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圍城打援2

因此趙忱再命劉珙帶聖旨及自己的手詔到信州,一方面是嘉獎畢再遇,以及信州之戰的有功將士,另一方面也傳達朝廷的旨意,並且也帶上了楊炎寫給畢再遇的書信。

畢再遇此前的官級是武階官正六品,第十三級左武大夫,職務是建康府御前駐軍司前軍統制兼宿州都統制。現在一下子連升了六階,提到了武階官正五品,第七級中待大夫,防禦使也是武將的虛職,爲從五品,而且還有一個開國子的爵位。可以說畢再遇以經正式步入了高級武官的行列。這樣的職位雖然還比不上楊炎,但對於一個年紀還不滿三十歲的年輕武將來說,也以經是十分難得了。

而隆興府鎮撫使是官職,意味着畢再遇正式全面負責隆興府一線的防守任務,因爲畢再遇現在官級還不能出任招撫使一類的地方大員職務,但節制池州、饒州各地軍馬是表明有權調動其他各路的人馬。在名義上,畢再遇還是在楊炎但任的江南西路招撫使之下,但現在楊炎人在四川,也就等於畢再遇是大宋江南一線的最高武將了。

傳旨的宦官宣讀完聖旨之後,畢再遇心裡自然也是十分激動,對天拜了三拜,叩首謝恩。劉珙又令隨從將御賜給畢再遇的東西全都取出。畢再遇收下這些賞賜之後,再次對天臨府的方向遙拜。然後才向劉珙問道:“相公,不知朝廷還有什麼別的命令沒有?”

劉珙點點頭,又取出手詔和楊炎的書信,交於畢再遇,道:“畢將軍,這是朝廷的詔令和楊招撫的書信,請你依詔而行吧。”

但畢再遇接過詔書和書信,看完之後卻不由產生了一絲疑問,爲什麼在自已大勝金軍之後,楊炎卻會爲建議朝廷必要的時候放棄信州,退守隆興府,以保存兵力,而且必須等四川的的援軍到了之後再與金兵決戰。同時還禁止動用隆興府的人馬。

雖然楊炎在信中解釋得十分詳細,但就在那一瞬間,畢再遇心裡還是突然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楊炎不願讓自己與金軍決戰,莫非是怕自已會立下更大的,甚至是超過楊炎的功勞嗎?

但畢再遇馬上又否認自已的想法,他對楊炎也算比較瞭解了,楊炎應該不是這樣的人,而且這一次自己能夠有機會獨正一面,鎮守信州,立下這樣大功,名揚天下,不正當初楊炎入川時極力推薦的結果嗎?連和他最要好的曹勳、高震都沒有推薦,偏偏是自己,他怎麼會害怕自巳立下戰功呢?因此畢再遇又暗喑責怪自己,怎麼能這樣度測楊炎的想法呢?

送走了劉珙一行,畢再遇馬上收到探報,金軍以經改用完顏長之爲主將,將起大軍十五萬,再次進攻信州,奪取江南西路。

現在宋軍在池州至崇安一線一共也分佈着五支軍隊,共有十二萬多人馬。由北向南依次是鎮守池州的孟宗政有人馬三萬七千,守德興的曹勳有人馬一萬五千,經過了上一場信州大戰之後,畢再遇在信州還有近三萬人馬。而在信州大捷之後,劉寶也從建昌軍回兵進駐了浦城,他部下有人馬近三萬人,鎮守崇安的高震也還有一萬人馬。另外守衛隆興府是吳錫還有三萬五千人馬。

雖然朝廷明令不得從隆興府調動人馬,但從目前現有的兵力上來看,宋軍也並不是處於劣勢。雖然宋軍分佈較散,要防守的地方較多,但每一處都有城可守,還可以互相呼應支援。因此這一戰雙方的形勢則是勢均力敵,那麼這一戰的勝負只看那一方的士兵作戰更努力,主將戰術更高明瞭。

接報之後,畢再遇也不敢大意,急忙請曹勳、高震、劉寶、孟宗政等到信州商議如何應對金軍的第二次進攻。

衆人到齊之後,畢再遇首先拿出朝廷的詔書和楊炎的書信,請衆人過目。衆人看過之後,畢再遇才道:“朝廷命我們退守隆興府,等待四川的援軍,楊招撫也是這個意思,不知大家認爲如何呢?請儘管暢所欲言,不必侷促。”

孟宗政首先道:“畢鎮撫,朝廷只是說信州可守則守,不可守則棄。依末將看來,我們剛在信州打敗了孛撒,信州完全可守。怎麼能一戰不打,就這麼放棄信州,退守隆興府呢?何況即使是等四川的援軍到了,如果能夠直接從信州開始進攻金軍,豈不是更好嗎?”

