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西夏的結局(一)

就在完顏長之和完顏允恭在河北爲了爭奪大金的統治地位,而既將展開一場激戰的時候,在大宋,同樣也是爲了平定叛亂,而展開了最後的戰鬥。

建康的叛亂被平息之後,大量參與叛亂的人員被抓,而建康城的秩序也迅速的恢復起來,酒樓茶店、大商小販、勾欄瓦肆,買賣鋪戶也都紛紛開門迎業,秦淮河上也開始汨滿了花船彩舟,百舸競流。雖然在街道上巡邏的軍隊的人數和次數都明顯比叛亂前多了不少,而且時常還有差役捕快搜找參與叛亂的人等,但建康古城的繁華與熱鬧依舊逐漸恢復如昔。

下令江淮撤軍的詔書以經派到前線的各軍之中,而因爲叛亂,連續斷隔了好幾天的各地公文也又開始了頻繁的來回傳遞。同時在叛亂的這段時間裡,三省六部裡也積壓了大量的來往公文,還有些公文遺失。而且由於中斷過,雖然只是五六天時間,但處理起來卻是千頭萬緒,效率是慢得多,而且還有叛亂善後,恢復的諸項事宜。

五位執政大臣中,這時也只有三人在朝中,因此連曰以來,韓彥直、周葵、葉顒三人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幾乎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連趙忱都看不過眼去,調范成大、張栻兩人暫時到政事堂,幫助他們處理公務。

而這時韓彥直等人又建議朝廷,現在大宋到處都在用兵,而樞密院的長官樞密使和副使全都不在建康,執政大臣也無瑕分身,在這種情況下,不妨由楊炎暫時代任樞密使,處理有關的軍務事宜,等到王炎迴歸朝廷之後再讓位。

對這個建議趙忱自然是舉雙手贊誠。而這一次,所有大臣、言官對此也沒有異議,集體失聲了,就連身爲臺柬之首的陳俊卿並沒有反對……這一方面是因爲從能力、功績,資歷上說,楊炎也是無可挑剔的,而在另一方面,這項任命是由朝中現有三位執政大臣集體推薦,而且楊炎也並不是正式出任樞密使,只是暫時代理,不過是個權宜之計,少則十幾天,最多一個月,王炎就會迴歸,那時楊炎也就自動讓位了。實在沒有必要爲這一時權宜而反對。

而在另一方面,功高莫過於救架,在這次叛亂中,反正陰差陽錯,使楊炎及時從西夏趕回來,又在平定叛亂中立下大功,而大多數言官在叛亂期間都參拜了趙竑,雖然可以說成是被迫而爲,而且趙忱也宣佈不追究了,但畢竟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在這個時候去彈亥有救駕之功的功臣,還是皇帝最信任的姐夫,豈不是自討沒趣嗎?

這幾天的時間裡,別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只有楊炎閒着沒事,他本來是出征西夏的主將,只是被史彌遠誆回建康,才趕上了這一次叛亂,本身在朝廷中並沒有出任官職,要說一定有,那也只是職方司在名義上還歸他管,但職方司實際的事務都是周信在處理。因此這幾天來楊炎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中陪伴妻兒,過着十分安逸舒心的曰子。

接到旨意任命之後,楊炎立刻走馬上任。其實他最關心的當然還是西夏的戰事,這到並不僅是因爲他目前還是名義上的西夏戰事的統帥,而且還因爲西夏的戰事對大宋實在太重要了,遠遠超過了這場政變對大宋目前局勢的影響力。雖然在他臨走前把事情都安排好了,但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變化,誰也說不準,宋軍能否順利攻取興慶府還不好說。

如果能夠順利攻下興慶府,西夏戰事就算取得完美成功,那麼這場政變對大宋來說只不過是一次小插曲,並無傷大雅。而相反,一但宋軍攻不下興慶府,給了西夏朝廷以喘息之計,那麼大宋這大半年以來的辛苦,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就全都白廢了,日後再想要攻取西夏,也難以遇到這樣的機會了。

因此楊炎一上任,立刻命人先把這段時間以來,所有關於西夏戰事的公文全都找出來,自己要首先過目。幾天以來,有關西夏的公文以經積壓了三十多份,他一聲令下之後,早有下屬官員清理出來,呈交給楊炎。

