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喜事盈門(二)

送了弟弟出去,荀卿染思量了一下,便將拿了一雙裁好的鞋面,又帶上花樣冊子,到方氏房裡來。

方氏房中今天比往日都要熱鬧,金嬤嬤、常嬤嬤帶着丫環們在地下伺候,荀淑芳和荀淑蘭都榻旁的椅子上坐着,地中央矮凳上坐着三個媳婦子,每個身前都有一個矮几,放着茶水並瓜果點心等物。

方氏坐在榻上,正滿面笑容地和這幾個媳婦說話。荀卿染認得其中一個,是荀家的家生子,嫁了金嬤嬤一個叫金榮的侄子,大家都叫她金榮家的。這兩口子都在京城荀家大爺跟前伺候,頗有體面。另兩個媳婦遍身綾羅,裝飾打扮頗爲不俗,說話也是一口京片子,伸出來的手白皙細嫩。荀卿染心中便猜到,這一定是京城安國公府和方氏孃家定遠侯府的人,來給方氏送壽禮拜壽的。

荀卿染給方氏福了一福,“想給太太做雙鞋,請太太挑個喜歡的花樣。”

方氏看看了看,就讓荀卿染將花樣子放着,她慢慢選。

荀卿染一進來,三個媳婦都看到了,金榮家的先站起來,那兩個媳婦見了荀卿染的打扮說話,也都站了起來。

“這是我家三姑娘,”方氏向三個媳婦子道。

三人都上前給荀卿染屈膝行禮。金榮家的就和荀卿染介紹,“奴才是金榮家的,在京裡跟着大爺和大奶奶,姑娘想來還認識奴才的。這兩位,這是安國公府二夫人的陪房孫大娘,這是侯府伺候侯爺和夫人的慶大娘。”

看方氏對那兩個媳婦的態度,荀卿染知道兩人都是有體面的,便給兩人還了半禮,笑問兩府的長輩們好,對金榮家的則只微微點頭。

那兩個媳婦將荀卿染全身上下打量了一遍,連聲贊方氏好福氣,荀家的女孩子各個品貌出衆。

“日常跟着太太也在京裡走動,不是說大話,上至公卿王侯,下至大小命官家的女孩,見了不知多少,沒有幾個比得上姑太太/姨太太家的。太太實在是會調/教人,讓人羨煞……”

方氏自然說了幾句謙遜地話,一時高興起來。就讓人去叫了荀淑芝來,又相見了一番。

荀卿染姐妹幾個退到裡屋。方氏又和幾個媳婦聊起了家常。先說起荀家大奶奶,說是產婆奶孃都準備好了。只等着臨盆,衆人看了都覺得這一胎定是個男孫。又說到齊家,老太君身體還硬朗,大夫人、二夫人都給方氏帶好……最後說道方家地當家奶奶。

“上次信中就說。侯爺夫人身體不適,現在可好些了?”方氏關切地問道。

慶大娘嘆了口氣。“請了無數個大夫,吃了不知多少的藥。看着是好了些。不過還是懶懶的。一天中總有大半天是睡着的。飯食也懶得進,御醫說。這個夏秋無妨。只看今冬……,就能大好了。”

房內頓時無人說話,方氏沉默半晌,“我這個外甥媳婦。是萬里挑一,最是要強地。年輕的人。養一養就好了。”

“可不是,侯爺夫人吉人天相,很快就好了也是有的。”

氣氛這纔好起來,幾個人不約而同轉了話題,又聊了一會別的事,方氏就安排人帶幾個人下去歇息。

荀卿染姐妹幾個從裡屋出來,方氏挑了花樣遞給荀卿染。荀淑蘭坐到方氏跟前,小聲詢問,“大表嫂是什麼病,這麼聽着,彷彿病了有一年多了。”

方氏擺擺手,給荀淑蘭使了個眼色,荀淑蘭就不再問。這時有人來回稟。

“齊家四爺和老爺說完了話,要來拜見太太。”

方纔在裡屋,荀卿染就聽幾個媳婦說,國公府的上的四爺也來給方氏拜壽。聽說本來是沒工夫來的,湊巧出來辦差,路過潁川,府上的二老爺就差了他來,給荀大老爺請安,給方氏上壽。

