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

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

面對朱雄英的疑問,陳景恪給出的答案是:

“食利階層。”

這個概念之前陳景恪給他們講過,朱標馬上就猜到了他要說什麼:

“佛道不事生產,不用繳納賦稅,卻享受萬民供奉,肆意兼併土地財富。”

“導致兼併加劇,加重了王朝的負擔,致使王朝更快的走向滅亡。”

陳景恪頷首道:“殿下英明。”

“先秦時期階級高度固化,食利階層相對簡單,就是權貴階層。”

“秦朝大一統之後,食利階層變多了。”

“權貴官僚、士紳地主、豪強豪商……都是食利階層。”

“這麼多食利階層上下其手,財富和土地的兼併速度加快了很多倍。”

“一個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七成的土地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裡。”

“最多百年,就被兼併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就開始走下坡路,再堅持個一兩百年就無力迴天了。”

“即便出現一兩個中興之主,也只能稍稍緩解一下矛盾,無力扭轉大局。”

“佛道也是食利階層,他們的出現加速了土地和財富兼併速度。”

“將大一統之後的王朝短壽歸結於佛道,是不公平的。”

“但他們的存在,確實在客觀上,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朱雄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就說嘛,氣運之說虛無縹緲……”

朱元璋則若有所思的道:“那將佛道消滅,是不是就能延長王朝國祚了?”

陳景恪連忙搖頭說道:“不可能,佛道的誕生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人世多苦,百姓需要一種東西,帶給他們心靈的撫慰。”

“目前來看,宗教是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的。”

“就算沒有佛道,還會有別的宗教誕生,替代他們的位置。”

“所以佛道根本就不怕朝廷滅佛毀道,他們怕的是朝廷扶持另外一個宗教取代他們。”

“這也是我爲什麼要用媽祖信仰,來敲打他們的原因。”

“不只是佛道,別的食利階層也同樣無法消滅,只能打壓。”

“與其花心思去消滅他們,不如想想如何利用他們,想想如何抑制兼併。”

朱元璋無奈的道:“抑制兼併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

“歷朝歷代都在想辦法,可沒有一個朝代能成功的。”

朱標卻問道:“你看問題向來與人不同,可有辦法應對?”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兼併無法抑制,但可以用政策延緩兼併的速度。”

“歷朝歷代抑制兼併不成功,很大原因是他們對財富認識不清晰導致的。”

朱元璋精神一振,說道:“哦,給咱詳細說說。”

陳景恪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一點,財富兼併是人性使然,不可阻擋的。”

“有錢了就想賺更多錢,有地了就想買更多地,兼併就此產生。”

“所以,一味的限制是違反人性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也是歷朝歷代,抑制土地兼併失敗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眉頭緊皺:“那怎麼辦?這王朝週期律,就真的跳不出去嗎?”

陳景恪說道:“雖然兼併無法阻止,但可以引導。”

朱元璋疑惑的道:“引導?怎麼引導?”

陳景恪回道:“在說引導之前,我們先重新認識一下財富是什麼。”

“現在在大家的認知裡,財富就是土地。”

“有錢了第一想到的就是買地,種地賺了錢也是買更多的地。”

朱元璋問道:“難道不是嗎?錢財總有花完的一天,土地纔是永久的,能傳給子子孫孫的立家之本。”

陳景恪攤攤手說道:“看,連您都這麼認爲,其他人肯定也會這麼想,然後拼命去購買土地。”

“在人性的驅使下,不論我們制定多麼嚴苛的法令來禁止土地兼併,都會被他們破壞。”

“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重新定義財富,讓人們明白財富不只是土地。”

“商鋪是財富、茶園是財富、掌握的手工技藝也是財富,購買的商船同樣是財富。”

“我們要引導有錢人,去經商,去置辦商鋪,去購買商船。”

朱元璋連連搖頭,道:“不成不成,經商可能會賠錢,船可能會沉沒,哪有土地穩妥。”

“這個道理那些人不可能不懂,怎麼會聽我們的去經商。”

陳景恪說道:“所以還需要一定的措施去引導。”

“剛纔我們說了,兼併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說有錢了,必然會去兼併。”

“如果不想讓他們去兼併土地,就要引導他們去兼併別的東西。”

“商業是最好的導流方向。”

“可是方纔陛下您也說了,商業有風險,遠不如土地來的穩妥。”

“那麼,我們就從這方面來着手。”

朱元璋追問道:“怎麼做?”

