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

計劃是計劃,執行是執行。

所以既要有計劃,還要有實施方案,現在陳景恪他們制定的就是實施方案。

說白了,就是將大計劃進行分拆,然後將不同的任務交給不同的部門去做。

這個過程有多繁瑣,只是想想就知道。

陳景恪和衆人一起忙碌了五六天,整個人都麻了。

在一次休息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然後恨不得給自己一耳光,孃的,這些日子的罪完全是自找的啊。

他馬上起身找到朱標,說道:“陛下,咱們似乎把事情的順序弄錯了啊。”

朱標一頭霧水的道:“什麼弄錯了?”

陳景恪說道:“您看啊,我們是陛下的幕僚,負責把您的想法變成計劃。”

“論證和執行權,是內閣的事情,對吧?”

朱標點點頭:“是如此沒錯。”

陳景恪鬱悶的道:“那現在制定實施方案,應該是內閣的工作,我們在這忙活啥呢?”

朱標恍然大悟,笑道:“這不是內閣現在還不完善嗎,就只能麻煩你們了。”

陳景恪連忙搖頭道:“不不不,陛下您想啊,我們把實施方案做好了,到最後還是要一點一點的給內閣做解釋。”

這是自然的,內閣不瞭解實施方案,就沒有辦法執行五年計劃。

“如果內閣不同意這個方案,他們就會自己去做……”

“而且我敢保證,內閣肯定不喜歡我們替他們做實施方案。”

這是權力界限問題,實施方案應該內閣做,現在幕僚羣體幫忙做了。

那屬於越權,侵犯內閣的權力,這事兒是很嚴重的。

很多時候就是如此,我做不做,會不會做,那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可以邀請你來幫忙,但你絕對不能隨便伸手。

反過來說,如果內閣無視幕僚的越權行爲,那朱標會不會經常找幕僚幹內閣的活兒?

時間長了,內閣就被架空了。

“所以,您現在應該做的,是把內閣制度完善起來。”

“然後我們把五年計劃的內容告訴他們,再幫助他們制定實施方案。”

“這纔是符合官場規矩的做法。”

“而且這麼做我們也輕鬆,內閣能學到新東西,兩全其美啊。”

朱標想了想,好像確實如此。

國家發展計劃,是前所未有的東西。除了他的幕僚團隊,就基本沒啥人知道。

內閣也同樣不知道,他們如何來執行?

這就需要幕僚團隊手把手去教。

既然如此,何不先完善內閣,然後雙方一起幹活呢?

幹活的過程,也是學習瞭解的過程。

等方案制定好,內閣也能瞭解國家計劃的內容了。

到時候直接就可以執行。

省去了很多麻煩,還避免了越權的問題。

想到這裡,朱標終於點頭道:“是我疏忽了,這就將內閣進一步完善。”

之前已經制定好的政策,給予內閣票擬和駁斥權。

只是爲了防止儒家掌控內閣,需要對內閣成員的成份進行限制。

就是從不同的羣體,挑選成員進入內閣。

這就觸犯了儒家的利益,必然會遭到激烈反對。

換成朱元璋,肯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硬做,誰不服就殺誰。

朱標不一樣,他更希望用政治手段,解決政治問題。

於是,他並未直接擴大內閣的權力,而是先對其成員的選拔做出了限制。

並且對內閣的權力,做出了限制。

比如不準兼職之類的。

沒有票擬和駁斥權,內閣只是幕僚機構,儒家並不重視,對這種改革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大家已經接受了新內閣的選人制度。

再加上朱標新皇繼位,也是時候進行下一步了。

陳景恪說道:“陛下,我建議先給內閣票擬權,駁斥權等五年計劃實施之後再給。”

“給了內閣票擬權之後,按照選人標準,對內閣成員進行一次替換。”

先給票擬權,不給駁斥權,朱標能理解。

所謂內閣權力,其實就是借用的皇權。

皇帝一次性借出去太多權力,必然會引起朝局動盪。

分批次一點點給,能更加平穩的度過。

況且,五年計劃是前所未有之事,給了內閣票擬權,他們要是反對可就尷尬了。

朱標不能理解的是,爲何要替換內閣成員:

