可以長長的舒一口氣了。

從汴梁走到南陽,再從南陽打馬疾馳襄陽,一路奔波數百里,六十有三的劉韐還真有些吃不消。但身體上的疲憊卻不能打消他精神上的亢奮。

身爲農墾局這一新設官署的長官,劉韐對於自己所負責的勸農懇荒一事,有着一百個積極性。

非是因爲此事利國利民,他還真不見得爲燕王效力。

他都六十多了,黃土埋到了脖子處的人了,還想什麼高官厚祿麼?

是燕王的真心實意,他的兩個兒子劉子羽和劉子翼全被趙構調去了燕雲,不叫其與南軍廝殺,如此誠意不可謂不大。再有是他心裡頭那股想做實事的勁頭,叫他二度出山,出任了這農墾局之長官。

農墾局勸農懇荒,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劉韐真的無法推諉,也不願意推諉。

得令之後他就立刻快馬趕來南陽,從這新立的南陽府直下荊襄。

至於劉韐爲甚第一步就來到荊襄,這很簡單,因爲在有宋一朝,兩漢時期就列郡十數,土皆膏腴,古之賦輸太半多出於此的荊襄,已然是荊棘成林,無尺寸之耕,狐狸豺狼所嗥的民居稀少,土產痹薄之地。

劉韐當然首先把目光投向這片膏腴之地了。

荊襄雖然凋敝,但這兒的先天條件擺着呢,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只要肯用心招攬百姓,給予農資,開墾皇帝,不需幾年便可成事也。

就如眼下這新鮮出爐的襄陽府,其前身襄州,本地就自然條件極其優越。在本朝初年土地一度荒廢,及至真宗鹹平二年(999年),知州耿望提出建議,將原本荒廢的300餘頃屯田恢復營田。真宗允之,命耿望全權負責此事。及至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間,襄州的已然是風物秀美,泉甘土肥的富饒之地了。

但整個荊襄之地,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荊州和襄州,後世的大武漢,如今的鄂州,還是人跡荒蕪的下等州郡。

原因是鄂州之地常年爲長江洪水侵擾,附近多沼澤地,環境不好,自然凋敝。即便有宋百七十年中,鄂州左右沼澤地逐漸乾涸,但沒有了歷史上岳飛率數十萬軍民的多年經營,奠定了此處飛速崛起的農業物資基礎,鄂州依舊是一塊貧瘠之地。

徽宗年間的趙宋,河北、江南、川蜀等膏腴處,明明已經人多地少,偏天下人卻放着荊湖視而不見,似乎是都有先見之明,在給南宋留餘地的。

劉韐是準備把自己餘生都付於此地的,這不是他的一腔情願。爲官數十載,劉韐早就明白了一個事實——幹事情是不能只憑滿腔的熱血或激情的。

他有信心在餘生的歲月裡在荊湖之地做出一片事業來,那最大的原因就是燕王的支持。

燕王曾告訴過他,待到天下大定之後,他會普查天下之民,將那家無寸土的佃戶之民遷往荊湖之地,遷往河套之地,遷往東北之地。

這句話甚至都可以說是‘耕戰制度’在某種意義上的補充。

早前燕王設立軍功田,一時間天下沸騰,然後燕王且在報紙上宣說:大宋立國近二百年,因爲不限制土地兼併,天下無有寸土之民甚多,這些都是大宋的隱患,如何能置之不理?他要西擊党項,東伐金虜,可不止是對外征戰,揚大宋的威儀,更是用朝廷大軍的兵戈來爲天下之子民奪取更多的土地。

當時劉韐就從中看到了秦漢耕戰之制的延伸,也看到了大宋江山的未來。

對比他第一次知道‘軍功田’時候所升起的擔憂,那一刻的劉韐纔算徹底的釋懷,徹底的放心。

中原之地雖然廣闊,但終究是有數的。燕王施行耕戰之策,那短期裡兵武必然銳不可當,奪取天下只是早晚事矣。到時候朝廷手裡的官田一片片的撒出去,那可以撒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卻不可能揮灑一輩子。早晚朝廷會把自己手中最後的一畝官田給分配出去,到時候又該如何收場?之前時候他的想法只有一個,那隻能學劉漢!

西漢早期時候依舊有耕戰之風,雖初期一度施行“黃老政治”,一度縱容私人工商業發展,但僅是作臨時調適或某種補充,耕戰模式依然處於主流和鼎盛。西漢帝國得以集中控制數以千萬計的人力、財力和軍隊,着手從事秦帝國未盡的功業。特別是漢武帝時,主動出擊匈奴和經營西域及西南夷等功業,可與秦始皇媲美,所依賴的就是耕戰二字。

但在武帝之後,這兩個字慢慢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了。

原因不是劉漢的外在威脅已經大幅度削弱了,而是武帝末年舊有兵制已經遭受了嚴重破壞。

漢武帝對周邊四夷的戰爭前後持續了四十餘年,兵連禍結,及至武帝晚年天下困頓,民不聊生。無數小農之家破產流亡,漢軍的兵員沒有了,而不少豪強殷富之家則多以買到復除特權,不再負擔兵役甚至是賦稅,番上的舊制難以維持,於是刑徒兵、蠻族兵、奴兵、和募兵遂應運而生,而耕戰二字就日漸熄聲。

如今這項政策再度復甦,那究竟是利國還是壞國呢?

當時別說是站在趙構對面的劉韐,就是趙構手下的一些人也看不透,他們想的或許只把這政策當做一種過渡政策,當大宋帝國內部平穩了,外部威脅也盡數被蕩平後,該改變的自然就改變了。

直到趙構的那番話刊登出來。

而現在他向劉韐許諾要遷無地之民移去荊湖,這就叫劉韐全然放心了。

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番外3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二百八十三章 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鄭芝龍的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齊天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蕭合達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番外1第四百六十五章 屁股開花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兒媳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
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番外3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兒子死得值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四百六十章 狼煙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二百八十三章 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鄭芝龍的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齊天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舉多得的‘裡應外合’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蕭合達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給我等好吧!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番外1第四百六十五章 屁股開花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濟格北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氣在變(元旦快樂!)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疇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兒媳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呼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頭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