陳景恪回道:“首先,我們要降低土地的收益。”

“如果種地是暴利行業,必然會有更多的人涌入。”

“百姓力量弱小,面對食利者是保不住自己的土地的。”

“所以,朝廷要降低土地的收益。”

“種地只能保持溫飽,除此之外無利可圖,降低有錢人購買土地的熱情。”

這其實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

憑什麼農民付出更多的辛苦,卻還只能勉強溫飽?

憑什麼種地就不能發財?

然而,在生產力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之前,只能向現實妥協。

現實就是,資本會向暴利行業流動。

種地能產生暴利,資本必然會大量涌入。

前世地球最大的私人地主是誰?

答案是比爾蓋茨。

一個玩科技出身的大佬,最終將自己的錢投向了土地。

他一個人就擁有幾十萬頃土地。

國內雖然沒有這種大地主,但土地流轉這玩意兒大家都耳熟吧?

有些是將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有些是直接永久賣掉承包權。

三五萬一畝,大把的人非常樂意。

他們只看到眼下種地不賺錢,出去打工一年賺的錢,比種地十年還多。

反正我都要去打工,家裡的地都撂荒了,還不如賣給人家。

卻根本就沒考慮過,沒地了以後怎麼辦?

萬一遇到經濟危機,失去工作了怎麼辦?

有地,至少能填飽肚子。

沒地,只能等着救濟。

有人會說了,還是種地利潤太低,要是利潤高了誰願意賣。

然而,多大的利潤纔是高呢?

利潤高了,面對大資本的入侵,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土地嗎?

有人會說,那是國家的事情,國家應該保護百姓的土地。

然而歷朝歷代朝廷都明白這個道理,都在想辦法解決土地兼併。

卻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做到。

現實就是現實。

追求完美本身並沒有錯,但不要因爲過於追求完美,就無視現實。

所以,降低種地的利潤,讓大資本失去興趣,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無農不穩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就是食物對人的重要性,沒有糧食就沒有一切。

第二層含義是,土地能承載巨量的人口,能給無數百姓提供最後一條退路。

有恆產者有恆心,百姓有所依靠,就不會成爲流民不會造反,有助於社會的穩定。

前世就連燈塔國都有無數流民,我國爲什麼幾乎沒有?

除了政策幫扶,土地的兜底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纔是無農不穩的真正含義。

能力有限的人就去種地,靠着土地能保證一家的溫飽。

能力強的人,就去外面闖蕩,去別的行業創造價值。

這纔是最務實的做法。

停頓了一會兒,等朱元璋三人想通其中的道理,陳景恪才繼續說道:

“僅僅降低收益還不夠,方纔陛下說了,土地的產出是最穩定的。”

“利潤再少,那也是有利潤的。”

“土地一旦買到手裡,就終生持有,可以傳給子子孫孫。”

“僅憑‘穩定’這一個特點,就可以促使無數人,將錢財投入到土地中去。”

“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增加他們持有土地的成本。”

“比如階梯性收稅。”“五百畝是一個臺階,一戶人家持有土地在五百畝以內的,正常繳納田稅。”

“持有土地超過五百畝,超出的部分繳納更高的田稅。”

“超過一千畝的,超出部分就要繳納更高比例的稅。”

“一直加稅,加到他們倒貼錢的地步,自然就沒人會大量持有土地了。”

朱雄英腦子反應快,立即說道:“家中子女多的,可以分戶,把地放在子女名下啊。”

“不是就能避開階梯性收稅,繼續搞兼併了嗎?”

