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

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

衆人又聊了一會兒,將話題由古代制度變遷,轉回到了當下。

馬皇后問道:“變法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

朱元璋頷首道:“萬事俱備,就等遼東戰事有所進展就可以推行了。”

這次變法動作很大,開海、商業稅改革、攤丁入畝。

取消匠籍組建博物院,金鈔局假鈔稽查司轉型爲稅務稽查司……

可以說是對國朝的稅制進行了全面變革,而稅制關乎國家生死存亡大意不得。

尤其是攤丁入畝和稅務稽查司組建,幾乎擺明了是針對權貴大戶的,需要提防他們有什麼動作。

照理來說,這種重大改革時期,不應該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

但打遼東又勢在必行。

不趁現在北元實力正弱動兵,等他們恢復元氣再打,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到時候萬一形成對峙局面,樂子可就大了。

更何況高麗這顆果實也已經成熟,再不去摘就便宜別人了。

那麼,先暫時不改革,等打下遼東再進行呢?

可以倒是可以,但完全沒必要。

按照計劃,大明以後每年都會有大動作,總不能什麼都要等吧?

那要等到啥時候去了。

當然,朱元璋他們也不是無腦冒進之人。

以現在大明的實力,是可以同時進行好幾項大動作的。

主要是國內,經過這幾年的梳理,士紳宗族勢力基本被打擊的擡不起頭。

文官集團也被屠刀殺的瑟瑟發抖。

唯一能阻撓新法的,也就只有軍事勳貴集團了。

然而,朱元璋設置的複雜聯姻關係,讓勳貴集團成了皇權最大的支持者。

大明強盛,他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目光短淺之輩。

這時候軍功爵制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它讓勳貴們的目光都放在了四邊。

比起打仗撈軍功,攤丁入畝損失的那點蠅頭小利,實在不值一提。

至少現在,大明的勳貴集團還是很有進取心的。

誰不想掙個勳爵頭銜呢,誰不想再進一步呢,誰不想給自家的爵位前面加個開國字號啊。

只要勳貴集團不反對,其他人就亂不起來。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沒有衝動,而是準備等遼東戰事有所進展再說。

遼東戰事舉世矚目,但凡有所戰果,都能讓大明民心振奮。

同時,也能讓人不敢動小心思。

“老三在兩廣坐鎮,北平有老四,沐英在雲南,過幾天標兒去洛陽坐鎮……”

“就算真的有人不怕死,也能用最快的速度解決,保證亂不起來。”

聞言,馬皇后也放下心來。

這時,陳景恪想起了另一件事情,說道:

“陛下,晉王想打安南,不知準備的如何了?”

朱元璋說道:“他那邊也只是計劃,還要看安南陳氏能不能經受的住誘惑。”

“若他們經受不住誘惑,趁着大明攻打遼東無力南顧,去攻打其他勢力。”

“我們就可以用爲列國伸張正義的名義出兵。”

“如果他們不動,大明主動進攻,會遭到中南半島列國集體抵抗。”

“到時候就算勉強打贏,失去大義名分治理起來也會很麻煩。”

大明要的不是殖民,而是有效的佔領統治,爲後續的教化做鋪墊。

所以大義的名分很重要。

沒有合適的理由,貿然出兵滅亡安南,會引起其他小國的恐慌。

也會引起中南半島百姓的牴觸,後續再想用禮儀道德教化他們,就很難了。

當初秦國對待楚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秦國幾次欺騙楚國,更是在會盟的時候將楚懷王扣留,要挾楚國以三郡之地贖回。

楚懷王受不了那個氣,自己拒絕了交換,在秦國鬱鬱而終。

秦國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爲,放在任何朝代都是相當炸裂的。

能與之相比的,只有司馬家的洛水誓言了。

所以楚國人對秦國是最痛恨的,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喊出來的。

陳勝吳廣就是楚國後裔,起義的地點大澤鄉,就是故楚國的領土。

爲啥要選在這裡?

