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

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

徐達自己很清楚,女兒是怎麼成爲準太孫妃的。

所以特意在家中設宴,感謝陳景恪。

孫氏張羅了一大桌子飯菜。

上次陳景恪送她一面落地鏡,這玩意兒全大明總共就只有四面。

可是讓她賺足了面子。

關鍵還不是鏡子本身,而是陳景恪能想到她,說明對她的尊敬。

這纔是最讓她開心的。

將一切安排好,又叮囑他們不要貪杯,才喜洋洋的離開。

宴席上就徐達、陳景恪和徐允恭三個人,其他人都被攆的遠遠的,不許靠近。

徐達親自斟酒:“景恪,我敬你一杯。”

陳景恪倒也沒有推辭,生受了這一杯酒。

不過馬上就回敬了一杯,表示尊敬。

三杯禮節酒過後,徐達說道:“我敬你酒,不全是因爲妙錦之事,還因爲允恭。”

陳景恪有些疑惑:“大哥怎麼了?”

他對徐允恭的稱呼,突出一個多變。

在外人面前,就直呼其名或者喊官職。哥兒幾個私下相處,就喊徐老大。

在徐達等長輩面前,就喊大哥。

徐達放下酒杯,嘆道:“你以爲我不想讓他早日成婚嗎?是不能啊。”

“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婚姻哪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

“上位不發話,他就不能成婚。”

陳景恪頓時就明白了,在朱元璋心目中地位越高的勳貴,子女婚事就越是由不得自己。

尤其是嫡長子、嫡長女,基本都是朱元璋指婚。

其他子女成婚,也要事先和朱元璋打招呼,他點頭了才能成。

徐允恭作爲魏國公嫡長子,就更是沒有這方面的自由了。

而且還不能說是皇帝的問題,只能自己找藉口,說不想太早成婚。

“可陛下爲何一直拖着啊,大哥可都加過冠了。”

徐達有些後悔:“說起來此事也怪我,早幾年陛下想讓他尚汝寧公主。”

“我怕他成婚太早沉迷男女之事,荒廢了事業,就婉拒了。”

“結果那兩年連續三位適齡公主出閣,剩下的都太年幼……”

從洪武十五年七公主大名公主出閣,到今年福清出嫁,足足過了三年。

想到這裡,陳景恪突然反應過來。

好傢伙,要是沒有自己,福清就要嫁給徐允恭啊。

這就笑嘻了兄弟們。

不對,要是沒有自己,徐達去年就沒了。

徐允恭要守孝三年……

所以最終他還是要錯過福清。

而且隨着徐達病逝,徐允恭又太年輕,還沒有在軍中站穩腳跟,徐家的地位大大降低。

朱元璋也就沒了加強聯姻的想法。

當然,並不是說不重視徐家,他一直將徐允恭當做朱允炆的助手培養的。

這一世徐達沒死,徐允恭的婚事依然由不得自己。

可現在情況又變了,徐妙錦入宮爲太孫妃,就沒必要再用公主來加強聯姻了。

他可以隨時成婚。

只要事先給老朱報備一下就行。

所以徐達才說,陳景恪推薦徐妙錦入宮,相當於是解救了徐允恭。

想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陳景恪都有些頭大:

“勳貴也不容易啊。”

徐達笑着搖頭道:“伱這話聽着有些欠揍,咱們拼死拼活一輩子圖個什麼,不就是爲了這些東西嗎。”

陳景恪一想,確實如此。

這還真是別人想要都要不來的待遇,除了那幾家頂級勳貴,別家的事情老朱才懶得管。

“看您老這樣子,準備今年就把大哥的婚事給辦了?”

“辦,必須要辦,我還等着抱孫子呢。”

“有目標了?”

“那還不多的是,我徐達的兒子,誰家的姑娘娶不得啊。”

“哈哈,我就先恭喜伯伯了,明年定能抱上大孫子。”

幾人是越聊越開心。

男人嘛,自然少不了涉及政治,話題不知不覺就說到了開海。

徐達問道:“未來大明的重心會是海洋嗎?”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大明必然是海陸並重,北海可還在北元人手裡呢,必須要拿回來。”

“還有西域,安西,安南……有的是仗打。”

“只不過海洋方面是空白區域,立功的機會更多。”

徐達頓時就息了讓徐允恭去水師衙門的念頭,至少現在沒那個必要。

“這就是你鼓動陛下,重啓軍功爵制的緣由?”