楊炎一份一份翻閱,終於在第十九份公文上發現了好消息:興慶府以經被高震攻克了。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原來在楊炎離開了西夏之後,高震和楊昌鵬、李好義等人就指揮宋軍,向興慶府發動了進攻。因爲前期準備早就以經完成,因此宋軍一開始就架起了塔車,直接攻擊城牆。

不過在興慶府中還有十佘萬西夏守軍,因爲人人都知道,一但興慶府被攻破,西夏就將陷入亡國的困境之中,因此在西夏僅存的幾員大將高逸、西壁賀、野利剛、衛幕延平等人的代領下,興慶府全城的士兵百姓人人奮力,死守城池。宋軍一連猛攻了四天,拆兵萬餘名,雖然每天都有數次攻上城牆,但最終還是被西夏守軍拼死力戰,被擋了下來。但西夏軍的傷亡同樣也不小,四天以來,戰死的人數也接近八千人。

而就在這時,金軍在鹽州大敗,現在以經退軍回國的確切消息,也以經傳進了興慶府中。後來經過確認,確實無誤。這一下,頓時滿朝震驚,因爲誰知道,局勢到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金軍的援助,單靠西夏自身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守住興慶府,便勿論是打敗宋軍了。於是在朝堂上又有人提出,應該立刻與宋軍講和,但也有人仍然堅持主戰,死守興慶府,一直要打到最後一個人爲止。在大殿上,西夏羣臣們各持己見,議論紛紛,爭論了一天,也沒有得出一個結果來。

自從黃河防線失守之後,西夏國君李仁孝就己憂患過渡,臥病在牀,朝政大事都甴越王李仁友,Lang訛盡忠、焦景顏等人代爲處理。而而對這樣的大事,李仁友,Lang訛盡忠、焦景顏三人這時也拿不定主意。三人先商議一番,決定只能將目前的形勢告訴給國君李仁孝,讓他來作決定。於是三人一起進宮,來到了李仁孝的病榻前,將事情的前後經過一一都向李仁孝稟報了一遍。

本來聽到金國出兵以後,李仁孝的心情舒暢,病勢以經減輕了不少,精神氣色也好了許多。但聽了三人的稟報之後,李仁孝不禁臉色大變,還沒等他們說完,就急火攻心,兩眼一翻,一下子又昏了過去。

三人都不禁大驚,也顧不得繼續稟報,急忙呼喚太醫搶救。御醫們七手八腳,什麼金針刺穴,拔罐活血,舒通經絡等等手段全都用上,忙活了近一個時辰,總算是把皇帝又弄醒過來,但李仁孝人雖然是醒了過來,卻是目光呆洔,神智不淸,根本無法理事了。三人見狀,也只好暫時都退出皇宮,希望等到明天,皇帝的精神會好一點,然後再行商議對策。

那知就在當天晚上四更,李仁孝又大口吐血不止。內侍急忙稟報給三人,請他們立刻進宮來。等三人趕到皇宮中的時候,李仁孝以是奄奄一息了,太子李純祐就在一邊伺奉着。不過這時李仁孝的神智稍稍淸醒了一些,見三人趕來,指着太子,只說了一句:“朕去之後,你等當奉立太子爲君……”話還沒有說完,一口氣沒提上來,就氣絕而亡。

天一亮,三人立刻和太子李純祐一起招集衆臣,向他們通告了皇帝駕崩的消息。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衆大臣們再度震驚,但現在宋軍兵臨城下,也不可能立刻給李仁孝發喪,更不可能給太子李純祐舉行登基大典,只能暫時將李仁孝裝殮停靈,又讓太子坐殿主事,一切事情都必須等到宋軍退兵之後再來施行。當然是在如果有那一天的情況下.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西夏的毎個人心裡都淸楚,興慶府肯定是守不住了,想等宋軍退兵根本就是不可能,西夏以經完了。

因此就在李純祐坐殿主事的第一天,就又有幾位大臣當殿提出,和宋軍打,肯定是打不過了,如今只有出城請降這一條路可走了。但也有大臣到這個時候依然堅持要與宋軍決一死戰,與興慶府同存亡,直到玉石俱焚爲此。兩派人士各述己見,又一次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

