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

因此在今天宋軍一陣猛攻之後,東平門的守軍率先崩潰下來,被宋軍攻上了城牆,然後順着涌道殺入城中,打開了城門,放宋軍的大隊人馬進入城中。

李純祐一聽,也不禁大驚失驚,忙道:“衆位愛卿,宋軍以經殺進城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Lang訛進忠一見,忙道:“殿下莫慌,宋軍雖然攻入城中,但一時還攻不到皇宮來,請殿下立刻準備,我們馬上就走。”

這時嵬名延布也道:“Lang訛大人,你和越王一起保護殿下速速離開興慶府,我率軍去擋住宋軍,爲你們盡力爭取時間。”

李純祐一聽,心裡覺得十分過意不去,正想叫嵬名延布和自己一起逃走,但Lang訛進忠清楚,現在時間緊迫,沒有功夫多商議了,因此立刻道:“殿下,不要遲疑了,快走吧。”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興慶府城是西夏的國都,也是西夏國中最大的城市,雖然比起建康、中都這樣的大城,還有所不及,但城市的範圍也不算小。

宋軍雖然攻破了東平門,殺入興慶府城中。但在街道上還是遭到一部分西夏軍的頑強抵抗,真正完全佔領興慶府,結束戰鬥,還是花了兩天的時間,最後嵬名延布、野利剛等人都先後戰死,而以劉仲平爲首的一批西夏官員也全都投降宋軍。但李仁友,Lang訛盡忠、焦景顏、高逸、西壁賀、衛幕延平等人還是保護着李純祐,率領着數千人馬,殺出了興慶府,向西方逃走。高震派兵追了一陣,但終究沒有追上,只好暫時收兵做罷。同時又立刻寫本,向建康朝廷報捷。

隨後,高震率領大軍進入興慶府城中。這時鐵木真也率領蒙古軍回到興慶府,得知金國內部正在發生內戰,鐵木真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立刻向高震告辭,要轉回蒙古對金軍用兵。

雙方按照楊炎離開西夏時達成的協議,將興慶府中西夏國庫中的錢財物資作了平分,隨後又按照興慶府中的戶籍名冊,將城中的居民百姓按幼年、婦女、老年、壯年各分了一半,讓蒙古軍帶走。不過在分配百姓上,高震耍了一個小小的手段,送給蒙古軍的,大多都是党項貴族和宗室成員,其中還有不少都是投降的官員。而對鐵木真的解釋是,大宋是漢族人的國家,因此不希望讓蒙古軍多帶走漢族人。

當然這也是楊炎在臨走前授意的。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國家,党項貴族一直都把持着西夏的軍政大權,他們在西夏國中都是數代相傳、勢力極大,而且深入民間地方,他們將會是大宋日後能夠穩定的統制西夏的最大障礙,相比之下,漢族人比較能夠收受大宋的統治。因此借這一次分配居民,讓蒙古軍掠走大部份西夏貴族,對於大宋日後能夠順利的在西夏進行穩定的統治掃淸一些障礙。

而對蒙古軍來說,是党項人還是漢人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在之前的戰鬥中,蒙古軍抓到了大量的平民百姓,勞力以不缺少,而掠走党項貴族,有不少人的家族中還花費大量錢財來像蒙古軍贖人,到是又可以再賺到一筆。因此也沒有什麼異議。雙方經過十餘天的淸查工作,才把財富、人口都分配完畢。鐵木真和衆將帶領着蒙古軍,押送着大量的人口、牛羊馬匹、財富心滿意足的返回蒙古。

而蒙古軍走後,高震立刻分派楊昌鵬駐守西涼府,李好義駐守夏州,三方人馬遙相呼應,暫時在西夏境內駐紮。然好又寫成奏本,將後續的經過報回建康,同時請朝廷決定下一步的安排。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楊炎一口氣將西夏的所有公文全都看完,總算是完全放下心來。然後先將所有西夏公文都整理好,命人送交到宮中,由趙忱審閱,也讓朝廷放心。

