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大課堂

“大明的軍制存在着很多漏洞,或者說從東漢光武帝改革軍制以來,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歷朝歷代都未能解決。”

陳景恪決定從頭梳理一下軍制問題。

他的對面坐着的則是朱元璋、朱標、徐達、馮勝、藍玉等人。

朱元璋問道:“具體攤開來說說。”

徐達等人都是第一次聽課,倍感新鮮。

之前他們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見,說是有關於軍制的事情找他們商量。

本來他們以爲皇帝又有什麼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聽陳景恪講課。

驚訝之餘也充滿了好奇。

要知道他們可都是當朝名帥,整天都在研究這些東西。

莫非這位陳伴讀還能講出什麼新花樣不成?

而陳景恪也是語出驚人,一開始就點明軍制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還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而是以東漢光武帝劉秀爲界限,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存在的問題。

這麼多朝代都沒解決的漏洞,他們怎麼不知道?

還有,爲何是光武帝以後纔出現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們無知什麼的,作爲將領他們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對於軍制變革史的瞭解,還真不一定比懂歷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對軍制變革最瞭解的,作爲開國皇帝,他要建立各種制度,就必須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瞭解依然不夠全面。

畢竟他是皇帝,要兼顧的事情實在太多,沒那麼多精力放在軍制上。

陳景恪說道:“咱們先說光武帝之前,當時採用的是徵兵制,有田有產者都要服兵役。”

“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爲義務兵……服兵役是百姓應盡的義務。”

“但是義務兵是有服役期限的,兩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輪換一次。”

“服役期夠了,就可以回家過正常生活。”

“暫時未輪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經退役的軍人,並不意味着就什麼都不做。”

“他們要接受準軍事訓練,每年農閒季節接受二十天或者一個月的軍事訓練。”

“這種方式,我稱之爲預備役。”

“這麼做的好處很多,大批的預備役稍加訓練就是合格的士兵,減輕了軍隊的壓力。”

“而且預備役平時在鄉里,也是維護治安的有生力量。”

這些事情有人知道,比如徐達、傅有德等人,都瞭解過。

但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藍玉。

不是貶低他,打仗他在行,別的方面……就這麼說吧,他就是一純純的武夫。

所以聽到陳景恪這番講解,他非常興奮:“好辦法,真是好辦法。”

“預備役讓朝廷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優秀後備兵源,輪換制也能讓軍人有機會喘息。”

“沒想到古代竟然就已經有如此優秀的軍制……可是爲何後來就廢除不用了?”

朱雄英連忙背過臉,假裝不認識他。

這個外舅公,太沒學問啦。

陳景恪解釋道:“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這麼做確實好處很大,可是此法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因爲在那時期當兵是沒有軍餉的,士兵還要自己負責採購武器裝備,自己負責當兵期間的糧餉。”

“雖然漢初有授田制,當兵就給分田。”

“可後來隨着土地兼併加劇,朝廷拿不出土地,授田制就名存實亡了。”

“再之後徵兵就反過來了,只從有田有產的百姓裡徵募,無田無產的連兵都當不上。”

“對於百姓來說,負擔一個義務兵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每年一個月的訓練,大量勞動力無法從事生產,又進一步耽擱了農業生產。”

“到了西漢中晚期,就已經有大量百姓因爲兵役制破產。”

藍玉不說話了,他也是普通人出身,對繁重的徭役深有體會。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一個普通家庭擔負一名義務兵,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貧民出身,對此也是感同身受。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光武帝雖然是宗室之後,但從小生活在民間,是瞭解民間疾苦的。”

“他得了天下之後,就一直在想辦法緩解百姓的負擔。”

“於是他將徵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國家包攬了軍隊的一切開銷,還要給軍人發軍餉。”

“預備役也被廢除,讓百姓有更多時間從事成產。”

朱元璋讚歎道:“此舉就可以看出,光武帝是一位懂得體恤百姓的明君。”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光武帝那確實是明君。

陳景恪自然也認同這一點,光武帝和之後的明章二帝,那都可以說是君主的典範。

但明君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現在恰恰就是在講他們不足的地方。

所以,他話鋒一轉說道:“但是光武帝雖然拿出了募兵制,卻並未將此制度完善,之後的明章二帝也未能做到。”

“甚至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未能將此制度完善。”

衆人都豎起了耳朵,終於要開始講重點了。

陳景恪說道:“光武帝的募兵制第一個缺點,就是沒有考慮兵源問題。”

“募兵的特點是什麼?自願當兵。”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配到土地,能好好種地又有幾個願意出來當兵的?”

