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第217章 無題

第217章 無題

陳景恪最近幾天搞了不少發明,但要說最讓衆人震撼的,反而是織布機的飛梭。

彈簧、軸承、滑輪組,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發明。

大家在震撼之餘,也只是覺得他很厲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就好比一個學渣,不會去揣測次次考一百分的人,是怎麼考的一樣。

正因爲太厲害,他們反而不願意去想,爲什麼陳景恪就能發明出軸承和滑輪組。

而是很自然的將一切歸結於天賦——我做不到,他厲害是應該的。

但飛梭不一樣,這就是一個改良,一個他們完全能看懂,也能做到的事情。

梭子他們見過,釣魚用的繞線輪他們也見過——繞線輪宋朝就有了。

只需要轉變一下思維,將兩者組合在一起,就能讓織布的效率提高五六倍。

在看到飛梭的時候,很多人心中下意識的產生了一個想法:

原來這麼簡單,爲何我就沒想到呢?

就好比是考三十分的人,去看考四十分的人。

爲啥我就比他少了十分呢?不服啊。

但正因爲如此,飛梭帶給他們的震撼,才更加強烈。

尤其是朱雄英,感觸是最深的。

陳景恪一直給他灌輸生產力這個概念,使得他下意識的認爲,這玩意兒應該很高端很難。

軸承和滑輪組,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這也導致他無法理解,大字不識一個,純靠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吃飯的工匠,能對此做出多大貢獻。

他們能想出軸承這種高級玩意兒嗎?

能想出滑輪組嗎?

很明顯,不能。

那麼,爲何陳景恪還一直認爲工匠很重要呢?

不過儘管無法理解,出於信任他還是相信了。

可是飛梭讓他知道了,原來生產力的提高可以如此簡單。

就算是普通工匠,潛心去琢磨也能弄的出來。

可是自黃道婆改良織布機至今,已經過去一兩百年時間,爲何沒有人做出改變呢?

他想起了陳景恪之前給他說的話:“工匠地位太低,積極性太差。”

“且真正拿主意的是管理他們的官吏,這些官吏只關心自己的任務,關心烏紗帽。”

“技術的革新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好處,如果革新失敗,反而要因此擔責。”

“所以他們是最不喜歡技術改良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工匠想到了什麼好主意,也沒有地方去試驗。”

“有學問的人不屑於去研究技術,掌握技術的人地位低下……”

“生產力的進步,全靠百姓在實踐中的偶然發現,進展自然緩慢。”

此時,他對這一番話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也更加堅定了廢除匠籍制度的決心。

如果皇爺爺不同意,我就絕食給他看……

嗯,還是算了,餓着挺難受的。

他要是不同意,就等我登基了,統統給廢掉。

就不信他還能反對。

之後,朱雄英就下令,讓當地官府全力推廣新式飛梭。

並且再次寫了一封奏疏,連帶着飛梭樣品一起送回了應天。

然後一行人就繼續上路,前往江西和朱棡會和。

走到半路,遇到了一隊差役,押着上百人在前行。

被押送的人,一二十個一組,用繩子拴起來。

說他們是囚犯吧,這些人身上也沒穿囚服,且押送的力量也太兒戲了。

可要說他們不是囚犯,爲何要用繩子拴起來?

陳景恪將人攔停,仔細一問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江西那邊被拆分的宗族成員,這一批要押送到北平定居。

用繩子拴起來是怕他們逃走。

對此陳景恪也不好說什麼,但想想北平和此地的距離,他皺眉問道:

“你們就這樣步行去北平?”

差役賠笑道:“貴人說笑了,哪能呢。將他們送到渡口,乘船順着大運河北上。”

陳景恪這才放他們離開。

將事情告訴朱雄英,他只是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隊伍繼續行駛,之後又遇到十幾批押送百姓的隊伍,粗略估計有數千人被送走。