“砰。”朱元璋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激動的道:

“好好好,這個階梯性收稅好,這就是推恩令啊。”

朱雄英這才反應過來,在利益面前哪有什麼父子兄弟。

給子女分戶,把地放在子女名下,那就是子女的。

他活着的時候,或許子女還不敢做什麼。

等他不在了,這個家就會分崩離析,一個大地主變成很多個小地主。

小地主對國家造成的危害,是無法和大地主相提並論。

土地兼併的危害性,自然也就降低了。

“景恪你的腦子果然好用,哈哈……”

朱標也不禁連連點頭,這個階梯性徵收田稅,實在是神來之筆。

既然無法阻止你兼併,那就強迫你分戶。

朱元璋起身來回踱步,可見他心中是多麼的激動:

“好好好,太好了。如此一來,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陳景恪卻遠沒有那麼樂觀,澆冷水道:“陛下,一條完善的政策,需要堵疏兼有。”

“階梯性收稅只是堵,有錢人手裡的錢花不出去,他們就會挖空心思想歪點子。”

“再好的政策都經不住他們天天這麼琢磨。”

“所以,必須要有相應的疏導辦法,給他們的錢財找一個去處才行。”

朱元璋有些不信的道:“階梯性收稅,他們還怎麼鑽空子?”

陳景恪嘆道:“朝廷總不能限制我租地吧?”

“我不買地,租地,永久性的租。”

“地還是掛在百姓名下,可實際所有權卻歸了我。”

“有租地合約在,朝廷又能奈我何?”

朱元璋擡起的腳步頓時就停住了,臉上興奮的表情也開始退去,好半晌才說道:

“你要是當壞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壞的那種。”

朱雄英深以爲然的道:“我早就說了,他一肚子壞水,現在您信了吧。”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去,說正事呢,別瞎鬧。”

然後他重新坐下,道:“說吧,具體如何疏導?”

陳景恪說道:“將有能力的人和多餘的錢財,往更有價值的地方引導。”

“要讓他們看到,去從事別的行業比買地更賺錢,他們自然就不會再盯着那一點土地了。”

“至於將他們往哪裡引導……古人已經給出了答案。”

“士農工商,基本將所有的職業全都涵蓋了。” щшш¸ Tтkan¸ ¢ 〇

“可以將一部分優秀人才吸納進入官僚系統,幫助朝廷治理國家。”

“其餘的就將他們引導向工商業。”

“工商業的利潤有多大,我不說陛下也應當明白。”

“而且工商業最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引導人才和資源流入,也能加快生產力的進步。”

朱元璋皺眉道:“可是商人地位低下,且商業也不穩定……”

說到這裡,他腦海裡靈光一閃,想到了之前的一些事情,眼睛頓時瞪的老大:

“你小子之前改革稅法,頒佈新的商業法案,還蠱惑咱開海……是不是早就算到這一天了?”

陳景恪‘嘿嘿’笑道:“良性循環,良性循環。”

“之前的革新都只能算是打基礎,以後的革新都是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的。”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說道:“這種好辦法,應該早點給咱說。”

“早點實施,現在都已經推行天下了。”

陳景恪無奈的道:“我就是怕您太着急,欲速則不達啊。”

“我知道您可以靠着自己的威望,強行推動這個政策。”

“可當時商業環境不行,沒人願意去經商。”

“如果強制推行,會帶來巨大的阻力,甚至連勳貴都會對您有意見。”

勳貴支持朱元璋是爲了啥?圖他好看嗎?

