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進退有據

朱元璋確實很快就知道了那一番談話,卻並沒有生氣,而是找到朱雄英談了許久。

沒有人知道他們具體談了什麼,只知道事後朱元璋下旨:

着太孫攝禮部、國子監、鴻臚寺事務……三衙官吏悉聽調遣,不得有誤。

這個任命相當突然,太孫才十五歲,且還未組建自己的班底,這時候就攝政務實在有點早了。

但隨即大家就很平常的接受了這個認命。

朱雄英雖然很少露面,但之前南方除蟲害、安撫蠻夷部落、上書攤丁入畝等政績,實在太過於突出了。

屬於已經證明過自己的能力,獲得了百官認可的。

且他還天然擁有軍方和勳貴的支持,攝政務就顯得很正常了。

當然,在百官看來,此舉更多是讓太孫觀政,並不會做出什麼改變。

甚至很多人認爲,這是陛下和太子在爲太孫鋪路。

要知道,國子監掌管天下學政,禮部掌管科舉,是培養後備人才的地方。

太孫統攝兩衙門,可以更好的聚攏人才,爲將來打基礎。

如果放在別的朝代,他們肯定不會這麼想。

那些皇帝防太子和防賊一樣,怎麼可能會讓繼承人掌管後備官吏選拔。

但大明朝不一樣,任誰都能看得出來,皇帝和太子那真的是父慈子孝的典範。

皇帝生怕太子能力不夠威望不足,天天給他加擔子。

太孫的情況也類似,早早就開始嶄露頭角。

現在爲太孫鋪路雖然早了點,可也完全符合皇帝和太子的行事風格。

然後,就有很多官吏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好好表現。

此時入了太孫的眼,那就是潛邸舊臣,將來必獲重用啊。

藍玉等堅定的太孫黨,自然也是非常高興。

紛紛放話出去,誰敢陽奉陰違糊弄太孫,他們就和誰沒完。

陳景恪卻比一般人知道的更多,當他看到這條任命,就知道朱元璋妥協了。

都不用想就知道,定然是因爲朱雄英。

在這種事情上,誰說話都不好使,只有朱雄英才能讓朱元璋去冒險。

此時他無比慶幸,還好自己一開始就抓住了朱雄英。

這些年又悉心教導,讓他成了材,現在總算是有了成果。

——

朱雄英上任後並沒有直接就大動干戈,而先花時間全面瞭解了三衙的運作模式。

這讓一衆文臣更是喜上心頭。

這是太孫謙恭禮賢下士的表現啊,我們就喜歡這樣的君主。

之後朱雄英並未插手禮部和國子監的事務,而是先對鴻臚寺下了手。

他帶人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宗藩規則。

說是宗藩規則,實際上就是外交準則。

在這裡他將外國劃分爲兩類五種。

第一類是藩屬國,第一種是親王藩屬國,第二種是異姓藩屬國。

第二類是沒有建立宗藩關係的國家和勢力。

一種是盟友,二種中立國,三種敵對國。

每一類國家的使節,在大明享受的待遇都是不同的。

但不管是哪一類使節,都不再擁有任何特權。

雖然朝廷律法上沒有規定要優待番邦使節,但實際操作中確實存在類似的情況。

番邦使節就是擁有種種特權,很多蠻夷部落也是如此。

朱雄英將這些潛規則統統廢除,將一切都擺到了檯面上。

對此武將集團自然是支持的,我們在軍事上打敗了對手,結果人家的使節還要受優待,憑什麼?

文官集團也同樣是支持的。

很多人以爲文官對內強硬,對外軟弱卑躬屈膝。

事實上這是誤解,儒家是最反對這種政策的。

不少大儒都曾公開抨擊過這種情況。

遇到中原王朝強勢,皇帝又比較務實的時期,外國使節就幾乎沒什麼特權。

如果皇帝比較好大喜功,那就沒辦法了。

比如楊廣,爲了炫耀隋朝強盛,竟然要在迎接外國使節的道路兩旁掛滿絲綢。

遇到中原王朝虛弱的時候,比如宋朝……那是沒辦法。

即便是宋朝,也不缺乏強硬的文臣武將。

反過來說,爲何中原王朝對待外國使節的差異如此巨大呢?

答案很簡單,缺少相關的規章制度。

無法可依的情況,一切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來。

上面不說話,下面的官吏又怎麼敢得罪使節?

