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洛下學宮

陳景恪給出的建議,自然也不是他的原創,而是借鑑前世的一部醫學名著《赤腳醫生手冊》。

這部書在中國的地位有多高,不用多做贅述。

江湖人稱穿越者必備三大神書之一。

作爲醫生,陳景恪自然知道這本書,或者說這部醫書也屬於必讀文獻之一了。

現在讓他複製這本醫書是不現實的,但提出創意讓這個時代的名醫去編寫,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這本書不只是能作爲教材,還能對全國的醫學體系做一個梳理。

前面已經說過,中國地域太廣闊了,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藥材。

這就導致,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認識,治療方法也存在極大差異。

再加上敝帚自珍,導致醫學體系混亂,這非常不利於醫學的發展。

《赤腳醫生手冊》將常見疾病進行歸納整理,其實就是對醫學系統的一次梳理。

以前陳景恪想要自己弄,只是隨着在政治領域越陷越深,已經沒有那個精力了。

既然朱橚發現了這個問題,那正好交給他去做。

而且……

考慮了好一會兒,陳景恪終於下定決心,將書架上將近一米厚的一摞子手稿都取了下來。

“你知道這是什麼吧?”

朱橚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從椅子上站起,小心的說道:

“這應該是老師的《本草綱目》的手稿吧。”

陳景恪小心的拂去上面的灰塵,說道:

“是啊,都落灰了,這個夢想恐怕這輩子都無法實現了。”

朱橚安慰道:“老師何必灰心,時間還長着呢。您每天稍微抽點時間,相信總有一天能完成的。”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不可能了,想憑藉一個人的力量將此書編撰完成,需要畢生之功方可。”

“我每日耽擱於政務,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別的了。”

朱橚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勸說。

陳景恪也不需要他勸,感慨過後,看着他說道:

“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你可願意幫我完成這個願望?”

“這……”朱橚猶豫了。

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也沒時間。

外科手術要研究,編寫可食用植物的書籍,編寫常見疾病診療書籍,甚至還要開醫學院……

分身乏術。

可是想到陳景恪無私傳授醫術,他又實在無法拒絕,只能硬着頭皮道:

“好,我一定不會讓老師失望的,只是……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編好。”

陳景恪笑道:“你誤會了,我不是讓你自己寫,而是找人編寫。”

朱橚愣了一下,說道:“找人編寫?您自己也可以啊,爲何……”

陳景恪解釋道:“你應該知道算學研究班吧?推廣醫學只靠你一個人,是非常難的。”

“必須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進來。”

“編寫醫書是一個很好的凝聚相關人才的契機。”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寫一部屬於自己的醫書。

參與到別人的醫書編寫中去,掛個名字,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能將人聚集在一起,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拿出壓箱底的醫術進行交流。”

“藉助羣體的力量,可以編寫醫書,可以更好的研究醫學,推廣新醫術。”

“如果你想建立醫學院,也可以從這些人裡面選擇先生。”

朱橚自然知道算學研究班,或者說但凡關注陳景恪的人,沒有不知道它的。

更知道它在陳景恪的計劃裡,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不少人試圖複製這種模式,但沒有一個能成功的。

究其原因,算學研究班能組建的根本原因,是陳景恪拿出來的劃時代算學知識。

參與進來,穩定能在史書上留下姓名。

如果能在這套新知識體系裡有所創新,那就有機會單獨署名。

但凡有點追求的人,自然趨之若鶩。

可是在這個時代,又有幾個人能拿的出這種知識?

就算有人掌握了這樣劃時代的知識,肯定自己研究著書立傳,然後廣收門徒成爲一派宗師。

爲啥要把功勞分給其他人?

所以,那些所謂的研究班,最後都變成了傳統的文學結社。

沒有什麼凝聚力可言。

朱橚掌握着最先進的外科手術知識,又願意傳授給他人,是有這個條件建立一個研究班的。

然而,外科手術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分支,和傳統醫術是並行關係。

也就是說,不論你之前是多高明的醫生,加入外科手術班之後都是學徒,要從零開始學起。

最多就是起點比別人高一點。

有多少醫生願意放棄之前的醫術,來研究外科手術的?