還不是爲了那點權力和多撈點土地嗎。

眼下最大的地主羣體,就是開國勳貴。

階梯性收費,受損最大的就是他們。

這些人要是沒意見,那才見鬼了。

“現在隨着新稅法和新商業法的實施,再加上海貿的繁榮,商業的潛力已經顯現。”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踏足商業圈。”

“我們此時推出階梯性收稅,遇到的阻力就小的多。”

“如果再在商業上給予一定的引導,效果會更好。”

說到這裡,陳景恪嘆了口氣,道:

“事實上,現在依然不是最佳的施行時機,再過幾年遇到的阻力會更小。”

“但您想要讓位給殿下,只能將此事提前。”

階梯性收稅打擊面實在太廣,不只是地主官僚羣體,就連勳貴都在打擊範圍。

必然會遭到強烈反擊。

朱標確實很有威望,可和老朱比起來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如果由他來實施這個政策,必然會遭到強烈反對。

老朱就無所謂了,在大明朝他想幹啥就幹啥。

利益受損的人連個屁都不敢放。

敢不同意的,那是嫌戶口本太厚了。

“所以,您先把這件事情辦好了再退位吧。”

朱元璋氣道:“混賬玩意兒,拿咱當牛使喚是吧。”

陳景恪一點都不怕,問道:“您就說幹不幹吧。”

朱元璋斬釘截鐵的道:“幹,特釀的誰敢阻攔,咱就送誰去見他祖宗。”

陳景恪和朱雄英嘿嘿笑了起來,老頭子的脾氣,掌握住了是真好拿捏。

當然,如果別人知道了他們的想法,不知道會不會認同。

這時,朱標正色道:“要不爹您再當幾年?”

朱元璋沒好氣的道:“你真把你爹當累不死的牛了,不幹不幹。”

見朱標還想解釋,他揮揮手說道:

“咱知道伱是怎麼想的,可咱退位越早,對你就越有好處。”

“你登基後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遇到困難了,咱還能給你幫幫忙。”

“如此用不了幾年,你的威信就樹立起來了。”

“再晚幾年,咱路都走不動了,想幫你也幫不了了。”

“所以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了,你也別推來推去的了。”

“等老三老四回來,挑個黃道吉日就舉行儀式。”

朱標感動的熱淚盈眶:“好,我一定不會讓爹您失望的。”

朱元璋咂摸一下嘴,說道:“這話咱已經聽過好幾遍了,第一次聽很感動,第二次聽也還行……”

“聽得多了,就只剩下彆扭了,以後別說了。”

朱標表情一僵,被噎的說不出來。

“嘿嘿……哈哈……”一旁的陳景恪和朱雄英忍不住大笑起來。

可不是嗎,每次說讓位都要來這麼一出,確實很彆扭。

不過這種場景,也就只有明初纔有了吧。

換成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對父子,都不可能和他們一樣,將皇位讓來讓去。

笑過之後,陳景恪提醒道:“最好先和勳貴們說好,畢竟都是國家的功臣。”

朱元璋說道:“此事咱清楚,改天就將天德他們叫過來,他們肯定支持。”

“你現在要操心的是另一個問題。”

“以後商業必然大興,商人的勢力必然會增強。”

“而商人掌權的後果,之前你已經說過,好好想想怎麼解決這個隱患吧。”

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73章 皇恩浩蕩210.第209章 陽謀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210.第209章 陽謀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210.第209章 陽謀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11章 鴕鳥朱標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98章 無題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11章 鴕鳥朱標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41章 挖坑殺人177.第176章 異常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72章 共創佳話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241章 漢四郡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87.第87章 病之源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15章 太孫伴讀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5章 明心志第47章 貨幣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299章 繼續無題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260章 無題第1章 揭皇榜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22章 突破口第60章 老狐狸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65章 組建海軍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12章 大幕開啓第4章 力挽狂瀾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68章 無題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38章 聖人言第13章 思烹狗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
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73章 皇恩浩蕩210.第209章 陽謀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210.第209章 陽謀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210.第209章 陽謀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11章 鴕鳥朱標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98章 無題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11章 鴕鳥朱標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41章 挖坑殺人177.第176章 異常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第72章 共創佳話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241章 漢四郡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87.第87章 病之源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15章 太孫伴讀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5章 明心志第47章 貨幣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00.第199章 錢錢錢第299章 繼續無題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260章 無題第1章 揭皇榜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22章 突破口第60章 老狐狸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65章 組建海軍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12章 大幕開啓第4章 力挽狂瀾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68章 無題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38章 聖人言第13章 思烹狗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