“現在的內閣學士久經鍛鍊,已經熟悉了工作,且我用着也較爲順手……”

陳景恪解釋說道:“首先就是通過此舉告訴天下人,雖然內閣的權限擴大了,但之前的選人標準繼續執行。”

“甚至陛下可以再次強調,內閣選人標準永爲定例。”

“若誰想改變這個標準,那麼皇帝就可以收回票擬和駁斥權。”

“如此一來,爲了不給君主收回權力的藉口,百官將會拼死擁護這個規定。”

朱標不禁頷首,這個辦法確實不錯。

內閣限制了皇權,而皇權保留了掀桌子的能力。

誰想搞一家獨大,皇帝直接廢了內閣,實現大權獨攬。

爲了不給皇帝掀桌子的藉口,百官肯定會嚴格遵守選人標準的。

內閣各派系相互制衡,而皇權又和內閣相互制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權力失控。

朱標並不介意皇權受到制約,他很清楚,指望後世子孫都是明君是不現實的。

有一個機構,可以稍微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爲,大明的國祚就能多堅持幾年。

只不過這個想法他沒有告訴別人,也不方便告訴別人。

陳景恪不知道朱標內心所想,自顧自的說着自己的想法:

“現在的內閣學士做的雖然不錯,但他們的起點太低了。”

“即便有朝廷的任命,部堂高官又豈會聽他們的?”

還是那句話,部堂高官都是二品大員。

人家奮鬥了大半輩子才爬到這個位置,會聽你們五品官的?

“所以以後的內閣學士,儘量從部堂高官和封疆大吏裡面選拔。”

“如此,他們就擁有足夠的威信和執政經驗,可以更好的處理國家大事。”

朱標再次頷首,內閣成員的選拔標準,既要在基層工作過,還要在邊疆省份執政過。

從基層一直幹到部堂級高官,執政經驗自然是非常豐富。

足以勝任內閣工作。

“且爲了防止有人貪戀權勢,最好對內閣學士的任期做出規定。”

“大明的國家計劃,以五年爲一期,所以內閣學士的任期最好以五年爲一屆。”

“最多連任一屆,也就是十年。”

“期滿,即便他做的再好,都要退位給新人。”

朱標再次點頭,一個人當二三十年的內閣學士,他不是丞相也是丞相了。

對任期做出硬性規定,確實可以有效杜絕權臣的出現,是對皇權的一種保護。

朱標和陳景恪談了許久,最後一次對內閣制度進行了全面完善。

次日早朝,朱標宣佈給予內閣票擬之權。

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御座上的朱標。

擴大內閣的權力?我們沒聽錯吧?

下一刻……

“嗡……”朝堂和炸開了鍋一般,變得嘈雜起來。

朱雄英雙手揣在袖子裡,低聲對陳景恪說:

“嘖,羣臣的反應不出我的所料,真熱鬧啊。”

陳景恪翻了個白眼,幸災樂禍的道:“你高興什麼,陛下說了,讓你領內閣事。”

朱雄英表情一僵,我的自由,麼得了。

然後似乎想到了什麼,眼珠子一轉笑道:

“嘿嘿……你是太子伴讀,懂吧……”

這下輪到陳景恪表情僵住了,孃的,你們一家子沒一個好東西。

羣臣可沒功夫理會太子和太子伴讀說悄悄話,此時他們依然處在震驚之中。

爹廢除丞相,實現大權獨攬。

兒子纔剛繼位就迫不及待的分權,這父子倆的執政風格差別也太大了吧?

關鍵是,太上皇可還活着呢。

伱新皇繼位纔不到倆月,就迫不及待的幹這事兒,太着急了點吧?

以至於徐達都破例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太上皇是何意見?” 朝堂再次安靜下來,衆人都將目光看向朱標,等着他的回答。

這要是太上皇不知道,樂子就大了啊。

朱標自然明白羣臣的顧慮,說道:“此事朕已請示過太上皇。”

意思就是太上皇已經同意了。

羣臣依然感到不敢置信,太上皇那個獨夫竟然同意了?