這還只是他們看到的,沒看到的不知道有多少。

由此可見,這次朝廷的決心有多大。

一路到達江西省治南昌,江西布政使等官吏出城十里相迎。

而朱棡則在城門口迎接。

如果是朱元璋來,他肯定出城三十里親迎。

如果是朱標來,至少也要出城十里。

朱雄英過來,他作爲長輩出城迎接是符合禮節的。

叔侄相見,自然非常的開心,其他人都成了配角。

寒暄了幾句,衆人就進入城內,去往朱棡的臨時住所。

到達南昌城中,發現大街上閒逛的人非常少,碰到的人基本都是步履匆匆。

尤其是看到他們的隊伍,更是慌忙躲開如避蛇蠍。

朱雄英正想問原因,卻從朱棡臉上輕蔑的表情找到了答案。

恐怕此時自己三叔的名聲,在江西等地已經能止小兒夜啼了吧。

陳景恪也猜到了原因。

朱棡帶着錦衣衛,協同軍隊在福建、江西、湖廣三地,殺的血流成河。

百姓們自然懼怕。

只希望能解決當地的宗族,不讓這一番血白流。

到達朱棡的住處,朱雄英和山西布政使等人簡單聊了幾句,就藉口旅途勞累,讓他們離開了。

並且表示什麼迎接晚宴之類的,也一概不用準備。

衆人自然知道叔侄有話要談,很識趣的離開了。

屋內只剩下叔侄兩個,一番交談之後,朱雄英才明白具體發生了什麼。

江南有太多從兩晉唐宋時期,就遷徙來的宗族,千年傳承讓他們內部尤爲的團結。

很多宗族藏匿着大量人口,背地裡甚至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宗法比國法還要大,完全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朝廷清查人口,這些大宗族眼見賄賂不成,就意圖憑藉塢堡反抗。

朱棡是什麼性子,正找不到藉口殺人呢。

當下直接調集軍隊攻打,可謂是死傷無數。

如果不是去年朝廷調整了江南的賦稅,如果不是在這裡安插了許多軍戶村落。

三地早就被激起民變了。

被打擊的不只是宗族,還有地方士紳以及官僚,相當於是對三省來了個大洗牌。

朱棡自己統計的人數,大半年時間殺了四萬餘人。

計劃在下半年遷走二十五萬人。

這些人全都是各大宗族的人口,至於普通百姓,他沒有動。

這也是沒有發生民變的另一個原因。

討厭宗族的可不只是朝廷,還包括普通百姓,他們可沒少被宗族欺凌。 現在眼見朝廷對這些人動手,自然是拍手稱快。

甚至有很多百姓主動去找錦衣衛告狀,說自家以前如何被欺凌的。

朱雄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百姓找錦衣衛告狀?”

朱棡說道:“宗族勢力上瞞君下欺民,這麼多年來,被他們欺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現在朝廷要收拾他們,之前被欺壓的人自然會站出來報仇,宗族勢力可以說是牆倒衆人推。”

“百姓雖然很怕錦衣衛,但更想報仇。”

“下一步我準備去兩廣,那裡的宗族勢力也非常強。”

“這一次,我於鏊徹底解決三省宗族問題,讓朝廷的政令能直達鄉里。”

朱雄英很是感動,說道:“就是苦了三叔,要替朝廷揹負罵名。”

朱棡笑道:“哈哈……說這見外的話做什麼,這天下是咱們朱家的,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叔侄倆聊了許久,對很多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隔天,朱雄英就決定微服私訪,好好看看這裡的情況。

朱棡並未反對,只是讓他小心。

陳景恪和徐允恭自然要緊隨左右。

悄悄離開住處,去了幾個人多的地方。

只是大街上的人一聽他們是外地口音,馬上就變得警惕起來。

本來聊的很熱鬧的人羣,也一鬨而散。

不用問,肯定是錦衣衛鬧的,怕被抓起來。

轉了半天,衆人打聽到的消息也很有限,只能打道回府。

剛走到門口,就見有兩個操持奇特口音,穿着奇怪服飾的人,在和門衛說着什麼。

但門衛們明顯很不耐煩,連踢帶打的想將他們驅趕走。

只是兩人很執着,被打了也不走,不停的說着什麼。

直到門衛們抽出兵器,他們才嚇的狼狽而逃。

但依然沒有離開,而是遠遠的看着。

朱雄英指了指那兩個人:“問問他們是什麼人,做什麼的。”

一名護衛馬上過去,一番交流之後回來說道:

“稟太孫,他們是土民,其中一人自稱乃土蠻一部落的首領,名爲巴優。”

朱雄英有些疑惑,問道:“土蠻首領?他們來這裡做什麼?”

那護衛回道:“說是求見晉王,欲奉上部族名冊祈求入籍。”

朱雄英更加疑惑:“入籍?蠻夷主動要求入籍是好事,爲何會如此?”

護衛哪知道這個,只是低着頭並不回答。

陳景恪卻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真相如何,將他們喊過來一問便知。”

朱雄英立即就讓人,將那兩人喊過來。

那兩人自然也看得出他們不是一般人,小心翼翼的靠過來,在十米開外就被攔住。

那名年長一些,大約四十多歲的人行禮道:

“巴優見過貴人,不知貴人有何吩咐?”