方氏趕忙叫人請進來。荀淑芳和荀淑蘭都齊齊露出期盼神色,荀卿染想了想,就問方氏,她是不是該回避。

方氏在幾個女孩子臉上瞧了一眼,“嗯,那是你大姨母家的四公子,你們該叫表哥的。是自家人,現在見見也好,不用迴避了。”

外面傳來靴子響,還有金嬤嬤的說話聲,一會工夫,金嬤嬤引着一人走了進來。這人身穿玄色暗紋金絲柳葉團花箭袖長袍,青面白底緞子朝靴,腰繫同色玉紋腰帶。荀卿染只覺得撲面而來一股肅殺之氣,忙和姐妹幾個都站了起來。

“攸哥兒,快起來。幾年沒見,如今已經是大人了。”那人進來就拜見方氏,方氏忙上前扶起來。

荀卿染記得人說過,齊家這一輩的年輕人,多爲富貴安養,只有一個是武舉出身,現做着御前侍衛,叫做齊攸,心裡就猜一定是這個人了。

齊攸擡起頭來,看樣子有十七八歲的年紀,身材足比嬌小的方氏高了兩頭。荀卿染先是暗贊好氣魄,待瞧清了齊攸的長相,更是暗讚一聲好眉眼。

齊攸眉毛不粗不細,卻濃黑如墨,斜斜直飛入鬢中。一雙眼睛,黑白分明,黑色瞳仁宛如墨玉,一眼望來,端的是英氣逼人。荀卿染微微垂下眼簾,又忍不住再次擡起,這次瞧的更清楚了,這男子的眉心竟長了顆硃砂痣,小小的一顆豔若胭脂。這顆硃砂痣,若在尋常男子臉上,必定顯得柔媚,但在齊攸臉上,只是將他身上的肅殺之氣減弱了幾分,直讓人覺得這男子雖然危險,卻還是難以挪開視線。

方氏又讓荀卿染姐妹們一一和齊攸見過,這才兩相坐下說話,先問老太君可好,又問他父母,最後又問了一番路上的寒溫。荀卿染在旁邊冷眼瞧着,方氏待齊攸熱情親切,不亞於對待鄭元朔,但是腰卻一直挺的直直的,不像與鄭元朔那樣隨意。荀卿染又瞥了一眼齊攸,並不覺得奇怪。如果在路上遇到這樣的人,荀卿染會忍不住多看兩眼,但也只是多看兩眼,對於這樣全身上下寫滿生人勿進四個字的人,荀卿染可不想去親近。

荀卿染低着頭,眼角餘光左右一掃。荀淑芳和荀淑蘭兩個身體都坐的筆直,眼光都在齊攸身上打轉。就是最爲害羞的荀淑芝,也忍不住在偷瞄齊攸。

潁川地方多出文人,荀淑芝只在內宅,平時沒有機會外出,就是荀淑芳和荀淑芸,雖能跟着方氏外出,但是所見的也多是清秀書生,對於齊攸這樣氣質的男人,只怕還是生平第一次見到。

荀卿染也感嘆,荀家幾個姑娘中,最守大家閨秀規矩的,只怕不是荀淑蘭,而是荀淑芝。

“潁川這裡,你沒來過,也有幾處風景可以看看。多住兩天,你鄭家兩位表弟都在,陪着你一起四處逛逛。”

“這次出京,是奉了聖上的旨意,有要事在身。老太君和家父家母都十分惦念姨丈和姨母,特意吩咐回程時務必來探望,給姨丈請安,給姨媽拜壽。只是還要按期回去覆命,並不敢多留。”

齊攸說只能住上一晚,就要回京,方氏知道他有差事在身,也不勉強。

“攸哥哥,我記得上次在京裡,攸哥哥曾獵了頭小鹿,養在流芳園內,不知現在還在嗎?”荀淑蘭趁着方氏說話的空檔,開口問道。

“自然還在。”齊攸轉頭看了荀淑蘭一眼答道。

方氏笑道,“攸哥兒,別笑話你四妹妹。她被我慣的,還像個小孩子似地,只記得玩耍。”

