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

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

聽到福清公主的提問,衆人都笑了。

朱元璋解釋道:“傻姑娘,誰說這些計劃要短時間完成了,十年之內能完成就不錯嘍。”

福清公主這才反應過來,俏臉更紅了,害羞的轉過身去不敢看大家。

衆人笑的就更開心了。

過了一會兒,陳景恪開口說道:“陛下,其實我有一法,可在五年內完成這些計劃,還不會引起民怨。”

朱元璋驚喜的道:“哦,快說是何法。”

朱標和朱雄英也高興不已。

福清公主也顧不上害羞了,轉過身驚訝的看向他。

陳景恪說出了兩個字:“軍戶。”

朱標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連連搖頭道:

“不成不成,軍戶供養軍隊已經非常辛苦,豈能再增加他們的勞役。”

徵發軍戶做徭役,確實不會引起民怨,可會導致軍隊譁變,後果更嚴重。

朱元璋卻比自己兒子想的更深,試探的道:

“莫非咱的軍戶制也是弊政?”

朱標這才反應過來,陳景恪這麼聰明,豈會不知道徵發軍戶做徭役的惡果。

可他還是這麼說了,只能說明他對軍戶制有意見。

想到這裡他不禁有些懊惱,自己反應還是有些慢了啊。

朱雄英耳朵馬上就豎起來了,來了來了,熟悉的開場白又來了。

陳老師小課堂即將開課了。

福清公主則再次驚訝,什麼情況?

陳景恪只是說出‘軍戶’倆字,自家爹爹竟然就開始自我檢討了?

而且這個‘也’字是什麼意思?

怎麼聽上去,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了?

這個陳景恪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啊,竟然讓性格剛愎的爹爹變成這般模樣?

看着有些不自信的朱元璋,陳景恪差點笑出聲,面上裝作一本正經的道:

“對初建的大明來說,利大於弊。但用不了幾年,就只剩下弊了。”

朱雄英心裡無比雀躍,景恪就是猛啊,一點面子都不給皇爺爺留。

福清公主則不由的擔心起來,如此直言不諱,一點顏面都不留,爹爹恐怕要暴怒了。

然而下一刻,朱元璋的表現就讓他驚掉了下巴。

只見老朱長長的舒緩了一口氣,高興的道:

“還好,還好……咱這軍戶制還算有可取之處的,對吧。”

朱標簡直沒眼看了,這還是自家那個自信到剛愎的老爺子嗎。

您老人家以前可是認爲,軍戶制是留給子孫兜底的制度啊。

現在只是‘還算有可取之處’,就這麼高興了?

玩笑歸玩笑,陳景恪卻知道不能過。

老朱想賣萌,大家就陪着他稍微鬧一鬧,誰要真覺得他萌,那離死也就不遠了。

簡單的玩笑過後,就開始講正事:“臣以爲,經過元末之亂,天下百姓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荒蕪無人耕種。”

“設立軍戶,讓他們開墾荒田,既能果腹又可支撐軍需。”

“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實乃前所未有之創舉。”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攏了:“哎,你別光拍咱的馬屁,說缺點,說缺點。”

朱標已經無視自家老爺子了。

朱雄英卻看的津津有味,皇爺爺的表情,比景恪講課還有趣。

福清公主小嘴微張,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爹爹。

陳景恪一本正經的道:“咳,那臣就妄談幾句。”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

“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着。”

“尤其是人心,變化的更快。”

“任何試圖約束人心不變的行爲,最終都會徒勞而功。”

福清公主很是疑惑,什麼變不變的,不是要講軍戶制嗎?

怎麼講到人心變化去了?

朱元璋、朱標、朱雄英三人,則非常淡定。

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開場方式。

看似與內容無關,實際上是在闡述一種思想,一種大道理。

陳景恪接下來的切入點,也必然和這種思想有關。

而以朱元璋和朱標的智慧,已經猜到他接下來要講什麼。

軍戶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一日爲軍戶,世世代代爲軍戶。

除非皇帝特赦,否則永不能脫籍。

陳景恪的切入點,肯定和這有關。

“人在變,由人組成的世界也在改變。”

“爲了適應這種改變,國家的制度也要隨之變化。”

“今日的善政,在明日就很可能會變成弊政。”

“縱觀歷史,莫不如是。”

“就以北宋爲例,立國之初靠着恩蔭拉攏士大夫。”

“靠着招募流民中的青壯爲廂軍,遏制了百姓造反。”

“等到了宋神宗時期,這些根本國策卻釀成了三冗問題。”

“幾乎拖垮了北宋的財政。”

“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卻都不願意改。”

“因爲裡面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誰改就是與大家爲敵。”

“宋神宗算是比較有雄心的帝王,王安石也是有大才之人。”