“軍隊數量不夠怎麼辦?他們採用的方法是,抓捕流民、讓市井無賴甚至罪犯當兵。”

“讓囚犯當兵在之前也出現過,但那都是人手不足時期的臨時辦法。”

“正常情況下,還是從良家子徵募士兵。”

“將之作爲制度存在,就是從光武帝時期開始的。”

“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有田有產的良家子更講規矩,也更便於管理,作戰能力也更強。”

“流民、無賴、罪犯,這些人無牽無掛又道德敗壞,上了戰場偷奸耍滑,導致軍隊戰鬥力不足。”

“這些人大量充斥軍隊,也導致軍紀敗壞。”

“軍人之前地位是很高的,但從這個時期開始將降低了許多。”

“而且光武帝還未規定輪換制和退役制,這些人一旦加入軍隊,基本就意味着終身服役。”

“沒有人覺得這麼做有問題,因爲在他們看來,國家給他們發了軍餉,他們就應該一輩子呆在軍隊裡。”

“這麼做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人是血肉之軀,有七情六慾,除了吃飯還有別的需求。”

“當時的統治者,完全否定了軍人這方面的需求。”

“不過在東漢時期,這個漏洞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惡果……”

“因爲沒多久,豪強地主階層就完成了土地兼併,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

“失去土地的農民生無所依,要麼賣身爲奴,要麼就去當兵。”“於是職業軍人正式出現,他們的職業就是當兵,終身服役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好事。”

“還有就是漢朝大量使用蠻夷僱傭軍,比如烏桓就是以僱傭軍出名的。”

“這些蠻夷也沒有土地,除了打仗別無生計……”

“但這麼做帶來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以前當兵是義務,是爲了保家衛國。”

“現在當兵是爲了錢。”

“戰鬥力會不會因此降低且不去說,就說這種思想就很危險。”

衆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元璋直接說道:“誰給他們錢,他們就爲誰打仗,原來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是從此時就埋下了伏筆。”

陳景恪卻搖頭道:“話不能這麼說,秦末和西漢末年,也一樣演變出了混戰局面。”

“混亂必然會造成軍閥混戰,這和什麼制度沒有關係。”

朱元璋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他的話相當於是將東漢末年的混亂,歸罪於劉秀的政策。

哪有十全十美的政策,王朝延續兩百年基本都會病入膏肓。

這是什麼制度都無法避免的,至少眼下沒人能找到跳出這個規律的辦法。

大明的種種改革,眼下看起來很好用,但以後會如何誰知道呢。

難道就因爲王朝滅亡了,就將罪過歸於前幾代君主嗎?

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陳景恪繼續說道:“但是,作爲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最重要的軍制上出現如此大的漏洞,是極爲不應該的。”

“之後歷朝歷代也在摸索完善這個制度,其中以唐朝的府兵制最爲知名。”

“但府兵制也可以看做是徵兵制的變種——徵募良家子從軍,並分配土地。”

“它的優點是建立了完善的輪休制度,從軍三年可以休息兩年,大致是這個樣子。”

“它的缺點也是終身制,沒有退役這個概念。”

“不過府兵一旦參軍就可以獲得四五百畝良田,士兵是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而且府兵是徵募,不是強制。”

“願意接受這個交易的就來參軍,不願意接受這個交易的就別來。”

“百姓參軍前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再加上軍功爵制的激勵。”

“府兵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往往能以少勝多。”

“只是後來隨着大唐疆域的擴張,從長安到西域一來一往光路上就要耗費一年時間。”

“輪休就變得非常麻煩,於是就從三年一休變成五年一休,後來乾脆就不休了。”

“得不到休息的士兵,逐漸開始厭戰。”

“而且隨着土地兼併,朝廷手中也拿不出多餘的土地分給士兵,府兵制就崩潰了。”

“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主要採用的也是募兵制。”

“而且他們的募兵制幾乎走了東漢的老路,沒有預備役,兵源不合格。”

“沒有完善的輪休和退役制度,幾乎是終身制服役。”

