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妒意

定遠侯方信的婚禮轟轟烈烈地開始,悄無聲息的結束。齊二夫人等人,也沒有留下用飯,就返回了齊府。

方信將曾靜留了下來。

方信說的清楚,只是暫時留曾靜在府中,救她一命。他的理由是,曾靜經過這一場事,如果返回家中,只有死路一條。至於他是爲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應該和曾靜那句話有關係。曾靜說那枚玉環是她身上唯一能拿的出手的飾物。由此可見,曾靜在曾家所受的是什麼樣的待遇。而且,荀卿染懷疑,曾靜留在侯府那段時間,只怕已經通過各種方法,向方信展示了她的楚楚可憐。

齊二夫人則認爲曾靜失了婦德,即便是做妾都不夠格。侯爺是何等身份,便是買個妾,也要規規矩矩,清清白白的女孩。

“說是不會收用她,可外人會怎樣看?怕侯爺以後要說不清楚的,曾家那女子,實在無恥,留她下來,始終是個禍患。”

齊二夫人將曾靜恨的不行,又氣方信不聽人勸。她雖然是方信的嫡親姑媽,方信的身份、地位、年歲在那擺着,她即便十萬個不願意,也不好太過堅持。

荀卿染只好在旁邊溫言勸解。她心裡也覺得,方信這種做法,太兒女情長了些。如果對方是個溫柔善良,值得珍惜的女子,荀卿染也許還會爲方信說兩句話,但是對方是曾靜。

方信這麼做,只能猜測,方信眼中看到的曾靜,與她們眼中所看到的曾靜是不同的。男人看待女人和女人看待女人是不同的,在這方面,女人永遠無法理解男人的想法,原因很簡單,女人沒那個功能,分泌不出那麼多的男性荷爾蒙。荀卿染囧囧有神地想到。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定遠侯府的事,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先是盛讚兩個男人如何大義,如何忠肝義膽。後來,曾靜被留在侯府,這說話的人語氣就變了,甚至不去稱讚韓玄理了,而是大談英雄難過美人關,溫柔鄉英雄冢。這個話題可比前一個更有魔力,傳播之快,隨着傳播變形、誇張的幅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說什麼的都有,有的說曾靜如何天生尤物,用多少狐媚手段迷住了定遠侯。也有的說定遠侯色迷心竅,言不由衷,強霸妻妹做妾。

“……奶奶,外面傳的越來越不成樣子了。唉,二太太正生氣,奶奶您千萬莫現在過去祈年堂。”

帶來消息的佟家的最後跟荀卿染說道。

荀卿染點點頭,心道不知道方信有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形。

“在官哥兒衣服上做手腳的,除了曾靜就沒別人,怎地侯爺還要娶她?有這個機會,正好打發了她,卻又留在府裡了,真是讓人想不明白。”麥芽道。

“曾姑娘的人樣子,心計都不輸人,只是心術不正,落到這個結果,讓人,唉……”桔梗道。

“曾姑娘啊,奴才看她是個沒福氣的人。那位韓公子,除了不是個官,樣樣都是好的,這下子也大大地有了名聲。聽人說,韓公子從定遠侯府出去,就有朝裡好幾位大人攔住他,請他家去,要把女兒嫁給他那。都說這樣的男人既孝順、能幹、又有決斷、講義氣,重信諾,天下少有的,以後定然不會總待在池子裡。”佟家的插言道。

“那叫池中之物。”桔梗笑呵呵地提點佟家的。

“對,對,就是那句話。桔梗姑娘跟着奶奶,識文斷字,真是讓人羨慕。奴才那丫頭這幾天總埋怨奴才。要是也能和幾位姑娘一樣,跟着奶奶習學些,可就好了。”佟家的很會打蛇隨棍上。

“你們一心一意,好生伺候奶奶,時間久了,別說識文斷字,好處還多着那。”桔梗笑道。

“是,是,奴才記着了。”佟家的笑道。

“你們還忘記了一點,曾靜她的運氣其實也不錯。不說別的,只說這婚事上。先前那門婚事,是家中的小兒子,也是不大不小的一個官,嫁過去做正妻,以後也是當家主母。如今據說曾寧過的就相當不錯。還有這找上來的韓玄理,雖是白丁,但是年輕有爲,是個頗有擔當的男子。曾靜她不是沒福氣,而是不知道惜福。這兩樁好事,她都不珍惜,還用這樣那樣的法子推掉了。最後落得留在侯府,卻妾身不明。所以說,人最怕有妄念,最要緊的是惜福。只有惜福,纔會得福。”荀卿染緩緩說道。