陳景恪笑道:“您真覺得,陛下若是不想,有人能說的動他嗎?”

徐達自然知道,朱元璋是有多固執。

所以他才更好奇,陳景恪到底用了什麼辦法,讓朱元璋改變保守想法的。

畢竟十五個不徵之國,才被寫進《皇明祖訓》沒幾年。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利益,陛下是務實之君,只有利益才能讓他動心。”

“我讓他看到了利益,還讓他看到了未來蘊含的危險。”

至於利益是什麼,危險又來自何處,他沒有說。

徐達也沒有追問。

很多東西在沒有取得朱元璋允許之前,還是不要打聽的好。

“不錯,陛下確實是務實之君,不好虛名。”

“你給我說老實話,海貿有搞頭嗎?”

陳景恪笑道:“怎麼沒有,宋元時期海貿有多大的利潤,應該很好查到。”

“您現在已經先一步獲得了消息,若錯過這次機會,我可是會笑話您的。”

徐達聽出了畫外音,說道:“你不準備搞嗎?”

陳景恪自信的道:“您覺得我有必要操這份閒心嗎。”

徐達一想也是,不過還是勸道:“大家都做了,你不做是不是不太好?”

陳景恪也沒解釋太多,而是道:“我自有打算,您將來就知道了。”

徐達果然不再多問,這方面他實在沒什麼可教的,相反還要陳景恪指點他纔對。

陳景恪繼續說道:“朝廷必然會組建艦隊出海,一來是宣示大明地位,二來探探路,三來做點生意。”

“您可以買幾艘大船,跟隨朝廷的艦隊出海,到時安全也有保障。”

徐達說道:“我正有此意。”

酒席一直進行到半夜,當晚陳景恪就休息在了徐府。

幾天後的一次早朝,朱元璋再次對行政系統做出變革。

司法獨立。 今後按察使歸大理寺管轄。

推官不再接受知府的管轄,而是歸按察使直管。

縣一級置法判官,與縣令平級,歸推官直管。

原歸縣令管轄的典史,劃給法判官作爲佐官。

大理寺,按察使、推官、法判官,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司法體系。

不過朱元璋給了地方行政主官監督權,但也只能監督,沒有資格管轄。

誰都知道,這是爲了安撫利益受損的地方行政主官。

實際上這個監督權什麼用處都沒有,而且說不定啥時候就給取消了。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羣臣下意識的想要反對。

畢竟誰都不想利益受損。

但有兩個部門卻表示了支持,大理寺和刑部。

司法獨立,大理寺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刑部就更別提了,本就是六部裡面的萬年老末。

司法獨立之後,他們的權勢也會跟着上漲。

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反對的聲音佔上風。

但以現在大明的情況,朱元璋乾綱獨斷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直接強行推動這條法令。

而且也不怕下面的官員不配合。

刑部、大理寺和推官,會積極推動這項改革。

還有一個羣體,也很關心此事。

就是等待升遷,卻沒有空缺的下級官員。

這一下多出一千多法判空缺,他們自然就有機會升遷了。

其中尤以典史最爲熱衷,很多法判官都是直接從他們中間選拔的。

就算自己沒被選中,從原本衙門的四把手,變成法院的二把手,也是一種提升啊。

關係到自身利益,這些人自然很積極。

於是,在部分官員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司法獨立以極快的速度推行。

時間不知不覺進入八月份,山東布政使的一封奏疏,打破了朝堂的平靜。

山東四個月滴水未下,全境大旱。

一時間朝廷的注意力就全被吸引了過來。

朱元璋卻沒有第一時間處置旱情,而是着人將河南的所有奏疏,全部查了一遍。

並未發現任何災情的奏疏。

於是他一邊下旨給河南布政使,詢問當地情況,一邊派出錦衣衛去調查。

陳景恪一開始還有些懵懂,山東大旱,關河南什麼事情?

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山東河南在地理上,其實可以看做是一體的。

不可能山東全境大旱,河南沒有出一點問題。

至少和山東毗鄰的那幾個縣,多少會有點異常情況吧?