孟宗政說的話其實表代了現在大多數宋軍將士的意見。因爲經過了上一次信州大捷之後,宋軍普遍士氣高昂,信心大增,而且這一次金軍出動的規模也明顯比第一次小了許多,因此人人都希望和金軍再打一仗。

曹勳和高震同樣也是抱着這樣的想法,只是放棄信州的想法是楊炎提出的,他們兩人到是不敢輕視,因此纔沒有輕易發言。聽孟宗政這麼一說,曹勳道:“我也認爲應該先守住信州,那怕是支持不住再後退到隆興府也行。”

高震也點點頭,道:“我也同意,無論如何,也該在信州和金軍再打一仗再說。總不能一仗不打,就先撤軍了吧。”

再場的將領中只有劉寶沒有表態。上一次就是因爲他棄守處州,才弄得宋軍十分被動。後來得知畢再遇在信州大敗金軍,這才積極進軍到浦城。沒想到金軍這麼快又發兵來取信州,劉寶不禁暗暗後悔,這一次自己又衝得太靠前了。

但劉寶也知道,上一次自已棄守處州,以經被皇上痛訴了一頓,雖然沒有受到其他的處罰,但如果自己這一次再不戰而退,只怕就不會那麼輕易就躲過去了。因此他到是十分贊成退到隆興府去,不過其他三人都主張駐守信州,而且畢再遇現在也有朝廷明令,可以節制自己,因此知道這時就是自己反對也沒有用了。心裡雖然暗暗叫苦,但卻也無計可施。

十六掃平海盜4七年輕人的天下3十三宋軍出兵1二海上突襲3十四 海上大捷 上六公主傾情1二夜探王府5八十九陳州之戰(三)七十又一次遠征(下)十四十三翼之戰2九兵敗如山1十三太子北巡(二)五十八馬球(下)十八臨安的流言6二楊炎大婚1四爲民除害1六十二襄樊(二)九政局的變換5十六弒君5二十九平分秋色九楊炎歸來5二十一分兵出擊(中)七年輕人的天下1七鬥智鬥力4十七擁立新君6一百八乃蠻三新婚蜜月6十六 廣州3三十一安西兵變(上)十三宋軍出兵1八十一皇帝的生辰六十五公主架到十三 大宋水師 下二攻克信州2十三分裂1六十中計十六 廣州1二 初入臨安六十中計六新法(上)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一二一張鵠回京十五分兵兩路6一百奇襲黑林(上)四 再上征途7十收復大理城7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四十預料十四漁人得利7十四漁人得利1六十六入主臨安四 全線崩潰1七夜襲成都4八出使蒙古4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十三鶴蚌相爭1三新婚蜜月7一零一傍湖酒樓(下)七十一撤離東京一一四楚材晉用(上)四十二求籤七十二平息叛亂(一)二楊炎大婚2四 虞允文回京2十三 大宋水師 中四十八江淮首戰(一)四 全線崩潰2一零六野狐嶺之戰(一)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一二九溫榆河之盟一 回家2一一四楚材晉用(上)十五脫困5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十一 追上宋軍 上八十招之約7十五徐海心服4一零三準備三臨危受命1六十四楊炎回建康(一)一 出兵徐州 中九楊炎歸來2七部署廣州4四 全線崩潰1一雙懸日月3四爲民除害3十四漁人得利1七十八天機重現九戰象6十一蒙古使臣(上)三十六海上大捷(下)十七死守州衙2十八臨安的流言7一雙懸日月2十七死守州衙2五 進攻海南2一二三對策(下)二十一清查田產十七立後(一)十二大金太子1
十六掃平海盜4七年輕人的天下3十三宋軍出兵1二海上突襲3十四 海上大捷 上六公主傾情1二夜探王府5八十九陳州之戰(三)七十又一次遠征(下)十四十三翼之戰2九兵敗如山1十三太子北巡(二)五十八馬球(下)十八臨安的流言6二楊炎大婚1四爲民除害1六十二襄樊(二)九政局的變換5十六弒君5二十九平分秋色九楊炎歸來5二十一分兵出擊(中)七年輕人的天下1七鬥智鬥力4十七擁立新君6一百八乃蠻三新婚蜜月6十六 廣州3三十一安西兵變(上)十三宋軍出兵1八十一皇帝的生辰六十五公主架到十三 大宋水師 下二攻克信州2十三分裂1六十中計十六 廣州1二 初入臨安六十中計六新法(上)四十一江淮進軍(下)一二一張鵠回京十五分兵兩路6一百奇襲黑林(上)四 再上征途7十收復大理城7三完顏長之的決定(上)四十預料十四漁人得利7十四漁人得利1六十六入主臨安四 全線崩潰1七夜襲成都4八出使蒙古4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十三鶴蚌相爭1三新婚蜜月7一零一傍湖酒樓(下)七十一撤離東京一一四楚材晉用(上)四十二求籤七十二平息叛亂(一)二楊炎大婚2四 虞允文回京2十三 大宋水師 中四十八江淮首戰(一)四 全線崩潰2一零六野狐嶺之戰(一)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一二九溫榆河之盟一 回家2一一四楚材晉用(上)十五脫困5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十一 追上宋軍 上八十招之約7十五徐海心服4一零三準備三臨危受命1六十四楊炎回建康(一)一 出兵徐州 中九楊炎歸來2七部署廣州4四 全線崩潰1一雙懸日月3四爲民除害3十四漁人得利1七十八天機重現九戰象6十一蒙古使臣(上)三十六海上大捷(下)十七死守州衙2十八臨安的流言7一雙懸日月2十七死守州衙2五 進攻海南2一二三對策(下)二十一清查田產十七立後(一)十二大金太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