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喜宴

“你可看見,那些東西是派誰送出去的?”荀卿染問寶珠。

“是冬兒姑娘帶着人送到二門,二爺的小廝接了出去。”寶珠道。

荀卿染低頭沉思。齊家這樣的府第,有些私下的人情不足爲奇。別的她不敢說,但是因爲宮裡的賢妃娘娘,齊府對宮裡人的孝敬肯定少不了。這些肯定就不能在明面上走禮,只能私下去送,還不能送少了。

說起來,家裡有個女孩在宮裡做娘娘,還是主位,這一年四季年節下,宮裡都有賞賜的東西出來。外面看着赫赫榮光,也只是赫赫榮光罷了,從齊二夫人和齊二奶奶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消息,荀卿染知道,齊家送進宮裡的錢,絕對比得到的賞賜要多。

當然了,只計較這個,似乎有些矯情。畢竟,因爲賢妃娘娘,給齊家帶來的無形資產,經營的好了,那纔是巨大的財富。

荀卿染每天卯正起牀,到祈年堂處理家務,然後就齊二夫人和容氏處請安。接下來,還是不斷有家裡的管事媳婦們過來回事。這邊剛料理清楚送給各府的年禮,每天也不斷有各處送來的年禮。這些,有些是齊家二爺在外院接待,也有好些,是派了管事的媳婦婆子來給容氏請安的。容氏多不見,齊二夫人見了幾個,也推給荀卿染。

荀卿染從早忙到晚,日子過的倒也充實,連齊攸已經走了數日,都漸漸不覺得了。

轉眼就到了臘月初十,是定遠侯方信和曾靜的婚期。

這門婚事,已經是最近京城的熱門話題。因此荀卿染不用特意打聽,就都知道了。定遠侯方信正當壯年,在喪妻不過半年後,迎娶新人,新人還是曾家的女孩,算是方家和曾家續上了這門親事。曾靜早在曾家老爺進京後,就搬出了侯府,住到城東曾家在京城的別院待嫁。這些天,不僅到定遠侯府送賀禮的人絡繹不絕,就是地處偏僻的曾家別院,也每天賓客不斷。又漸漸傳出曾家老爺這次官吏考覈評語甚佳,年後就要升官的消息。

方信的婚宴,容氏早就不再出府做客,因此依舊不去,齊二奶奶養胎不能去。其餘的人早都換了出門的衣裳,大太太、齊二夫人帶了荀卿染、齊婉麗和齊三奶奶,還有鄭姨媽帶着鄭好兒、鄭姝兒兩姐妹坐馬車,前邊齊家的大老爺、二老爺、二爺齊修,三爺齊儉,五爺齊佐,還有鄭元朔,鄭元朗兩兄弟都是騎馬,一行車馬浩浩蕩蕩,一同到定遠侯府賀喜。

鄭元朗本來在江南老家料理鋪子,因着鄭好兒的事,鄭姨媽很是傷心,就寫了信給他。鄭元朗接到信,就從江南老家趕了過來,兩天前到了京城,也是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年的意思。

到了定遠侯府,有知客的媳婦接着,齊二夫人一行先到後宅來。方信的長子宗哥兒帶着寶姐兒、官哥兒幾個過來行禮。

輪到官哥兒給荀卿染行禮的時候,小胖墩糯糯地叫了聲四嬸嬸,就撲到荀卿染腿上,要荀卿染抱他。卻被宗哥兒說了一句,只好又接着給齊婉麗行禮。

禮畢,大家在廳內分別坐下來。

官哥兒被奶媽放在大椅子上坐了一會,就開始不老實,一邊踢蹬着肥肥短短的腿,一邊東張西望。見荀卿染也在看他,官哥兒便咧開小嘴笑起來。

荀卿染衝官哥兒招招手,官哥兒從椅子上爬下來,小跑到荀卿染跟前,荀卿染俯身將他抱在懷裡,小聲逗弄他說話。

官哥兒靠在荀卿染懷裡,問他什麼他就說什麼。荀卿染對這種胖乎乎,又傻傻的沒什麼心眼的小孩子最沒抵抗力,就是跟在她身後的桔梗和麥芽,也都對官哥兒喜歡的不得了。

那邊齊二夫人就問宗哥兒和那兩個年紀稍大的男孩,書讀到哪裡了,可有長進,聽說換了先生,新先生教的可好,又囑咐幾個孩子要用心讀書,也不要耽誤了騎射等語。宗哥兒一一答了,他年紀漸大,這一屋子的女眷,頗有些不自在,坐了一會,就帶着兩個庶弟出去了。

齊二夫人就和寶姐兒聊起家常,一會工夫,方信從外面走了進來,說是請齊二夫人到喜堂上去坐。

因爲方信父母早喪,拜堂的時候,只拜祖宗牌位。如今請齊二夫人到喜堂上坐,並不用受新人的禮,也算有個長輩在場鑑證的意思。

齊二夫人自然應了,便有人來請衆人到席上去坐。大太太、鄭姨媽帶着齊三奶奶、鄭好兒和鄭姝兒兩姐妹和齊婉麗先去了席上。齊二夫人則帶了荀卿染在身邊伺候。

荀卿染扶着齊二夫人在喜堂上坐下,四下打量,這侯府的喜堂布置的富麗堂皇,一派喜氣洋洋,但都比不過新郎官方信身上的喜氣。

方信今天一身大紅的喜服,走動間兩根帽翅不斷顫動,着實是意氣風發。就聽外面鞭炮聲響,小廝跑來稟報,說是新娘的轎子已經到了路口。方信帶着人接了出去,就聽鞭炮聲一路從門口響過來,方信在前手裡一根紅綢,引着新娘子走上喜堂來。

