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偉大思想

第316章 偉大思想

文官集團對於大理寺的變動,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正如陳景恪所說,司法的底層思想邏輯不變,不論換多少個人,大理寺依然是儒家的大理寺。

爲啥當初朝廷要搞司法獨立的時候,文官集團沒有反對,反而視之爲己方力量的擴大?

原因就在這裡。

朱元璋雖然有些失望,但提前得到陳景恪的提醒,也沒有再瞎折騰。

能把戶部剝離出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接下來還是全力推行階梯性收稅爲主。

想要推行新法,依然離不開基層官吏的執行。

說來說去,還是要依靠儒家官吏。

換成別的皇帝,在打了一棒子之後,就會給儒家一顆甜棗,希望他們支持新政。

但朱元璋沒有,他的辦法始終如一。

如果一棒子不夠,那就再來兩棒子三棒子……

要麼你執行我的命令,要麼我把你打死換個人上來。

所以,在他的明示下,蔣𤩽那邊拿出了一摞子口供,被供出來的各級官吏三百餘人。

朱元璋下令,將其中幾十名典型打入詔獄。

然後告訴剩下的人,給咱努力推行新政,否則也去詔獄呆着去吧。

事實證明,面對屠刀的時候,能堅持己見的人不多。

尤其還是在他們被抓住小尾巴的情況下,那是死了都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他們只能不情不願的,加入推行新政的行列。

你以爲這就完了?

不,朱元璋又放出風去。

新抓入詔獄的這些人也招了……

有一個詞叫做賊心虛,於是又有更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出身。

當然了,朱元璋也沒有將全部希望,都放在儒家官員身上。

已經組建完成的預備役體系,也開始發揮作用。

通過臨時軍訓,將新政的信息傳達到基層。

並且還鼓勵百姓,舉報隱瞞土地情況的士紳地主。

稅務稽查司也出手,給每一家土地超過千畝的地主,送去了一份稅務清單。

朝廷頒佈了新稅法,這是您明年需要繳納的賦稅。

怕您不知道新政,漏繳觸犯律法,我們特意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哦。

絕不是什麼威脅。

請遵守國家稅法,準時繳納賦稅。

您最忠誠的夥伴,大明稅務稽查司。

稅務稽查司成立時間雖短,但其兇名已經可以和錦衣衛比肩。

而且他們比錦衣衛更加具有主動性。

錦衣衛是聽命辦事,皇帝下發命令他們纔會出動。

稅務稽查司不同,他們是爲自己的腰包乾活。

朝廷規定,追繳的稅款七成上繳國庫,一成作爲辦公經費,剩下兩成歸辦案人員。

那可是足足兩成。

就連貴爲皇帝的老朱,都心疼的想反悔,更別提下面的官吏了。

在如此鉅額的利益面前,他們的積極性有多高可想而知。

且行事風格非常狂野,堪稱六親不認,親爹都能送進去。

但凡家產達到稅務稽查司監督標準的,無不戰戰兢兢,生怕被找上門。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商業的發展。

但他們爲朝廷創造的稅收,以及節約的行政成本,遠遠超過了造成的負面影響。

老朱雖然很心疼那兩成的稅款,卻也認爲這個錢花的值。

此時,那些士紳地主,突然收到稅務稽查司的稅務清單,有多緊張可想而知。

有些知道階梯性收稅的,已經在考慮如何應對了。

不知道新政的,則主動開始打聽相關消息。

等了解具體情況之後,心裡自然一萬個不願意。

然而一想到那張稅務清單……

總之,一個誰都沒想到的局面出現了。

一個月後,宣傳新政的工作正式完成。

粗略統計,稅務稽查司的效率是最高的,遠遠超過其他幾個部門的總和。

而且在他們的震懾下,大批中小地主,主動對自家土地進行了拆分。

他們還不是拆分到一千畝以下,而是五百畝以下。

因爲按照新稅法,五百畝以內正常繳納田稅。

超過五百畝開始計算累進稅,超過千畝稅就高到賠錢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累進稅他們也是不願意繳納的。

“還有一個原因,普通地主其實也沒多高的學問,他們對新政的深遠影響並無多少認識。”

“對他們來說,把地分給兒子,肉也是爛在自家鍋裡了。”

“對於地主的兒子們來說,以前沒有繼承權,現在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然是非常樂意的。”

