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餘波(上)

在今天一早,趙忱便在文徳殿招見韓彥直、周葵、葉顒、陳俊卿、李顯忠和楊炎六人議事。

這一次主要是商議平息了叛亂的善後事宜,這既包括對建康內部叛亂人員的審查,處理。也還有對逃出建康以外的叛亂人等的追繳。

因爲這次叛亂中也涉及到不少朝中的官員,有些以經抓獲,有些還沒有,需要追査。抓獲的如何處置,追査的範圍如何確定。一個措施的不當,也容易造成變故。而在外逃的叛軍中,如李全手中還有一定的兵權,對他是安撫還是征剿,也需要確定。同時大宋現在還在兩個戰場上進行軍事行動,那麼在發生叛亂之後,各條戰線又應該怎樣處理?是繼續進軍,還是停止?這些事情也都要立刻做出決定在發生叛亂的這幾天中,韓彥直一直都跟在趙忱身邊、而李顯忠和楊炎是這次平息叛亂的主要干將,他們都是有功之臣,而周葵、葉顒、陳俊卿三人雖然沒有參與什麼平息叛亂的工作,但在趙竑、史彌遠等人招見百官的時候,他們三人都是堅決拒絕朝賀趙竑的官員,而且周葵、葉顒都是執政大臣,陳俊卿現在雖然不再是執政大臣,但卻是御使中丞,責任糾察百官,又是四朝元老,也都直得信任。因此這樣的大事,也只能和他們幾人來商議。

衆人蔘拜皇帝己畢之後,韓彥直首先發言,向趙忱,也是向在場的其他官員,報告了目前平息叛亂的進展情況。

這次叛亂,同計發生三天四夜,參入反叛的叛軍先後共計有近一萬餘人,己被宋軍殺死近七千,抓獲兩千多人。叛亂的頭目之中,首犯趙竑、宗天玄、史彌遠三人勻以身死,而另一個重要人物李全,現在率軍出逃在外。從犯等十一人死於亂軍之中,被抓獲十七人,另外還涉及朝中官員錢象祖、衛涇、王居安、王時雍、孫秉文、楊次山等人,都以經被暫時看押起來,等候審查處理。其中楊次山是楊妃的兄長。

另外在這次叛亂之中,宋軍傷亡六千餘人,其中還包括驚燕軍的九百四十五人,拱聖軍統制肖勇、正將王建、周江均陣亡。建康府的居民百姓喪生有一萬餘人,被燒燬房間二百餘間。

趙忱點點頭,道:“對陣亡的將士一率要厚葬,並且一定要重恤他們家屬,對於無辜身死的百姓也要儘量安撫。同時還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償。燒燬房屋的百姓也要好好安頓,不要讓他們露宿街頭。”

韓彥直點頭道:“臣敬尊聖意。”

接着楊炎也出列,報告了職方司打聽到的有關於叛亂的一些消息。自從叛亂髮生以後,職方司一直都沒有閒着,周信一直派人在暗中收集這方面的消息,就在昨天,對抓獲的叛亂頭目進行了一番查問,目前初步可以得出結論:叛亂的人員中,除去少數來自建康、臨安兩地之外,大多數都是來自太湖一帶地區,可以說那裡是叛亂的總剿穴。

而且根據目前的情況看,還有兩個叛軍頭目潘丙和陳亦超,既沒有被抓獲,也沒發現他們的屍體,如果他們是逃出城,那麼多半的可能是逃回太湖一帶去,不過現在還不知道在太湖一帶,還有多少叛軍,但太湖距離建康只有三百餘里的路程,數日即可到達,因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隨後李顯忠也出列,根居探子的回報,李全率領着人馬向西逃遁,在探子回報的時候,以經越過了廬州,進入了安豐軍地界,依然在向西而行。現在看來,李全軍的目標恐怕是要攻取光州,因爲一但被李全攻取了光州,那麼他一方面可以向北逃入金國境內,另一方面可以向南逃入大別山中,騰挪的空間和範圍也大得多。目前李全軍的兵力大約在一萬五千左右,實力不容小視,因此無論是那一種結果,又大宋來說,都不是好事。

聽他們幾個人說完之後,趙忱和其他三位大臣都陷入了沉思中。照這麼看來,這次叛亂的規模和影響範圍遠比預計中的要大得多。現在雖然是初步平息下來,但也不能大意,而對於這些叛軍,衆大臣的一致意見是征剿,絕不安撫。無論是李全軍,還是太湖的叛軍餘黨,都不是輕視。因此俱體的征剿辦法,一定要想一個萬全之計。

