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梅園夕照(二)

幾個王府的丫頭在前面領路,荀卿染和齊攸往梅園深處行來。梅園,正如其名,園中遍種臘梅,除此之外,只有綠蘿,並無其它花木。顯示冬天賞梅,而沒有梅花可賞的季節,便靠這綠蘿裝點。一路行去,假山、亭臺疏密有致,匠心獨具,大有古意。

沿着青石甬路,地勢見高,轉過假山屏障,前面豁然是一大片梅林,林中矗立着一座八角飛檐的閣子,上書三個大字觀雪亭。

早有小丫頭走在前面去稟報,亭子內的兩人站起身,迎了出來。

對於康郡王,荀卿染早有耳聞,與齊攸私交甚好。有唐佑年在前,荀卿染心中想得,康郡王也必是位翩翩少年。然而……

“哈哈哈,小齊,你可來了,等了你有一會了。”走在前面的是個青年男子,笑着迎上齊攸。

荀卿染知道,這應該就是康郡王。因着某個原因,康郡王之名,對荀卿染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因此,她不由得仔細打量。看年紀康郡王也就二十出頭,身形略微富態,金冠束髮,腰橫玉帶,身上是金色暗紋蟒袍,外罩狐裘大氅,倒也顯得氣度不凡。再觀其相貌,鼻樑高挺、眉目清晰,算得上是個俊逸的人物。

齊攸帶了荀卿染出門,目的是家廟,可他們做的事卻是要保密的。因此齊攸纔會先到梅園,將馬車留下,另換了轎子帶荀卿染去家廟。荀卿染心下便猜,這康郡王和王妃,只怕也是齊攸找來,爲遮人耳目的。現在聽到康郡王說已經等了好一會了,荀卿染臉上不覺有些歉然。

“妹妹別信實了他的話,他和小齊開玩笑的。”

隨着說話聲,康郡王背後閃出一道亮橘色的身影,正是康郡王妃,曾和荀卿染在容氏的壽宴上見過一面。

“見過郡王爺,郡王妃。”齊攸拱手施禮。荀卿染也跟着飄然下拜。

“咱們兄弟,不用這些客套,來,我這備了好茶,就等你們來。”康郡王託了齊攸的手腕。這兩人平時熟不拘禮,齊攸也就不勉強,兩人先行一步進了亭子。

這邊康郡王妃也扶起荀卿染,含笑上下打量。

“勞郡王妃在此等候。多日不見,郡王妃容光更勝從前。”荀卿染笑道。

雖是客氣話,卻也並非虛妄。康郡王妃,在京城貴婦中也是頗有些名氣。荀卿染的身量在女子中已經是高的,康郡王妃比荀卿染還高些,直與康郡王的身量相彷彿。她是康郡王姑**女兒,比康郡王大上三歲,兩人是自小訂下的親事,到康郡王十三歲,兩人便成親了。如今做了八九年的夫妻,膝下育有一子。

康郡王妃李氏,皮膚白皙,一雙單鳳眼,眼梢微挑,兩道長眉,全都自然而然,不是粉黛之功。細計較起來,康郡王妃這容貌,只能算中等,然而偏有一種叫人一見難忘的氣質。荀卿染暗自將康郡王妃列爲氣質美人,是個極有特色的女人。

“妹妹取笑我,倒是妹妹,往這一站,就讓我這滿園紅梅都失了顏色。”康郡王妃笑吟吟地道。

兩人說笑着,也進了亭子。

這亭子設在山丘之上,從這裡向四周看去,就可將梅園景色盡收眼底。亭內並不見炭盆等物,但進得亭來,卻覺得從腳底下隱隱透出股暖意,似乎是設了地龍。

亭內擺着桌椅,四人圍着桌子坐定。

“我剛得一罐永春佛手,就將去年冬至節蒐集的梅蕊上的雪,取出來這一罈,泡這茶最爲適宜。小齊,今天可要嚐嚐你煮的茶。”康郡王拿出一個小瓷罐笑着對齊攸道。

荀卿染這才注意到,桌子旁兩個紅泥小爐上,正燒着水,桌上卻是一整套的品茗用具。

康郡王妃瞟了一眼康郡王,語氣微嗔,“哪有你這樣待客的,讓客人來煮茶的。還是我來罷。”

