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

崇禎帝絕對是不想死的。

無論是從個人的本能講,還是從爲大明存亡繼續上講,他都不願意去死的。

所以,後世的他君王死社稷,那是被手下的大臣給坑了的,也是被他自己的猶豫不決給害得。

現在的崇禎帝腦子裡就都是“南遷”。

張口就向李明睿提出了一連串問題,大都集中在中途的安全問題,即接應部隊從哪裡調集。因爲他不可能自己孤身南下的。

彼時,明軍主力只有關外的關寧軍,還在東線抗擊清軍,朝廷手頭根本沒有軍隊,所以李明睿提出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員從京畿地區徵募新兵。

“錢糧!”

無形中的兩個大字壓得崇禎帝喘不過氣來。

徵募新兵需要大筆的錢糧,而這筆錢糧又從哪裡來?

朝廷南遷,這本就是耗費極大的事情,再要從中擠出錢糧來,談何容易?

崇禎帝手中可真沒銀子了。內帑存銀只有區區十幾萬兩。這筆銀子若是屬於個人,那自然是富有的,可要是歸屬於皇帝,那這皇帝就是個要飯的叫花子。

所以這錢糧自然是要戶部出示的。可戶部本來就錢糧不多,現在又未到夏收時節,還需要支持各地軍隊的開銷,早已經是力不從心。

此事崇禎帝只能拿到朝堂上去商議,可南遷事宜一旦公開,等待他的真會是解決辦法?而不是南北兩派官員無休止的爭論和扯皮?

在鄭芝龍行船抵到芝罘島的時候,崇禎帝所醞釀的這一波‘南遷’風潮已經煙消雲散了。京城內繼而涌起的是——是不是調寧遠的吳三桂軍撤守山海關,抵抗李自成的爭論。

鄭芝龍看了鄭芝莞使人送到的信報是目瞪口呆,他還真不知道崇禎末年時候的燕京城內竟然還上演過這麼一出好戲。

“陳演、魏藻德……”還有那位木匠皇帝的懿安皇后,“祖宗宗廟在此,遷何往?”

真好狠的一句話啊。

口中念着這三個在南遷事件中表現突出,爲大明江山重重的添了一坯黃土的人,心中唏噓的很。

“張氏婦道人家,不足謀大事。陳演、魏藻德皆內閣大臣,焉不知道北都已是死地?”

鄭森這幾日裡顯然已經積攢了不少的怒火,一些話他不能對他人言,可在鄭芝龍面前就無所顧忌了。

“賊軍的主力雖意圖攻取太原府,但流賊大將劉芳亮率領的十萬人馬,作爲一支偏師,渡過黃河以後就同主力分路向晉南前進,一面追趕高傑那廝,一面佔領晉南各府、州、縣。看勢頭還要繼續向東,越過太行山,進人中原的懷慶一帶,然後就由安陽向北,威脅畿輔。……”

“中原總兵陳福永已經降了李自成,就靠着在開封、歸德苟延殘喘的洪經略的幾千殘兵,還能保住偌大的中原不成?還能拖住劉芳亮軍不成?

後者北上的話,整個北直隸就只有最東端與齊魯相連了。北都爲一座孤城,乃一片死地。繼續堅守,只有死路一條。”這道理鄭森都能看的明明白白,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就看不到嗎?

“當務之急已經是不得不獨斷專行之時,皇帝如何還這麼優柔?”

鄭森對懿安皇后所言的“祖宗宗廟”是很不以爲然的。說的就跟不遷都,祖宗家廟就能保住一樣?

大明朝真要完蛋了,不但京畿的皇陵要落入敵手,就連中都鳳陽和金陵的太祖陵都保不住啊。

看看人家李自成,早早就拋家舍業的,老李家的祖墳不一樣被扒了麼?現在重修了一遭,只要人李自成真能坐穩江山社稷,等待他們的榮耀還有更多呢。

鄭森覺得現在這事兒就很有點‘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感覺,真不是優柔寡斷的時候,皇帝就該拿出自己一言九鼎的範來。

可惜啊,他從崇禎皇帝身上半點也沒看到。

“你說的這些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明白歸明白,卻不見得有人願意去做。”

“爲父曾聽人說過——成人的世界,無分對錯,只見利弊。小孩子才分對錯。”

“此話雖有失偏頗,但也道出了一些真諦。”鄭芝龍對鄭森安撫的說道。後者對大明對崇禎帝雖然已經不在同以往,但看着京師的樣子,還是有種怒其不爭的氣。

“撇過懿安皇后不言,只說陳演、魏藻德,二人皆內閣大臣,見識自然不弱。可二人卻紛紛表示反對南遷,這一是不願意承擔責任。責任有兩點,一是皇帝的問責,二是青史的問責。”

