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

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

寧波府象山縣石浦港,是中國四大漁港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朱元璋閉關鎖國時,留下了幾個港口造船備倭。

石浦港因其優越的自然環境、重要的戰略位置,成爲其中之一。

在確定開海政策之後,朱元璋進一步擴大了造船廠,並在原造船廠的基礎上組建了專門的衙門。

如青州提舉司、寧波提舉司、泉州提舉司,專門負責造船工作。

提舉司設提舉一名,爲正七品。

寧波提舉司負責浙江一帶的造船工作,主要辦公地點就是石浦港。

此時在石浦港的碼頭,停靠着四艘外型相似的鉅艦。

這四艘船長約四十四丈有餘,寬約近二十丈。

也就是長一百五十多米,寬六十多米,桅杆高數十米直插天際,其上似有亭臺樓閣。

朱雄英、徐允恭等人哪見過這場景,一個個嘴巴張的能吞下鵝蛋。

人羣也是一陣騷動,即便大家生活在長江畔,天天都能見到各樣的船隻。

但和一座城樓這麼大的,還是第一次見,。

‘見多識廣’的陳景恪,也不禁感到震驚。

前世他見過十萬噸級的巨輪,也遠遠看到過山東號、零五五,但那些船都是鋼鐵建造。

即便造的再大,都覺得理所當然。

他只是感嘆於國家強大,就沒有別的了。

可這是木質帆船,能造的如此龐大,帶給他的震撼反而要更大一些。

然後就是深深地嘆息,至少到現在爲止,中國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都是領先全世界的。

可惜……

這時有人喊道:“你們快看那邊,那些船好瘦。”

衆人舉目望去,在另一側的碼頭,停靠着五六艘大小不一的船隻。

這些船看起來更加低矮一些,最長的幾艘長度在二十七八丈的樣子,寬卻只有三四丈的樣子。

比起那些長寬比只有二點五比一的寶船,這些長寬比在七比一的船,確實要瘦的多。

但陳景恪卻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區別,那種鉅艦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寶船。

也就是鄭和下西洋時候乘坐的。

那些瘦長的戰艦,是根據他的設計打造的新式海船。

低矮是因爲吃水更深,且沒有太高的上層建築,這樣有助於抵抗風浪。

細長是爲了減少水的阻力,更有利於破開風浪,有效的提高船速。

這玩意兒用初中物理水平就能解答。

朱雄英是見過新式海船設計圖的,馬上就想到了緣由:

“那些就是你設計的新戰艦?”

陳景恪說道:“看起來很像,具體要等問過才知道。”

正說話間,一大羣人出現在道路不遠處,正是船廠那邊過來迎接太孫的。

確定安全之後,朱雄英帶人上前。

這還是石浦港船廠建立以來,第一次有國君前來視察——太孫是儲君,也是君。

船廠上下自然是非常激動。

寧波提舉司的負責人叫寧吉忠,也是跟隨朱元璋的老人。

當年大明還未建立,他就負責爲朱元璋打造戰船。

後來因功授官,從造船匠一躍成爲官僚階層。

寧吉忠見到朱雄英激動的熱淚盈眶,連連道:”

“像,實在太像了……當年我遠遠見過陛下,和太孫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當年我就後悔,沒敢上前和陛下說句話。”

“現在好了,能和太孫說上話,我死也瞑目了。”

這明顯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了,老朱和朱雄英並不是特別像。

用馬皇后的話來說,朱雄英的臉型輪廓更像常妃,只是少了幾分秀氣多了幾分俊朗。

不過一個老臣說像,飽含的是忠誠,自然沒誰會去計較。

對於這些忠心的老臣,朱雄英自然知道怎麼做,一番寬慰。

“……皇爺爺也是知道寧提舉的,誇你爲人忠誠船造的好,是大明的棟樑。”

一番話說的寧吉忠當場跪下,朝應天方向磕了幾個響頭。

然後又朝朱雄英磕了幾個頭,再起身額頭已然青紫。

看的衆人感動不已,朱雄英目光裡也多了幾分柔和。

陳景恪在感動之餘,也不禁感慨。

難怪這人能從工匠變成官吏,這一番做派,就不是普通工匠能做出來的。

之後,一行人進入船場。

很明顯能看得出來,船廠是經過刻意打掃的,到處都很整齊乾淨。

朱雄英興致勃勃的來到碼頭,近距離觀看這些大船,所帶來的震撼更加強烈:

“這些寶船是準備出海用的嗎?”

寧吉忠回道:“這微臣就不知道了,去年陛下下令,着三處船廠每家打造二十艘五千料寶船,於今年年末交船。”

“這四艘就是第一批打造出來的,還有八艘已經在建造中……”

朱雄英問道:“時間可不多了,能來得及嗎?”

寧吉忠自信的道:“可以,咱們已經很久沒造這種大船了,也缺少熟練的小工。”

“這四艘船是給大家練手用的,也是爲了鍛鍊小工。”

“現在人員已經磨合好,接下來速度就快了。”

朱雄英點點頭,又指着對面的船問道:“那些是新式戰船嗎?”