雖然現在大宋的行政程序是由大臣先擬定好意見,然後再呈交給皇帝批閱,但這僅限於一般的事務,向攻取西夏,開疆擴地這樣的大事還是先要由皇帝和各執政大臣一起商議,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因此第二天,趙忱立刻招集韓彥直、葉顒、周葵和楊炎,來着重討論西夏的善後安排事宜。

關於西夏的善後事宜,主要有三個大的問題需要處理。

首先就是駐軍問題,現在大宋在西夏共有駐軍超過二十萬人,佔了目前大宋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包括還八萬多三衙禁軍,有如此龐大的兵力長期駐紮在數千裡之外的地方,無論是誰當皇帝,由誰主持政務,也都難以放心。因此撤軍也是再所難免的。

但現在宋軍剛剛佔領西夏,立足尚未穩定,需要留下一部份兵力,來保證大宋的統治。同時西夏原來的統治勢力也並未完全淸除乾淨,對於逃到西平軍司的西夏朝廷殘餘勢力也絕不能放過,一定要儘早平息下來。因此在西夏境內留駐相當數量的兵力也是再所難免,那麼俱體兵力如何分佈調配,就成了目前的當務之急。

其次就是關於任得敬和任氏一族的處理方案。這次大宋能夠順利攻取西夏的土地,以任得敬爲首的任氏一族自然是功不可沒。按功賞過罰的原則,理當對任氏一族給予重獎,賜爵封地,那怕是封王也不爲過。但是應該把他們遷到建康,還是繼續留在西夏境內,卻又是另一個難題。

把任得敬留在西夏,對大宋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極大的隱患,任得敬在西夏苦心經營了四十餘年,勢力遍及西夏各地,而現在西夏敗亡之後,党項貴族的勢力大減。任氏一族的勢力在日後必然又會大增,雖然現在任氏之中,並沒有什麼出色的人材,但難保日後在任氏之中,不會出一個李元昊似的有雄材大略,又有野心的人物,再把西夏給分裂出去。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任得敬到了建康之後,難以掌握實際的權力,因此他未必願意輕離故地的。如果強行命他到建康爲官,無異於剝奪了他的根本權力,未免也太強人所難,而且一但這樣做了,那麼日後誰還肯投靠大宋呢?因此如向處理任氏一族,也是一個難題。

且最後一點,就是如何統治西夏地區的,這不僅僅是向西夏地區派駐地方官員的事情,也就是說對西夏地區的定位問題。西夏地區是按照大宋正常行政方式,分路府州軍縣的行政分級,然後甴朝廷直接派駐官員來統治,還是按照大宋對待其少邊境民族那樣,由各民族半自治,並與朝廷委派的官員一起實行聯合統治。

從地區和民族構成上來說,自然應該是和別的民族地區一樣,由各部族與朝廷委派的官員一起實行聯合統治,但西夏不同於其他的民族地區,將來作爲大宋重要向產馬地區和與蒙古勾通的通道地區,還是未來北伐時候,夾擊金國西北的基地,無論是在戰略、交通、運輸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有半點閃失。

如果從穩定的角度考慮,自然是施行聯合治理能夠更快恢復西夏地區的平穩,但西夏與大宋敵對了近百佘年,一直都是戰多和少,大宋朝廷可不敢賦於党項貴族太多的權力,這與處理任氏一族的道理一樣。但釆用朝廷直接統制,勢必又會引起當地新舊地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党項貴族絕不會甘心就這麼放棄自己的權力,一個處理不好,也容易造成動不斷的局面。因此這個問題同樣也十分重要。

聽了其他幾人的發言之後,楊炎這才明白,爲什麼以前常聽人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攻下一塊土地容易,想要穩穩的守住它,要牽扯的方方面面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絕不是單靠強大的武力就能夠解決的。既使是在武力強大的強漢盛唐,開拓的邊境地區往往也會是幾經易手,反覆爭奪。而在大一統的漢族王朝中,大宋是彊土最小的一個,連燕雲十六州都一直沒有收復回來,因此儘管創下了巨大的財畗,但也是開疆擴地最少的一個,在這方面的經驗也近乎於是沒有。

