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爲了個人的榮辱,人們可以不顧生死。”

“但還有一種東西,能使人爆發出更加強大的力量,那就是正義。”

“華夏文明對正義的追求是貫穿始終的……”

“當一個人認爲自己的行爲是正義的,他可以犧牲一切。”

“當一個羣體和組織認爲自己是正義的,就能爆發出驚人的活力和凝聚力。”

“所以,我們的新思想必須是偉大的,是崇高的。”

“它不是爲了某一個人,某一個羣體而存在,而是爲了追求全人類的福祉。”

衆人不明覺厲,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崇高的思想嗎?

朱雄英卻脫口而出道:“大同世界。”

陳景恪心道,沒白教你那麼多:“正是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出自《禮記·禮運》: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已。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可以說,大同世界是儒家思想構建的終極理想世界。

只是因爲太不現實,很少有人真的把它當回事兒。

就連儒家自己都不怎麼提這玩意兒。

前世康有爲倒是想在這方面做文章,只是他屁股太歪,最終失敗了。

之前陳景恪就給朱元璋他們講過大同世界,只是他們也一樣沒有當真。

這不過是儒家幻想出來的,咋可能存在。

到了現在,朱元璋依然不信:“這東西……真的有人信嗎?”

陳景恪反問道:“道教的天庭,佛家的淨土,豈不是更虛無縹緲,天下人爲何願意相信?”

朱元璋反駁道:“宗教不同,它們是靠愚弄百姓獲取信仰的……”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百姓願意相信它們存在,是因爲能從中得到心靈的慰藉。”

“說白了,信徒能從中得到好處,哪怕只是一點點心理安慰。”

“同理,世人願不願意相信大同世界,取決於朝廷如何做,取決於他們能否從中得到好處。”

“一邊喊着大同世界,一邊拼命壓榨他們奴役他們,自然沒有人願意相信。”

“可是大明不同,現在的大明可以自豪的說,在濟世安民這一塊我們遠超歷朝歷代。”

聽到這句話,衆人心中都不禁生出一股驕傲情緒。

雖然現在的大明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就政策這一塊,確實稱得上歷朝歷代做的最好的。

“別的朝代將大同世界作爲終極目標,會被世人嘲笑。”

“可是大明這麼做,所有人都會認真考慮可信度……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挺直了胸膛:“咳,景恪言之有理,我大明豈是別的朝代所能比擬的。”

衆人:……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嚴肅的說道:

“圍繞大同世界改造儒家思想,倒也不是不行,但具體要怎麼做?需要皇家做些什麼?”

衆人表情一肅,她這話其實就是在問,新思想如何保證皇家的利益。

陳景恪自然知道這是核心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任憑他說的天花亂墜都沒用。

“這個問題之前我曾經籠統的說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其一,是以道德經中的天之道爲思想。”

“天子代天行道,削弱豪強,補助蒼生……”

“其二,天子的權力和責任都是歷史賦予的……”

“天子非一家一戶之天子,而是天下人的天子。”

“天子的終極任務,是帶領世人建立大同世界。”

這兩點之前陳景恪確實都講過,而且分析的很透徹,也獲得了衆人的認同。

所以,見他從這兩方面來確保皇權的合法性,大家都放下心來。

馬皇后點點頭,滿意的說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雖然沒有明說,但誰都知道她同意這一套邏輯了。

朱元璋等人就更沒有意見了。

對於他們來說,皇權是‘天’賦予的,還是歷史賦予的,區別不大。

只要這一套思想承認皇權的合法性,就足夠了。

況且朱元璋對天賦皇權那一套也不是很感冒。

要知道,他可是說出過‘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這樣的話。

在登基詔書裡,也直言自己就是布衣得天下。

在歷史上堪稱獨一份。

相比起天賦皇權,他反而更能接受歷史賦予皇權這一套邏輯。

最關鍵的問題得到解決,衆人的心情就放鬆了下來,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

朱雄英就很興奮的說道:“我華夏作爲先行者,要帶領全人類一起進入大同世界。”

“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勇於承擔起來。”