僅此一點就決定了,外科手術班的規模不會很大。

至少在短期內,規模不會大。

陳景恪版本的《本草綱目》不一樣,它是對傳統醫術的一次大梳理大彙總。

所有傳統醫生,都可以加入進來。

而且這部書的創意和框架,陳景恪都已經制定好了。

他們只需要按照框架去填內容就可以了。

再加上那部常見病例彙總的醫書……

只要參與進來,同樣可以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所以,但凡放出消息,說陳景恪要組織人手編寫醫書,那必然是天下羣醫雲集響應。

有了足夠的人手,朱橚的各種計劃都有了推行的機會。

想通了這些,朱橚感動不已,深深地鞠躬道:

“謝謝老師,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見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陳景恪很是欣慰,說道:

“自家人那麼見外做什麼,況且伱也是幫我完成心願。”

——

得知自家兒子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朱元璋和馬皇后兩口子別提多高興了。

馬皇后連連說道:“讓老五拜景恪爲師,真是最正確的選擇。”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老五也爭氣,外科手術祖師爺,嘿嘿……”

“咱朱家不光出將領、文人,還出郎中,還都是最優秀的那種。”

馬皇后斜睨他一眼,說道:“當初是誰說老五遊手好閒不成器來着?”

朱元璋自然不願意背鍋,爭辯道:“拜師陳景恪之前,他確實遊手好閒啊。”

馬皇后忍住笑,說道:“不要狡辯,你就說當初你是不是這麼認爲的。”

朱元璋懂了,他說啥都是錯的,所以立即轉移話題:

“你說這醫學院地址放在哪裡好?”

馬皇后心下莞爾,順着他的話說道:

“自然是放在洛下書院旁邊,景恪圈那麼大一塊地,不就是這個目的嗎。”

朱元璋疑惑的道:“什麼目的?” 馬皇后無語的道:“他要在那裡建立一座稷下學宮……不,是屬於大明的洛下學宮。”

朱元璋不信的道:“就憑洛下書院那小貓兩三隻?”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道:“那兩三隻小貓是種子,是理科的種子,現在又多了一座醫學院。”

“只要他開口,李百室馬上就會在那裡創建一座法學院。”

朱元璋的想法產生了動搖,但還是懷疑的道:

“儒家纔是治世的學問,他想要建立學宮,總不能將儒家排除在外吧?”

“以他和儒家的關係,恐怕很難找到大儒在那裡建立書院吧?”

馬皇后說道:“你忘了方孝孺了?現在他可是朝鮮王國的文學大宗師。”

朝鮮王國建立後,方孝孺爲了教化當地百姓,自願留了下來。

後來召集了一批當地大學者編撰遼東史,期間自然而然的開始宣揚自己的學問。

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學問,不是理學。

因爲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他的學問已經和理學鼎足而立,成爲朝鮮王國的顯學。

而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開宗立派大宗師。

關鍵學習他的學問的,基本都是年輕人。

還堅持理學的,基本都是老一輩,他們的思想已經定型很難改變。

這也意味着,不久的將來方學必然會取代理學,成爲朝鮮王國唯一的顯學。

而且誰都知道,方孝孺肯定不是屈居一隅的人,將來必然會重回大明宣揚自己的學問。

宣揚自己的學問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一,創辦書院,廣收門徒傳授學問。

二,遊說皇帝,獲得皇權支持啥都有了。

陳景恪的洛下書院,就在洛陽城西邊,處在伊洛二水之間的土地上。

水路、陸路都可以直通洛陽城,非常的方便。

既避開了洛陽城的喧鬧,又能享受到京畿帶來的便利。

關鍵靠近陳景恪,可以通過他接觸到皇帝等權力核心層。

而且方孝孺的思想,本就是受他影響形成的,天然就可以獲得他的幫助。

以陳景恪對皇帝、太子、太孫的影響力,說服他基本就等於說服了皇帝祖孫三人。

所以仔細算起來,這裡還真就是最適合方孝孺開辦書院的地方。

而有了方孝孺,洛下學宮的短板就得到了彌補。

想通了這一切,朱元璋不禁搖頭嘆道:

“這小子……算的太遠了。”

馬皇后笑道:“你啊,就是被他給唬住了,總覺得一切都是他計劃好的,可世上哪有那麼聰明的人。”

“你仔細想想,他是不是一直在調整自己的計劃。”

朱元璋一臉懵逼:“這個……有嗎?”