“甚至,如果父母不給他們分田,他們還會主動舉報。”

“真正抵制新政的,是累世官宦之家。”

“他們有更高的政治訴求,也很清楚累進稅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

“而我們真正要打擊的,就是這個羣體。”

聽完陳景恪的分析,朱元璋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咱會讓錦衣衛重點盯着這些官宦世家的,敢阻撓新政的,休怪咱不客氣。”

這話是帶着血腥味兒的。

上次藉助趙瑁案打擊地方大戶,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豬也養肥了,正好開宰。

就在老朱磨刀霍霍的時候,邊關先後傳來消息。

晉王順利拿下河西,燕王擊破乃兒不花和咬住部。

ωwш★ттkan★C O

漠南已經沒有成型的蒙古勢力了。

接到消息,老朱興奮的連聲叫好。

兩個兒子,都沒有讓他失望。

“將戰報公佈出去,咱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國祚穩如泰山。”

在朝廷的有意宣傳下,戰報迅速傳揚開來。

隨着教化工作的展開,百姓已經對大明建立了一定的認同感。

此時大明旗開得勝,他們自然也跟着一起高興。

而官僚集團則感到心慌不已。

朝廷越強,他們反對新政的危險性就越大。

尤其是,這次統軍的還是兩個親王。

等兩個親王率軍歸來,恐怕皇帝的手段會更加強硬。

一想到這些,本就已經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線,也迅速的破碎。

很多士紳地主選擇分拆自家土地。

而他們的背叛,也加速了內部的分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降。

剩下的頑固派,已經無法阻擋大勢。

不過,分拆土地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即便上下一心都需要至少半年時間,更何況還有人抵制拖後腿。

朱元璋的計劃是,明年徵收夏稅的時候,完成此項任務。

“嘿嘿……明年夏稅開徵還未完成分拆的,咱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階梯性收稅。”

“這麼一想,咱反倒希望他們不要分拆了。”對於他的惡趣味,大家就當沒看到。

都忙得團團轉,誰有空陪他鬧啊。

陳景恪自己也是忙的腳不沾地。

除了參與各種政策的制定,他還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改革計劃。

上輩子他只是個普通醫生,穿越後靠着超前的知識勉強站穩了腳跟。

然後通過惡補知識,總算是勉強能應付當前的各種事務了。

但對於如何打造一個時代,他依然沒有成熟的想法。

最開始他以爲,進行制度變革,發展生產力、建工廠、搞工業化就能成功。

隨着對政治的瞭解越來越深,他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構建新時代,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然後他就迷茫了。

他知道自己的變革有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在哪。

直到司法獨立失敗,才讓他陡然明白過來。

他的變革缺了最重要的東西,思想。

爲什麼司法獨立會失敗?

因爲當前的道德標準是儒家思想確立的,而律法又是根據道德標準來制定的。

說白了,此時國家運轉的底層邏輯,是儒家思想提供的。

不改變這一點,司法就永遠無法獨立。

至於用工業化倒逼儒家變革,這個計劃也很難實現。

工業化不是建工廠那麼簡單。

前世直到二十一世紀,依然有很多國家,停留在工業化的門檻之外,就是最好的證明。

工業化,需要相應的思想做指引才能完成。

如果將工業化比作是一臺電腦,工廠是電腦的硬件,思想就是軟件。

沒有思想的工業化,就像是沒有軟件的電腦,就是一塊電子垃圾。

指望一塊電子垃圾倒逼儒家進步,多少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了。

同理,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一個偉大的思想做動力驅動。

否則,往往會人亡政息。

只有用思想武裝起來的集團,才能自發運轉,不因人而變。

也只有偉大的思想,才能構建出一個偉大的帝國。

否則,他所謂的帝國時代,永遠都無法實現。

最多重走一遍英國的殖民道路。

明白了這一點,他終於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了。

不,準確的說,他終於摸到了門檻。

可門後的道路是什麼樣子的,又該如何走,暫時還沒有頭緒。

說的直白點,他不知道那個偉大的思想該如何構建。

現在他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

太陽的思想自然偉大,可不適應這個時代。

直接照搬,後果是毀滅性的。

要構建符合時代的偉大思想,就必須先了解這個時代。

同時還要專研諸子百家的思想,以求從中汲取到養分。

不過他有個別人都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作爲穿越者,他能跳出時代看問題。

更何況,他腦海裡已經有一個偉大思想做參考。

更容易找到適合的道路。

但也只是相對其他人來說更容易,真正想要做到這一步,非常難。

除此之外,李善長也經常來找他討論‘法治’。

自從聽到法治這個概念,李善長就好像是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門,每天都有無數的新想法冒出。

在他看來,最能理解自己想法的,自然就是陳景恪。

所以,每當有了新的靈感,都會找他來討論。

陳景恪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讓他自己完善法治思想,是很難的。

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那個時間。

李善長是這個時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能根據法家思想,完善法治概念。

那可就太好了。

爲什麼一定要用法家思想,來完善法治概念呢?

