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無題

衆人都驚訝的都看向藍玉。

剛纔大家的分析你是一句都沒聽嗎?

這都敢去?

馮勝勸道:“永昌侯,我知你素來勇武……”

“但此次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莫要衝動行事。”

藍玉面色嚴肅:“你們能想到的問題,北元人也能想到。”

“他們肯定想不到,我們會冒着大雪奔襲八百里發動突襲。”

“以有心算無心,此戰必勝。”

馮勝搖搖頭說道:“你說的固然有道理,但草原氣候寒冷,突襲又要求速戰速決。”

“將士們頂風冒雪奔襲數百里,還能剩下多少戰鬥力?”

其他人也紛紛勸阻:“是啊,永昌侯莫要意氣用事。”

然後,藍玉吃了陳景恪開的秘藥生出了兒子,還生了倆。

馮勝露出釋然之色。

“就拜託我在遼東試驗一下,看看有哪些優缺點。”

莫不是真的遭了天譴?

逆天改命給藍玉整了倆兒子,老天爺懲罰他自己生不出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他馮勝就是有一百張臉,也不好意思去求秘藥啊。

也就越想和陳景恪攀上關係。

好好的爲什麼要得罪人家?

雖然他們解釋的是,公主年齡還小,過兩年再要孩子。

“永昌侯送幾件樣品給我,我着人打造一批幫他做試驗。”

後來被陳景恪給阻止了。

自然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他和藍玉的關係人盡皆知,讓藍玉幫忙試驗新裝備,是很正常的事情。

陳景恪結婚那麼久,公主的肚子到現在都沒動靜。

當年藍玉求子採用的方法,他也一樣不落的全試了。

這個女兒嫁給了常茂,然後常茂也沒有孩子。

可依然引起了大家的懷疑。

“陳伴讀乃大才,他發明的禦寒之物定然不凡。”

“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沒有告訴將軍。”

必須要摻和一腳,說不定陳景恪一高興,就給他幾包秘藥呢。

天知道爲了這事兒,他馮勝都愁成啥了。

“此乃陳伴讀發明的禦寒之物,還未經過驗證是否有用。”

連個女兒都沒有。

此時聽說陳景恪弄了新發明,讓藍玉幫着試驗,他也立即就動了心思。

對此事自然是非常的上心。

是皇帝有別的想法,還是有人故意隱瞞?

藍玉自然知道其中的道道,就解釋道: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篤信陳景恪真的掌握有秘法。

更準確的說,只有一個女兒。

“總共也就一千套,被分發給了我的親軍……”

親軍的私人屬性很強,怎麼給他們配備裝備,主將擁有完全自主權,無需報告任何人。

而且對這位陳伴讀,他馮勝可不敢得罪,甚至還很巴結對方。

他馮勝也想生兒子。

他是軍隊主帥,爲何不知道有這樣的裝備?

再加上江湖傳聞,給人施展秘法配藥,會遭天譴的。

但他一直沒能和陳景恪攀上關係,甚至因爲女婿常茂的原因,兩家還間接的有點小摩擦。

萬一能弄到秘藥呢。

原因很簡單,他也沒兒子。

他不但沒有恨陳景恪,反而埋怨常茂不長眼。

況且還牽扯到了陳景恪。

藍玉嘴角浮起一絲笑容,說道:

本來這次出征,他想把常茂也帶上,送點功勞給這個女婿。

馮勝先是驚訝,然後心中有些不愉:

“竟有此物?”

“你們說的我都知道,但我有防寒用的裝備,可以最大程度保存將士們的戰鬥力。”

“若真有用,我大軍就不懼遼東苦寒了。”

衆人沒想到他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快,有些驚訝。

比較親近的人,則很快就猜到了其中的緣由,也只能苦笑不已。

這事兒,是真沒辦法勸。

之後藍玉帶着人去看了自己的親衛,主要是看禦寒服。

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就皮靴、頭套、帽子、手套、睡袋,加上一件遮風用的披風。

皮靴、披風、帽子等物品自古有之。

手套有人認爲是舶來品,實際上我國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只不過一直沒有推廣開來。

真正算是新發明的,只有睡袋和頭套了。

所以,在看到實際樣品之後,衆人都很是失望。

倒不是說這些東西不能保暖,皮毛製作的衣物,保暖能力絕對沒有問題。

可那又如何?

誰不知道這些東西保暖?爲何以前沒人用?

是他們不想用嗎?