齊攸卻已經在丫頭端來的銅盆裡淨了手。

康郡王妃一笑,“我也久沒喝到小齊煮的茶了。”

齊攸將茶罐打開,用茶勺取了一勺茶出來,略停,示意衆人看清。

荀卿染無聊時也曾將茶經看過許多遍,認得出,這茶葉,緊結肥壯,葉片捲曲,色澤砂綠烏潤,正是貴重如金的永春紅芽佛手。

“用了四匹兒馬,才從定淳老王爺那換來這麼一點。”康郡王抱着那小小的茶葉罐,有些肉疼道。

齊攸這邊氣定神閒,已經用沸水燙杯溫壺,將茶葉放入茶壺中了。倒掉洗茶的水,這纔將沸水再次倒入壺中,鳳凰…頭向客人示敬,春風拂面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泡好了茶,將茶水倒入公道杯,才分別倒入每個人的聞香杯。

荀卿染捏起聞香杯,將茶水傾入品茗杯,又將聞香杯在手心中搓了搓,輕嗅杯中的餘香。早在沖泡的時候,就有馥郁香氣在亭內飄散開來,如今聞着,更是幽香綿綿。荀卿染放下聞香杯,才用三指取品茗杯,茶湯橙黃清澈,永春佛手果然名不虛傳,荀卿染心下讚歎,輕啜慢飲。

四人慢慢一邊品茗,一邊欣賞梅林風景。

康郡王似乎有些遺憾,“可惜這幾天沒有雪”

“京城人口中稱道的京城四景之一,梅林雪映斜陽,說的可就是這梅園了?”荀卿染問道。

康郡王妃笑吟吟點頭,“等哪天下了雪,還請妹妹再來,與這時景色又是不同。”

“京城美景數不勝數,這四景,是私家的園林中最爲令人稱道的,也分秋冬春夏四季,除了我這梅園,抱朴園的秋天漫山紅葉,芷園夏季的十里荷香,還有就是梨園春天的梨花海。”康郡王侃侃而談。

這四處景緻,荀卿染自入京以來,也有所聞,只是無緣得見,直到今天,才只見其一。

康郡王妃輕飄飄地瞥了康郡王一眼,就從桌邊起身,拉了荀卿染一起離席。

兩人到亭子後院落內,康郡王妃更衣,就領荀卿染到暖閣中,與荀卿染在炕上坐了。

“妹妹也善品茗?”康郡王妃笑問道。

“不過略知皮毛,不敢班門弄斧,還要向王妃請教。”荀卿染道。

“叫你不要客氣,我的閨名叫鸞玉,小齊也要叫我一聲姐姐的。”康郡王妃道。

“鸞玉姐姐。”荀卿染從善如流。

康郡王妃笑了起來,“這就對了。說起請教,你這可是捨近求遠了。這茶道,我和王爺還有小齊是在一起學的。當初尉遲師傅親自授業,小齊可稱其中翹楚。”

齊攸曾和康郡王妃一起學過茶道?這她還是第一次聽說。荀卿染暗自思量,關於齊攸的事,她所知並不多,其中大多是出自容氏之口。齊攸和康郡王相交甚密,是自小的交情。看齊攸與康郡王和康郡王妃相處,甚是自在。這康郡王妃自小也曾充男兒教養,凡讀書、琴棋書畫,甚至騎射,都是和康郡王在一處習學。那是不是說,康郡王妃對齊攸也是非常瞭解的?

“尉遲師傅,可是閩南有名的茶道大師尉遲曉靜?”

“正是,你也知道他?”康郡王妃有些驚訝地問,轉而又釋然,“也是了,你們家知道他也不稀奇。”

荀卿染心中暗笑,康郡王妃先前驚訝,是奇怪以她的身份,怎麼會知道尉遲曉靜,繼而釋然,卻是想到了潁川荀家,即使是身爲庶女,自也不比一般人家的女孩。

“家中有藏書閣,閒暇時也曾細讀過茶經。尉遲大師卻是聽家父和家叔提起過,說也曾有過來往的。”荀卿染道,“聽說尉遲大師很少收徒,王妃何其有幸!”

