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

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

“葉雲流可是葉先生最得意的後人,怎麼會讓他拜你爲師?”

陳景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方孝孺很滿意這個效果,道:“自然是因爲我有能力教好他。”

這一點倒是不假,作爲宋濂的學生,他的文章可是一等一的好。

他要是說收徒,想要拜師的人能繞秦淮河一圈。

但葉兌可是和宋濂齊名的大儒啊,也同樣以寫文章著稱於世。

怎麼會讓自己的傳人拜他人爲師。

陳景恪狐疑的道:“你老實跟我說,是不是做了什麼大事情?”

方孝孺不無得意的道:“這幾個月不才寫了幾篇文章,闡述了學說思想變遷史。”

“主要是講環境如何影響學說,而學說又是如何推動時代發展的……”

“我準備把百家都講一遍,目前只講了道儒法墨四家的起源。”

陳景恪震驚了,這方孝孺是要逆天嗎?

這是要對華夏文明的思想做一個梳理啊。

一旦完成,對學術界將是一場巨大的衝擊,也將徹底破除先賢身上的神聖光環。

但並不是將先賢拉下神壇,而是將他們鐫刻在真正的豐碑上。

對華夏文明來說,這將是一場無與倫比的盛宴。

他不禁盛讚道:“此真乃豐功偉業啊,恭喜方兄找到了自己的道。”

方孝孺卻搖頭說道:“不,我離道尚遠,這不過是尋道之路上的一些發現罷了。”

看着他不驕不餒的樣子,陳景恪心下也不禁爲他感到開心。

幾經波折,他終於沉澱下來了。

照此發展下去,他必將綻放出光璀璨的光芒。

難怪葉兌會將葉雲流送到他身邊學習。

葉兌雖然是大儒,但儒學造詣在他所有學問裡,並不是最突出的。

他最擅長的就是史,其次天文地理。

所以他對方孝孺不會有任何偏見。

更能明白方孝孺這幾篇文章意味着什麼。

所以纔會讓重孫拜他爲師。

不過隨即陳景恪又疑惑的道:“如此大著,理當名揚天下才是,爲何我從未聽過?”

這些文章堪稱離經叛道,有多少人認同不好說,但必然會招致儒生羣起而攻之。

可爲何他從未聽說過?

方孝孺笑道:“還要感謝景恪,你給我講的那個故事,讓我深受啓發。”

“無需攻擊任何人,也不用刻意宣傳,認同我的自然會主動學習。”

“所以我的文章並未公開,只在小範圍傳播。”

“我還叮囑過他們,暫時不要傳出去。”

陳景恪斟酌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宣傳也一下也是好的。”

“第歐根尼的學問,也是經過追隨者宣傳,才廣爲人知的。”

方孝孺說道:“我知道,但我需要藉助翰林院的藏書,幫我梳理自身所學。”

“若文章傳播出去,我無法在此地立足,也就無法再翻閱這裡的藏書了。”

“所以眼下還不是和他們翻臉的時候。”

陳景恪笑道:“原來如此,方兄好算計啊。”

方孝孺也跟着一起大笑起來,若是讓翰林院那些人得知的打算,想來表情會很精彩。

笑過之後,他正色道:“景恪,對於如何尋找自己的道,我依然毫無頭緒。”

“我知伱胸有丘壑,今日邀你過來,一是敘舊,二是想問一問你,可有辦法助我悟道。”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思考良久才說道:

“道不在書中。”

方孝孺大喜,道:“我就知景恪必有良法教我,快快道來。”

陳景恪說道:“書中寫的都是過往之道,是前人之道……”

“但並不是說先賢之道就是錯的,只是不在適應當前時代而已……”

“我們所遵循的道,最早是從何而來的呢?”