不,是用不起。

幾十萬大軍,幾十萬套皮革禦寒物,朝廷也擔負不起。

看着面面相覷的衆人,藍玉強忍笑意,問道:

“諸位,有這樣的禦寒之物,區區風雪又算得了什麼。”

馮勝黑着臉問道:“你說這是陳伴讀設計的禦寒之物?”

他哪還不知道,藍玉把陳景恪搬出來,就是爲了拿捏他。

藍玉點頭道:“對啊,這睡袋,這頭套……都是陳伴讀設計的。”

馮勝伸手指了指他,好半晌才說道:

“我知道你想發動奇襲,但不要拿兒郎們的性命開玩笑。”

其他人雖然沒說話,但也都點頭贊同。

還以爲你有什麼神秘裝備呢,沒想到就這。

伱藍玉不怕死,但也不能不拿手下的弟兄不當人吧?

藍玉正色道:“一萬套,只要給我準備一萬套皮革冬衣,我就能對慶州元軍發動突襲。”

馮勝眉頭皺起:“慶州有納哈出的兩萬人,還有北元王庭的五萬援軍,共計七萬人。”

“還有數以十萬計的北元百姓,你確定就帶一萬人?”

藍玉肯定的道:“突襲不在於人多,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當年霍去病以幾千騎就能縱橫大漠,蘇定方以四千人就對頡利汗賬發起衝鋒……”

“區區慶州元軍,給我一萬人足以。”

馮勝面露沉吟之色。

一萬套皮革寒衣,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大明爲這一戰準備了兩年多,囤積了大量軍需物資,抽出一部分打造一萬套寒衣並不難。

他要考慮的是這麼做的風險。

那可是一萬騎兵,藍玉也不是普通將領,一旦有所折損。

就算將遼東打下來,恐怕也無法彌補。

藍玉繼續解道:“至於隱藏行蹤的事情,更不用擔心。”

“草原天寒地凍,牧民都會藏在氈房裡抵禦嚴寒,輕易不會外出。”“大雪不便於我軍行動,也同樣不利於他們出行。”

“就算途中有人發現了我軍行蹤,也沒有辦法通知慶州元軍。”

“所以,此行我有七成把握可大獲全勝。”

行軍打仗,七成把握已經足夠了。

其他人也基本被說服,這個險值得冒啊。

在衆人的注視下,馮勝緩緩點頭,說道:

“好,傳我軍令,全力打造一萬套寒衣給永昌侯。”

“再傳我軍令,凡參與此次奔襲戰者,無論是否殺敵,皆加一級軍功。”

——

軍隊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後勤補給方面立即抽調役夫開始打造冬衣。

這個時候已經無所謂精緻不精緻了,將幾塊皮革縫製在一起,能套在身上就行了。

藍玉則從自己的部下抽調了一萬精銳,做出發前的最後準備。

冒着風雪千里奔襲,屬實非常危險。

但所有被選中的人,皆興奮不已。

沒被選中的,則都羨慕的看向他們。

平白加一級軍功啊,足夠一個普通的小卒獲得勳位了。

哪怕是凍死在路上,都是值得的。

而且這一級軍功還是保底,期間要是有斬首,還會有更多的獎勵。

不少立功心切的,甚至心下埋怨自家主將,爲啥不能將這個機會給搶了。

一般人都還在盯着慶州,但有一個人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那就是徐允恭。

他可是知道陳景恪的‘直搗龍城’計劃的,藍玉主動請纓奔襲慶州,大概率是爲了積累經驗。

找到藍玉問了一下,果然如此。

就是爲後續掛帥遠征北元王庭做準備。

藍玉還問道:“你對此戰可有想法?”

徐允恭想了想說道:“此戰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們的行動必須要快。”

“所以我建議,一人三馬,馬歇人不歇,三日內趕到慶州。”

“然後用一日時間修整恢復體力,於夜間發動突襲。”

“最好先派遣一支先鋒軍,穿上北元軍服殺入敵陣,徹底攪亂敵軍。”

“等敵營混亂,大軍再順勢掩殺。”

“北元人不知道敵人有多少,必不敢迎戰……”

藍玉不禁點頭,和他想到一起去了:

“怎麼樣,敢不敢當一次先鋒官?”

徐允恭大喜,說道:“真的?謝將軍,末將不會讓您失望的。”

這是潑天大功,但同樣也是九死一生。

他沒想到,藍玉竟然會將這個任務交給他。

畢竟以他的身份,有任何閃失後果都很嚴重。

但凡換個將領,都不會讓他來執行這個任務。而是讓他跟隨大軍,安安穩穩的拿一份軍功。

這樣對誰都能交代的過去。

但藍玉就是藍玉,自己一直是先鋒大將,也敢於打破規則用人。

在他看來,危險怕什麼?