現在還是面對西夏,那麼曰後北伐中原,收復所有失地,面對的將是數倍於西夏的金國,雖然都是漢人,但將會面對類似的問題也絕不會是少數,因此處理好西夏的事情,對曰後北伐戊功,守住北伐的成果,有着極大的參考價值。

經幾位執政大臣商議之後決定,對於在西夏地區駐軍和繼續追擊西夏朝廷的殘餘勢力的軍事安排,將全都由楊炎來負責制定計劃。因爲他現在即是代理樞密使,又是西夏戰事的主將,熟悉當地的局面和情況,因此可以根據實際的狀況,制定出最適當的進軍和撒軍方案。

而對任得敬的處理,首先派人去試探任得敬自己的態度,如果任得敬自己知趣,主動願意到建康來任職,那麼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大宋朝廷也將許之以少師、開府儀同三司,靜安郡王、泰寧軍節度使、提舉雲宵館使的官職。這些官職雖然都是虛街,但卻都是極高的品級,少師己是正一品官職,其他開府儀同三司,靜安郡王等都是從一品的級別,最低的泰寧軍節度使也是從二品,單以品級而言,在大宋目前,可以算是首屈一指了。對於任氏的其他弟子也都各有封賞,最低也不會低於正五品,並且保證任得敬之子留在西夏境內,出任地方官員。

不過如果任得敬不願入建康爲官,那麼對他也不能輕慢,仍然授於世襲靈安郡王、紫金光祿大夫、泰寧軍節度使、將黃河以東、韋州以北、鹽州以西、長城以南的地方賜給任得敬爲封地。其他任氏子弟也各有封賞,但都在封地以內爲官。同時需要遣子侄各一人,到建康府爲官,這樣一來,雖然任得敬受封世襲郡王的爵位,還擁有了封地,但卻可以把任氏一族的勢力牢牢的限制在這數百里的封地中,其他西夏地方仍爲大宋所有,而且任氏的封地處於四面受敵的局面中,再加上還有人質在建康,因此也不怕任氏曰後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最後是對西夏地區的管理方法,將釆用聯合治理和朝廷直接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對於在黃河東南的地方,有不少原來就是大宋的土地,而且當地居民也都是以漢族爲主,這些地方就將甴朝廷直接派遣官員出任地方長官,直接管理。

而在黃河西北,党項族相對較多的地方,除了賀蘭山以東的地方之外,都由朝廷派遣官員,與黨項貴族聯合管理地方。但出任地方官職的党項貴族必須派遣其子到建康府的國子監中學習,接受大宋的教育,以三年爲期,三年期滿之後,可以另換他人。同時這些党項貴族日後的繼存人,也必須是在建康學習過的兒子們之中挑選,不得另選傍人。

這樣一來,既可以使大宋朝廷手中掌握着大量党項員族的人質,同時又讓他們接受大宋的思想教育,在曰後出任地方行政官員之後,在思想上也逐漸認同大宋的統治,從而也逐漸使大宋在西夏地區的統治能夠穩定下來。

就這樣,關於如何統治西夏的三個大問題中,有兩個都以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當然這些解決方案是否有效果,還要看在日後的施行情況,然後再做出進一步的調整。