寧吉忠敬佩的道:“是的,都是新式戰船……”

“真不知道這是哪位大匠的手筆,按照他的設計思路,新式海船抗風浪能力倍增,深海航行也可保無恙。”

“真想拜訪一下,親自向他請教造船技藝。”

朱雄英笑道:“想拜訪他還不簡單,那新式海船就是我身邊這位陳伴讀設計的。”

“啊?”寧吉忠非常驚訝,將信將疑的道:“這……這……陳伴讀懂造船?”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我不懂造船,但我懂學問。”

“根據我所學,推測什麼樣的船抵抗風浪能力更強,然後將想法告訴伱們。”

“你們再根據這些想法,建造出新式海船……”

“所以,這些船是我們共同研製而成,非我一人之功。”

寧吉忠嘴巴張了又張,最終化爲苦笑:

“是啊,我們吃虧就吃虧在不懂學問,只能靠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造船。”

“不懂其中的原理,很難設計出新的船型。”

陳景恪點點頭,何止是造船業,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百工技藝普遍都是這種情況。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就照着做。

改良全靠偶然出現的天才,或者某人靈光一現。

五千料的大船,其實是宋朝時期的技術。

元朝繼承,然後再傳承到明朝,依然沒有太大的進步。

接下來,朱雄英先後登上寶船和新式戰船,參觀一下內部情況。

他發現新式戰船上,留有很多小門,就問道:

“這是做什麼的?”

寧吉忠介紹道:“這是給火炮留的口子……”

陳景恪驚訝的道:“火炮,現在火炮已經上船了?”

寧吉忠笑道:“陳伴讀哪裡的話,火炮早就上船了。”

“當年陛下率領水師攻打僞帝陳友諒,很多船上就裝有火炮。”

朱雄英也說道:“確實如此,皇爺爺乘坐的船,就被火炮擊碎了,還好他提前一步換乘了船隻。”

寧吉忠恭維道:“陛下乃天命之主,自有天佑。”

陳景恪確實有些驚訝,他以爲炮艦是西方搞出來的玩意兒,沒想到中國那麼早就有了。

但……可惜啊,沒有後續發展。 這時寧吉忠說道:“大炮又沉又笨,發射速度也慢,也就前面還有點用。”

“真正決勝負的,還是近距離跳幫戰。”

陳景恪搖搖頭,沒有多說什麼。

但心中已經決定,回去就好好弄一弄火槍火炮。

雖然他不是搞機械的,也不是軍工達人。

但一些紀錄片還是看過的,知道大致的發展過程。

就和造船一樣,提出發展方向,讓工匠們去研究就可以了。

大明不缺優秀的工匠,缺的就是有人指明方向。

站在船頭甲板吹着海風,朱雄英問道:

“這些寶船,製造很難吧?”

寧吉忠不無得意的道:“很難,現在大明能造出這種船的,只有青州、泉州和寧波三家船廠。”

“青州船廠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就是從我們這裡抽調的。”

“他們那裡技藝最好的大匠梅艨,就是我們船廠梅老實的兒子。”

陳景恪若有所思的道:“梅老實,梅艨、梅船、梅舷、梅艄,父子五人是大明造船技藝最高的人之一。”

“尤其是他們還是父子,更是難得。”

寧吉忠有些驚訝,說道:“陳伴讀見識廣博,確實如此。”

“他們或許技藝不是最好的,但父子五人都是造船大匠,在大明都是獨一份。”

“只可惜……”說着他搖搖頭,沒有繼續往下說。

朱雄英眉頭一挑,問道:“哦,可惜什麼?”

寧吉忠遲疑了一下,才說道:“梅老實和我一樣,很早以前就追隨陛下,造船技藝比我還好。”

“只是爲人老實不善言辭,建國後封賞,只得了一些賞錢。”

“然後全家就被劃爲匠籍……四個兒子,到現在還有兩個沒討上婆娘。”

朱雄英驚訝的道:“爲何會如此?他們技藝如此高超,應該會有很多女兒爭相嫁給他們纔是。”

寧吉忠搖搖頭,有些話他不敢說。

陳景恪卻知道是什麼原因,嘆道:“匠籍地位低下,子孫世世代代爲匠籍。”

“莫說是好人家的女兒,就算是勾欄女也不願意嫁給他們啊。”

寧吉忠有些驚訝的看了一眼陳景恪,沒想到他竟然瞭解的這般清楚。

朱雄英臉色有些難看,問道:“是如此嗎?”