過了一會兒,陳俊卿纔出列,道:“陛下,依臣之見,壤外必先安內,因此當務之急,應該立刻停止對外戰事,調朝廷大軍,征剿李全和太湖兩處。以平定大宋內亂。”

趙忱聽了,又沉吟不語,他心裡也淸楚,目前建康的所有兵力一共只有三萬餘人,而且還要維持城中的秩序,捜查躲逃到民間的叛軍殘餘人員,據守都嫌兵力不足,因此根本不可能從建康派軍去征剿,從前線撤回軍馬,以經成爲必然的事情?

但撤軍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因爲敵軍是不會讓你輕鬆撤退的,一個不好,就容易演變成全線潰敗,這種例子,在歷來的戰爭中屢見不鮮。同時,撤軍是全線撤軍還是局部撤軍,而且在之前所佔領的土地城池是全部放棄還是繼續佔領,這些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趙忱的目光又看向楊炎,顯然在這個時候,是想聽一聽楊炎的意見。

其實這一點楊炎早就想過了,前趙忱看向自己,便又發言道:“陛下,臣以爲,目前應當立刻停止江淮一線的進軍,所佔領的地方除去壽、穎、蔡、唐四州之外,其他城地全部放棄。將人馬撤回來平定內亂。但在西夏一線,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趙忱點點頭,又對其他人道:“諸卿以爲駙馬的意見如何呢?”

衆人一時都無語,每個人心裡都在思索楊炎的意見。過了好一會兒,韓彥直才道:“能否請駙馬將撤軍與不撤軍的原因說得詳細一些。”

因爲楊炎是攻取西夏的宋軍主將,他建議撤回江淮的宋軍,而繼續進攻西夏,難免不會讓人認爲他這是捨不得放棄攻取西夏之功,是別有用意,因此韓彥直讓他進一步解釋清楚,也是合情合理的。

楊炎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因此又道:“江淮一線,本來就是爲了配合進攻西夏,牽制金國的兵力,而發動的進軍,用意不在攻取城地,只是讓金國無瑕去救援西夏。目前看來,也不過進行了許州、陳州、毫州一線,離東京尚遠。而且江淮一地離建康距離近,朝廷詔書發出之後,十日之內,各路人馬即可撤回,可以立刻投入到平叛之中。同時,現在金國內亂,自顧尚且不瑕,江淮一線撤軍,他們絕對無力追趕,更勿論趁勢追擊了。”

聽了楊炎這一段話,趙忱固然是頻頻點頭,連韓彥直、陳俊卿等人目光之中,也頗有讚許之意。周葵道:“那麼請問駙馬,爲何西夏一線仍要繼續堅持進軍呢?”

楊炎接着道:“西夏則不同,我大宋最初出兵西夏的目地就是爲了徹底攻佔西夏全境,如今河套、河南地區以被我所佔,又以經大敗金國的援軍,在臣迴轉建康之時,西夏君臣以被困守在興慶府這一座孤城之中,平定西夏以是指日可待,現在時間以過去二十多天,如果不出意外,興慶府應該以經被攻破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撤軍,則先前所得的勝利全都前功盡棄了。我大宋空廢錢糧兵力,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全部白費了。而且西夏與建康遠隔數千裡,就算把人馬撤回,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夠趕到,故此希望征伐西夏的人馬撤軍平亂,根本就是來不及的。因此到還不如繼續對西夏用兵,直到取得全面勝利,徹底佔領西夏爲止。”

聽楊炎說完之後,韓彥直立刻出列,道:“陛下,臣以爲楊炎之議可行,而且願陛下三思。”

李顯忠也出列,道:“陛下,目前我大宋在江淮一線,共有大軍二十餘萬,其中包括三衙禁軍五萬餘人,李全軍不過只有一萬五千人馬,太湖一帶的叛賊雖不知俱體多少,但也不會超過李全,而且都是烏合之衆,因此以江淮的兵力,平叛確實綽綽有餘。也無需加入西夏的人馬。”

趙忱微微點頭,又看向陳俊卿等人,道:“卿等的意見呢?”