“我們東莊也有山林,人說裡面也有狐狸、鹿,野雞野兔,只是他們讀書的人,拉不動弓。攸哥哥,不如你多留幾天,獵幾隻來給妹妹們看看。”荀淑芳忽閃着大眼睛道。

齊攸眼神一閃,徑自喝茶,並不答話。荀淑芳這才意識到話說的魯莽,臉騰地就紅了。

方氏不悅地掃了荀淑芳一眼,就有荀大老爺打發了荀君暉過來。

“二老爺去了城裡,抄了官衙的邸報回來。說是聖上隆恩,老爺即日可以起復爲官。老爺讓我來請四哥過去說話。”

齊攸站起來,“吏部的官文下來有半個月了,本該早到了這裡。只怕是前兩天直隸暴雨,洪水沖毀了驛路,這才晚了。我出來時,家父交代,請姨丈姨母得了邸報,早些打點進京,家父也好幫忙籌劃。”

這一連串的喜訊,讓荀大老爺十分高興,當天晚上就請了二老爺一家過來,一起吃頓家宴慶祝。荀大老爺、荀二老爺、君暉、鄭家兄弟並齊攸在外面坐了一桌,方氏和林氏帶着兩房的姑娘另坐了一桌。

辛姨娘因有身孕,出來走了個過場就回去了。小吳姨娘照例是沒有資格上桌的,不過她想着這樣的喜事,有正室的恩典,她也能搭個坐,樂呵樂呵。不過,方氏似乎是忙忘了這件事。小吳姨娘跟着伺候了一會,就委委屈屈地出去了。自然也沒人會注意她如何,只有荀淑芝心裡不好受,臉上露了出來。

二太太林氏和兩個女兒荀淑妍、荀淑娟都打扮的金碧輝煌,還提前把方氏的壽禮送來了。

“大嫂,這尊玉佛,是前朝宮裡流出來的,我家老太太信佛,花了兩千兩銀子買了來,後來給我做了嫁妝。我平時捨不得拿出來,想着只有大嫂配用這個,早就要送過來。……祝大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咱們妯娌幾個,只有大嫂最和氣大度,不愧是侯府的貴女。我瞧着,大爺是有出息的,四姑娘如今也出落的越發雍容貴氣了,以後大嫂的福是享用不盡的,可別忘了拉扯一下你這些侄男侄女們……”

林氏一一指着送來的東西,陪笑奉承着方氏。方氏極爲受用,嘴上還謙虛,說自家人,心意到了就行,不敢收這麼重的禮。荀淑妍也上前伯孃長伯孃短,總算哄的方氏開懷大笑才罷。二房今年這份壽禮比往年厚了不知多少,爲的是什麼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方氏自然是得意非凡。

因爲上次宴席的事情,荀淑蘭和荀淑妍有些小齷齪。荀淑蘭一開始就不怎麼搭理荀淑妍,荀淑妍並不惱,只一味陪小心說好話,也多虧她馬屁神功頗得家傳,總算和荀淑蘭言歸於好。兩人就甩開荀淑芳,自在一旁說悄悄話。荀淑芳不好發作,只在暗地裡撇嘴。

“方纔那個,就是安國公府,你齊家的表兄?”荀淑妍小聲問荀淑蘭。

“嗯,是我四表兄,如今做着御前的侍衛,聽說很得皇上器重的,單獨派他出來辦差那。”荀淑蘭驕傲地答。

“唉呦,皇家的差事阿,是什麼差事,說來聽聽。”

這個卻是荀淑蘭也不知道的,“你也知道是皇家的事了,怎麼能隨便說。”

荀淑妍又打聽起安國公家的事,荀淑蘭知道的也不詳細。只說安國公齊家,現有前安國公夫人老太君容氏在堂,兩個兒子,長子降等襲爵受封奉恩將軍,次子恩典爲戶部侍郎。下面共有六位公子,齊攸是二房的,排行第四。