因爲這裡的百姓最痛恨秦國,但凡有人舉起造反大旗,必然是從者雲集。

最後項羽破釜沉舟,殺了秦王子嬰,將長安付之一炬。

算是兌現了祖先發下的誓言,完成滅秦大業。

大明不可能重蹈秦國覆轍,出兵必然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

即便所有人心中都明白,大明就是想擴張,大義不過是遮羞布。

可這張遮羞布有時候就是那麼重要。

這次謀劃高麗,大明也準備了充足的理由。

高麗王非先王血脈,且和納哈出勾結……

打安南也是一樣,收買安南的臣子,讓他們蠱惑君主侵略其他小國。

只要他經不住誘惑出兵,大明數萬枕戈待旦的大軍,就可以順勢進入中南半島。

光明正大的將安南滅亡。

之後就可以義正辭嚴的,對該地百姓進行教化。

馬皇后有些擔心的道:“讓他穩着點來,雖說大明的實力可以雙線作戰,但能穩着來就別冒險。”

“至少和遼東戰事稍微錯開一些時間,以防萬一。”

朱元璋點頭正準備回答,眼睛看到徐妙錦,忽然頓住了。

然後臉色一板道:“軍國大事,女人不要多問,老三自然知道怎麼辦。”

馬皇后都不用想,就知道他爲何會這麼做,慚愧的道:

“後宮不得干政,是我逾矩了,陛下教訓的是。”

徐妙錦明顯愣了一下,她還是第一次見到老朱用這樣的語氣,和馬皇后說話。

而馬皇后的反應,更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原來這就是後宮不得干政。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拉着徐妙錦的衣袖說道:

“妙錦咱們出去玩,不理他們。”

徐妙錦乖巧的跟着他離開了。

他們前腳剛走,老朱就連忙說道:

“嘿嘿,妹子你別生氣,我不是故意的。”

馬皇后淡淡的道:“後宮不得干政,本就是禮法所定,你沒有做錯。”

老朱這下更坐不住了:“妹子,咱就是給妙錦丫頭演戲呢,你可不能當真。”

“龍椅咱都能給伱坐,政務也需要你給咱出主意……”

馬皇后輕笑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咱們夫妻有默契,可誰都不能保證妙錦也能如我這般。”

“讓她明白這個道理,也是爲她好。”

“以後咱們不能再在她面前談論政務了,免得對她造成不好的影響。”

朱元璋見她不是真的生氣,這才放下心來,忙不迭的道:

“妹子你說的對,以後咱們商量政務的時候,就將她支開。”

“咳……”陳景恪乾咳一聲,提醒這夫妻倆旁邊還有個人呢,能不能避諱一下?

朱元璋斜睨了他一眼,道:“咋,你有意見?”

陳景恪連忙說道:“沒沒……陛下英明。”

心中則腹誹不已,牛氣什麼啊,有本事你衝着馬皇后牛去啊。

馬皇后卻看出了他有所想法,就問道:

“我們做這些事情都沒有揹着你,就是沒拿你當外人。”

“也不瞞你,如何教導妙錦,我們也沒有經驗,只能根據經驗摸索着來。”

“你教育人的水平是很高的,從英兒身上就能看的出來。”

“對妙錦的教導,如果你有想法不妨直言,咱們可以商量着來。”

朱元璋不耐煩的道:“你小子磨磨唧唧的做什麼,有什麼想法就直說。”

“太孫咱都能給你教,更何況是太孫妃。”

見話說到這個份上,陳景恪這才說道:

“我教導太孫,很少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而是告訴他不同的做法會造成什麼後果。”

“然後讓他自己選擇該怎麼做。”

“說的直白點就是,我教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問題的答案。”

“因爲我心中的答案,只是我以爲正確的答案。”

“但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確,誰都不知道。”

“或許對我來說是正確的,但對太孫來說就不一定如此。”

這話有點繞,朱元璋和馬皇后有點茫然。

陳景恪想了一下,解釋道:“打個比方,什麼食物最好吃?”

“我喜歡吃饅頭,那我自然認爲饅頭最好吃。”

“可饅頭真的是最好吃的嗎?”

“對於一個喜歡吃米飯的人來說,答案可能就是另一個。”

朱元璋和馬皇后恍然大悟,這麼一說就簡單多了。

“作爲老師,我不能強行讓喜歡吃米飯的人,接受饅頭最好吃這個答案。”

“如果我真這麼做了,就是在扭曲他的思想,禁錮他自己的天性。”

“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往往會導致一些心理方面的異常。”

“不爆發還好,一旦爆發就會釀成大禍。”

“你們想教徐娘子後宮不得干政,這沒有問題。”

“但我覺得,應該讓她自己想明白,爲何後宮不能幹政。”

“而不是用半恐嚇半脅迫的方式,讓她記住這個答案。”

