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

第204章 某高麗(完)

反對出兵?

其他人沒想到他竟然如此直接,馮勝等人的眉頭都皺了起來,露出不悅之色。

軍國大事,什麼時候輪到你一個毛頭小子置喙了?

關鍵是,打遼東這是多大的軍功啊,你說不打就不打了?

你這是阻止我們立功。

只是皇帝面前,還輪不到他們反對。

朱元璋並不意外這個答案,問道:“哦,說說理由。”

陳景恪看了看桌子上的地圖,找到遼東和高麗所在。

用手畫了一個大圈,將兩者全部圈進去:

“遼東和高麗是一體的,大明要麼不打,要麼就將兩者一起打下來。”

衆人都震驚不已,沒想到他不是反對打遼東,而是嫌朝廷的計劃還不夠大啊。

徐達等人連忙伸頭去看,越看越覺得這話有道理。

藍玉想都沒想,就說道:“是啊,我們怎麼就沒想到高麗呢,還是陳伴讀眼界更高啊。”

馮勝卻沒那麼高興,眉頭微微皺起,說道:

“高麗可不是小國,不好打。”

徐達也贊同他的看法,說道:

“高麗是傳承數百年的大國,擁有人口二百五十萬左右。”

“常備軍有十萬之衆,其中騎兵約一萬五千人。”

“如遇外敵,可動員超過五十萬人。”

“想要覆滅他們,很難。”

“如果我們露出敵意,迫使他們徹底投向北元,恐怕事情就麻煩了。”

其他人也大都不贊同此策。

朱元璋也驚訝於陳景恪的大膽,竟然準備將手伸向高麗。

他心裡其實和徐達等人一樣的想法,太不現實了。

不過出於對陳景恪的信任,他沒有着急,而是問道:

“諸卿的話伱也聽到了,可有什麼要說的?”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諸位先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就效仿一次晉獻公,來一次假道伐虢。”

“先安撫高麗,等打敗北元守將納哈出,再趁其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大軍掩殺拿下高麗。”

衆人依然不看好,計策雖好,可高麗那邊也不是死人。

大明在遼東和北元交戰,他們豈會不做防備?

明軍先是和北元激戰,屆時師老兵疲,怎麼去打以逸待勞的高麗守軍?

陳景恪知道僅憑一個計策,說服不了他們,他真正的殺手鐗在後面。

“我最近一直在瞭解高麗的情況……”

“雖然他們明面上實力很強,但內部隱患重重。”

“前任高麗王雖然是北元扶持,但他對北元沒有任何好感,反而傾慕中原文化。”

“大明剛剛建立,他們就率先朝覲。”

朱元璋不禁點頭,高麗王王顓對大明確實恭謹。

只可惜,被奸臣所害。

現在的高麗王雖然是王顓的兒子,卻親近北元,甚是可惡。

去年他竟然還點腆着臉,請求大明爲王顓上諡號。

朱元璋雖然覺得很噁心,但爲了安撫高麗,再加上王顓也確實親近大明。

最終他還是捏着鼻子,封了個恭愍王的美諡。

陳景恪繼續說道:“雖然恭愍王被害,但他卻留下了一大批心向大明的臣子。”

“尤其是程朱理學,更是高麗治國的學問。”

“受此學說的影響,其國內的文人大部分都心向大明。”

“現任高麗王雖然親近北元,卻也無法左右人心,甚至引起了國內文武百官的不滿。”

“現在他之所以還能穩坐國主之位,皆因北元支持。”

“若我們打敗北元奪回遼東,切斷高麗和北元的聯繫。”

“恐怕用不了多久,高麗就要改姓了。”

衆人都露出驚訝之色,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徐達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陳伴讀,你所言可是真的?”

朱元璋替他回道:“真的,他看到的資料,都是從我這裡取走的。”

衆人再無懷疑,也都露出深思之色。

如果高麗真是這種形勢,說不定還真有機會一舉而下。

陳景恪卻暗自搖頭,這些將領雖然打仗很厲害,但缺少‘鷹’的視野。

何爲鷹的視野?