“所以我們要主動走出去,幫助蠻夷擺脫落後和愚昧。”

“我們征服四方,不是爲了個人的文治武功,而是爲了踐行理想。”

“我們……是正義的。”

很中二的一番話,卻聽的衆人熱血沸騰。

華夏文明擁有自己的家國天下觀,對正義的追求是刻在骨子裡的。

平時可能不會掛在嘴邊,甚至表現的不屑一顧。

但一旦站在正義的一方,會變得非常亢奮。

大有一種無所畏懼暴打天下的氣勢。

以前擴張是爲了建立屬於自己的封國,現在是爲人類謀福祉。

意義完全不一樣了好吧。

這叫啥?

這叫我打你,是爲你好。

什麼叫道德制高點?

這就是。

不過這套思想現在還只有一個最高目標,別的都一無所有。

想要將其完善,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更何況,很多細節陳景恪自己也沒有考慮清楚,還需要時間去總結。

而且他很清楚,靠自己想要完善這套思想體系是不現實的。

有些事情真的需要天賦。

很顯然,他這方面的天賦並不是很高。

即便有前世的見識,也很難獨立完成偉大思想的建設。

當然,這個想法要是被別人知道,肯定會認爲他太謙虛了。

二十歲能有這成就,天賦絕對是第一等的。

只是他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真要說天賦,他肯定是有一點的。

但不多,只有一點點。

能混到今天這一步,更多還是靠前世的經驗。

儘管現在功成名就,他腦子始終是清醒的。 這是前世當醫生,養成的一個優秀品格吧。

不管別人怎麼吹捧,自己心裡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能力。

不會就是不會。

不懂裝懂去給人治病,是要出大事兒的。

即便現在不怎麼給人看病了,這種性格也一直在影響着他。

至於找誰來幫他一起完善這種思想,現在還沒有合適的人選。

方孝孺也只是備選項之一。

這麼多年未見,誰都不知道他變成了什麼樣子。

萬一兩人的思想相沖突呢。

但不管找誰來幫忙,都要自己肚子裡有貨才行。

“所以,接下來幾年,我會將更多心思放在研究百家學問,尤其是儒家學問上面。”

“力求早日拿出完整的框架,然後纔好找人一起完善。”

馬皇后意外的道:“你不準備自己完成這套思想?”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能力有限,勉強搭建個框架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最終完善實在無能爲力。”

衆人都非常震驚。

算學、醫術之類的也就罷了,這可是正兒八經稱子封聖的機會。

竟然也願意分給別人?

正如前面所說,沒人認爲他做不到,只以爲他在謙虛。

那麼他爲何要這麼做?

答案只有一個,他想盡快讓這套思想問世,早日爲大明所用。

該是何等的胸襟,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朱標不禁動容,再次說出了那句話:

“景恪,真君子也。”

朱雄英情不自禁挺直了胸膛,看到了嗎,這就是我總角之交。

——

兩位親王凱旋帶來的熱度,持續了半個月才消散,但帶來的政治影響力卻更加深遠。

皇帝的親兒子能戰善戰,意味着對軍隊的掌控能力更強。

誰再想搞什麼請願、逼宮、消極對抗,都很難威脅到政權穩定性。

原本還想沉默對抗新政的官吏,默默的放棄了這個念頭。

利益受損,總比被滅族要強不是嗎。

包括很多之前一直未能深入的政策,進度也陡然加快了許多。

比如人口鬆綁政策。

朝廷取消了匠籍,但很多地方依然在變着花樣的奴役工匠。

奴僕要簽訂契約,但實際上依然有大量人家在使用賣身契,衙門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些官吏以爲自己做的隱蔽,事實上朝廷早已經心知肚明。

只不過以前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無暇顧及。

朱標監國,政策開始轉向休養生息、深化革新,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百官也明白風向要變了。

只是他們習慣了這種作爲,再加上僥倖心理作祟,依然我行我素。

兩位親王統兵,同時大獲全勝,着實震懾到了他們。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講道理遠不如震懾來的有用。

也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突然開始頻繁召見朝中重臣,重點是勳貴。

徐達、馮勝、藍玉、傅有德、李善長等等。

同時還對鎮守地方的將領進行了替換,很多中樞關鍵位置也換了人。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替換上來的全都是太子一系的人。

雖然父子倆共用一套班子,但總有親疏遠近。

朱標也有自己親近信任之人,這是難以避免的。

只是以前父子關係和諧,大家也就沒有特別加以區分。

現在突然大規模的,讓太子黨羽掌管重要位置,太反常了。

怎麼看像是在搞政權交接一樣?