“唐朝君主的思想和東漢君主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麼做是否合適。”

“在他們看來,我給你發軍餉了,你就得終身服役。”

“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拿錢買命的階段。”

“君主都做此想,下面的將軍和士兵就更加的現實了。”

衆人都陷入了沉思,以前他們還沒覺得,此時聽陳景恪這麼一分析才明白,其中的問題是多麼嚴重。

都不需要懂什麼大道理,只要將自己帶入普通士兵,就知道後果有多嚴重了。

陳景恪沒有在繼續往下說,例子說這麼多已經足夠了。

況且再說就要說宋朝了,這個朝代實在沒啥可說的。

元朝就更沒啥可說的了。

至於大明……現在說的就是當前存在的問題。

良久,朱元璋纔開口說道:“天德,你怎麼看?”

作爲軍方第一人,他自然要發表意見的。

徐達開口說道:“景恪的意思我大致聽懂了。”

“按照他的說法,一個完整的兵役制度,應該包含預備役、輪換、退役等方面。”

“從光武帝之後的兵役制度,在這三點上都存在疏漏。”

“要麼沒有完整的預備役制度,導致兵源素質低下。”

“要麼輪換制度不合理,導致部分將士長期得不到修整,產生厭戰情緒。”

“要麼就是沒有退役制度,士兵終身服役。”

“但不論哪個地方有疏漏,最終都會導致軍隊軍紀敗壞,戰鬥力低下的惡果。”

衆人也不禁點頭,經他這麼一梳理,事情就變得好理解了許多。

陳景恪說道:“魏國公總結的很好,大致就是如此。”

徐達繼續說道:“當前我大明的軍制,在這三方面都有問題。”

“沒有預備役制度,兵源素質較差。”

“這一點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其實現在已經顯現出來了。”

“最近兩年徵兵變得很困難,新兵需要更長時間訓練才能上戰場。”

“不過五軍都督府已經拿出了完整的預備役方案,只不過還未實施。”

“輪換制度也確實不完善,前幾年大明四處征戰,士兵得不到休息尚能理解。”

“現在戰事稍歇,我們有必要將此事提上日程。”

“最好能拿出完整的輪換方案,讓將士們有喘息的機會。”

衆人再次點頭,大家都能看得出來,接下來幾年大明會進入戰略收縮階段。

確實是輪休的最好時機。

“第三點退役制度,也是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

“很多人就是不適合當兵,還有些人當了幾十年兵。”

“將他們強行留在軍隊,對他們本人沒有好處,對朝廷也是一種負擔。”

“讓他們離開軍隊,迴歸正常生活,纔是對大家都好。”

衆人再次點頭,軍中的滑頭有多讓人頭疼,在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了。

這種人,越早弄出軍隊越好。

“但我們必須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什麼樣的兵需要退役,退役後如何安置,都需要考慮到。”

“否則,讓這些人流入民間,後果會很嚴重。”

第268章 無題第299章 繼續無題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228.第227章 力學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237章 無題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11章 鴕鳥朱標春節快樂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55章 正義執行第11章 鴕鳥朱標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8章 聖人言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4章 力挽狂瀾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07.第107章第3章 奪嫡旋渦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11.第111章 出關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87.第186章 定黃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42章 無題87.第87章 病之源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308章 新書構思228.第227章 力學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72章 共創佳話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37章 無題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4章 新篇章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286章 意外之喜231.第230章 無題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73章 皇恩浩蕩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00.第100章 廷議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2章 大明嫡長孫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97章 建文?嘉文?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53章 帝國時代201.第200章 稅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41章 挖坑殺人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13章 見聞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
第268章 無題第299章 繼續無題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228.第227章 力學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237章 無題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11章 鴕鳥朱標春節快樂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55章 正義執行第11章 鴕鳥朱標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8章 聖人言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4章 力挽狂瀾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07.第107章第3章 奪嫡旋渦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11.第111章 出關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87.第186章 定黃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42章 無題87.第87章 病之源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308章 新書構思228.第227章 力學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72章 共創佳話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37章 無題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4章 新篇章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286章 意外之喜231.第230章 無題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73章 皇恩浩蕩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00.第100章 廷議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2章 大明嫡長孫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97章 建文?嘉文?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53章 帝國時代201.第200章 稅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41章 挖坑殺人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13章 見聞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