很簡單,尊古習俗。

憑空出現的新思想,是很難被人接受的。

在前人的思想上推陳出新,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於李善長熱衷此事的原因,自然和三不朽有關。

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他做到了,大明開國第一功勳。

立德……他有自知之明,這輩子和德是沾不上邊了。

那就只剩下立言了。

以前他沒那個機會,雖然對法家思想研究很深,可並沒有能推陳出新。

陳景恪的一句‘法治’點醒了他。

不需要全面解析法家思想,只要針對某一個方面進行突破,也是一樣的。

根據‘信賞必罰,以輔禮制’,發展出法治思想,和儒家的人治相對立。

然後用‘法治’思想武裝司法系統,讓整個司法系統變成自己的門徒。

不就完成立言了嗎?

當然,他很清楚自己佔了陳景恪的便宜,一開始還不好意思這麼做。

陳景恪就通過馬皇后,向他轉達了自己的意思。

法治思想雖然是我提出的,但思想不受限制,誰都有權力去完善。

只要承認我是這個概念的創立者就行。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創立者,你是完善者。

李善長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陳景恪的氣量,發自內心的敬佩。

他找陳景恪討論靈感,也不全是爲了交流。

還有個原因,就是增加陳景恪的參與度。

這樣他就可以對外說,這新思想是我們兩人一起完善的。

陳景恪有那個肚量,我也不能當小人。

這就是他的想法。

對於陳景恪來說,和李善長交流,也大大增長了他對法家思想的瞭解。

對於他構建心目中的‘偉大思想’,有着極大的幫助。

就在陳景恪忙碌的時候,邊關又一個情報傳來。

晉王和燕王即將凱旋,大約在八月份到達洛陽。

爲了迎接兩個兒子歸來,也爲了彰顯大明的武德充沛,朱元璋命令禮部制定了高規格的迎接儀式。

非但如此,他還命人翻修了洛陽宮。

纔剛剛入住沒幾年的新宮殿羣,竟然就要翻修,自然遭到了羣臣的反對。

但老朱一意孤行,必須翻修。

咱平日裡那麼節儉,偶爾奢侈一把怎麼了?

就連馬皇后都出面,說滿足一下皇帝這個小要求吧。

羣臣這纔不情不願的同意。

只有極少數人才知道,他翻修洛陽宮的真正目的,是爲朱標登基做準備。

就在羣臣爲兩位親王凱旋做準備的時候,周王朱橚低調的進入了洛陽城。

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57章 實踐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1章 揭皇榜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57章 實踐第266章 破王廷第286章 意外之喜187.第186章 定黃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36章 我去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191.第190章 海貿啊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43章 暴斃第268章 無題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15章 太孫伴讀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54章 目標,倭國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38章 聖人言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55章 正義執行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311章 用工荒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7.第186章 定黃209.第208章 無題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228.第227章 力學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296章 博望侯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75章 竹書紀年第73章 皇恩浩蕩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218.第217章 無題第54章 目標,倭國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210.第209章 陽謀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60章 老狐狸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46章 回家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102.第102章 假鈔111.第111章 出關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239章 下次一定
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57章 實踐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1章 揭皇榜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57章 實踐第266章 破王廷第286章 意外之喜187.第186章 定黃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36章 我去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191.第190章 海貿啊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43章 暴斃第268章 無題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15章 太孫伴讀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54章 目標,倭國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38章 聖人言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55章 正義執行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311章 用工荒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7.第186章 定黃209.第208章 無題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228.第227章 力學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296章 博望侯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75章 竹書紀年第73章 皇恩浩蕩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218.第217章 無題第54章 目標,倭國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210.第209章 陽謀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60章 老狐狸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46章 回家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102.第102章 假鈔111.第111章 出關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239章 下次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