“淑妍妹妹平日清高的很,怎麼今天對齊家表哥這樣關切?”荀淑芳忍不住含酸道。

第374章 新生第134章 責罰第8章 方氏教女(三)第36章 住房是個大問題(二)第13章 喜訊第245章 各自肚腸第117章 賀壽第347章 覈計第334章 銀霜炭第303章 勸告第17章 方氏的打算第367章 探病第61章 所謂攪合(二)第385章 生死一線第206章 不得不說第285章 家宴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176章 侍疾(二)第314章 挑撥第279章 追究(二)第303章 勸告第205章 不可說第223章 木瓜第275章 序齒第230章 觀音卷軸(二)第347章 覈計第216章 五姑奶奶的疑惑第188章 周旋第49章 荀大奶奶的手段第70章 燭影搖紅第349章 援手(二)第99章 算計(二)第9章 大姐淑芳第220章 出乎意料的執着第277章 風乍起第318章 欲蓋彌彰第16章 舊愛與新歡第145 夜色第265章 亂第299章 夜戲第107章 楊宅第162章 風波(二)第150章 小別重逢(三)第246章 各自肚腸(二)第2章 海棠紅第316章 訓侄第46章 觀蓮節第61章 所謂攪合(二)第75章 未諳姑食性第261章 謀算第131章 說夢第360章 未來第365章 厚望第245章 各自肚腸第161章 風波第176章 侍疾(二)第122章 怒氣(二)第310章 天降富貴第57章 議親第211章 勸解第109章 河東河西(二)第216章 五姑奶奶的疑惑第353章 心病第64章 荀家姑娘的婚事第238章 驚喜第320章 冷暖第360章 未來第236章 歸來第358章 分產第229章 觀音卷軸第166章 花朝第232章 尋短見的女子(二)第143章 妻妾第203章 地藏庵第176章 侍疾(二)第390章 牡丹花肥第196章 啓程第290章 畫蛇添足第320章 冷暖第46章 觀蓮節第5章 粉蒸首烏糕第254章 胎動第279章 追究(二)第149章 小別重逢(二)第240章 要緊的差事第232章 尋短見的女子(二)第213章 質問第277章 風乍起第364章 蜜語第40章 話梅第354章 生與死第34章 進京第176章 侍疾(二)第245章 各自肚腸第372章 牡丹第240章 要緊的差事第361章 喬遷第26章 賣婢(二)第284章 端午第351章 交鋒(二)
第374章 新生第134章 責罰第8章 方氏教女(三)第36章 住房是個大問題(二)第13章 喜訊第245章 各自肚腸第117章 賀壽第347章 覈計第334章 銀霜炭第303章 勸告第17章 方氏的打算第367章 探病第61章 所謂攪合(二)第385章 生死一線第206章 不得不說第285章 家宴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176章 侍疾(二)第314章 挑撥第279章 追究(二)第303章 勸告第205章 不可說第223章 木瓜第275章 序齒第230章 觀音卷軸(二)第347章 覈計第216章 五姑奶奶的疑惑第188章 周旋第49章 荀大奶奶的手段第70章 燭影搖紅第349章 援手(二)第99章 算計(二)第9章 大姐淑芳第220章 出乎意料的執着第277章 風乍起第318章 欲蓋彌彰第16章 舊愛與新歡第145 夜色第265章 亂第299章 夜戲第107章 楊宅第162章 風波(二)第150章 小別重逢(三)第246章 各自肚腸(二)第2章 海棠紅第316章 訓侄第46章 觀蓮節第61章 所謂攪合(二)第75章 未諳姑食性第261章 謀算第131章 說夢第360章 未來第365章 厚望第245章 各自肚腸第161章 風波第176章 侍疾(二)第122章 怒氣(二)第310章 天降富貴第57章 議親第211章 勸解第109章 河東河西(二)第216章 五姑奶奶的疑惑第353章 心病第64章 荀家姑娘的婚事第238章 驚喜第320章 冷暖第360章 未來第236章 歸來第358章 分產第229章 觀音卷軸第166章 花朝第232章 尋短見的女子(二)第143章 妻妾第203章 地藏庵第176章 侍疾(二)第390章 牡丹花肥第196章 啓程第290章 畫蛇添足第320章 冷暖第46章 觀蓮節第5章 粉蒸首烏糕第254章 胎動第279章 追究(二)第149章 小別重逢(二)第240章 要緊的差事第232章 尋短見的女子(二)第213章 質問第277章 風乍起第364章 蜜語第40章 話梅第354章 生與死第34章 進京第176章 侍疾(二)第245章 各自肚腸第372章 牡丹第240章 要緊的差事第361章 喬遷第26章 賣婢(二)第284章 端午第351章 交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