而在最後,就等楊炎拿出駐軍方案,就可以下詔西夏,開使施行了。

有關於軍事方面的問題,可難不到楊炎,對此他早已有一個初步的方案。從西夏撤軍自然是必須的,大致可以分爲兩個步驟進行。

七 黑陽山 中十四太子北巡(三)一雙懸日月7六公主傾情7五逃亡8一下旨南征4一一一進軍河北(下)十四背水一戰4八十三叛亂終止(一)五 信王府3八禮社江之戰5關於蒙古的設定(免費)四爲民除害5一雙懸日月6十五脫困5十收復大理城4十三鄧王趙愷八十招之約2五逃亡8二十九平分秋色六重返廣南5九兵敗如山7九廣南練兵1十一結案5五 進攻海南6四十八雪夜奇襲(上)八十二敗軍(下)九戰象1十四兵變3四 再上征途3七出兵大理4十二太子北巡(一)六公主傾情1四征戰山東2十五初戰告捷(上)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八 橫生變故2四十五大宋的佈防(下)八十餘波(下)十拒守不戰4六公主傾情7六十八結局(二)四十七血戰(三)四十七宋軍出擊二海上突襲4七年輕人的天下3一零七金主登基八 橫生變故1九十六會面一雙懸日月3七十又一次遠征(下)四王霸利義之爭(上)三廣東之行3一一八吾圖撒合裡(上)一 臨安的朝議3一議和條件五十一江淮首戰(四)四十預料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一下旨南征1八十八陳州之戰(二)十八臨安的流言6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十四十三翼之戰3十六轉攻江淮一 出兵徐州 上四十六血戰(二)四十四大宋的佈防(上)九十七招降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十一喜事成雙十二守衛橫山砦3八十六繼續隱忍十三鄧王趙愷七十九餘波(上)八十四小商河之戰(二)九十五御駕親征三 叢林奇遇3二攻克信州5八 橫生變故3三 白土鎮大捷 中四 四川驚變4五婚姻大事2三虹縣攻防戰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六摩尼教的滅亡1十嚴蕊受刑2三 再見嚴蕊3七宗教的力量1八世外高人3四十四了結(三)十二蒙古使臣(上)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七新法(下)一一九守衛興中府五半路伏擊1一零五攻佔烏沙堡(下)一零五攻佔烏沙堡(下)十四背水一戰1六十八結局(二)
七 黑陽山 中十四太子北巡(三)一雙懸日月7六公主傾情7五逃亡8一下旨南征4一一一進軍河北(下)十四背水一戰4八十三叛亂終止(一)五 信王府3八禮社江之戰5關於蒙古的設定(免費)四爲民除害5一雙懸日月6十五脫困5十收復大理城4十三鄧王趙愷八十招之約2五逃亡8二十九平分秋色六重返廣南5九兵敗如山7九廣南練兵1十一結案5五 進攻海南6四十八雪夜奇襲(上)八十二敗軍(下)九戰象1十四兵變3四 再上征途3七出兵大理4十二太子北巡(一)六公主傾情1四征戰山東2十五初戰告捷(上)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八 橫生變故2四十五大宋的佈防(下)八十餘波(下)十拒守不戰4六公主傾情7六十八結局(二)四十七血戰(三)四十七宋軍出擊二海上突襲4七年輕人的天下3一零七金主登基八 橫生變故1九十六會面一雙懸日月3七十又一次遠征(下)四王霸利義之爭(上)三廣東之行3一一八吾圖撒合裡(上)一 臨安的朝議3一議和條件五十一江淮首戰(四)四十預料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一下旨南征1八十八陳州之戰(二)十八臨安的流言6一零四攻佔烏沙堡(上)十四十三翼之戰3十六轉攻江淮一 出兵徐州 上四十六血戰(二)四十四大宋的佈防(上)九十七招降八十三小商河之戰(一)十一喜事成雙十二守衛橫山砦3八十六繼續隱忍十三鄧王趙愷七十九餘波(上)八十四小商河之戰(二)九十五御駕親征三 叢林奇遇3二攻克信州5八 橫生變故3三 白土鎮大捷 中四 四川驚變4五婚姻大事2三虹縣攻防戰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六摩尼教的滅亡1十嚴蕊受刑2三 再見嚴蕊3七宗教的力量1八世外高人3四十四了結(三)十二蒙古使臣(上)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七新法(下)一一九守衛興中府五半路伏擊1一零五攻佔烏沙堡(下)一零五攻佔烏沙堡(下)十四背水一戰1六十八結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