可憐李純祐那裡見過這樣的場面,他雖然也是二十好幾歲的人了,但之前一直都在太**裡養尊處優,一切的軍國大事都由父皇和衆大臣打理,沒想到自己纔是剛剛主事,還沒有正式登基,就遭遇到這幾乎是亡國的險惡局面。只被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只好眼瞅着李仁友,Lang訛盡忠、焦景顏三人,因爲他們三人都可以是父皇臨終前指定的託孤大臣,這個時候也只能依靠他們了。

這時Lang訛進忠出列道:“殿下,依臣看來,無論是守城一戰,還是出城納降,皆不可取。唯今之計,只有放棄興慶府,先逃到肅州、西平軍司一帶暫避宋軍的鋒芒,然後再做打算。”

他剛一說完,剛纔一直主張投降的戶部尚書劉平仲立刻出列,道:“Lang訛大人,事到如今,就算我們退到西平軍司又有何用,難到你以爲宋軍就不會追到西平軍司嗎?到那時我們又如何抵抗,還不是一樣只能投降嗎?如其到了那時再降,到還不如現在就投降宋軍爲好。還能夠保住殿下的性命和西夏的宗嗣。”

Lang訛進忠“哼”了一聲,道:“劉大人,誰說到時候一定就要投降宋軍。自古以來,亡國降君,那一個有好結果的,你難到不見李後主,後蜀主孟昶之故事嗎?等到降宋之後,任由宋室宰割,不如現在就奮力一戰,於死中救活得好。”

而一直主張守城死戰的宰相嵬名廷布也出列,道:“Lang訛大人,如果不投降,只有與宋軍決一死戰。西平軍司一帶地荒人少,又無堅城可守,與其等到了那裡再與宋軍決戰,還不如就留在這興慶府中,還有高城可守,說不定還能夠守得宋軍自動退軍。”

Lang訛進忠搖了搖頭,道:“興慶府是決計守不住的了,而西平軍司位於我大白高國最西端,沿途盡是荒漠,缺少人煙,未必敢來攻取。就算宋軍要來攻取,也是等到兩三個月之後,我們再堅壁清野,令宋軍的後勤輜重難以保障,同時拖出幾個月的時間來,我們還可以向吐蕃、哈剌契丹請救援軍,也未必不能與宋軍一戰。就算仍然打不過宋軍,在西平軍司在與宋軍決一死戰也就是了,相反如果能夠擊敗宋軍,就可以趁勢收復興慶府,總比現在死守在這興慶府中要強得多吧。”

這時越王李仁友出列,道:“殿下,Lang訛大人所言極足,也是如今唯一可行之法,願殿下不要遲疑,早做決定。”

其實現在李純祐的頭腦中早已是一片空白,那裡還分得清楚誰說的話有道理,只是見李仁友和Lang訛進忠都是託孤的大臣,在他心裡自然要比劉仲平和嵬名廷布可靠一些。同時李純祐也不想在興慶府中戰死,而投降又覺得沒有把握,Lang訛進忠的這個意見起碼還可以再拖幾個月,也不失爲可行的辦法。因此也點點頭,道:“孤也以爲皇叔和Lang訛大人所言甚是。”

聽了太子的決定,嵬名廷布到也沒有說什麼,但劉仲平卻大爲着急,正要出言阻擋,就在這時,野利剛匆匆跑上大殿,氣喘吁吁道:“殿下,各位大人,大事不好了,宋軍以經攻開了東平門,正在像城內攻進,請殿下早作打算把。”

其實這幾天以來,宋軍每天都在全力攻打興慶府,而且攻勢一天比一天猛烈。而在興慶府城中,雖然西夏朝廷極力隱瞞,但興慶府中的大宋諜報人員四處散播,因此金軍大敗撤退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全城,守軍得知以後,頓時軍心大動,而偏偏這個時候,李仁孝又駕崩歸天,本來就低落的軍心士氣再度遭到沉重的打擊,任誰也無心再戰了。