桔梗、麥芽幾個並佟家的都恭敬地應聲,會牢記在心。

荀卿染說完話,不由得打了個哈欠。桔梗忙拿個薄被過來,服侍荀卿染躺下。

“奶奶這是倦了,就趁這個空子,小睡一會。一會不知還有多少事要忙。”桔梗道。

荀卿染點點頭,斜倚在靠枕上,閉了眼睛。

“奶奶困成這樣,莫非是因爲昨天晚上的事。”佟家的沒有走,而是湊上前來問道。

“除了那件,哪還有別的事?”麥芽道。

佟家的看看荀卿染,又看看桔梗、麥芽幾個,笑着說道:“不是奴才向着奶奶說話,奴才實在爲奶奶報屈。奶奶這剛進門,連人頭都沒認全,就接手了管家的差事。這些天下來,這府裡上上下下哪個不誇讚奶奶聰慧能幹?竟比先前的二奶奶還得人心。老太太和太太們心裡歡喜奶奶,下面的人敬服奶奶,自然就有那起子小人在旁瞧了,心裡不自在。暗地裡使壞,卻又拿捏不住奶奶。因此就換了這個法,折騰奶奶。奴才說句心裡話,奶奶哪裡都好,就是心太慈悲了些。前幾天是三爺要出門,大白天有的是工夫,他不派人來領東西,非要晚上奶奶睡下了,三奶奶纔派人來領東西,說是三爺出門要帶,立等着要。昨個又是瑁哥兒,誰不知道,是她拿院子裡的人不好好照看,小孩子睡覺蹬了被子,打了個噴嚏,又派人來,立等着叫奶奶起來給請御醫。奶奶白天要管多少事,又睡的晚,哪禁得住這麼折騰。奴才看,那邊不知道還要出什麼妖蛾子那。奶奶,您一味地和善,待她們好,她們可當奶奶您是好欺負的。”

佟家的放輕了放輕了聲音說話,見荀卿染沒有反感,越說越激動。

荀卿染睜開眼睛瞟了佟家的一眼,佟家的看不出荀卿染的意思,就訕訕地住了嘴。

佟家的說的都沒錯,自她掌家一來,剛開始有些下人使絆子,都被她一一化解了。後來,那些人見她不是輕易可以糊弄的,又有能幹的丫頭,還有容氏支持,也就都歇了心思。就開始不住口地誇讚四奶奶如何能幹如何聰慧。

荀卿染自然不會把這些放在心上,但是有人就看不下去。比如那邊的齊三奶奶,每次見面,總要說些酸話,挑剔荀卿染。

荀卿染心裡清楚,齊二奶奶養胎,齊三奶奶滿以爲就該輪到她當家。就算是大太太來當家,她跟着也能管些事情。但是管家的權力卻落在荀卿染手裡,沒她半點事。若荀卿染做的不好,也還罷了,偏荀卿染又做的好,得了衆人的贊,齊三奶奶那滿肚子的醋,少不得往外冒了。

結果就想了這麼個法子折騰荀卿染。每次都要荀卿染親自料理,不然就有許多話出來。比如瑁哥兒那次,齊三奶奶就說,大爺那邊璋哥兒生病,就有四爺騎了汗血寶馬去請太醫,瑁哥兒雖是庶出,也是國公府的小主子,一樣是四爺四奶奶的侄子,如今四爺不在,四奶奶又當家,當然全靠四奶奶。荀卿染若有半點不周到,那就是荀卿染不慈,看不起她們瑁哥兒。

荀卿染也曾暗自揣測,齊三奶奶莫不是打着主意,用這個法子讓她精神頭不足,好有藉口插手家務?