“他們君臣聯手變法,最終依然在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撲下失敗。”

“恐怕宋太祖和宋太宗怎麼都想不到,他們自認爲的立國之本,最終會拖垮自己建立的國家。”

聽到這裡,福清公主臉色再變,陳景恪這番話可謂是大逆不道啊。

就差高呼‘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要是給外面的儒生聽到了,必然會被批判的體無完膚。

而且,自家爹爹可是寫了《皇明祖訓》,要求後世子孫必須遵守。

這不是在打他老人家的臉嗎。

悄悄打量自家爹爹的表情,只見他面色凝重,似乎很不開心的樣子。

不由得爲陳景恪擔心起來。

朱元璋的表情確實很凝重,他很清楚陳景恪爲何要給他講這一番話。

就是在明確告訴他,沒有什麼不可變的祖宗之法。

如果他設置這樣的東西,將來就必然會拖累子孫。

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不這樣做,萬一出了不屑子孫隨便亂改怎麼辦?

只能說,有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

不過他沒有將這些告訴陳景恪,沒有必要。

至少眼下,他們擁有一次重造乾坤的機會。

自己有魄力,有合適的接班人,陳景恪有足夠的眼光和能力。

那就讓我們一起,把這個世界變得和以前都不一樣吧。

想到這裡,他鄭重的說道:

“咱知道你有能力,甚至是這個世界上想法最獨特,看的最長遠的人。”

“有什麼想法就和咱說,咱聽不懂就給太子說,太子聽不懂就過幾年給太孫說。”

“只要你是爲大明好,咱保伱無憂……”

“嘿……咱說這話你肯定不信,但總應該相信皇后、太子和太孫吧。”

“就算咱哪天想食言,他們也會護着你的,所以你可以暢所欲言。”

陳景恪確實不相信他的保證,但相信馬皇后和朱標。

至於朱雄英嗎,這貨要是都不能信,那自己就太失敗了。

所以,聽到老朱後半句話,他頓時就放下心來,道:

“謝陛下,臣一定盡展所能,讓大明,讓華夏文明,成爲天下最耀眼的存在。” 朱標欣慰不已,自家老爺子終於學着相信人了。

朱雄英則毫無所覺,在他看來,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福清公主再次被震驚到麻木。

她都有些懷疑,自家爹爹是不是被什麼髒東西附體了。

這話是他能說的出來的?

老朱接着又鄭重的說道:“但你也要答應咱一個條件。”

陳景恪心道,果然,老朱肯定有條件。

“陛下請說。”

朱元璋說道:“如果咱、皇后、太子、太孫,都看不懂你的用意。”

“不論你的計劃是多麼長遠,多麼的好,都暫時擱置。”

“短時間內你都不準再提,也不準撂挑子。”

陳景恪這下真的感動了,他本以爲朱元璋會提什麼苛刻的條件,沒想到竟然如此簡單。

於是也鄭重的道:“好,我答應陛下。”

此言一出,大殿內的氛圍頓時就變得更爲融洽起來。

朱標和朱雄英都很是開心。

福清公主終於接受了一個現實,陳景恪是特殊的。

朱元璋笑道:“哈哈,這不就妥了嗎,來繼續方纔的話題。”

有些話說太多就顯得矯情了,默契達成就無需再多說。

陳景恪也果斷繼續方纔的話題:

“建國之初,百姓剛剛從動亂中走出來,還一無所有。”

“此時當軍戶對他們來說,就是獲得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他們自然非常開心,對陛下也感恩戴德。”

“他們會積極的種田,會拼命打仗。”

“既是回報陛下,也是保護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

衆人都不禁點頭,這一點分析的確實很好。

對一個乞丐來說,誰給他們一個饅頭,誰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建國之初的軍戶就是如此。

“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又有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當天下太平了,他們能吃飽穿暖了,追求也會變高。”

“尤其是看到別人,可以經商,可以做工,可以讀書參加科舉。”

“而他們,卻只能當軍戶,什麼都做不了。”

“慢慢的,他們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

“從原本的感恩,變成不滿。”

“但,若是朝廷能嚴格執行軍戶制,他們倒也不會有太大意見。”

“畢竟軍戶雖然地位低下,又沒有自由,卻也比很多百姓要強上一些。”

“怕就怕,制度會崩壞……而軍戶制,也必然會崩壞。”

衆人都精神一振,終於要開始講制度如何崩壞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首先是土地兼併,這是無法逆轉的。”

“當地方士紳強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軍戶伸手。”

朱元璋無奈的點點頭,熟讀史書的他很清楚,兼併是無法阻止的。

自己可以靠殺戮解決,但不能指望後世所有子孫,都能如自己一般。

他只希望,徹底崩壞的局面能晚幾年出現。

“最可怕的還是內部腐化……”