wωw_Tтkд n_Сo

曾靜蒙着蓋頭,看不出臉上表情如何,不過從輕輕移動的腳步,搖擺的腰肢,微微低垂的頭,可以想像,一定是滿面嬌羞和喜悅的。

荀卿染心下想着,曾靜在侯府日子不長,卻俘獲了方信的心。這門親事,算不算的上是男女情投意合那。

荀卿染聽齊二夫人透露過,她和齊二奶奶都認爲曾靜有些不妥,並不贊成這門親事,但是顯然沒有說服方信。兩人也就作罷,畢竟方信的嫡長子,再過兩年就可娶親,另外兩個庶子,也已經長大,寶姐兒又聰慧潑辣,只有個官哥兒讓人操心,卻是幼子,總是繼室討好拉攏的對象。不論曾靜如何,在侯府施展的餘地都不大。

司禮官喊了聲吉時已到,方信和曾靜兩人對面站好。

“一拜天地。”司禮官高聲讚道。

方信和曾靜就要跪拜,就聽門外圍觀的賓客中有人喊了一聲,“且慢,這堂不能拜,親事結不得”

――――――

加更求粉紅。

第350章 交鋒第181章 閨情第372章 牡丹第131章 說夢第50章 楓林晚第97章 話本風波第210章 來客第156章 暮鼓晨鐘第226章 脫鉤第250章 善喜的計劃第328章 故人消息(二)第183章 又一樁喜事第346章 上意難測第212章 那一刻第179章 語重心長第102章 初雪第265章 亂第90章 燕窩粥第316章 訓侄第234章 小算盤第351章 交鋒(二)第305章 撫養第340章 太平故事第319章 曬月亮第213章 質問第327章 故人消息第17章 方氏的打算第283章 櫻桃第106章 轉機第107章 楊宅第356章 議第314章 挑撥第288章 說親(二)第151章 禍事第371章 明華第151章 禍事第322章 失蹤第5章 粉蒸首烏糕第174章 齊二夫人的妙招第234章 小算盤第117章 賀壽第318章 欲蓋彌彰第169章 心思第319章 曬月亮第246章 各自肚腸(二)第15章 又一件喜事第96章 後巷第381章 我是誰(二)第137章 牛刀小試第250章 善喜的計劃第31章 憐惜小尾巴不收費第273章 誥命第300章 變故第333章 秋涼第182章 閨情(二)第87章 嫁妝風波(二)第173章 大樹的蔭涼第370章 天鵝第22章 遼參第107章 楊宅第291章 錦屛記第130章 奇怪的病症(二)第86章 嫁妝風波第108章 河東河西第230章 觀音卷軸(二)第228章 紅紅美人臉第83章 鮮桂圓第91章 薑絲桂圓大棗湯第155章 隱藏的惡意第54章 生日宴(四)第41章 撲蝶第104章 意外第239章 身孕第285章 家宴第95章 謎團第24章 新婢小尾巴不收費第286章 家宴(二)第302章 初見端倪第205章 不可說第115章 應對第49章 荀大奶奶的手段第274章 回京第190章 角力第378章 容氏的秘密第123章 這個男人第355章 靜夜第81章 嫁妝第27章 賣婢(三)第138章 牛刀小試(二)第196章 啓程第215章 雪團第325章 巧遇第352章 變局第344章 以退爲進第314章 挑撥第220章 出乎意料的執着第368章 沖喜第307章 喜
第350章 交鋒第181章 閨情第372章 牡丹第131章 說夢第50章 楓林晚第97章 話本風波第210章 來客第156章 暮鼓晨鐘第226章 脫鉤第250章 善喜的計劃第328章 故人消息(二)第183章 又一樁喜事第346章 上意難測第212章 那一刻第179章 語重心長第102章 初雪第265章 亂第90章 燕窩粥第316章 訓侄第234章 小算盤第351章 交鋒(二)第305章 撫養第340章 太平故事第319章 曬月亮第213章 質問第327章 故人消息第17章 方氏的打算第283章 櫻桃第106章 轉機第107章 楊宅第356章 議第314章 挑撥第288章 說親(二)第151章 禍事第371章 明華第151章 禍事第322章 失蹤第5章 粉蒸首烏糕第174章 齊二夫人的妙招第234章 小算盤第117章 賀壽第318章 欲蓋彌彰第169章 心思第319章 曬月亮第246章 各自肚腸(二)第15章 又一件喜事第96章 後巷第381章 我是誰(二)第137章 牛刀小試第250章 善喜的計劃第31章 憐惜小尾巴不收費第273章 誥命第300章 變故第333章 秋涼第182章 閨情(二)第87章 嫁妝風波(二)第173章 大樹的蔭涼第370章 天鵝第22章 遼參第107章 楊宅第291章 錦屛記第130章 奇怪的病症(二)第86章 嫁妝風波第108章 河東河西第230章 觀音卷軸(二)第228章 紅紅美人臉第83章 鮮桂圓第91章 薑絲桂圓大棗湯第155章 隱藏的惡意第54章 生日宴(四)第41章 撲蝶第104章 意外第239章 身孕第285章 家宴第95章 謎團第24章 新婢小尾巴不收費第286章 家宴(二)第302章 初見端倪第205章 不可說第115章 應對第49章 荀大奶奶的手段第274章 回京第190章 角力第378章 容氏的秘密第123章 這個男人第355章 靜夜第81章 嫁妝第27章 賣婢(三)第138章 牛刀小試(二)第196章 啓程第215章 雪團第325章 巧遇第352章 變局第344章 以退爲進第314章 挑撥第220章 出乎意料的執着第368章 沖喜第307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