“奶奶,”佟家的在旁陪笑道。

荀卿染將思緒收回,瞧了佟家的一眼。佟家的性子,荀卿染也很清楚,這樣熱心,不惜擾她休息,佟家的一定有自己的小算盤。

“大家是一家子骨肉,**勞些,也是應該的。嬤嬤莫要再說這樣的話。被人聽去了,只怕人要說我不寬和,也要給嬤嬤安個調唆主子的罪名。”荀卿染淡淡地說道。

佟家的別的不成,察言觀色的本事卻是一流的,見荀卿染如此,自然連連點頭。

“不過是在奶奶屋裡,也沒有外人,奴才出去,斷不敢說這樣的話。”

“嗯,嬤嬤你明白道理就好。”

“奶奶,二太太凡事都交給奶奶,您就是這府裡當家的人。您這樣順着那邊,奴才就怕她們胃口更大,更加欺上頭來,奶奶可就不好管事了。”佟家的又小心翼翼地說道。

“嬤嬤可有什麼好辦法?”荀卿染問道。

佟家的就在等這一句,不由得往荀卿染跟前挪了挪,又往門外看了看。

荀卿染使了個眼色給寶珠,寶珠便出去守在門口。

“奶奶,老太太發話,要二太太在府裡查賭,二太太必是把這事也交給了奶奶。”佟家的道。

荀卿染坐起身,想起前兩天的事。

那天容氏留鄭姨媽在這邊玩的晚了,鄭姨媽回去的時候,要穿過花園,那時候門已經鎖了,可看門的人卻不知哪裡去了。鄭姨媽是個實在人,就在原地等了半天,等把看門的人找來,鄭姨媽已經受了寒。之後鄭姨媽在炕上躺了兩天,吃了給付藥,纔好了些。

齊二夫人派人查了下去,才知道那看園子門的是去賭錢了。就把這看門的革了差事,攆出去了。容氏知道了,很生氣,就叫了她和齊二夫人過去,叮囑說,這個賭博是個極大的禍患,一定要禁。每年年尾、還有正月裡,就有下人們趁主子們都睡了,聚在一起吃酒賭錢,因此怠慢差事,引出禍事,有走水的,有偷盜的,不管緊了,足可以釀成大禍。

齊二夫人自然是讓荀卿染關注這事,這些天,巡夜的人也抓了一兩起,都處置了。

“奴才知道必是這樣,不用奶奶吩咐,奴才已經替奶奶私下裡查訪着。”佟家的湊到荀卿染耳邊,壓低了聲音道,“這些天抓到的,都是小的,禁不住府裡這股風。奴才已經查實,三奶奶的陪房蔡嬤嬤就是個大頭家。最大的賭窠子,就在芍藥閣。那裡靠近外牆,最是偏僻。還和奶奶說,蔡嬤嬤背後的人,就是三奶奶。每一局,三奶奶都要抽頭的。”

“哦?”荀卿染挑了挑眉,這可是爆炸性的消息。怪不得這賭博之風屢禁不止,原來上面有主子做保護傘。也怪不得三奶奶不怕夜裡折騰,人家本來做的就是夜間賺錢的生意,越到夜裡越精神。

“你這消息可確實?”

荀卿染問道。

“保證確實,奴才跟奶奶打包票,若不實,任憑奶奶處置。”佟家的賭咒發誓道。

“嗯,”荀卿染低頭思忖。

佟家的陪笑道,“奶奶,這個窠子,可不像別的小打小鬧,賭銅錢,最多賭幾分幾錢的銀子就到頭了,這個窠子,賭的極大,只賭銀子,每晚上的輸贏,都是幾百,聽說還有過千的那。

荀卿染皺眉,不過是下人的賭局,佟家的也說的太誇張了些。

“奴才不敢欺瞞奶奶,奴才拐彎抹角打聽到的,就是這樣,沒有錯的。”佟家的趕緊道。

荀卿染點點頭,下人的豪富程度,她原來在荀家也是見過的,何況這是國公府。

“可打聽出她們是什麼時候開賭?”

“奶奶,這樣大的賭局,可是機密的很。奴才打聽出上面那些消息,還是多虧了奴才男人在外面從小廝們那裡聽來的消息。奴才只聽說,這賭局並不定時,有時開,有時不開。”

“那就難抓了。”荀卿染道。

“不難,不難。奶奶,您給奴才幾個人,奴才天天去暗地裡守着,總能抓到。這一抓,可就是肥……,嘿嘿嘿。”佟家的搓着手陪笑。

“若真抓到了,自然有你的好處。”荀卿染道。

“奶奶,那您現在就給奴才分幾個人,奴才從今天晚上開始……”