五十一金軍逃亡(下)六十一半渡可擊(三)十三鶴蚌相爭1一一三乃蠻潰敗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八出使蒙古4六出奇制勝6五王霸利義之爭(下)一 返回臨安4八世外高人3十一結案3十五徐海心服5三臨危受命6十棄守建康府6三十戰後總結五王霸利義之爭(下)四 再上征途3六苛政2一 出兵徐州 中四十六蒙古內亂十二守衛橫山砦3三十七再見劍魔二夜探王府2二 張浚病故4十烏合之衆5六苛政1五 進攻海南2十一交趾臣服4七十一海上之戰(下)二楊炎大婚6十二逆鱗2二海上突襲3十九進駐靈州五十六議和(三)九兵敗如山1十一結案1三臨危受命1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四十七決定撤軍十一新君登基7五十四水陸並進十大破西夏軍4一一八吾圖撒合裡(上)十拒守不戰3十八金國變法(上)一一七最後一戰(下)十收復大理城3七部署廣州1十六 進攻貴州4一 回家4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十二守衛橫山砦1十五初戰告捷(上)六 臨安之夜2五半路伏擊5五婚姻大事1四十三溧水攻防(二)十八蒙古軍出擊(下)七十三平息叛亂(二)一一六結局——札木合七十一金國的隱患九十五同飲班朱尼河水九十八汴梁攻防戰(三)十烏合之衆3四爲民除害1一 返回臨安2五十五建康之變(下)一 返回臨安4四 御駕親征 中一一四乃蠻的結局(上)一一九吾圖撒合裡(下)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十烏合之衆1九十九示弱四十六蒙古內亂四 全線崩潰1七十九正式開始北伐九兵敗如山6四十四了結(三)十三鶴蚌相爭6五逃亡1七十五困獸猶鬥(上)十一圍城打援2一一六結局——札木合一百十疑兵之計(上)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十大破西夏軍1十六 廣州2九十三東線戰事九兵敗如山2四 四川驚變2四十九雪夜奇襲(下)四十九收復建康(下)後記十四兵變1二攻克信州5九戰象2四十五破夏之策四 四川驚變3六十五楊炎回建康(二)
五十一金軍逃亡(下)六十一半渡可擊(三)十三鶴蚌相爭1一一三乃蠻潰敗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八出使蒙古4六出奇制勝6五王霸利義之爭(下)一 返回臨安4八世外高人3十一結案3十五徐海心服5三臨危受命6十棄守建康府6三十戰後總結五王霸利義之爭(下)四 再上征途3六苛政2一 出兵徐州 中四十六蒙古內亂十二守衛橫山砦3三十七再見劍魔二夜探王府2二 張浚病故4十烏合之衆5六苛政1五 進攻海南2十一交趾臣服4七十一海上之戰(下)二楊炎大婚6十二逆鱗2二海上突襲3十九進駐靈州五十六議和(三)九兵敗如山1十一結案1三臨危受命1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四十七決定撤軍十一新君登基7五十四水陸並進十大破西夏軍4一一八吾圖撒合裡(上)十拒守不戰3十八金國變法(上)一一七最後一戰(下)十收復大理城3七部署廣州1十六 進攻貴州4一 回家4九十六汴梁攻防戰(一)十二守衛橫山砦1十五初戰告捷(上)六 臨安之夜2五半路伏擊5五婚姻大事1四十三溧水攻防(二)十八蒙古軍出擊(下)七十三平息叛亂(二)一一六結局——札木合七十一金國的隱患九十五同飲班朱尼河水九十八汴梁攻防戰(三)十烏合之衆3四爲民除害1一 返回臨安2五十五建康之變(下)一 返回臨安4四 御駕親征 中一一四乃蠻的結局(上)一一九吾圖撒合裡(下)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十烏合之衆1九十九示弱四十六蒙古內亂四 全線崩潰1七十九正式開始北伐九兵敗如山6四十四了結(三)十三鶴蚌相爭6五逃亡1七十五困獸猶鬥(上)十一圍城打援2一一六結局——札木合一百十疑兵之計(上)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十大破西夏軍1十六 廣州2九十三東線戰事九兵敗如山2四 四川驚變2四十九雪夜奇襲(下)四十九收復建康(下)後記十四兵變1二攻克信州5九戰象2四十五破夏之策四 四川驚變3六十五楊炎回建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