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

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

過完年陳景恪就發現,福清有點不對勁兒,神神秘秘的,幾次回來都不在家。

問僕人,都說去上香了。

他很是好奇,這姑娘以前沒燒香拜佛的愛好啊?

不過貴族女子多喜歡燒香,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至於爲啥,自然是閒的唄。

女性地位低下,不能出去做事。

家裡有錢不愁吃喝,天天閒着無所事事,也就只能發展一下業餘愛好了。

這個年代,除了燒香拜佛還能幹啥。

但很快他就發現情況不對,這姑娘咋越來越憂鬱了呢。

莫非是看佛經看出心理疾病來了?

這下陳景恪坐不住了,連忙拉住媳婦一番交談,終於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她確實去拜佛了,也確實有了心病。

但不是讀佛經讀傻了,而是一直沒懷上孩子。

陳景恪很是無語,連忙開解道:“以前沒懷是咱們不要,最近纔開始努力,哪有那麼快啊。”

福清搖搖頭,說道:“徐允恭上次回京只待了半個月就走了,嫂子上個月就懷上了。”

“咱們已經努力幾個月了還不見動靜……”

陳景恪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癥結在哪。

去年末徐允恭隨凱旋大軍回京,只待了半個月就又跟隨藍玉匆匆前往遼東。

結果過年時候他媳婦就被查出懷上了。

當時徐達高興的擺了好幾桌邀請好友慶祝。

沒想到這事兒竟然刺激到了福清。

她和徐允恭的妻子年齡相仿,人家半個月就懷上,她努力三四個月還沒動靜,也難怪會有壓力。

還有一部分壓力來自於其他人。

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就會有人傳謠言,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結婚半年不要孩子,也同樣會有人傳謠,是不是身體有問題?

一年不要孩子,那就等着吧。

直接就是不會生,偷偷的吃藥治療云云,謠言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即便福清貴爲公主,也難以避免此類事情。

當然,別人倒不是傳她不會生什麼的,而是傳的另外一件事情。

天譴。

福清小心翼翼的道:“您說,會不會真的是永昌侯的事情,讓老天不高興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苦笑道:“我都和你說過了,那是騙永昌侯的,天下怎麼可能有那樣的藥。”

福清點點頭,但很明顯心中依然存着疑慮。

以前她也對此言深信不疑,可現在由不得她不疑神疑鬼了。

陳景恪知道,這種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旦她產生懷疑就很難打消,只能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比如減輕家庭帶給她的壓力。

於是他就將此事告知了父母,讓他們不要催促孩子的事情。

誰知道陳遠和馮氏也很冤:“我們從來都沒提過孩子的事情啊。”

馮氏說道:“雖然我很想抱孫子,可咱們家的情況我很清楚,怨不得人家公主,我怎麼會催她。”

陳景恪還以爲她說的‘天譴’的事情,連忙又解釋了一遍。

陳遠卻搖頭道:“你娘說的不是天譴的事情,是咱家……”

“就這麼和你說吧,你曾祖父妻妾四人,三十八纔有了你祖父。”

“你祖父妻妾兩人,四十二纔有了我。”

“你娘就是當時家中無後才收養的孤女。”

“她剛來家中,就有了我。”

“我二十九纔有了你。”

“咱家就這種命,賴不了人家公主。”

“伱要是能在三十歲給陳家生出孩子,我和你娘就燒高香了。”

馮氏也很無奈的道:“是啊,咱們家就這種命,子嗣困難。”

陳景恪別提多驚訝了,還有這種事兒?

用科學怎麼解釋?

只能說,基因這種東西實在太神秘了。

他將此事告知福清,總算是緩解了她的心理壓力,不再每天疑神疑鬼。

陳景恪怕她太閒了胡思亂想,就催促她繼續寫駙馬傳,還把《海盜》第二部的構思講了一遍。

讓她沒事兒多琢磨琢磨寫作。

總算是暫時將此事給解決了,陳景恪也鬆了口氣。

很快他就發現,爲啥福清會面臨那麼大壓力了。

因爲沒多久,朱元璋、馬皇后、朱標、徐達等人,都相繼問了他類似的問題。

你不是說等公主十八歲要孩子嗎,爲啥這麼久了還沒動靜?