鷹在高空盤旋,俯視整片大地,搜尋視野範圍內一切獵物。

說白了就是站得更高看的更遠。

還有一層意思,鷹是獵手,視野內的一切都是獵物。

朱元璋包括手下的這些將領,都缺乏鷹的視野。

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對高麗動手,也就懶得去了解那裡的情況。

就算高麗真的露出了破綻,也抓不住。

“咳。”乾咳一聲,將衆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他繼續說道:

“高麗國內,除了高麗王之外,最有權勢的是一個叫李成桂的大臣。”

“此人讓我想起了幾百年前的一名古人,淵蓋蘇文。”

淵蓋蘇文,高句麗權臣。

後殺害榮留王高建武,大權獨攬。

李世民徵高句麗的理由,就是替高建武報仇,誅滅奸臣淵蓋蘇文。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實際大家都懂。

不過可惜的是,李世民被安市城所阻。

直到李治時期,才滅亡高句麗。

將李成桂比成淵蓋蘇文,是一個很高的讚譽。

但同時也點明瞭此人的危險性。

衆人自然都知道李成桂這個人,就算不熟悉的,也聽說過名字。

畢竟他可謂是高麗當代戰神了,名聲很響的。

此人文武雙全,戰功赫赫。

關鍵是他既掌軍權,又掌握着財政大權。

之前沒人提醒,他們還沒覺得。

此時陳景恪一提,他們才意識到問題所在。

如果高麗王真的不得人心,那麼誰最有可能取而代之?

李成桂。

那麼大明是否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做點什麼呢?

都是老狐狸,馬上就想到了很多離間的點子。

陳景恪頓了一下,給衆人反應時間,然後說道:

“此人政治態度曖昧不明,說的更直白點,他在等大明和北元分勝負。”

“北元能守住遼東,他就繼續忠於高麗王。”

“如果大明奪回遼東,切斷高麗和北元的聯繫,他大概率會發動政變。”

“到時候再順應國內官僚階層的心願,向大明效忠,他就能獲得人心。”

“以李成桂的能力,若他真的成爲高麗王,恐怕大明就再也沒機會拿下此地了。”

“到那個時候,朝廷只能冊封其爲王,並接受其效忠。”

“所以我才說,現在是大明唯一拿下高麗的機會。”

“要麼將遼東和高麗一起拿下,要麼就暫時不要動手。”

“但打高麗和打遼東不同,如果陛下有意拿下此地,還需從長計議。”

藍玉一拍大腿,第一個跳起來說道:

“陛下,臣請攻打高麗。”

其他人雖然沒有說什麼,但也都興奮起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們的想法自然也變了。 如果高麗內部沒出問題,確實不好打。

可現在對方內部不靖,這樣的機會要是不抓住,那就太蠢了。

關鍵,這是滅國之戰。

多麼大的軍功啊。

多少人的爵位前,將要加上開國二字。

朱元璋卻沒有直接表態,而是看向徐達:

“天德,你以爲如何?”

徐達盯着地圖看了許久,緩緩點頭道:“確實有必要從長計議。”

言外之意就是支持謀劃高麗。

朱元璋又詢問了其他人的意見,衆人也基本都是一個意思。

謀劃一下,成了最好,不成就算。

反正主動權在大明手裡,打還是不打到時候再臨機決斷。

朱元璋這才說道:“好,那就從長計議。”

此話一出,衆人皆欣喜不已,畢竟又是一場大功在眼前。

然後有反應快的,已經震驚的看向陳景恪。

他竟然真的改變了所有人的想法。

竟然謀劃高麗,野心之大,還要超過了在座的所有人。

而且對局勢的認識,竟然還如此清晰。

能從情報裡,分析出高麗內部不穩,已經很厲害了。

竟然還能將目標,鎖定在李成桂身上。

這種能力,真的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所能具備的嗎?

看陛下的態度,這種事情應該不是第一次了。

此時,衆人心裡不禁升起了一個念頭。

難怪陛下要嫁公主。

難怪魏國公如此重視他,以前以爲是投資未來。

現在看來,根本就是知道了他的才華。

真是狡猾啊,又被他搶了先。

不過現在還不算晚,以後一定要和陳家搞好關係。

藍玉是最高興的。

陳景恪,太孫伴讀,我藍家的天然盟友。

還是我藍玉的大恩人。

竟然還如此有才能,真是蒼天賜給我藍家的大福星啊。

要不是輩分不合適,他都想讓自家兒子認個乾爹了。

看着震驚的衆人,朱元璋心下相當的舒服。

當初咱是怎麼被震撼的,你們也都要經歷一遍。

這時,徐達問道:“陳伴讀,你對高麗最爲了解,不知可有計策?”