聽完了楊炎的解釋之後,陳俊卿、周葵、葉顒等也都覺得楊炎的意見很有道理,而且韓彥直和李顯忠也以經表明支持楊炎,而且皇帝看來也是同意的,因此也都沒有再反對,而是一致通過。

於是趙忱立刻下旨,命令江淮一線的各路宋軍立刻撤軍。只留壽、穎、蔡、唐四州,其餘地方一率放棄。然後又立刻命令李顯忠和楊炎兩人,立刻制定一個完善的平定叛亂的計劃。

十四漁人得利7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十九進駐靈州十烏合之衆1九十紅柳林之戰(一)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下二十一兵制改制(上)一雙懸日月6四十四了結(三)十一結案2四十四了結(三)四爲民除害1三廣東之行1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二海上突襲2十八臨安的流言1八世外高人7八禮社江之戰5二十九平分秋色十三太子北巡(二)七鬥智鬥力3六十七殺出建康四爲民除害2十四太子北巡(三)六十一襄樊(一)六十三襄樊(三)六 遠襲 下十金國的陰謀(四)二十七塔塔兒姊妺(上)十四十三翼之戰5五十四建康之變(上)十五脫困3四征戰山東4三廣東之行6一二九溫榆河之盟三十三連盟定議五誓師出發1九十三初戰告捷(下)一二二淸掃金國的殘餘勢力四十一力排衆議四十七決定撤軍七十九正式開始北伐九政局的變換5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五十五秋獮(上)二十四宋朝的憤怒五 信王府1五十七金軍撤軍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十金國的陰謀(四)十四西夏軍的動向二 張浚病故3十八臨安的流言4十一圍城打援2二十二家和萬事興五十二攻佔東海(上)十六掃平海盜3十四兵變6一零一各路並進十收復大理城1十四十三翼之戰5四爲民除害2一南下4六十八重開議和(上)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五十七中都密謀五楊炎的建康生活十烏合之衆2十七擁立新君1五十四議和(一)一二二對策(上)六出奇制勝2十大破西夏軍5二十密謀四爲民除害2六十二爾虞我詐(上)五十五議和(二)十七擁立新君3一南下1五十二通風報信(上)六摩尼教的滅亡5四 御駕親征 上十六 廣州4五十三初戰告捷(上)一零八受降西夏(上)一下旨南征7八十餘波(下)三臨危受命2一百六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上)五 形勢突變 下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八十九陳州之戰(三)一二三對策(下)四十一金殿審議(上)三十三壽昌大捷六摩尼教的滅亡3四十九收復建康(下)八十招之約1一雙懸日月4
十四漁人得利7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十九進駐靈州十烏合之衆1九十紅柳林之戰(一)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下二十一兵制改制(上)一雙懸日月6四十四了結(三)十一結案2四十四了結(三)四爲民除害1三廣東之行1二十六殺盡高於車輪者二海上突襲2十八臨安的流言1八世外高人7八禮社江之戰5二十九平分秋色十三太子北巡(二)七鬥智鬥力3六十七殺出建康四爲民除害2十四太子北巡(三)六十一襄樊(一)六十三襄樊(三)六 遠襲 下十金國的陰謀(四)二十七塔塔兒姊妺(上)十四十三翼之戰5五十四建康之變(上)十五脫困3四征戰山東4三廣東之行6一二九溫榆河之盟三十三連盟定議五誓師出發1九十三初戰告捷(下)一二二淸掃金國的殘餘勢力四十一力排衆議四十七決定撤軍七十九正式開始北伐九政局的變換5七十五勝利之後的建康(三)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五十五秋獮(上)二十四宋朝的憤怒五 信王府1五十七金軍撤軍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十金國的陰謀(四)十四西夏軍的動向二 張浚病故3十八臨安的流言4十一圍城打援2二十二家和萬事興五十二攻佔東海(上)十六掃平海盜3十四兵變6一零一各路並進十收復大理城1十四十三翼之戰5四爲民除害2一南下4六十八重開議和(上)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五十七中都密謀五楊炎的建康生活十烏合之衆2十七擁立新君1五十四議和(一)一二二對策(上)六出奇制勝2十大破西夏軍5二十密謀四爲民除害2六十二爾虞我詐(上)五十五議和(二)十七擁立新君3一南下1五十二通風報信(上)六摩尼教的滅亡5四 御駕親征 上十六 廣州4五十三初戰告捷(上)一零八受降西夏(上)一下旨南征7八十餘波(下)三臨危受命2一百六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上)五 形勢突變 下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八十九陳州之戰(三)一二三對策(下)四十一金殿審議(上)三十三壽昌大捷六摩尼教的滅亡3四十九收復建康(下)八十招之約1一雙懸日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