連他們這些日理萬機的大人物,都會操心這件事,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估計平日裡福清沒少被人問這個問題。

對此陳景恪只能不厭其煩的,將家族情況說了一遍又一遍。

之後果然沒有人再問,但他們是不是真信了,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總之這件事情算是告一段落,陳景恪終於可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首先是楚國那邊的詳細情報傳回,包括土地情況、土著情況、氣候條件等等。

同時還帶回了另一個消息,第一個落腳點已經建好,可以開啓後續移民了。

於是,早就準備好楚王朱楨,帶着兩千戶百姓,和大量的糧食農具、耕牛、鐵器等物資乘船出發。

出發那天,朱標帶領滿朝文武前來送行。

臨上船前,朱標擔心的道:“六弟,保重身體,大哥等你年底回來團聚。”

朱楨心中非常的舒服。

不論這話是真情實意還是場面話,都比什麼一定要管好楚國,不要忘記朝廷什麼的要中聽的多。

這種場合本來是輪不到陳景恪露臉的,但朱楨卻主動找到他,說道:

“陳伴讀可還有什麼要對我說的嗎?”

在衆人的注視下,陳景恪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

“楚王一路順風。”

之後朱楨就登船出發,船隊會從長江入海,然後一路向南到達泉州。

經過修整補給之後,直達楚國。

送走朱楨,朝堂卻並未恢復平靜,反而變得更加繁忙。

沒別的。

遷都。

耗時兩年多,洛陽城終於修建完成。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多東西都要事先做準備。

太子朱標再次啓程,前往洛陽坐鎮。

這次他可是帶着整個東宮一起去的,順便還帶走了半個朝堂的官吏。

這些官吏包括六部等各個衙門的人員,他們的目的就是在洛陽將架子搭起來。

爲後續整體遷徙做準備。

接着,朱元璋任命了洛陽城的大小官吏。

然後從應天遷徙了一部分百姓過去。

同時還從江浙、兩湖、川蜀、雲貴等地,各遷徙部分百姓前往洛陽定居。

總人數達十五萬。

這將是洛陽城的第一批百姓。

這還不算完,朱元璋又下旨拆分應天。這其實是陳景恪的意思:“應天實力太強,作爲京師自然沒有問題,可作爲陪都會搶了洛陽的風頭。”

“且地方太強,也不利於中央集權。”

此時的應天,地界包括了後世的安徽、江蘇和上海。

地域之廣闊,經濟實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未來大明肯定要發展工商業,這裡的實力只會更強。

到時候真的有可能會出現,陪都反過來壓國都一頭的態勢。

而且地方勢力的話語權太重,也確實會影響朝廷的政策,最後好處全讓他一個得了。

朱元璋雖然看不到未來,但僅憑眼下他就知道,應天太強必然是隱患。

羣臣自然不會反對,他們比誰都希望大明能平穩。

於是,就將應天一分爲二。

一爲江蘇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江蘇省,省治自然就是應天城(南京)。

另一個省的名字就比較有爭議了,大家取了很多名字。

最後朱元璋拍板,鳳皖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鳳皖省,省治就放在了鳳陽。

鳳取自鳳陽,朱元璋的老家。

皖是因爲此地爲古皖國地界,取歷史悠久之意。

對這個名字,自然沒有人會反對。

這時陳景恪又不安分了:“陛下,湖廣的地盤也大啊……”

朱元璋看了看地圖,然後湖廣變成了湖南和湖北。

陳景恪又說道:“陛下,陝西……”

朱元璋臉一黑:“你閉嘴,陝西現在還有一半在北元手裡,等奪回來再說。”

“康藏……”

“你想把康藏的首領都逼反嗎?還是你準備帶兵去征服他們?”

陳景恪悻悻的閉上了嘴。

心中則想的是,等槍炮造好了,你看我怎麼讓那些奴隸主變得能歌善舞的。

大明這一輪雖然沒有推行什麼新政策,但動靜可一點都不小。

不論是分拆行省,還是遷都都是大事,可怠慢不得。

與之相對應的,對外方面就略微收斂了鋒芒。

南洋方面,也並沒有再對別的藩屬國產生什麼想法。

中南半島的戰事也告一段落,安南被滅,占城名存實亡。

其他各勢力也反應過來,大明這是司馬昭之心啊。

然而已經晚了。

大明是他們自己請過來的,豈不聞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

比起趕走大明,他們更害怕自己被攻打。

現在大明主動停下腳步,宣佈行動結束,他們反而都鬆了口氣。

至於安南和占城……他們自取滅亡,大明天軍來的好。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朱元璋封朱棡爲安南總督。