“也是機緣,尉遲大師那時已經不收徒,因着欠了老王爺一個人情,才教了我們幾個。那時在梨園,我們都還小,每天在一處,小齊、阿丹、阿澤、”似乎想到什麼,康郡王妃突然打住,“呵呵,還有我,那時淘氣,哪裡靜得下心,開始時,可是讓尉遲師傅大傷腦筋那。”

………

觀雪亭內,康郡王遣退了伺候的丫頭。

“什麼事讓你這麼急,還要派人來請我給幫你遮掩?”康郡王探究地看着齊攸問道。

“一點小事,不好讓家裡知道。”齊攸淡淡道。

康郡王看了眼暖閣,“和你這新娘子有關?”

齊攸不置可否,既沒有說是,也沒說不是。

康郡王轉了轉眼珠,笑道:“你不說,我也能猜出八九分。這女人的事,沒有能瞞得過我的。小齊,哥哥可得提醒你,女人要寵,但絕不能寵過頭,寵過了頭,乖貓咪會變雌虎,那個苦頭……,咳咳”

康郡王壞笑着碰了碰齊攸的胳膊肘,“哥哥是過來人,你有什麼難題,儘管和哥哥說。這女人的心思,哥哥最明白,哥哥給你支招,包管……”

齊攸淡淡的一眼掃過去,“包管怎樣?”

康郡王聽齊攸語氣不對,“包管,那個……”

“上次咱們約了一起練練拳腳,說好三局兩勝,你卻耍賴,不如這兩天有空就補上吧。”

康郡王立刻乾笑了幾聲,可憐巴巴道,“小齊,沒有你這樣的。上次又不是我的錯,明明是你聽差了。你把我摔的爛桃似地,不是兩清了嗎,怎地還記仇。你可不能娶了媳婦,就把兄弟們當土踩啊。”

“明天正好有空。”齊攸不爲所動。

“哈哈哈”康郡王豪爽地大笑三聲,攬過齊攸的肩膀,低聲道,“兄弟,是我錯了還不成嗎?”

齊攸又斟了杯茶,康郡王接過去,臉上嬉笑的神情一掃而光,“這次你辦差事回來,聽說陛下很是嘉許。你那原來的打算?”

“沒有變。”齊攸簡單道,“我父親已經同意了。”

“那陛下的意思?”

“已有五六分了,還要加把柴。”

…………

齊攸看着夕陽西墜,從懷中掏出懷抱看了一眼,便站起身,“時辰不早,該回去了。”

康郡王知道齊攸有安排,也不挽留,只打發人去請康郡王妃和荀卿染出來。

“放心,今天這件事,別人我一概沒有告訴。就是鸞玉,我也只說是你們夫妻偷空來賞梅。”

齊攸拱拱手,他和康郡王是發小的交情,知道康郡王是個在大事上心裡有數的,很值得信賴,他們之間並不需要道謝的話。

…………

齊攸和荀卿染回到齊府時,已經天近傍晚。因齊攸早就安排妥帖,荀卿染也不着急。

荀卿染在二門下了馬車,和齊攸一同往內宅來。

“給四爺、四奶奶請安。”旺財家的迎面走來,屈膝萬福,陪了滿臉的笑,“四爺、四奶奶出門,怎麼沒招呼奴才跟着伺候。”又伸了脖子看那馬車。

“四奶奶這是從……,唉呦,這梅花開的真俊,不用說了,肯定是康郡王家那梅園的。”旺財家的看到麥芽帶着兩個小丫頭,都抱着幾支臘梅,頓時眉開眼笑道。

荀卿染含笑,“果然還是你有見識。正好你碰上了,幫我將這幾支梅花送給各個院子裡插瓶。”

旺財家的趕忙上前接了幾支臘梅在手, “奴才有什麼見識,只是這樣好的梅花,也只有郡王爺家有,也只有咱們四爺要的來。”

荀卿染笑笑,打發了旺財家的,就回寧遠居來。

宜年居

容氏倚在榻上,看着几案上花觚內開的豔麗的紅梅。

“……那邊都安排妥當了?”容氏問坐在腳踏上的姜嬤嬤。

“四爺安排的,必是極周到的。老太太放心吧。”姜嬤嬤道。

“我也想放心,只是……”

“老太太一心想的是齊家,是齊家的子孫。既然四爺願意接手,老太太正好少操些心,保養身子要緊。”

“這幾個孩子啊,若都和老四一樣,我睡着都要笑醒的。”

“幾位爺都是孝順的。”

容氏嘆了口氣,“染丫頭那,你怎麼看?”