有人帶了頭,寧吉忠也不再隱瞞,說道:

“卻如陳伴讀所言,梅老實那兩個兒子能娶上婆娘,還是用女兒和別的工匠換親換來的。”

“只可惜,他只有兩個女兒……”

匠籍如奴籍,一入匠籍子子孫孫爲奴。

不能脫籍,不能從事本質工作以外的任何工作。

免費替朝廷幹活,領着微薄的俸祿,大多數時候俸祿都發不下來。

哪家的達官貴人想建房子了,也可以免費從工部借工匠……

工匠的地位有多低呢,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身份。

自家的女兒,是絕不可能嫁給別的工匠的。

一般也會找個好人家,半送半嫁的脫離苦海。

除非是兩家換親,就如梅老實的兩個兒子一樣。

否則,除非走狗屎運,只能一輩子單身。

朱雄英的心情沉重了許多,也不見了剛纔的興奮:

“帶我去船塢看看吧。”

寧吉忠摸不清他的心思,不敢再說什麼,在前邊引路來到船塢。

巨大的工地上,數千人在忙碌着,幾艘鉅艦一點點成型。

這些工匠的衣服應該是洗過的,但基本都是破破爛爛,補丁摞補丁。

沒有見到一個衣服是完整的。

徐允恭小聲的說道:“這些工匠全都剃髮了。”

陳景恪早就發現了這一點,只是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寧吉忠連忙解釋道:“這是和水師學的,武定侯說這是……”

“哦,對了,這就是陳伴讀提倡大家剃髮的。”

“工匠乾的就是辛苦活,頭髮長很不方便,所以也剃了。”

朱雄英點點頭,說道:“剃了好,過幾天我也準備剃了……梅老實呢,讓他老見我。”

寧吉忠遲疑道:“這……他沒見過世面,我怕他不懂禮衝撞了太孫。”

朱雄英說道:“沒事,我不會與他一般見識的,讓他過來吧。”

陳景恪也說道:“去吧,說不定有好事呢。”

因爲改進新船的事情,寧吉忠對他反而更信任一些。

見他如此說,也就沒有在多想,就差人去將梅老實喊了過來。

沒多久,一個頭發花白身形佝僂的老頭,被帶了過來。

“噗通……”老頭連頭都不敢擡,遠遠就跪在地上磕頭:

“草民梅老實參見太孫……”

說完就趴在地上一動不敢動,從不停顫抖的身軀,就能看出是多麼的緊張。

朱雄英說道:“起來吧。”

梅老實卻像是沒聽到一般,依然跪着一動不動。

寧吉忠生怕朱雄英生氣,連忙呵斥道:

“梅老實,還不快起來。”

朱雄英卻伸手攔住他,說道:“不用爲難他了……給他們父子放匠爲良,並授予官職。”

寧吉忠狂喜,連忙道:“謝太孫,謝太孫……”

然後就發現梅老實依然趴在地上一動不動,連忙衝過去狠狠一腳蹬在他的背上:

“你個混賬,還不快謝恩。”

梅老實似乎才反應過來,但依然沒有開口,只是不停的磕頭。

只是幾下,腳下的石頭就出現了血跡。

朱雄英深吸口氣,也沒了看下去的心思,一甩袖說道:

“我累了,回去歇息吧。”

說完轉身就走。

寧吉忠拔腿就跟了上來,說道:“太孫莫要與他這蠢人一般見識,回頭我狠狠教訓他。”

朱雄英搖搖頭,沒有說什麼。

陳景恪出聲道:“寧提舉無需解釋,太孫心如明鏡,什麼都知道。”

寧吉忠這才閉嘴,殷勤的在前方引路。

方纔他趁機提起梅老實,本意是看太孫能不能賞賜點財物。

有了錢,梅老實就可以給兩個兒子買媳婦。

誰知道竟然直接放良了,還要授官,這簡直就是天大的驚喜。

都說太孫乃天命之主,將來他登基必將造福天下。

看來傳言確實是真的啊。

還有這個陳伴讀,傳說裡的應命賢臣,果然賢明。

大明未來可期啊。

這幾天調整確實很有效果,現在感覺腦子清醒多了,人也沒那麼疲憊了。

這幾天我會試着多寫一點。

至於什麼時候恢復兩章八千字,我也不敢給大家承諾。

只能說盡快,最多不超過這一週。

(本章完)

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60章 老狐狸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98章 無題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268章 無題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299章 繼續無題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08章 新書構思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218.第217章 無題第25章 明心志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341章 挖坑殺人210.第209章 陽謀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春節快樂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2章 突破口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92章 河西戰略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5章 組建海軍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11章 鴕鳥朱標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268章 無題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18章 洛下學宮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2章 突破口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禪位大典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241章 漢四郡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4章 奇藥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4章 新篇章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
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60章 老狐狸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98章 無題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268章 無題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299章 繼續無題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08章 新書構思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218.第217章 無題第25章 明心志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341章 挖坑殺人210.第209章 陽謀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春節快樂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2章 突破口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92章 河西戰略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5章 組建海軍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11章 鴕鳥朱標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268章 無題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18章 洛下學宮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2章 突破口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禪位大典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241章 漢四郡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4章 奇藥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4章 新篇章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