敢豁出命去幹的,纔是真正的軍人。

當然,他也不是那種只知道衝鋒陷陣的無腦之人,對兵法還是很有一套的。

決定攬下奇襲慶州之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讓徐允恭當先鋒官,也同樣是經過充分考慮的。

沒有五六成的把握,他是不會這麼幹的。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元朝和別的異族朝代的不同。

基本上,所有異族入主中原,都會被漢人同化。

唯有元朝人,始終保持着獨立性,維持着自己的生活習慣。

元朝百姓幾乎沒有南下,依然生活在草原上。

貴族官僚雖然會去中原和南方任職,但大多也會住氈房、吃奶疙瘩。

甚至,他們將山東、河南等大片土地劃爲牧場。

南方那邊基本都是漢族官僚治理,蒙元只派遣個別官吏去監督。

朱元璋自己就說過,元朝失之於寬。

這個寬不是寬仁的寬,是寬鬆的寬。

這裡提一句,蒙元將北方大片肥沃土地劃爲牧場,造成了北方經濟的進一步蕭條。

但等到元朝末年,這些戰馬就成了義軍的戰利品,用來和元朝軍隊作戰。

就連在南京立足的朱元璋,都不缺騎兵。

不得不說,報應不爽啊。

言歸正傳。

蒙元一直保持着草原的生活習慣,在中原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慶州這樣的草原地區。

所以,慶州的城池非常低矮。

當地人以部落而居,住的也都是氈房。

是的,即便是在城內,他們也是住的氈房而不是土木建造的房屋。

這就爲大軍突襲創造了客觀條件。

如果慶州有堅固城池,藍玉是絕對不會去幹這件事情的,那無異於送死。

三日後緊急趕製的禦寒衣全部完成,換裝之後全軍開拔。

越過燕山,天地一片白茫茫,再見不到別的顏色。

萬人大軍,猶如巨大畫卷上不起眼的小白點。

大風夾雜着雪粒,從每一個縫隙往人身體裡鑽。

將士們伏在馬背上,儘量讓自己和戰馬貼在一起,減少迎風面。

同時還能借助馬的體溫,來溫暖自身。

即便如此,也只覺渾身冰涼。

每隔半個時辰,大家就集體換乘馬匹。

晚上速度會慢下來,一部分人將睡袋套在自己身上,在馬背上睡覺。

另一部分人則負責引導馬匹前行,半夜則輪換休息。

如此晝夜兼程,只用了兩日大軍就順利到達慶州附近。

徐允恭派出斥候巡視警戒,同時抓了一些人審問慶州的具體情況。

果然如藍玉所料,北元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明軍會在這樣的天氣發動突襲,沒有絲毫的準備。

城門大開晝夜不閉,只在旁邊擺放了幾個拒馬以做防禦。

城內百姓和軍人更是混居在一起。

連應有的警戒都沒有做好,斥候巡邏也只在周圍二三十里範圍,草草轉一圈做個樣子。

面對敵人給出的機會,藍玉自然不會放過。

大軍修整一天,讓將士們恢復體力也讓戰馬得到休息。

二月九日夜,大軍正式出動。

徐允恭率領一支五百人的先鋒營,全部換上北元軍服。

先是派小股部隊悄悄摸到城邊,殺掉守衛,將拒馬挪開。

接到消息的先鋒營,全部上馬開始加速,直接從城門衝進了慶州城。

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8章 聖人言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89章 政變第292章 河西戰略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90.第90章 做人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241章 漢四郡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300章 閃電戰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4章 新篇章第268章 無題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8章 御下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43章 暴斃第71章 自古以來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87.第87章 病之源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52章 解決之法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45章 葬禮?秀場!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07.第107章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68章 無題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237章 無題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58章 唯儒獨尊第4章 力挽狂瀾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89章 政變第268章 無題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100.第100章 廷議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0章 聽你爹我的90.第90章 做人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8章 聖人言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68章 無題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
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8章 聖人言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89章 政變第292章 河西戰略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90.第90章 做人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241章 漢四郡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300章 閃電戰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4章 新篇章第268章 無題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8章 御下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43章 暴斃第71章 自古以來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87.第87章 病之源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52章 解決之法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45章 葬禮?秀場!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07.第107章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68章 無題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237章 無題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58章 唯儒獨尊第4章 力挽狂瀾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289章 政變第268章 無題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100.第100章 廷議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0章 聽你爹我的90.第90章 做人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8章 聖人言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68章 無題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