然後派遣了大量文官前來任職。

這一點比歷史上的朱棣,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朱棣派人打下交趾,派遣到這裡的官吏,大多數都是從兩廣地區招募的。

這些人粗通文墨,又沒有升遷途徑,到任後會幹什麼可想而知。

交趾行省貪腐之風盛行,可以說無官不貪。

朱棣信任宦官,派太監馬騏前來鎮守。

馬騏到任後橫徵暴斂,變着花樣的壓榨當地百姓。

最後官逼民反,當地百姓活不下去,紛紛造反。

更奇葩的來了,馬騏害怕交趾的高官權勢過大,不肯調撥軍隊給他。

逼的交趾高官只能帶着幾百老弱病殘去鎮壓叛軍。

最後叛軍做大不可制,爲後來明軍慘敗死傷十餘萬埋下了隱患。

熬到宣德朝,大明的交趾戰略全面失敗,正式失去了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

大家都痛罵宣德名不副實,丟棄交趾。

殊不知,一切禍根都是朱棣埋下的。

他用二十年時間,成功的讓生活在中南半島的人恨上了大明。

等到宣德繼位,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

就算宣德繼續出兵擊敗了反叛大軍,民心盡失的大明又如何維持統治?

還好,朱元璋不是朱棣,他很清楚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塊地方。

更何況還有馬皇后、朱標、陳景恪、朱雄英等人出謀劃策。

這次他派到安南的,全部都是經過系統培養的官吏,很多還是去年出使高麗的文人。

而坐鎮交趾的,更是經驗豐富的朱棡。

朱棡沒有橫徵暴斂,相反他的一系列政策,全都是與民修養生息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中南半島其實是半奴隸社會。

部落裡的普通人,是部落首領的私產。

首領經常會將自己的部民賣給別的勢力……

在當地這些事情可以說習以爲常。

而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的俚僚人頭上。

也就是冼夫人、馮盎他們所在的部落。

後來隨着俚僚人南下,這種生活習慣也被帶到了中南半島。

而朱棡到來之後,給當地百姓編戶齊民分配土地。

雖然遭到了當地大戶的抵抗,卻成功收穫了民心。

接着,他又拿着大明新宗藩法原地推行。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在中南半島流傳了數百年,已經逐漸成型的喃文至此失傳。

或者說,只有專門研究這種文字的專家才懂,普通人連知道這種文字的都很少。

與此同時,爲了更好的開發中南半島,也爲了更好的經略南洋,大明宣佈了瓊州開發計劃。

給予了瓊州政策上的優待,並移民駐軍。

瓊州就是崖州,中原王朝傳統意義上的領土。

大明開發這裡,基本沒有什麼人反對。

就連生活在當地的黎人,都非常高興大明開發這裡。

畢竟,朝廷給的政策是相當優渥的。

編戶齊民,分配土地,分發農具耕牛種子,五年內免除一切賦稅徭役。

爲了教化當地百姓,大明還派遣了大量讀書人,在此地開辦學堂。

這些政策,以前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現在竟然如此輕易就獲得了,哪會有不歡迎的道理。

百姓安撫好,水師駐紮在此地,和駐紮在交趾的明軍相互照應,震懾整個中南半島。

同時也是對兩廣地區的蠻夷的一種威懾。

大明的南方總體策略就是如此。

但在北方就是另外一種樣子了,過完年藍玉就率軍深入漠北,尋找北元王廷。

 

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68章 無題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72章 共創佳話第80章 發個單章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286章 意外之喜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318章 洛下學宮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55章 正義執行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57章 實踐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0章 預見能力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04章 氣運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80章 發個單章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74章 團隊力量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210.第209章 陽謀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4章 力挽狂瀾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58章 唯儒獨尊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58章 得償所願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0章 預見能力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241章 漢四郡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65章 組建海軍
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68章 無題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72章 共創佳話第80章 發個單章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286章 意外之喜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318章 洛下學宮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55章 正義執行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57章 實踐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0章 預見能力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04章 氣運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80章 發個單章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74章 團隊力量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210.第209章 陽謀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4章 力挽狂瀾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58章 唯儒獨尊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58章 得償所願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0章 預見能力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241章 漢四郡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65章 組建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