“是先賢根據當時的環境,悟出了適合當時的道,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新時代的人,在先賢之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總結出了更適合新時代的道。”

“可以說,每一代人,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在前行。”

“不同的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總結出來的道也有不同。”

“於是就有了百家爭鳴……”

“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無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方孝孺連連點頭,類似的道理在他的文章裡也有所闡述。

他自然聽的明白,也深以爲然。

只是陳景恪竟然如此化用,道家的萬物化生理論,還是讓他眼前一亮。

道德經果然無物不包啊,以後要好好研究才行。

陳景恪繼續說道:“所以,想要找到自己的道,就要具備兩個條件。”

“其一,瞭解先賢之道,其二深入瞭解當前環境。”

“前者方兄已經具備了,現在所欠缺的就是後者。”

方孝孺猶如醍醐灌頂,驚喜的道:“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真是糊塗啊。”

“多謝景恪提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罷了。”陳景恪謙虛了一句,轉而說道:

“每一個人觀察環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這也是百家誕生的原因。”

“方兄可知,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道,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爲大多數人接受呢。”

這一點很重要,百家真正的顯學,也就道儒法墨兵五家而已,其他學說都太片面了。

而片面的結果就是,淪爲配角。

方孝孺自然不希望自己未來的道,是一個配角。

只見他起身,朝陳景恪鄭重行禮:“請賢弟教我。”

陳景恪腦海裡,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臺詞,‘他還得謝咱呢’。

面上不動聲色,坦然受了一禮,才說道:

“這就涉及到歷史觀了,你持有什麼樣的歷史觀,決定了你的思想。”

方孝孺一臉茫然:“歷史觀?”

陳景恪斟酌說道:“就是你用何種觀念來看待人類歷史的。”

“有人將歷史觀分爲兩大類,唯物觀和理念觀……”

“唯物觀認爲物質是獨立存在的,影響着精神和意志……”

“理念觀則是反過來的,認爲精神和意志是獨立存在的,物質只是精神的外在具現。”

見方孝孺一頭霧水,陳景恪也有些頭大,他只是個學醫的,不是搞哲學的。

一時間還真不好解釋。

想了想,決定換一套更好解釋的說辭:

“額……這個太過於複雜,一時間我也無法給你解釋清楚。”

“你只要知道,佛道兩家都偏向於理念論,程朱理學也同樣如此。”

“而你正在編寫的學術發展史,是偏向於唯物觀的。”

方孝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多數人認爲是思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影響了環境。”

“所以他們推崇古人,認爲祖宗之法不可廢。”

“我則認爲是環境影響了思想,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認爲當效仿古人,與時俱進。”

“原來還可以如此劃分,唯物觀,理念觀。”

“這個劃分好,以後我方孝孺就是唯物觀的的支持者了。”

陳景恪偷偷抹了一把汗,他也不知道方孝孺這種說法對不對。

尷尬啊,早知道就不說什麼唯物唯心了。

怕他再追問,就連忙轉移話題道:

“還有一種史觀劃分方法,人民史觀和英雄史觀。”

“人民史觀,就是將人民視爲歷史的推動者,是人民創造了這一切。”

“英雄史觀,就是將某個人作爲歷史的推動者,是英雄創造了這一切。”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方孝孺連連點頭,然後問道:

“不知你是哪一種史觀?”

陳景恪說道:“我自然是人民史觀的堅定擁護者,但也不否認英雄在其中起到的引導作用。”

方孝孺並不覺得意外,陳景恪要是持有英雄觀,他纔會覺得奇怪。

“我們華夏的史書,表面看是帝王將相史。”

“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都在圍繞一個‘民’字打轉。”

“安民、教民、牧民;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無不是在說萬民之事。”

“帝王將相其實也皆出自於民……”

“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意,英雄也不過是順應民意行事而已。”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了民心者,方纔能成爲真正的英雄。”

方孝孺臉色大變:“景恪,慎言。”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爲何如此緊張,朱元璋可不是什麼大度的人。

還是那句話,有些話朱重八聽得,朱元璋聽不得。

就因爲一句‘民貴君輕,社稷次之’,就想把孟子給趕出文廟。

要是他這一席話傳出去,定然會引起風波。

要是引得朱元璋發怒,將他給咔嚓了都不無可能。

天授君權,是鐵律,誰都不能觸碰。

陳景恪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他又不是鐵頭娃,也沒有興趣刀尖跳舞。

在決定拋出人民史觀之前,早就給自己準備好了退路。

只見他笑着說道:“方兄勿驚,且聽我說完。”

