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

有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

大明想要休養生息,可外敵卻不會配合。

雲南那邊叛亂不斷,更準確說,大明至今尚未真正征服雲南全境。

很多部落逃到了原始叢林,不服朝廷的管理。

還有些部落口服心不服,叛降不定。

即便朝廷制定了種種民族政策,效果依然不大。

幸得西平侯沐英鎮守,方纔確保了大明對雲南的統治。

川蜀一帶的南蠻部落也同樣如此,不知道發什麼瘋,好幾個部落叛亂。

只是很不幸的是,恰好趕上傅有德鎮川蜀。

老傅一瞅這情況頓時樂了,毫不客氣的笑納了這份軍功。

一個月的時間不到,就徹底平定了叛亂。

之後朱元璋調整了軍事部署,在四川、湖廣、貴州三地設立都司,防範南蠻再次作亂。

反倒是兩廣、江西、福建等地,這兩年沒有爆發什麼土人之亂。

究其原因,還是太孫朱雄英安撫得法。

這些土人部落,果然如之前約定的那樣安分守己。

遇到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再如之前那般直接造反,而是派人來找太孫告狀。

朱雄英也不是所有的條件都滿足,而是分情況。

如果他們佔理,就幫他們討回公道。

爲此陸陸續續處置了十幾個不當人的貪官污吏。

如果是他們的要求過分,朱雄英不但不滿足,還會給予訓斥。

有時候還會寫信,狠狠的痛罵他們的首領等人。

捱了訓斥的土人部落,不但不生氣,反而乖乖的改正。

然後送上禮物,表示一定改正,太孫您別生氣。

這讓所有人無不嘖嘖稱奇。

很多時候,這些省份的地方官遇到和土人相關的棘手事情,也會派人來求助朱雄英。

只要他發話,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

可以說,這一份成績,爲朱雄英賺足了聲望。

尤其是雲南、兩湖、川蜀、貴州等地的蠻夷作亂,更是襯托的他不凡。

不過,這些土人作亂雖然麻煩,對朝廷來說不過是癬疥之疾。

真正麻煩的還是來自於北元的壓力。

也速迭兒殺死天元帝父子,自命蒙古大汗。

他上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廢除了元朝國號、取消了皇帝稱號,也廢除從中原學習到的政治制度。

全面恢復了蒙古舊制。

如果認爲他這麼做是爲了去漢族化,那就太小瞧他了。

忽必烈擊敗了他的祖先阿里不哥,成了蒙古大汗,然後建立了元朝。

他廢除元朝國號,去皇帝稱號,全面恢復蒙古舊制。

就是爲了否定忽必烈一系所做的一切。

同時也讓自己獲得了‘正統’身份。

既然忽必烈一系的做法是錯的,那我恢復蒙古舊制就是對的。

我纔是蒙古黃金血脈的繼承人。

我殺了脫古思帖木兒父子也不是造反,而是爲了維護蒙古正統。

他這一招確實很好用。

之前說過,雖然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蒙古人並沒有大規模南遷去中原定居。

大部分人依然生活在草原上,過着祖祖輩輩一樣的生活。

所以,蒙古人基本上還保持着祖輩的生活習慣。

元朝皇室從中原學到的那一套政治制度,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以前這種情況還不嚴重,畢竟首都在北平。

這種政治制度,更多是用來治理中原和南方的。

草原上依舊使用原本的制度。

可等北元王廷逃到草原上,這就情況就顯得很突兀了。

現在也速迭兒全面恢復蒙古舊制,反而更符合大衆的認知。

兩廂一對比,可不就顯得他更像正宗的蒙古大汗嗎。

接受他的統治,好像也不是什麼問題啊。

也速迭兒輕鬆的洗去了犯上作亂的罪名,搖身一變成了蒙古正統的維護者。

再憑藉手中強大的實力,很快就獲得了蒙古各部的效忠,成爲了真正的大汗。

然後他果如陳景恪所預料的那樣。

新主上位,爲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必然會南下劫掠的。

況且蒙古這兩年,接連遭到大明的軍事打擊,損失也非常嚴重。

不南下劫掠,是無法順利熬過這個冬天的。

從四五月份開始,他們就頻繁南下。

只不過當時也速迭兒還忙於穩定內部,南下的兵力並不多。

主要來自於前丞相咬住和前太尉乃兒不花。

他們這麼積極,其實也是爲了向也速迭兒表忠心。

只是大明早有準備,他們非但沒佔到便宜,還撞了個滿頭包。

即便如此,大明的邊軍也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蒙古人給中原帶來的陰影纔過去不久,那種刻骨銘心的痛還沒有消失。

