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團隊力量

聽完徐達的分析,陳景恪暗暗點頭。

能做到軍方第一人的,果然不是那種只會打仗不懂政治的人。

朱元璋看了看衆人,說道:“天德的分析很透徹也很全面,諸位可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衆人都搖搖頭,讓他們補充意見,那不是強人所難嗎。

術業有專攻,讓他們討論打仗問題,他們一個比一個有想法。

可制定國家政策,是真的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了。

陳景恪將一切看在眼裡,心中不禁嘆息。

這就是朱元璋團隊的短板,出身是真的限制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這裡不是歧視出身,而是說系統的教育很重要。

數一數之前大一統王朝的創業團隊,核心班底基本都是世代公卿的權貴構成。

劉邦的團隊裡面,也有大量出身六國貴族公卿的成員,比如張良就是韓國貴族之後。

劉秀的團隊就更不用提了,就是豪族世家組成的。

晉朝司馬氏、隋唐楊李、宋朝趙家,都是世家大族出身。

他們的團隊核心,也同樣都是高門大戶出身。

這些人家學淵源,從小接受系統培養,對治理國家有着全面的瞭解。

新朝建立之後,他們能迅速的制定一套可行的制度。

明朝的開國團隊,那是真正草根出身。

徐達、常遇春、馮勝、傅有德這些人有天賦嗎?

肯定是有的,還都是人中翹楚。

可他們大多都是成年之後,纔有機會參加學習。

而且學的還都是行軍打仗方面的知識,對國家制度方面屬實無能爲力。

文官集團倒是有不少這方面的人才,比如明初的基本制度就是李善長制定的。

但李善長失之於狹隘,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

這種人是無法長期執掌國家的。

更何況,他也只是讀過書,同樣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官僚教育。

朱元璋將擔子交給了胡惟庸,期望他能做出一番成績。

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從此朱元璋對文官集團徹底失去了信任。

他信任的人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有這方面能力的人他不敢相信。

問題就尬住了。

到了這個時候,他只能靠自己。

人不是萬能的,靠朱元璋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一個國家的制度建設的。

其實還有一類人可以依靠,那就是繼承人。

一代人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兩代人三代人去解決。

劉邦留下了很多制度漏洞,文景二帝幫他修補完善了。

劉秀的不足,有明章二帝給他兜底。

李淵有李世民李治接續政策。

就算是宋朝,趙大趙二之後也有真宗仁宗英宗三個帝王,給他們擦屁股。

朱元璋呢?

更讓人無奈的來了,他的繼承人方面也出了問題。

傾心培養的朱標英年早逝,朱允炆主打一個叛逆。

朱棣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別的方面真不提也罷。

大明的制度直到仁宣時期才初步固定下來。

是固定下來而不是完善。

這就意味着,即便是有漏洞的政策,也同樣被繼承使用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能體會到朱元璋的無奈。

眼下的情形,就是他無奈的印證。

陳景恪要開講軍制課,他連忙將這些軍中大佬叫過來旁聽。

難道就是爲了讓他們聽一聽,然後喊兩聲陳景恪牛鼻六六六?

不是的。

他希望這羣老兄弟能給他出主意,大家一起來完善制度。

找這些人問計,倒不是不信任陳景恪了。

而是陳景恪自己的能力也有極限,軍制二次改革就是證明。

這已經是大明建立以來,第三次對軍制動手了。

建國二十二年,三改軍制,這是什麼概念?

軍隊是國家穩定的基石,頻繁改動軍制,即便是往好的方向改,也會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

朱元璋希望的是,這一次大家羣策羣力,儘可能改的完善一點,至少五十年不用大動。

但事實是,除了徐達發表了一些看法之外,其他人並不能給出什麼建議。

要說他們完全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畢竟身處高位這麼多年,又怎麼可能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或許是因爲不自信,或許是因爲怕擔責任,或許是別的原因。

使得他們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但不管是哪個原因吧,他們最終都選擇了不發一言。

朱元璋心下很是失望,將目光看向徐達和朱標,期望他們能給出一些建議。

然而兩人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就想出解決的辦法。

朱雄英察覺到了他的心情,安慰道:

“皇爺爺不用着急,國之大事需要仔細思考,大家不可能這麼快就有主意的。”

“況且現在不是已經找出問題了嗎,我們進行鍼對性的解決就可以了。”

“預備役我們已經準備去做了,到時候兵源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輪換制度也不難,大不了照搬前朝,軍中服役三年休息一年或者兩年。”

“只要五軍都督府合理安排好輪換秩序,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至於退役制,其實也並不麻煩,我們只要瞭解哪些人需要退役就可以了。”

“首先是老弱病殘,其次是軍中的滑頭……”

“退役之後也簡單,讓他們加入預備役就可以了。”

聽到最後這一句話,卻讓衆人眼前一亮。

退役後加入預備役?