有些反應快的,已經開始興奮起來。

內閣拿到票擬權,雖然還是幕僚機構,可權力實實在在的擴大了啊。

君退臣進,這自然是他們樂於見到的。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思量,怎麼進入內閣,爭奪話語權。

其中自然以儒家最爲積極。

但緊接着朱標就徹底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五軍都督府、都察院、大理寺,直接對皇帝負責,內閣無權干涉……”

“內閣成員的選拔,依照舊例,並永爲定例……”

一系列的限制計劃,猶如一盆冷水,兜頭澆在了羣臣頭上。

有人認爲這些限制很好,非常的支持。

自然也有人不甘心失去了一個擴大權力的機會。

只是他們在不甘心,也無能爲力。

之後朱標又宣佈對內閣成員進行替換。

“魏國公徐達作爲軍方代表,加入內閣……”

“韓國公李善長代表人事任命,入閣……”

“戶部尚書邱廣安代表財政事務,入閣……”

聽到這三個任命,尤其是前兩個任命,儒家官員徹底死了心。

和這兩位鬥,他們還沒那麼想不開。

徐達和李善長也同樣驚訝,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再進一步。

不過他們馬上就明白,自己不過是被拉出來的幌子,爲內閣制度站臺的。

一項制度,不論一開始遭受多大的非議,一旦執行下去就會形成慣性。

後面的人就算有再多的不甘,都很難動搖。

這也是爲何變法很困難的原因。

而有了他們兩個站臺,沒人能阻撓內閣的變革。

之後朱標又公佈了剩下四個名額。

都察院、大理寺、禮部各有一人入閣,這三人都是儒家官員。

第七個名額,則給到了一個名聲不顯的人,耿光。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子幕僚團隊的重要成員,誰都沒辦法提出反對意見。

如此七個名額確定,六個是朝中大佬,一個是太子幕僚。

儒家官員佔據了三席,表面看依然是最強勢的。

他們雖然有所不滿,卻也能接受這個結果。

皇帝自然也滿意,因爲另外四席有兩個是勳貴,一個是心腹。

還有個邱廣安是計官羣體,但和陳景恪關係莫逆。

就算按照規則走,皇帝依然佔據絕對優勢。

而且朱標知道,李善長和陳景恪正在創立一套法治思想。

等思想構建完成,司法機關將正式脫離儒家控制。

到時候儒家就只佔據兩席,再無獨大的可能。

陳景恪當初推演的,文官集團獨霸內閣,操控國家的局面,基本不會出現了。

接着,朱標又下令讓太子朱雄英領內閣事。

這個命令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當初朱標當太子的時候就領內閣事,是事實上的常務副皇帝。

現在又讓朱雄英幹這個活兒,算是給後世子孫樹立了榜樣。

如果未來朱雄英也這麼做,那此事就會成爲慣例,被以後的君王執行。

別管給不給實權,有這個名頭在,太子的日子就好過的多。

百官自然是樂於見到這個局面的。

想燒冷竈的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希望政權平穩過渡,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證自己的利益。

太子地位穩固,他們只需要支持太子就可以了。

不用擔心站隊失敗,新皇繼位把自己給清算了。

朱標繼位,就是最好的證明。

除了極少數位置,大部分人依然該幹啥幹啥。

即便是被替換的人,也另有安排作爲補償,而不是徹底失勢。

新皇給予內閣票擬之權,這個消息以最短的時間傳遍了洛陽城。

勳貴、官僚、讀書人,無不歡呼雀躍。

一時間朱標被冠以無數的榮譽頭銜,聖君之名得到了一致認同。

而且強化內閣,在羣臣眼裡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表明太上皇是徹底退了,否則不會任由新皇這麼折騰。