姜嬤嬤沉吟片刻,“四奶奶,人是極好的,處事公道,有手段,只是心腸太慈軟了些,卻還曉得大局,知道分寸的。”

“心腸慈軟,誰生下來就是硬心腸那。”

“老太太說的對,四奶奶年紀還小,還沒經過事那。老太太慢慢教導着,四奶奶是明白道理的。”

容氏閉上眼睛,喃喃自語,“老四能爲她這樣,倒讓我吃了一驚。原還怕她攏不住老四的,現在卻有些怕了。……這人,是不是都難逃一個命字?攸兒……”

容氏的語音極低,姜嬤嬤只恍惚聽得情癡、宿命、冷情。

“四爺是老太太身邊長大的,他的脾氣老太太最清楚。說冷情,是對別人,對家裡人,四爺卻極有擔當。”

容氏似乎並未聽見姜嬤嬤的話,半晌才睜開眼,“月牙兒那丫頭如何了?”

“說是早上起來哭了一會,後來就好了,只是還有些認生。奴才瞧着,性子也還柔順,倒不是個沒規矩的孩子。”

“那兩個丫頭雖然妥當,終究年紀小了些。還是要麻煩你。”容氏對姜嬤嬤道。

姜嬤嬤從腳踏上站起來,恭敬地的答應了,“老太太還是心慈,疼這孩子,這是她的造化了。”

年尾,齊府內外早掛起了大紅燈籠,到處披紅掛綵,年味十足,就是下人們得的賞錢多了,臉上也喜氣洋洋,說話走路都比平時利落。

前院一間小書房內,氣氛卻和外面的有些不同。

“你都打聽準了?”齊修捻着酒壺,問站在面前的羅平。

“奴才打聽的真真的。是二奶奶身邊的冬兒姑娘,特意吩咐請的那張太醫,根本就沒去請蔣太醫。這兩天奴才到那張太醫家附近走了走,都說張太醫發了一筆財,還買了個十三歲的小妾進門。”

齊修啪的一聲將酒杯摔在地上。

“果然是這樣,那天我也被她騙過了,爲她掉了眼淚。結果又被她給算計了。只可憐我那苦命的望月兒。怎麼就這個時候撞了上來,疼殺我了”

“二爺,輕聲些,保不齊二奶奶的人在暗處看着二爺。”羅平賊兮兮地到門口向外張望了一番,才又掩了門回來。

“二爺是個情重的人,在奶奶跟前,就吃虧了。”羅平從地上拾起酒壺,放到桌子上。

“你在說說你柳奶奶葬在何處了?”齊修紅着眼睛問道。

“是葬在家廟的墓地裡。奴才怕人認出來,一開始沒敢太靠前。後來他們葬了柳奶奶,奴才才偷偷上前,已經做了記號。可憐柳奶奶,被說是暴病,燒的只剩下灰了。”羅平說着,瞅着齊修的樣子,也拿袖子抹了抹眼睛。

齊修心中大痛,不覺掉了幾滴眼淚。

“二爺還是別掛了幌子,這大年下的,讓人看見,傳到二奶奶耳朵裡,又要有場氣生。”

“現在她是金寶貝了,誰都碰不得她了”齊修氣道,“早晚有一天,讓她知道我的歷害。”

“二爺息怒。二爺這兩日傷了心,不如偷空到杏花巷那邊去逛逛,散散心。”羅平陪笑道。

“那有什麼好玩?”齊修想起那邊是玩膩了的,因而並不在意。

“二爺,奴才聽說,那邊新開了家酒樓,請了幾個唱曲的,都是江南採買來的,還沒開張,聽說很有幾個可人兒。”羅平湊到齊修耳朵邊,諂笑着道。

齊修便有些心動,“那就去看看?”