徐達忍不住讚道:“好,太孫此法太好了。”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士兵退役後,失去了約束會成爲地方的隱患。”

“讓他們加入預備役,由地方預備役系統管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

其他人也紛紛稱讚,這個建議確實解決了退役兵的管理問題。

陳景恪也不禁點頭,對於現代人來說,退役自動進入預備役,這不是常識嗎。

可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常識是前人用無數時間摸索出來的。

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指點點而已。

如果以前沒有退役加入預備役制度,又有多少人能憑空想到這一策略呢?

被衆人誇獎,朱雄英表現的非常謙虛,再次獲得了衆人的誇讚。陳景恪心中卻不停地嘀咕,這傢伙是真會裝,心裡不知道多得意呢。

見孫子如此聰慧,朱元璋心裡好受了許多。

雖然咱有很多缺陷不足,可咱有好兒子和乖孫子啊。

三代人一起努力,就不信治不好大明。

他目光看向陳景恪。

還有這個一肚子主意的謀士在。

比起其他君主,咱的情況已經夠好的了,還有什麼可失望的呢。

想到這裡,他心情好轉過來:

“景恪,咱知道你向來走一步看五步,既然今日提出了這個問題,那肯定是有主意了。”

“就別賣關子了,直接說吧。”

“今日在座的都是大明中流砥柱,有他們幫你查漏補缺,這次定能制定拿出一個妥善的法子來。”

衆人都看向陳景恪,目光裡充滿了尊重。

之前他們只聽說過,國家大政方針皆出自陳景恪之手。

但具體是怎麼做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今日終於親眼目睹了全過程。

不是利用皇帝的寵信,也沒有什麼花言巧語。

從歷史的角度一點點剖析問題所在,言之有物,讓人不得不信服。

這是堂堂正正的大道。

如果說以前他們還將陳景恪,視爲可堪造就的晚輩,現在已經徹底將他當做同等級別的人對待了。

陳景恪並沒有發現衆人目光的不同,見朱元璋將球踢給自己,毫不猶豫的就接住了:

“我們藉着方纔魏國公的總結往下說……”

“預備役我們就不說了,五軍都督府已經有了策略,直接施行就可以了。”

“不過我還是要說一下兵源的問題。”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到田地,在本就缺少勞動力的時期,又有多少人願意當兵呢?”

“光武帝也面臨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接下來大明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光武帝用流民囚犯充軍、招募蠻夷僱傭軍等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後果方纔咱們也說了,前車之鑑大明絕對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衆人皆深以爲然,地痞囚犯當兵,那肯定是練不出好兵的,還會敗壞軍隊的聲譽。

見有人挑大樑,其他人也終於肯開口說出自己的建議了。

湯和開口說道:“百姓不肯當兵,是嫌當兵地位太低糧餉太少,提高軍隊待遇定能有所改善。”

這一點大家自然都認同,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提高福利待遇,再加上軍功爵制,定然有大量夢想改變身份的百姓參軍,用命去搏一個前程。

傅有德有所思的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採用徵兵制,每年從預備役中強制徵募一部分人蔘軍。”

“只不過參軍後不再給軍士授田,而是支付軍餉,諸位以爲如何?”