這自然也是大家樂於見到的。

朱標可沒心思管他們是怎麼想的,在確立新內閣的制度後,他就將七名內閣學士叫到一起開了個會。

朱雄英和陳景恪自然也都參與了進來。

會議討論了很多東西,主要是內閣的內部建設問題。

比如辦公司、中書司等等,都要建立起來。

還有就是,內閣會增加四十九名行走。

內閣行走由皇帝親自任命,沒有獨立的決策權,只能協助內閣學士處理政務。

這一點內閣學士們自然不會有意見。

有人幫忙分擔工作,那自然是好的。

而且,誰都能看得出來,內閣行走更類似於以前的翰林,培養部堂高官的地方。

只是翰林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皇帝都沒權力隨意任免。

而內閣行走不一樣,全看皇帝的心意,是皇帝培養心腹的絕佳途徑。

將這些東西都商量好,接下來就是去實施了。

朱標給出了一個期限,一個月內新內閣必須組建完成,並自如運轉。

對於別人來說,這或許很難。

可有徐達和李善長在,就不一樣了。

這倆人出手,很少有做不到的事情。

關鍵現在倆人都很佛系,對爭權奪利沒啥興趣。

徐達一心等女兒再大兩歲正式成爲太子妃,他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李善長則忙着完善法治思想,完成立言的大業。

也正因爲沒有私心,做起事情來反而更加的無往不利。

其他人就不一樣了,直接進入決策機構,有多開心可想而知。

其中就包括邱廣安。

從皇宮出來,他就一直跟着陳景恪:

“上次你和我說,將階梯收稅做好,未必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當時我還在想,我都已經是戶部尚書了,哪還有再進一步的空間。”

“現在我才明白是什麼意思……”

“哎,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認識了你啊。”

“若無你,哪有我的今日。”

陳景恪能理解他的興奮,笑道:“不要多想,你能入閣是自己的能力,與我無關。”

邱廣安自然不信,不過嘴上卻說道:“我懂我懂,一切都是皇恩浩蕩。”

不過他的話也不算錯,他能走到今天,也確實和陳景恪有很大關係。

但在外面可不能這麼說,否則不成拉幫結派了嗎。

一切都是皇恩浩蕩。

等他的興奮勁兒過了,陳景恪略微透漏了一些消息:

“你要做好準備,陛下強化內閣是有更大的計劃,接下來朝廷會有大動作。”

“前所未有的大動作,如果你不能適應新變化,這個位置怕是做不久。”

邱廣安心中一凜,連陳景恪都說是大動作,還特意強調是前所未有,那肯定是小不了。

新皇果然不一樣啊,別人新皇繼位都是小心翼翼,他一上任就大刀闊斧。

不過,作爲靠着改革上臺的革新派,他反而很喜歡這樣的君主。

君主一味的守成,臣子如何想建功立業。

“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失望的。我不敢保證將兩屆任期做滿,但一屆是沒有問題的。”

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8章 御下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春節快樂第302章 竊取國運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57章 實踐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31.第230章 無題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71章 自古以來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237章 無題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12章 大幕開啓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47章 貨幣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83章 讓他當駙馬?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242章 新羅婢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23章 再出手第265章 直搗黃龍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61章 亂認祖宗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98章 無題第283章 留聲機第46章 回家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210.第209章 陽謀第79章 擴招的緣由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春節快樂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82章 心眼真多啊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4章 力挽狂瀾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30章 預見能力90.第90章 做人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06章 師徒談心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295章 思想武裝218.第217章 無題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341章 挖坑殺人
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8章 御下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春節快樂第302章 竊取國運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57章 實踐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31.第230章 無題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71章 自古以來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237章 無題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12章 大幕開啓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47章 貨幣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83章 讓他當駙馬?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242章 新羅婢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23章 再出手第265章 直搗黃龍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61章 亂認祖宗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98章 無題第283章 留聲機第46章 回家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210.第209章 陽謀第79章 擴招的緣由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春節快樂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82章 心眼真多啊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4章 力挽狂瀾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30章 預見能力90.第90章 做人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06章 師徒談心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295章 思想武裝218.第217章 無題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341章 挖坑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