“如果是他們提議南遷,南遷途中若出現狀況,那不用說是沒好下場的。而即使偏安成功,崇禎帝也可能會殺了他們以謝天下人,讓他們承當丟棄祖宗宗廟的責任。陳新甲奉旨議和卻慘遭棄市不可不謂前車之鑑。再往前更有於忠肅公(于謙)事例,不可不察也。何況還有那悠悠青史。”鄭芝龍一邊說着,一邊琢磨着。六部重臣和閣臣都是老狐狸,怕是知道崇禎帝品行,纔不敢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的吧。

這些話有他前世見聞,也更有他穿越後的成長。

“二是怕被皇帝留在北都做了替死鬼。朝廷就算南遷,北都總不能徑直棄守的吧?如此置北地邊軍於何地啊?”宋徽宗跑的時候留下了個新皇帝,元順帝跑的時候留下個淮王帖木兒不花和中書左丞相慶童。這崇禎帝要是逃跑,不留下太子也會留下一個內閣大學士不是?

他們可誰也不想頂缸做替死鬼。

“三就是不願捨棄自身的利益,這一點以魏藻德一類人爲重,陳演是川蜀人士。朝廷官員中支持南遷的大部分都是南方籍官員,蔣德璟都因此而頗受詬病。南方官員大部分利益關係不在北方,因而會支持南遷;而反對者也多是北方籍官員,北方官員,他們一個個不願意南遷,自也是不想輕易捨棄自己所佔的大量良田美宅。何況,李自成縱使奪了天下,也要有人來治理天下不是?大明即使滅亡了他們一樣能在新朝討得一份差事,就如那孔氏一般,這自就使得他們會在心底裡掂量,爲行將就木的大明盡忠是否值得。”

“最後就是一些下層言官,因言搏名的思想作怪,諸如光時亨之流。”一個在南遷事件中跳的很歡快的給事中。言辭激憤——不斬明睿不能正人心,卻不能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意見,純粹是爲博諍諫之名。

鄭芝龍對大明朝的言官是一百個瞧不上眼,御史是很有存在的必要性,但“風聞奏事”,還不用擔負彈劾不實的反噬,那‘自由’度真的是氾濫了。

而沒有了限制的‘自由’,只能反噬其身。光時亨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可偏偏這些人在大明的政體中卻佔有很重要的份量,崇禎皇帝的思想只要還沒有發生突變,那就不可能不重視這些言官的分量。

“當然還有咱們的這位皇帝。他不敢獨斷專行,最大的原因恐就是怕承擔丟棄宗廟社稷的罵名吧?”有明英宗土木之變被俘後於謙等人立郕王、拒絕遷都、結果轉危爲安的先例,崇禎擔心輕易放棄首都後遭後人非議,所以持猶豫態度。

“那位爺的性格多疑,兼剛愎自用,對待大臣極其苛刻都是人所共知的。他決定做某事,常常在開始時表現的決心很大,一旦遭遇挫折就會泄氣,並且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偏偏人還好面子……”

一句話,崇禎帝就是想走可有不好意思走,想要衆臣上書來給個臺階下。然而人心散了,這個臺階有人愣是不願給啊。崇禎帝就只能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鄭芝龍最後還是忍不住diss了崇禎帝幾句。但他說的話也很有道理不是?

或者說是他把大明的文武官吏外加皇帝都痛罵了一圈,讓鄭森心底的那口憋了多日的惡氣出了來。

“不說這個,現下的耽誤之極是整頓車馬糧餉,入衛京師!”

鄭芝龍並不需要帶領全軍走陸路進京,大軍會一分爲二,一部分繼續留在登萊,等到二月末三月初海冰消融之後,他們自然能乘船直抵津門。

“我命你準備的車馬民壯可都已經妥當?”

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一章 斷後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蕭合達第五十一章 槍林彈雨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七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八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五章 屁股開花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還有隱情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三十五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四百九十五章 滅北寇!保大越!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五百零六章 畢勒哥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零六章 畢勒哥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一百章 碰撞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發橫財的機會
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一章 斷後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一十三章 熱刀子插進豬油裡,輕鬆的很!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蕭合達第五十一章 槍林彈雨第二百三十五章 進城啦,抄大戶啊……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洋暗刃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三十八章 鳴金第七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八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構的期盼第六十二章 率獸食人(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五章 屁股開花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還有隱情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三十五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四百九十五章 滅北寇!保大越!第二十八章 俘虜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四百章 漢人的手筆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五百零六章 畢勒哥第八十六章 沒吃到羊肉還惹了一身的騷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襲繼續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零六章 畢勒哥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一百章 碰撞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發橫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