朱雄英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爲何在這裡?”

巴優再次將自己的來歷和打算介紹了一遍,並且還拿出了當地衙門出具的證明。

確實是一個土蠻小部落的首領。

確定了身份,朱雄英才開始詢問,爲何要用這種辦法入籍:

“莫非在當地不能入籍嗎?”

巴優嘆道:“哪有那般容易……”

隨着他的介紹,衆人終於知道了原因,地方衙門還真不敢給他們入籍。

這事兒說起來很複雜。

土蠻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每個部落的利益訴求都不一樣。

大部落自然想要特權,尤其是部落首領往往不願意放棄權力,時常和衙門對抗。

中小部落就沒那麼多野心了,只想着好好過日子。

現在已經是大明的天下,能入籍大明自然是最好的,否則一輩子都是土蠻。

離開部落去做生意,都要經過一道道盤查,說不定就被打死了。

然而對於朝廷來說,很難做到一一分辨。

往往採取最簡單粗暴的做法,將所有土蠻視爲一體。

土蠻的某某部落剛剛纔造反,你們還想入籍大明?想什麼呢?

不把伱們剿滅,就是對你們的恩賜了。

“以前我們也不敢奢求入籍……但這本書上寫的,我們和漢人一樣都是華夏後人。”

說着,巴優小心翼翼的,從懷裡掏出一本書。

護衛將此書傳過來,正是《華夏簡史》。

看到這本書,陳景恪心中不禁多了幾分一樣的感覺。

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自己提議編寫此書,就沒有白費啊。

朱雄英也非常意外,看向巴優的目光,也和善了幾分:

“繼續說,後面如何了。”

巴優眼巴巴的看着那本書,並不回答。

朱雄英啞然失笑,將書換給他。

巴優連忙將書收起,纔回道:

“我就想着,此書乃陛下頒發天下,定然不會有假。”

“我們也是大明子民,也應該入籍纔是。”

“於是就拿着此書找到衙門,結果沒有一人敢於辦理……”

“還有些人嘲笑我,說漢就是漢,蠻就是蠻,別癡心妄想了。”

“但我不信,陛下乃天子,豈會欺騙我們小民百姓,就不停的找人……”

“後來還是一個相熟的官吏不忍心,就告訴我,此事朝廷不發話沒人敢給我們辦理。”

“還指引我來找晉王,說他乃陛下親子,負責清查人口。”

“只要他開口,定然能入籍的……於是我就來到了這裡……”

“誰知在這裡守了許多天,都未能見到晉王……”

朱雄英點點頭,卻並未說什麼,而是將目光看向陳景恪:

“你覺得該如何做纔好?”

陳景恪說道:“先將他們帶回去,再派人查清身份,然後等晉王回來再做定奪。”

朱雄英說道:“好……你們兩個先隨我回去,過幾日自會給你們一個答覆。”

巴優自然不願意,但看了看周圍凶神惡煞般的護衛,又不敢直接拒絕。

就委婉的說道:“能去貴人家裡做客,自是我的榮幸。但我還要等晉王,實在不方便。”

朱雄英大笑道:“哈哈……我就是帶你去見晉王啊。”

說着當先踏入晉王府。

巴優見門衛沒有攔他,還非常恭敬的行禮,頓時就知道身份不簡單。

心下又是忐忑又是激動。

咬咬牙,也跟了上來。

(本章完)

第251章 新的課題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237章 無題97.第97章 繼續說啊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96章 博望侯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34章 新篇章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71章 自古以來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326章 有錢任性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71章 進退有據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83章 讓他當駙馬?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55章 正義執行禪位大典第25章 明心志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3章 再出手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春節快樂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231.第230章 無題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75章 竹書紀年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96章 博望侯第24章 奇藥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313章 見聞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286章 意外之喜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43章 暴斃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253章 帝國時代
第251章 新的課題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237章 無題97.第97章 繼續說啊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96章 博望侯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34章 新篇章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71章 自古以來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326章 有錢任性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71章 進退有據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83章 讓他當駙馬?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55章 正義執行禪位大典第25章 明心志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23章 再出手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春節快樂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231.第230章 無題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75章 竹書紀年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96章 博望侯第24章 奇藥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313章 見聞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286章 意外之喜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43章 暴斃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253章 帝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