衆人眼前一亮,藍玉說道:“此法甚妙啊,如此就不用擔心無人當兵的情況了。”

馮勝提出了進一步的補充意見:“我以爲徵兵和募兵結合更好。”

“肯定是自願當兵的人戰鬥力更強,強制徵召過來的,很可能會心存怨念。”

“所以我們當以募兵爲主,如果能募到足夠的數量,那最好不過。”

“如果募兵人數不夠,再從預備役裡強徵一部分。”

“而且強徵的兵可以單獨建軍,去做一些守城之類任務。”

“如此,就可以始終保證,大明有足夠的軍隊,又不影響戰鬥力。”

朱元璋忍住讚道:“好,好一個徵募結合,宗異你給咱出了個好主意啊。”

(這裡應該用字的,表示親近之意,但馮勝的字沒有查到。)

(他有個別名叫馮宗異,所以我就用了這個別名,大家不用較真。)

其他人也紛紛稱讚,這個徵募結合的方法,確實非常合適。

“景恪,你覺得如何?”

陳景恪也讚道:“宋國公所言與我不謀而合,徵募結合確實是良策。”

“兵源不足的時候,就徵募結合,甚至直接轉爲徵兵制。”

“等將來大明人口多了,兵源充足了,就順勢轉爲募兵制。”

“朝廷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轉換徵兵方式。”

“這就免去了調整軍制所帶來的麻煩……此可爲百年國策矣。”

馮勝見他也支持,且給予瞭如此高的評價,心中的擔憂盡去。

衆人也紛紛出言,基本都是支持這個建議的。

衆人計長,不一會兒就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

陳景恪看着你一言我一語的衆人,心中不禁想到,這些人果然是有想法的。

還是那句話,在這個位置坐了那麼久,怎麼可能會沒有一點想法。

以前只是出於某些顧慮不敢說罷了。

今天有人挑大樑,他們才放下顧慮暢所欲言。

朱元璋也是喜上眉梢,當即拍板:“好,以後徵兵就用徵募結合。”

“具體如何實施,天德、宗異、惟學你們帶領五軍都督府的人,儘快拿出詳細章程來。”

幾人連忙領命。

有了良好的開頭,衆人也放下了心中顧慮,開始積極建言。

輪換制都不用陳景恪開口,他們很快就拿出了成熟的方案。

輪換分爲兩種,一種是邊軍和禁軍輪換,還有一種是一定期限內回家過正常人的生活。

平均三到五年輪換一次,輪休時間根據服役時間決定,一般是兩三年左右。

考慮到未來大明的疆域會非常廣闊,輪換會變得很麻煩。

他們提出了長役概念,就是一次服役十年,即可轉爲預備役,以後不用再參軍服役了。

說白了就是十年換取終身自由。

陳景恪也想不出比這更合適的方法,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說到退役制度的時候,大家就有了分歧。

大家其實都不希望軍隊大規模退役,說來說去也就是老弱病殘可以退役,有些滑頭實在不好管的退役。

然後就沒有了。

陳景恪自然知道,這種退役制度形同虛設。

他想要的是正兒八經的退役制度,能促使軍隊不停換血的制度。

而不是抓住一批人使勁兒霍霍,直到這些人老死了才讓人回家。

所以他語氣有些強硬的道: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確切的制度,達到什麼標準可以離開軍隊,而不是含糊其辭的老弱病殘退役。”

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8章 聖人言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90.第90章 做人228.第227章 力學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13章 思烹狗第38章 聖人言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97章 建文?嘉文?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58章 得償所願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260章 無題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204.第203章 謀高麗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30章 預見能力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春節快樂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46章 回家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65章 組建海軍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228.第227章 力學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60章 老狐狸第12章 大幕開啓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265章 直搗黃龍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7章 將計就計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4章 新篇章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77.第176章 異常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77.第176章 異常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章 奪嫡旋渦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1章 揭皇榜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22章 突破口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11章 鴕鳥朱標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63章 無名宰相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3章 奪嫡旋渦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40章 演戲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02.第102章 假鈔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
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8章 聖人言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90.第90章 做人228.第227章 力學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13章 思烹狗第38章 聖人言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97章 建文?嘉文?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58章 得償所願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260章 無題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204.第203章 謀高麗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30章 預見能力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春節快樂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46章 回家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65章 組建海軍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228.第227章 力學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60章 老狐狸第12章 大幕開啓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265章 直搗黃龍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7章 將計就計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4章 新篇章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77.第176章 異常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77.第176章 異常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章 奪嫡旋渦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1章 揭皇榜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22章 突破口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11章 鴕鳥朱標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63章 無名宰相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3章 奪嫡旋渦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40章 演戲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02.第102章 假鈔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