馬皇后:“……”

“我忘了你看不懂他的變革了……司法獨立這個你應該看到了吧?”

朱元璋恍然大悟:“是了是了,他以爲將司法權從行政權裡剝離出來,就能削弱儒家。”

“卻忽略了,律法的根基是儒家思想確立的,不改變這一點是無法真正讓司法獨立的。”

“這一點他確實失誤了。”

馬皇后繼續說道:“同理,當年他引導方孝孺背叛理學,可能就是單純想分裂儒家。”

“至於怎麼分裂,後續如何發展,他自己也沒有具體的計劃。”

“而且他對方孝孺也是放養,除了偶爾提點幾句,基本沒有給予太多幹涉。”

“與其說他是處心積慮,不如說是隨手佈下的一枚閒棋。”

“當初他也沒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

朱元璋連連點頭,說道:“是極是極,這小子最喜歡布閒棋,說不定啥時候就能用到了。”

“現在來看,方孝孺這枚閒棋也下的妙啊。”

馬皇后說道:“下的棋多了,總能出現幾步妙棋。”

“不過方孝孺的事情只是我的推測,具體如何還要看他回來後的作爲。”

朱元璋反倒比她更加肯定:“就算不中也差的不遠,方孝孺的學問確實與理學大相庭徑。”

“他運氣也好,正常來說,新學說的出現會遭到舊學說的打壓。”

“而他恰好趕上大明重立朝鮮王國,當地人心動盪,大大削弱了宣揚學問的阻力。”

“之後又主導了遼東史的編撰工作,佔據了大義名分……”

“這次他回來,必然不是一個人,而是帶着徒子徒孫一起。”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理學想要打壓他就更加困難了。”

“陳景恪利用他分裂儒家的目的,已經可以視作成功了。”

馬皇后頷首道:“確實已經達成了,但僅僅是分裂儒家還不夠。”

“景恪有更深的的圖謀,方孝孺的思想是否符合他的要求,還不好說呢。”

朱元璋笑着說道:“那就是他……誒?不對啊。”

“選擇什麼思想,那不是皇帝的事情嗎,怎麼要看陳景恪的意思了?”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那要不你來選?”

朱元璋訕笑道:“咱還是算了……他選就他選吧,反正不論他選啥,都要先說服標兒才行。”

馬皇后說道:“就是這個理,你以爲漢武帝就懂儒學嗎?”

“不,他只是知道儒學能滿足他的需求。”

“皇帝不需要事事都懂,只需要在別人把工具放在他面前的時候,知道選哪一把就可以了。”

朱元璋認同的道:“妹子你說的對,咱不需要比陳景恪更懂治國。”

“咱只要知道他的改革對大明有利就可以了。”

——

時間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八月份,八百里加急戰報可謂是一日一封。

彙報的內容只有一條,晉王和燕王走到哪裡了。

八月十日,兩位親王的大軍準時出現在洛陽城外。

朱標率領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洛陽城有十餘萬百姓主動來參加迎接儀式。

道路兩側可以說人山人海。

朱雄英和陳景恪自然也要隨行。

迎接的過程這裡不再贅述,總之在百姓山呼‘萬勝’聲中,大軍進入洛陽城。

之後就是獻俘儀式,告訴蒼天和祖宗,我們又打了勝仗。

最後就是盛大的宴會。

這些都略過不提,等儀式結束,一家子終於可以坐在一起談論大事了。

陳景恪自然也被特許參加。

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4章 奇藥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253章 帝國時代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236章 我去201.第200章 稅第73章 皇恩浩蕩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80章 發個單章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72章 共創佳話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71章 自古以來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55章 正義執行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4章 新篇章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237章 無題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02.第102章 假鈔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260章 無題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87.第186章 定黃第55章 正義執行第236章 我去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36章 我去第304章 氣運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57章 實踐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218.第217章 無題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204.第203章 謀高麗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
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24章 奇藥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253章 帝國時代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236章 我去201.第200章 稅第73章 皇恩浩蕩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80章 發個單章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72章 共創佳話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71章 自古以來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55章 正義執行第76章 因時而變第34章 新篇章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237章 無題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02.第102章 假鈔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260章 無題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87.第186章 定黃第55章 正義執行第236章 我去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36章 我去第304章 氣運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57章 實踐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218.第217章 無題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204.第203章 謀高麗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