現在朱雄英改變了這種情況,直接制定了完善的律法。

以後接待外國使節,完全照章辦事就行了。

這種情況,反而是文官集團最樂於見到的。

這還不算完,這套法律還對賞賜、國禮交換等做出了規定。

賞賜是給正兒八經的藩屬國的,全憑皇帝喜好。

但一般不能超過藩屬國進獻貢品價值的三成。

畢竟是賞賜給小弟的,不能落了大哥的面子,多給一點也能理解。

國禮交換是給非藩屬國準備的,必須等價還禮。

也就是說,別人送一文錢的禮,大明就對等還一文錢,不能多也不能少。

對於這個規定,文官集團更是舉雙手雙腳贊同。

大明暫時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但之前的朝代可出現過太多了,其中尤以漢武帝時期爲最。

別管是什麼人,只要自稱是某某勢力的使節,帶着一些禮物過來聲稱要朝覲天子。

只要再說幾句好聽話,馬上就能獲得幾十上百倍的賞賜。

很多勢力都將這種事情當做了生意,變着花樣的來朝覲。

他們心裡真的敬仰天子嗎?

恐怕恰恰相反,這麼好騙的大傻子,怎麼就不多幾個呢。

官僚集團難道真的不知道這種情況嗎?

難道他們就真的願意陪着皇帝當冤大頭嗎?

答案是否定的。

誰都不想當傻子,只是沒人敢戳穿罷了。

現在朱雄英自己主動將此事擺到檯面上,官僚集團自然很樂於見成的。

也因爲這件事情,他再次獲得了滿朝文武的認可,個人威望也有了明顯提高。

這其中自然有陳景恪的功勞,準確說這套規章制度,就是在他的提議下才起草的。 Www тт kān C 〇

“中原王朝向來以天朝上國自居,從未想過與他國平等相交,所有國家都是藩屬國。”

“所以也就無所謂外交制度,在這一塊完全就是空白。”

“但以後大明將要面對更加廣闊的世界,要接觸更多的國家。”

“我們必須學會與他國平等論交,否則就是自絕於世界列國。”

“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外交制度,既可以保證大明的利益,又可以與他國正常相處。”

“我們大明的官吏與外國接觸時,也有了律法章程可以依靠,處理外交事務就能更加從容。”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當即就決定,自己上任後的第一把火就從這裡燒起。

陳景恪又說道:“第一把火從這裡燒,也能避免觸犯百官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

“學政和科舉是國之大事,自有成熟的章程在,且備受矚目。”

“你若在這裡搞變革,必然會引起官僚集團的警惕乃至牴觸,降低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分量。”

“外交則不然,這一塊向來不受重視。”

“你從這裡着手,不會觸犯任何人的利益,自然也就不會引起不滿。”

“又因爲這是空白地帶,你制定的規章制度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是一份不小的功勞。”“可以說,從這裡入手就等於是白撿一份成績。”

“等到你的能力獲得大家的信任,再插手學政和科舉事務,就不會顯得突兀。”

“百官也會認真思考你的建議。”

“可以說,從這裡入手是最好的選擇。”

這番話朱元璋和朱標也聽到了,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然後陳景恪提完建議,就再次隱藏在了幕後,將功勞讓給了朱雄英。

這一切朱元璋和朱標都看在眼裡,對陳景恪愈發滿意。

尤其是朱雄英確實通過此舉獲得了更高威望,也讓他的謙讓變得更有價值。

當然,陳景恪也沒閒着。

他抽空將學堂給開辦了起來,給書院取了個名字:

洛下書院。

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沒什麼可說道的。

第一期招收了兩百名學生。

權貴官僚出身的子弟只有不到二十人,這讓陳景恪放下心來。

他還真怕自己的書院變成權貴子弟學校。

事實證明,自己還是太高看自己的名聲了。

當然,這其中‘技工學院’的流言,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相關謠言流傳開的時候,不少人來問他是不是真的,他都沒有否認。

在這個文學至上的時代,‘技工學院’太非主流了。

正常官宦人家自然不願意將孩子送進來。

也就徐達等核心勳貴才知道真相,將孩子送了過來。

剩下的學生,一部分是收養的孤兒,他還特意收養了一些孤女。

只要這些女孩子能有一個學有所成,在科學上有所建樹,都可以作爲榜樣進行宣傳。

還有一部分學生來源於工匠子弟,都是原本隸屬於朝廷的工匠家的子弟。

他們對於研究百工技巧並不牴觸,甚至還很高興。

人數最多的,還是形學研究班成員的家族子弟。

他們纔是真正瞭解陳景恪本領,又對雜學沒有偏見的人。

對此陳景恪也沒有拒絕,相反他還很支持。

一來是家學淵源,他們能學的更好。

二來……就這麼說吧,理科是一門有錢人才能深入研究的學問。

沒錢連實驗器材都買不起,拿什麼來研究。

形學研究班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是窮人。

他們有那個物資條件,支持自家孩子深入研究。

當然,如果貧民子弟中出現了天才,陳景恪是願意自己出錢培養的。

書院的先生,則全部由形學研究班的成員擔任。

現成的人才不用白不用。

而且現在形學研究班規模也大了,常駐其間的就有百十號人。

外放任職的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大家平日裡一起研究學問,沒事兒就侃大山好不快活。