“就算她現在強行記住了,將來真的有機會,很可能會變本加厲的去做。”

馬皇后想要解釋什麼,但陳景恪沒給她機會,先開口說道:

“而且,我們不能光告訴她,後宮不得干政。”

“還要告訴她,作爲未來的一國之後,應該做些什麼。”

“一個賢內助對男人的事業有多大幫助,陛下和娘娘就是最好的榜樣。”

“咱們不能只將徐娘子,當成生孩子的工具。”

“她是太孫未來的枕邊人,有些話太孫不能告訴別人,只能告訴她。”

“這一點想必陛下和娘娘都能理解。”

朱元璋和馬皇后兩人都點點頭,他們可太瞭解了。

“但要是徐娘子只懂得三從四德,別的一問三不知,又能幫到太孫什麼呢?”

“如果每次太孫找她述說事情,她一臉茫然什麼都不懂,幾次之後太孫還會再找她說嗎?”

“時間長了,他們兩人還會有感情嗎?”

朱元璋和馬皇后面色也變得嚴肅起來,確實如此。

感情是通過交流來增進的,沒有交流再深的感情也會變的淡薄。

一旦帝后失和,後果就太嚴重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徐娘子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大明天子。”

“可以說,大明未來的天子,都要經她的手長大成人。”

“如果她沒有一定的見識和能力,又怎麼能教出好的子女來?”

“民間有一句俗話說的很淺顯直白,爹壞壞一窩,娘壞壞三代。”

“在教育孩子方面,母親的影響力是要超過父親的。”

“娘娘對太子太孫的影響,就要超過陛下。”

“所以,我們要將徐娘子培養成又賢又惠的人。”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番話有些他贊同,有些則不以爲然。

不過並沒有出聲反對。

尊重專業人員的意見,這是陳景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聽得多了,朱元璋也就記住了。

而在教育人方面,陳景恪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太孫的才能就不說了。

就說那個方孝孺,只是和他聊了幾次,現在完全和變了個人一樣。

還有朱椿、朱柏、朱濟熺、朱高熾,雖然不如朱雄英優秀,但也個個都成材了。

而他們幾個,恰恰都是朱雄英小圈子成員,經常和陳景恪接觸。

要說這裡面沒有他的功勞,老朱是不信的。

正是因爲有這麼多例子在,他纔沒有直接反駁,而是陷入了思考。

莫非自己想錯了?

馬皇后則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朱雄英是陳景恪一手調教出來的。

除了陳景恪,沒人能懂他在想什麼。

連自己都搞不懂他的想法,自己調教出來的妙錦就能懂嗎?

那麼解決的辦法就只有一個……

想到這裡,她看向陳景恪說道:

“看來你對如何教導妙錦,已經有想法了?”

陳景恪也沒有再謙虛,頷首道:“是有一些想法,但不知道適不適用。”

馬皇后直接說道:“那就試一試吧,以後你每兩天爲她授一次課。”

朱元璋想要反對,這事兒他更相信馬皇后。

但嘴巴張了張卻未發出一點聲音。

算了算了,先讓他試試吧。

陳景恪心中一喜,說道:“謝娘娘信任,我先給她上幾節課,咱們看看效果再說。”

馬皇后點點頭,嚴肅的道:“太孫、太孫妃……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莫要讓我們失望。”

 

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8章 御下第80章 發個單章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98章 無題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41章 漢四郡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54章 目標,倭國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65章 組建海軍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50章 南洋攻略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102.第102章 假鈔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02.第102章 假鈔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13章 見聞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58章 得償所願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329章 提防瓦剌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72章 共創佳話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90.第90章 做人第24章 奇藥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73章 皇恩浩蕩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13章 思烹狗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329章 提防瓦剌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4章 新篇章第40章 演戲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71章 自古以來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342章 無題第76章 因時而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00.第100章 廷議
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8章 御下第80章 發個單章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98章 無題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41章 漢四郡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54章 目標,倭國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65章 組建海軍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50章 南洋攻略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102.第102章 假鈔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02.第102章 假鈔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13章 見聞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258章 得償所願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329章 提防瓦剌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72章 共創佳話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90.第90章 做人第24章 奇藥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73章 皇恩浩蕩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13章 思烹狗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329章 提防瓦剌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4章 新篇章第40章 演戲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71章 自古以來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342章 無題第76章 因時而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00.第100章 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