消息傳回京師,朱元璋等人再次感嘆於陳景恪的智慧。

一次猜中是運氣,兩次就是實力了。

而且還是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變化,做出的推算,更顯得不容易。

陳景恪自己卻沒有絲毫得意,而是表情凝重的道:

“也速迭兒也是雄主啊,恐怕咱們的蠶食計劃要改一改了。”

在座的都是大佬,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徐達說道:“以也速迭兒表現出來的能力,如果給他成長的時間,恐怕會成爲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必須要趁他還未成長起來,出兵徹底將其擊潰。”

大明休養生息,別人也同樣在恢復實力。

如果也速迭兒能力一般,無法快速完成草原一統,大明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

但現在他表現出了超強的能力,就不能給他喘息時間。

必須要趁現在蒙古實力虛弱,一鼓作氣將其徹底打垮。

朱雄英有些慶幸的道:“還好,咱們提前結束了其他方向的戰事。”

“現在只打北元,並不會影響大明休養生息。”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

大明七千五百萬人口,又有中南半島等地提供糧食。

不用壓榨百姓,也足以支撐在一個方向用兵。

朱元璋也不是猶豫的人,既然必須要打,那就提前做準備。

他立即就下令,軍改先緊着山西和北平來,必須要在秋季結束之前完成。

同時秘密傳令給朱棡和朱棣,加緊練兵隨時做好出徵準備。

是的,這一次朱元璋準備讓兩個兒子掛帥,同時從山西和北平出兵,分兩路北伐草原。

還下令往山西和北平輸送軍需糧草。提前準備,大明可以做的更從容。

大明的軍糧輸送制度很奇特,日常所需全靠商賈運送。

其實就是利用鹽引制度。

商賈往邊關運送軍需糧草,邊關出具證明。

他們拿着證明來換取鹽引。

只有戰爭時期,才需要徵用民夫運輸糧草。

現在大明提前半年開始做準備,依然能借助商賈的力量運輸。

也就是多發放幾張鹽引的事情,那些商賈巴不得這種事情多發生幾次。

這都是錢啊。

至於修築碉堡的計劃,則再次推後了。

先看明年北伐結果再說。

想起這個蠶食計劃,陳景恪也是哭笑不得。

還真是一波三折啊。

不過這本就是個長期計劃,倒也不急在這一時。

——

這些事情,並不能影響到大明腳步,變革依然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陳景恪反而閒了下來。

他又不用負責具體事務,該出的主意也出完了,可不就是閒了嗎。

也終於能抽出時間,去自己的書院瞅瞅了。

這天一大早,他乘船來到書院。

偌大的地方,就只有這一所書院,顯得非常的冷清。

不過陳景恪很滿意這個環境,安靜了纔好治學。

書院裡面倒是很熱鬧,有學子在操場活動。

小孩子們無憂無慮,吵吵鬧鬧很是開心。

更多的教室或傳出講課的聲音,或傳出齊聲朗誦的聲音。

一片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景象。

讓陳景恪心生歡喜。

來到辦公室,卻見方廣津一副氣沖沖的模樣,周圍不少人在安慰他。

陳景恪笑道:“呦,這是誰把我們的大天才氣成這個樣子啊。”

辦公室裡的其他人見到他,紛紛行禮:

“院長您來了。”

方廣津也連忙起身:“院長,您什麼時候來的。”

陳景恪笑道:“剛到,就看到你在生氣,說說發生什麼事情了。”

方廣津,形學研究班發掘出來的天才,算學天賦非常高。

不論是多麼困難的算學問題,一學就會,還能舉一反三。

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就吃透了新式算學,熟練的使用各種新式定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也是陳景恪最器重的一個人,並給予了其極高的期望。

什麼線形代數,複變函數,實變函數,拓撲流行,羣論等等,都等着他來研究重現呢。

他自己對算學也非常癡迷,研究起來可謂是廢寢忘食。

本來他是不用來教學的,是陳景恪強拉着他教的。

而且還不是讓他教算學,而是教的自然。

原因很簡單,給他換換腦子休息一下。

方廣津自然不願,可他對陳景恪很尊敬,又不願意拒絕,只能不情不願的接過了這個擔子。

每天都會抽出半個時辰的時間,給學生們上課。

今天這麼生氣,原因也很簡單。

有人對自然這門課提出了質疑。

“……那羣勳貴子弟竟然說自然沒有什麼用,學子們受到他們的影響,現在也不樂意學這門課了。”

“您說氣不氣人?”