朱元璋也問道:“你既然提出要謀劃高麗,定然已經有了想法,可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陳景恪頷首道:“一點淺見,說出來望大家莫笑。”

“首先,打高麗內部分化比軍事更加重要。”

“前面我已經說過,受到程朱理學影響,高麗文臣多心向大明。”

“尤其是《華夏簡史》,據說高麗讀書人人手一本,並皆以華夏後裔自居。”

“我們可以派人過去,宣揚兩家一體思想。”

“如果能派一些大儒,藉着交流的名義過去,效果會更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派出更多的探子,詳細的瞭解高麗的情況。”

衆人皆點頭稱是,這一招確實很管用。

能有效的瓦解高麗文官的抵抗之心,爲後續治理打下基礎。

徐達頷首道:“這個思路很不錯,如果進展順利,可抵十萬大軍。”

“不過出於保密,不能將謀劃高麗之事告訴任何人。”

“就算出使高麗的人,也不能告訴他們真相。”

“派他們過去,就是爲了交流學問,向高麗傳播正統的華夏文化。”

“也是爲了遊說高麗王,不要親近北元……”

道理也很簡單,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你一去就勸說別人投降,傻子都知道你的打算了。

派人過去,單純就是爲了交流學問。

其實這些已經足夠了。

以高麗讀書人對中原的嚮往,交流學問就是最好的遊說方式。

到時候定然會有大批的帶路黨出現。

陳景恪繼續說道:“高麗一直流傳一個傳說,現在的高麗王並非恭愍王的兒子,而是寵臣辛旽的兒子。”

“辛旽和恭愍王的侍婢般若有私情,後般若有孕在身。”

“恭愍王無子,就寵幸了般若,並宣稱這個孩子是他的。”

衆人都面露詫異之色,竟然還有這種事情?

那恭愍王還真是……無法形容啊。

陳景恪說道:“不過這種傳聞多半不實,辛旽乃純正之人,以他的爲人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不過是真是假都無所謂,對於我們來說,這都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衆人自然知道他的意思。

一個國主被懷疑血統,不管是真是假,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他的合法性。

如果這個國主強勢,或者受到羣臣擁戴還好。

可現任高麗王既不強勢,也不受愛戴。

這個質疑對他就太致命了。

朱元璋說道:“可以讓人在高麗國內宣揚此事,最好將恭愍王之死和他聯繫在一起。”

“到時我們就可以打着爲恭愍王復仇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攻打高麗。”

衆人也都是這種想法。

畢竟高麗也是大明的藩屬國,沒有合適的理由就將其滅了,會引起其他藩屬國的惶恐。

宣揚此事,不但能動搖高麗軍心,還能爲大明提供一個出兵理由。

陳景恪繼續說道:“然後就是軍事方面。”

“要謀劃高麗就不能只靠陸軍,當水陸並進。”

“我們攻打遼東,高麗王和李成桂只要不犯傻,必然會在前線佈置重兵。”

“甚至李成桂本人都會去前線坐鎮。”

“如果我們貿然進攻,恐怕會遭遇和唐太宗一般的局面。”

“但高麗只有十萬常備軍,將主力放在前線,必然會導致後方空虛。”

“高麗三面環海,我們的水師可以從任意一處登錄。”

“如果我們的船足夠多,可以直接用船,將遼東大軍運送到高麗後方。”

馮勝提出了一個質疑:“我們打遼東的時候,高麗會不會擴軍?”

徐達搖頭道:“不會,如果不是景恪提議,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要打高麗,高麗人自然也想不到。”

“他們在前線陳兵,也只是出於謹慎,並不是真的懷疑我們要對他們用兵。”

“所以提前擴招軍隊的可能性不大。”

“就算臨時招募後備軍,人數也不會太多。”

畢竟招募軍隊不是鬧着玩的,哪怕是臨時徵募後備軍,對國內的影響也會非常大。

如果不是確定大明要攻打他們,高麗不會大規模擴充軍隊的。

陳景恪最後做了總結:“所以,要謀劃高麗,今年就不適宜對遼東動手。”

“用一年的時間離間高麗內部,同時大明內修武備,打造戰船訓練水師。”

“一年後人口和土地清查工作也能完成,大明可以傾全國之力,一舉拿下遼東和高麗。”

(本章完)

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231.第230章 無題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306章 師徒談心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253章 帝國時代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02.第102章 假鈔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36.第136章 扒皮王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209.第208章 無題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60章 無題第268章 無題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231.第230章 無題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09章 那啥無題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268章 無題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35章 永恆的變177.第176章 異常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76章 因時而變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36章 我去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71章 自古以來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243章 呂宋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春節快樂第342章 無題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57章 實踐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73章 皇恩浩蕩
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231.第230章 無題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306章 師徒談心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253章 帝國時代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02.第102章 假鈔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36.第136章 扒皮王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209.第208章 無題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260章 無題第268章 無題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231.第230章 無題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09章 那啥無題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0章 預見能力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268章 無題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35章 永恆的變177.第176章 異常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76章 因時而變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36章 我去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71章 自古以來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243章 呂宋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春節快樂第342章 無題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57章 實踐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73章 皇恩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