“我方纔已經說了,並不否認英雄在其中起到的引導作用。”

“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但也是鬆散的,猶如一盤散沙。”

“所以,佔大多數的民,纔會被少數權貴奴役剝削。”

“這就需要一位英雄站出來,領導他們,保護他們的利益。”

“老子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人行人道,都想讓自己變的更加富有,這本身沒有錯。

但慾壑難填,吃飽穿暖之後還想穿金戴銀,想吃山珍海味,想娶三妻四妾,想家產億萬,想奴役他人。

爲了達成這個目的,他們會挖空心思鑽營,會大肆搞財富兼併。

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被剝削越來越窮。

然而,人都有求生之心。

當窮人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會拿起武器,把富人全部殺死奪回一切。

然後一切歸於混沌,開始新一輪的輪迴。

如果不想迎來大破滅,就需要一個人來行使天的權力。

抑制財富兼併,給百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誰來扮演天的角色,行使天的權力呢?

皇帝。

只有掌握天下大權的皇帝,纔有這個能力代天行權。

而皇帝也必須要想辦法抑制財富兼併,讓百姓活下去。

否則大破滅到來第一個倒下的就是他。

所以,英雄若想享有崇高的地位,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須順應民意。

如果皇帝沒有了,天的權力會落在誰的手裡?

普通百姓嗎?

不,只會落在富人手裡。

可富人會損害自己的利益,保護百姓嗎?

不會,他們行的是人道,只會加大力度剝削百姓。

百姓如果不想被剝削,不想被餓死,就必須要支持皇帝。

因爲只有皇帝,才能領導他們對抗權貴官紳。

“皇帝其實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利益和人民是一致的。”

“所以歷朝歷代,都在尋找辦法抑制土地兼併,保護百姓利益。”

“朝廷收稅,用稅收賑濟活不下去的百姓……”

“這一切都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在代天行權。”

陳景恪一口氣說完,才長長的吁了口氣。

這其實就是胡扯,皇帝作爲最大的剝削頭子,利益怎麼可能會和百姓一致?

但在皇權社會他能怎麼辦?

高呼打倒皇帝,實現皿煮和茲有?

那就是找死。

他只能在宣揚人民史觀的同時,確保皇權的地位。

他相信,出身平民的朱元璋,會很樂意接受這一套理論。

這樣會讓他所做的一切,更加合理合法。

至於別的東西嗎,以後看情況再說。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兒要一點一點做。

而且也要給後人一點信任。

基礎都已經打好了,等時機到了,自然會有後人站出來振臂高呼。

方孝孺聽完這一席話,臉上露出瞭如釋重負的表情。

“精彩,景恪之思之想,實在令爲兄歎爲觀止。”

陳景恪謙虛的道:“方兄過獎了,希望這番話能對你有用。”

方孝孺肯定的道:“有用,實在太有用了,我已經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了。”

“待我將自己的學問梳理完成,就離開京城深入民間。”

“看一看大明萬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瞭解他們在想什麼,又需要些什麼。”

(本章完)

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26.第126章 溫寒變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40章 演戲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4章 新篇章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06章 師徒談心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第295章 思想武裝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47章 貨幣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6章 回家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77.第176章 異常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342章 無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60章 老狐狸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55章 正義執行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1章 揭皇榜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8章 御下第241章 漢四郡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禪位大典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4章 力挽狂瀾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
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26.第126章 溫寒變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40章 演戲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4章 新篇章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06章 師徒談心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20章 聽你爹我的第295章 思想武裝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47章 貨幣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6章 回家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77.第176章 異常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342章 無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60章 老狐狸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55章 正義執行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1章 揭皇榜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8章 御下第241章 漢四郡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禪位大典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4章 力挽狂瀾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