“軍戶世襲,衛所從指揮使到千戶百戶,再到下面的小旗,大部分也是世襲。”

“軍隊的規矩有多森嚴,陛下也清楚。”

“面對上級,軍戶連一絲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大明軍紀嚴明,軍官還不敢太過分。”

“但時間一長,軍官必然會將軍戶當做奴隸一般使喚。”

“而且是世世代代爲奴,永遠都無法擺脫。”

“到那個時候,衛所就會成爲軍戶的地獄。”

衆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種局面,只是想一想就讓人不寒而慄。

這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上百萬人。

關鍵這還是大明賴以生存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不造反就不錯了,哪來的戰鬥力。

“軍戶們要麼家破人亡,要麼逃亡成爲黑戶。”

“逃亡後,要麼賣身給富貴人家爲奴,要麼就只能鋌而走險。”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危險的是等到敵人打來,朝廷就會發現無兵可用。”

“若是發現的早還好,若是發現的晚,後果不堪設想。”

“就算髮現了又能如何?”

“改?這是祖宗之法,既得利益集團勢力龐大,會各種阻撓。”

“不改,這就是身上的一個爛瘡,會造成持續不斷地流血,直到天塌地陷的那一天。”

朱元璋已經徹底被說動,斬釘截鐵的道:

“改,咱立即就改。”

“此政始於咱,也要從咱手裡結束,絕不能將問題留給後人。”

“該如何改,你儘管說。”

朱標也不禁頷首,軍戶制確實也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朱雄英依然很淡定,我就知道,只要景恪一開口,那必然是改。

福清公主一雙美眸異彩漣漣,難怪爹爹和大哥對他的態度都如此特殊,果然厲害呢。

陳景恪感受到她的目光,只覺得有些怪異,不過也沒多想,繼續說道:

“軍戶制至少還能堅持十年不會敗壞,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解決。”

“總體來說就是放開,有條件的還他們自由。”

“就以這次營建新都,黃河改道爲例。”

“抽調十萬軍戶前去營建新都,許諾他們,待都城營建完畢,就地爲他們分配土地定居。”

“這些軍戶必然會拼了命去幹活。”

“且他們對陛下都非常的忠誠,又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能更好的穩定新都。”

朱元璋不禁連連點頭,道:“好,這個法子好,咱覺得可行。”

他還舉一反三道:“黃河改道也可以照此辦理,到時在黃河沿岸爲他們分配土地就地安置。”

“如此,既可以幫助朝廷完成這些大工程,還能妥善安置軍戶,可謂是一舉多得。”

陳景恪嘴裡的軍戶,並不是現役軍人。

指的是現役軍人的家屬。

大明軍制,從軍戶裡抽調青壯參軍,家人屯田。

所以,抽調屯田的軍戶,並不影響現役軍隊的數量。

因爲自己的家人可以獲得自由,還能獲得土地。

現役軍人會受到激勵,作戰更加勇猛。

但這並非長久之計,軍戶制被取消,大明必須儘快確立新的軍制才行。

否則很快整個軍隊系統就會陷入混亂。

朱標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就問道:“軍戶製取消後,我大明該使用何種軍制纔好呢?”

衆人目光都看向了陳景恪。

(本章完)

第266章 破王廷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73章 皇恩浩蕩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218.第217章 無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章 奪嫡旋渦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12章 大幕開啓第7章 將計就計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63章 無名宰相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268章 無題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00章 閃電戰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8章 御下第304章 氣運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65章 組建海軍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37章 無題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0章 演戲第40章 演戲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00章 閃電戰第296章 博望侯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58章 唯儒獨尊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42章 無題第296章 博望侯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92章 河西戰略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58章 唯儒獨尊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72章 共創佳話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218.第217章 無題第311章 用工荒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87.第186章 定黃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97.第97章 繼續說啊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292章 河西戰略228.第227章 力學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章 大明嫡長孫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24章 奇藥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71章 進退有據
第266章 破王廷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73章 皇恩浩蕩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218.第217章 無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章 奪嫡旋渦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12章 大幕開啓第7章 將計就計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63章 無名宰相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268章 無題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00章 閃電戰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8章 御下第304章 氣運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65章 組建海軍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37章 無題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40章 演戲第40章 演戲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00章 閃電戰第296章 博望侯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58章 唯儒獨尊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42章 無題第296章 博望侯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92章 河西戰略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58章 唯儒獨尊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72章 共創佳話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218.第217章 無題第311章 用工荒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87.第186章 定黃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97.第97章 繼續說啊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292章 河西戰略228.第227章 力學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章 大明嫡長孫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24章 奇藥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71章 進退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