不能打草驚蛇,荀卿染擺擺手,有個念頭在腦中一閃而過。有人想跟她玩遊戲,她並不介意,只要對手輸得起。

――――――――

粉紅140,加更幾天之前就提前送上了。不過弱顏粉厚道,今天依然是肥肥的章節。

160會有加更。繼續求粉紅。

第324章 父親第311章 富貴驕人第214章 懲罰第155章 隱藏的惡意第32章 喜事盈門第290章 畫蛇添足第34章 進京第187章 動機不明第336章 深秋第162章 風波(二)第219章 家書第86章 嫁妝風波第101章 求子第81章 嫁妝第387章 且喜且憂第378章 容氏的秘密第8章 方氏教女(三)第102章 初雪第339章 來者不善第322章 失蹤第207章 內院的主人第16章 舊愛與新歡第231章 尋短見的女人第161章 風波第262章 冬閒第140章 喜宴第108章 河東河西第12章 糊塗人第63章 方氏的反擊第214章 懲罰第146章 失蹤的齊三奶奶第313章 會親第380章 我是誰第85章 鮮桂圓(三)第247章 冬第215章 雪團第355章 靜夜第360章 未來第30章 醋意(二)第280章 流年第200章 老太太的憤怒(二)第249章 三個女人第296章 好意第137章 失蹤的齊三奶奶(二)第310章 天降富貴第371章 明華第254章 胎動第124章 這個男人(二)第175章 侍疾第263章 地動第71章 畫眉深淺第370章 天鵝第83章 鮮桂圓第3章 懲兇第276章 祖孫第25章 賣婢(一)第143章 妻妾第321章 立威第282章 突如其來的喜事第50章 楓林晚第88章 冰山一角第304章 添箱第183章 又一樁喜事第221章 出乎意料的執着(二)第210章 來客第72章 畫眉深淺(二)第273章 誥命第280章 流年第283章 櫻桃第93章 賀喜(二)第208章 新寵第197章 釜底抽薪第383章 喪服第36章 住房是個大問題(二)第385章 生死一線第99章 算計(二)第153章 月牙兒第213章 質問第70章 燭影搖紅第348章 援手第322章 失蹤第254章 胎動第90章 燕窩粥小尾巴不收費第151章 禍事第254章 胎動第75章 未諳姑食性第327章 故人消息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296章 好意第135章 求情第68章 花嫁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178章 侍疾(四)第277章 風乍起第383章 喪服第140章 喜宴第69章 花嫁(二)第265章 亂第328章 故人消息(二)
第324章 父親第311章 富貴驕人第214章 懲罰第155章 隱藏的惡意第32章 喜事盈門第290章 畫蛇添足第34章 進京第187章 動機不明第336章 深秋第162章 風波(二)第219章 家書第86章 嫁妝風波第101章 求子第81章 嫁妝第387章 且喜且憂第378章 容氏的秘密第8章 方氏教女(三)第102章 初雪第339章 來者不善第322章 失蹤第207章 內院的主人第16章 舊愛與新歡第231章 尋短見的女人第161章 風波第262章 冬閒第140章 喜宴第108章 河東河西第12章 糊塗人第63章 方氏的反擊第214章 懲罰第146章 失蹤的齊三奶奶第313章 會親第380章 我是誰第85章 鮮桂圓(三)第247章 冬第215章 雪團第355章 靜夜第360章 未來第30章 醋意(二)第280章 流年第200章 老太太的憤怒(二)第249章 三個女人第296章 好意第137章 失蹤的齊三奶奶(二)第310章 天降富貴第371章 明華第254章 胎動第124章 這個男人(二)第175章 侍疾第263章 地動第71章 畫眉深淺第370章 天鵝第83章 鮮桂圓第3章 懲兇第276章 祖孫第25章 賣婢(一)第143章 妻妾第321章 立威第282章 突如其來的喜事第50章 楓林晚第88章 冰山一角第304章 添箱第183章 又一樁喜事第221章 出乎意料的執着(二)第210章 來客第72章 畫眉深淺(二)第273章 誥命第280章 流年第283章 櫻桃第93章 賀喜(二)第208章 新寵第197章 釜底抽薪第383章 喪服第36章 住房是個大問題(二)第385章 生死一線第99章 算計(二)第153章 月牙兒第213章 質問第70章 燭影搖紅第348章 援手第322章 失蹤第254章 胎動第90章 燕窩粥小尾巴不收費第151章 禍事第254章 胎動第75章 未諳姑食性第327章 故人消息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296章 好意第135章 求情第68章 花嫁第329章 禍起蕭牆第178章 侍疾(四)第277章 風乍起第383章 喪服第140章 喜宴第69章 花嫁(二)第265章 亂第328章 故人消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