得知書院需要先生,不少閒的無聊的人自告奮勇,表示一定將學生教導好。

對於陳景恪提供的教材,他們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形學研究班現在腰桿子也硬了,準確說是算學圈子都硬氣起來了。

雖然不敢正面和儒家掰腕子,但也不再如以前那般被單方面吊打。

而儒家也知道拿他們沒辦法,因爲計官確實是朝廷需要的專業種類,無可取代。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後,金鈔局幾乎是計官一手把持。

就算平日裡的工作,很多賬目只有專業的計官才能看懂。

文官集團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既然無法將算學踢出去,也就沒有繼續針對的必要了。

眼不見爲淨是最好的。

你們算學也別想搞事,我們也不欺負你們,大家相安無事。

在這種情況下,算學圈子的腰桿子可不就挺起來了。

既然學習算學也一樣能當官,那儒家那一套就不是必須的了。

雖然不至於將儒家一腳踢開,但至少在算學圈子裡,儒學經典的重要性日漸降低。

陳景恪的教材沒有傳統的四書五經,而是節選各種文體,集合成語文科目。

算學圈子的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至於儒家,他們對陳景恪非常無奈。

到了現在是個人都知道,陳景恪不是靠醫術立足的,而是有實打實的真本領。

皇帝、太子、太孫都對他非常信重。

且背後又有徐達、藍玉等勳貴支持,也不再勢單力孤。

戶部尚書邱廣安更是他公開的盟友。

戶部加金鈔局加計官體系,徹底掌握了國家的錢袋子。

文官對他就算再不滿也沒用,只能選擇眼不見爲淨。

所以,洛下書院悄無聲息的開學了。

沒有什麼人前來祝賀,也沒有人來找麻煩。

全寄宿制書院,上十天休四天,這麼做也是方便學生們回家。

但要想發展理科,僅僅是教育還不夠,還要弄出一整套的測量工具。

這些東西陳景恪只能找來一些幫手,一點點進行研究。

長度和重量的測量工具是現成的,容積、溫度等纔是麻煩的。

尤其是溫度計,是最難弄的。

陳景恪也只知道大致原理,剩下的就只能交給工匠們去實驗。

所幸,大明的頂級工匠沒有讓他失望,成功弄出了水銀和酒精溫度計。

可想而知,當這些用玻璃製作的器皿出現在實驗室,帶給其他人的震撼是多麼強烈。

至於秒錶……他知道擒縱器是製作鐘錶的核心部件,但也僅此而已了。

雖然擒縱器早在幾百年前就發明出來了。

但如何將這玩意兒變成鐘錶,就超出陳景恪的知識範圍了。

畢竟他不是學機械的,所知也很有限。

而且他還準備用鐘錶替理科打響第一槍呢,自然不能現在就拿出來。

等過兩年,第一批學員學有所成,再將這個任務交給他們。

通過他們的手來實現這個目標。

對他們來說是個極大的激勵,對理科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很快又到了年底。

大明今年可謂是收穫滿滿,自然又是一個喜慶年。

但過完年後,朱元璋就給羣臣來了個大的。

着太子朱標總攬國政。

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80章 發個單章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86章 意外之喜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1章 揭皇榜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313章 見聞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66章 破王廷第8章 御下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53章 帝國時代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90.第90章 做人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342章 無題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65章 組建海軍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06章 師徒談心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58章 唯儒獨尊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191.第190章 海貿啊209.第208章 無題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41章 漢四郡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春節快樂第52章 解決之法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299章 繼續無題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02章 竊取國運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91.第190章 海貿啊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12章 大幕開啓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1章 揭皇榜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46章 回家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13章 見聞第283章 留聲機第335章 永恆的變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60章 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
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80章 發個單章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86章 意外之喜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1章 揭皇榜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313章 見聞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266章 破王廷第8章 御下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53章 帝國時代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90.第90章 做人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342章 無題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65章 組建海軍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06章 師徒談心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58章 唯儒獨尊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191.第190章 海貿啊209.第208章 無題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41章 漢四郡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春節快樂第52章 解決之法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299章 繼續無題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02章 竊取國運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91.第190章 海貿啊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12章 大幕開啓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1章 揭皇榜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46章 回家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13章 見聞第283章 留聲機第335章 永恆的變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260章 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