其他人也紛紛出聲譴責,甚至表示就不應該讓這羣權貴子弟進來。

陳景恪眉頭微皺,問道:“都有誰質疑?”

方廣津說道:“帶頭的就是那個湯暹,徐增壽他們有參與。”

湯暹是湯和的二孫子,藉着徐達那次機會,一起塞過來的。

只是徐增壽竟然也參與了,有點出乎意料。

陳景恪又詢問了一下他們幾個平日的表現。

幾位先生雖然很生氣,卻也沒有污衊人,將他們的真實表現說了一下。

雖然他們自恃身份,平日裡比較端架子,且抱團形成小團體,卻並沒有欺負人行徑。

學習態度也挺端正,沒有惹過什麼事情。

唯獨對自然學科非常不滿,時常搗亂。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好,我知道了,此事交給我了,這兩天我就給解決了。”

衆先生反而有些不安起來,遲疑了一下開始替他們求情。

這些孩子雖然做的不對,可畢竟都是孩子,教訓幾句就算了,用不着將他們攆走。

陳景恪笑道:“不會,學校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他們所犯也不是原則性錯誤,還是以教育爲主。”

“我有別的辦法管教他們。”

原則性錯誤自然是違法犯罪,尤其是知法犯法,決不能輕饒。

在陳景恪心目中,真正保護未成年的方法,是對傷害未成年的罪行,從重從嚴甚至加倍處罰。

如果是未成年自己犯罪了,該怎麼懲罰就怎麼懲罰。

尤其是對惡性犯罪,絕對不能姑息。

這纔是真正的保護未成年。

衆先生這才放下心來,就是質疑課程,實在沒必要處罰太重。

之後陳景恪並沒有直接去找湯暹等人,而是在書院轉了一圈之後返回了家中。

他知道湯暹等人爲何會質疑自然科目。

現在他們學的是第一冊,內容非常簡單,講的也都是一些身邊的自然現象。

比如瀑布邊爲什麼會有彩虹,凸透鏡聚光產生高溫,小孔成像等等原理。

這些知識看起來確實很新穎,但要問用處,確實不大。

對習慣了做學問參加科舉的古人來說,確實有些上不得檯面。

湯暹等人質疑它的用處,是很正常的。

別說是他們,就連外面的讀書人,也一樣覺得這玩意兒沒什麼用。

щшш ¸тtκan ¸℃ O

洛下書院將這些上不得檯面的東西弄到課堂上,屬實太可笑了。

這種傳言,普通的學生可以不在乎。

出身權貴之家的徐增壽等人卻無法不在乎。

默默地牴觸,乃至公然質疑,就很正常了。

陳景恪知道,想要靠語言扭轉他們的認知很難。

那乾脆就給他們來個大的,徹底鎮住他們。

等見識過自然科學的魅力之後,就不信他們還不感興趣。

至於如何鎮住他們,他已經有了想法。

這個東西本來是準備後面再拿出來的,現在有必要提前弄出來了。

接下來幾天他連皇宮都沒去,特意讓福清去請了幾天假,貓在家裡做試驗。

經過不知道多少次失敗,終於將東西給製作了出來。

第25章 明心志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02.第102章 假鈔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258章 得償所願90.第90章 做人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09章 那啥無題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43章 呂宋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43章 呂宋第236章 我去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4章 新篇章187.第186章 定黃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55章 正義執行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65章 組建海軍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8章 御下第300章 閃電戰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11章 用工荒90.第90章 做人第341章 挖坑殺人187.第186章 定黃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章 大明嫡長孫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8章 御下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章 力挽狂瀾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1章 揭皇榜第268章 無題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15章 太孫伴讀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65章 直搗黃龍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80章 發個單章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
第25章 明心志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02.第102章 假鈔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258章 得償所願90.第90章 做人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09章 那啥無題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43章 呂宋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43章 呂宋第236章 我去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4章 新篇章187.第186章 定黃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55章 正義執行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65章 組建海軍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8章 御下第300章 閃電戰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11章 用工荒90.第90章 做人第341章 挖坑殺人187.第186章 定黃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章 大明嫡長孫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8章 御下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4章 力挽狂瀾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1章 揭皇榜第268章 無題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15章 太孫伴讀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65章 直搗黃龍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80章 發個單章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