“二爺去了,保證不會後悔。”羅平擠眉弄眼,心裡盤算,那月香樓新近調教了幾個唱曲的,其中一個與柳氏有五六分相象,趁着齊修這股熱乎勁,或許能窩盤住了齊修。那樣,他這個牽線的也能從中,嘿嘿,羅平的手在袖子裡興奮地捻着,似乎已經有大把的銀票落在手裡。

30粉紅加更。繼續求粉紅。

第24章 新婢第214章 懲罰第286章 家宴(二)第373章 春光第82章 夜談第6章 方氏教女(一)第164章 上元節(二)第59章 議親(三)第5章 粉蒸首烏糕第383章 喪服第95章 謎團第21章 二太太第117章 賀壽第325章 巧遇第169章 心思第89章 冰山一角(二)第261章 謀算第43章 方大奶奶第227章 仲夏第368章 沖喜第51章 生日宴第116章 應對(二)第262章 冬閒第361章 喬遷第33章 喜事盈門(二)第314章 挑撥第330章 撲朔第119章 背上的刺第222章 賠禮第85章 鮮桂圓(三)第372章 牡丹第140章 喜宴第56章 幾家歡喜q版番外之一七年之癢第201章 平西鎮第79章 回門(三)第372章 牡丹第308章 家和第48章 遷怒第6章 方氏教女(一)第98章 算計第160章 除歲第165章 二月梨花第238章 驚喜第258章 孃親舅大第367章 探病第39章 荀淑芳的婚事第149章 小別重逢(二)第384章 沉渣泛起第340章 太平故事第337章 意料之外第314章 挑撥第352章 變局第303章 勸告第286章 家宴(二)第49章 荀大奶奶的手段第352章 變局第232章 尋短見的女子(二)第174章 齊二夫人的妙招第381章 我是誰(二)第104章 意外第62章 攪合的結果第137章 失蹤的齊三奶奶(二)第165章 二月梨花第205章 不可說第12章 糊塗人第373章 春光第137章 牛刀小試第323章 暗箭第35章 住房是個大問題第366章 親事第206章 不得不說第11章 夜宵第34章 進京第209章 觀戲第360章 未來第177章 侍疾(三)第233章 前情第305章 撫養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170章 能者多勞第150章 小別重逢(三)第135章 求情第292章 求子第123章 這個男人第365章 厚望第333章 秋涼第239章 身孕第326章 親情第161章 風波第239章 身孕第46章 觀蓮節第46章 觀蓮節第247章 冬第367章 探病第258章 孃親舅大第277章 風乍起第390章 牡丹花肥第144章 妒意第230章 觀音卷軸(二)
第24章 新婢第214章 懲罰第286章 家宴(二)第373章 春光第82章 夜談第6章 方氏教女(一)第164章 上元節(二)第59章 議親(三)第5章 粉蒸首烏糕第383章 喪服第95章 謎團第21章 二太太第117章 賀壽第325章 巧遇第169章 心思第89章 冰山一角(二)第261章 謀算第43章 方大奶奶第227章 仲夏第368章 沖喜第51章 生日宴第116章 應對(二)第262章 冬閒第361章 喬遷第33章 喜事盈門(二)第314章 挑撥第330章 撲朔第119章 背上的刺第222章 賠禮第85章 鮮桂圓(三)第372章 牡丹第140章 喜宴第56章 幾家歡喜q版番外之一七年之癢第201章 平西鎮第79章 回門(三)第372章 牡丹第308章 家和第48章 遷怒第6章 方氏教女(一)第98章 算計第160章 除歲第165章 二月梨花第238章 驚喜第258章 孃親舅大第367章 探病第39章 荀淑芳的婚事第149章 小別重逢(二)第384章 沉渣泛起第340章 太平故事第337章 意料之外第314章 挑撥第352章 變局第303章 勸告第286章 家宴(二)第49章 荀大奶奶的手段第352章 變局第232章 尋短見的女子(二)第174章 齊二夫人的妙招第381章 我是誰(二)第104章 意外第62章 攪合的結果第137章 失蹤的齊三奶奶(二)第165章 二月梨花第205章 不可說第12章 糊塗人第373章 春光第137章 牛刀小試第323章 暗箭第35章 住房是個大問題第366章 親事第206章 不得不說第11章 夜宵第34章 進京第209章 觀戲第360章 未來第177章 侍疾(三)第233章 前情第305章 撫養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170章 能者多勞第150章 小別重逢(三)第135章 求情第292章 求子第123章 這個男人第365章 厚望第333章 秋涼第239章 身孕第326章 親情第161章 風波第239章 身孕第46章 觀蓮節第46章 觀蓮節第247章 冬第367章 探病第258章 孃親舅大第277章 風乍起第390章 牡丹花肥第144章 妒意第230章 觀音卷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