如果不是老朱依然正常上早朝,召見羣臣,大家都以爲太子政變了。

也不是沒有人想過,皇帝是不是要禪位給太子?

但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就被自己否認了。

原因很簡單,權力這東西一旦粘上就很難放的下,更不容許別人染指。

親父子也不行。

大明三代君主關係和睦,確實是史上獨一無二的盛況。

然而衆人依然不認爲,朱元璋會活着禪位。

更何況現在他身體狀況良好,精氣神甚至比很多年輕人都充足。

別的不說,後宮關係可是很和諧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會禪位,怎麼捨得禪位?

但不論大家怎麼懷疑,這種人員替換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且因爲都是熟面孔,幾乎沒有引起什麼動盪。

時間不知不覺就進入九月份。

當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種人員替換的時候,朱元璋突然對外宣佈,他要禪位給太子。

一時間朝野震動。

這可是皇位交替啊,歷來都是大事。

不過和之前朝代不同,百姓在震驚之餘,很快就接受了這件事情。

皇帝太子太孫那都是明君,誰當皇帝都行,老百姓不擔心他們瞎折騰。

真正無法接受的,是官僚集團。

因爲這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皇帝竟然真的要禪位?

他是怎麼捨得的?

還是說他被太子一黨給控制了?

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不是李淵,朱標也不是李世民。

排除所有不可能,那最後一個可能即便在不靠譜,也是唯一答案。

朱元璋是真的想禪位。

此時再回頭看,其實此事早就有端倪了。

幾次讓太子監國,尤其是去年那一次,直接就不管事兒了,所有的軍國大事盡歸太子處置。

這很可能就是一次試運營。

而朱標做的也非常好,甚至可以說堪稱完美。

今年大明四海昇平,唯一的心腹大患北元又被趕到漠北,漠南再無蒙古鐵騎的蹤跡。

可以說是禪位最合適的時機。

至於爲什麼要活着禪位,並不難理解,確保皇權穩定交替。

想一想就知道了,皇帝活着禪位給太子,將會帶來多大的好處。

可還是那個問題,爲什麼?

朱元璋就真的一點都不留戀皇位?

歷史上活着禪位的皇帝也不是沒有,遠的不說,宋朝就有一位。

宋高宗趙構禪位給養子宋孝宗趙眘。

不過趙構那只是走個形式,實際上國家大權還是掌握在他手裡。

可朱元璋不一樣,他提前讓太子的黨羽接管了國家大權。

這就是真正的全面交權啊。

他是怎麼捨得的啊?

第13章 思烹狗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60章 無題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42章 新羅婢第58章 唯儒獨尊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90.第90章 做人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71章 自古以來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43章 暴斃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73章 皇恩浩蕩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263章 無名宰相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42章 無題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77.第176章 異常第254章 何爲盛世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342章 無題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37章 無題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3章 再出手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1章 揭皇榜第273章 大課堂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77.第176章 異常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65章 直搗黃龍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220.第219章 打交趾?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218.第217章 無題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60章 老狐狸第72章 共創佳話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
第13章 思烹狗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60章 無題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42章 新羅婢第58章 唯儒獨尊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90.第90章 做人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71章 自古以來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43章 暴斃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73章 皇恩浩蕩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263章 無名宰相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42章 無題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77.第176章 異常第254章 何爲盛世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342章 無題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37章 無題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3章 再出手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1章 揭皇榜第273章 大課堂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77.第176章 異常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65章 直搗黃龍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220.第219章 打交趾?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218.第217章 無題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60章 老狐狸第72章 共創佳話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