現在河南那邊沒有任何情況,要麼是有人截留了報災的奏疏,要麼是地方官不顧民情瞞報。

當然,只是有這種情況。

所以朱元璋纔沒有直接處置,而是派人去調查。

想通了這些,陳景恪也不得不佩服老朱的智商,然後對朱雄英說道:

“你要是有陛下這種處事能力,那該多好啊。”

朱雄英沒好氣的道:“說的你很厲害一樣,比我大那麼多歲,你不也是才反應過來嗎。”

陳景恪理直氣壯的道:“我是做臣子的,反應慢點又咋了,大不了當個小官混日子。”

“你是儲君,反應慢了那可就慘嘍。”

朱雄英鄙視的道:“你現在越來越無恥了,你那麼蠢,我要你何用。”

說笑過後,朱雄英疑惑的道:“山東發生那麼大的災情,你還有心思開玩笑?”

陳景恪說道:“如果是黃河改道之前,我肯定會發愁。現在嗎,我反倒覺得來的好。”

朱雄英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說道:“有道理,至今尚有許多人還認爲,黃河改道勞民傷財。”

“相信這次能堵住他們的嘴了。”

陳景恪搖頭道:“堵不住的,人最難的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覺得好,是因爲旱情可以堅定支持朝廷之人的信心,提高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對於朝廷來說,這纔是最重要的。”

他並不是真的不擔心山東大旱,而是這次大旱並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其一,黃河改道,今年夏收山東喜獲大豐收,百姓家裡多少都有點餘糧。

其二,旱情對黃河沿岸的耕地,影響不大,可以確保一部分收成。

當本地有足夠的糧食,就可以就近賑濟,降低災難帶來的危害。

然後朝廷再從未受災的地方,抽調一部分糧食過去,就能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事實上情況確實如他所想。

其後不久,山東布政使再次上了一封奏疏。

詳細統計了山東的儲糧和受災情況。

由於夏收大豐收,儲糧暫時足夠,所以糧價並未上漲太多。

黃河沿岸的良田皆未受到影響,可確保不會全境絕收。

而且爲了應對災情,他們正動員受災百姓,開挖溝渠將黃河水引到更遠的地方,灌溉更多的土地。

儘可能減少損失。

此舉可以說是救災和以工代賑的樣板了。

朱元璋對山東官吏進行了表彰,同時免除了山東一年的賦稅。

爲了穩妥起見,還是通過大運河,運送了大批糧食過去。

黃河在此次旱情中起到的作用,也驗證了改道的正確性。

讓不少持不同意見的人,徹底閉上了嘴巴。

但也有不和諧的地方,河南與山東毗鄰的幾個縣,確實也受到的旱情的波及。

有的縣爲了自己的政績,選擇了瞞報。

有的縣上報了,但上面的人爲了政績選擇截留。

最終那些爲了政績不顧百姓死活的人,全都落了個剝皮萱草的下場。

朱元璋下令,再有災情不報者,皆依此處置。

山東的災情就這樣解決了,一時間羣臣都有些恍惚。

貌似朝廷就運送了一些糧食過去兜底,剩下的山東本地自己就做完了。

這也太輕鬆了吧?

然後羣臣就只能齊呼‘陛下聖明’了。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有點不敢置信,波及一省的災情,這麼輕易就可以解決了?

這是爲什麼呢?

仔細想想,答案很簡單,一切都要從三年前揭皇榜說起。

陳景恪果然高瞻遠矚,進行的所有變革,幾乎都在這次災難中起到了作用。

事實,讓朱元璋對他更加的信任。

於是在處置過山東旱情之後,朱元璋下令修建聖賢廟。

地位在文武二廟之上,與天壇、宗廟等同。

給黃帝上人文始祖封號,老子上至聖先師封號,孔子上萬世師表封號。

此令一出舉世譁然。

(本章完)

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04章 氣運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73章 皇恩浩蕩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87.第87章 病之源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65章 組建海軍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73章 大課堂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26章 有錢任性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87.第87章 病之源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297章 建文?嘉文?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46章 回家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65章 直搗黃龍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45章 葬禮?秀場!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46章 回家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60章 老狐狸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8章 御下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87.第186章 定黃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25章 明心志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02.第102章 假鈔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11.第111章 出關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11章 鴕鳥朱標
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04章 氣運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73章 皇恩浩蕩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87.第87章 病之源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65章 組建海軍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73章 大課堂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26章 有錢任性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87.第87章 病之源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297章 建文?嘉文?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46章 回家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65章 直搗黃龍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45章 葬禮?秀場!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46章 回家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60章 老狐狸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8章 御下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87.第186章 定黃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25章 明心志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02.第102章 假鈔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11.第111章 出關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11章 鴕鳥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