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逆鱗2

果然趙倩如猜的不錯,陳俊卿所以要求這樣做,確實不完全是因爲苛扣軍糧這件事本身,而正是希望借這個機會狠狠打擊龍大淵、曾覿這**。因此督促范成大一定要嚴查細問。兩天之後,果然又牽扯了五六名中下級的官員,而且雖然還沒有人明確供出背後的指示人,但種種跡像以經表明,身爲戶部尚書的曾覿是絕不脫不了責任的了。

但就在陳俊卿正要在下大力繼續深挖的時候,皇帝突然下旨,停止繼續審問下去,就此結案。

原來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本來就是互相勾結,這一次苛扣錢糧就是幾人一起謀劃的,所得的錢糧也都是幾人平分。因此見陳俊卿藉機要一查到底,幾個人都有些慌神,龍大淵首先面見趙惇,聲稱現在朝廷剛剛安定下來,實在不宜有大動盪,再審下去,不知還會牽連多少人,因此審問就此打住算了。同時又花重禮給給史浩和李道兩人,請他們爲自己從中周旋。

史浩和李道到是沒有從中撈什麼好處,不過他們一來平素和龍大淵、曾覿一夥關係不錯,在朝中也引爲援人,這一次見他們有難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二來也受了重禮,拿人錢財,自然也要爲人消災。因此史浩立刻付和龍大淵的說法,力勸趙惇到此爲止。而李道則通過女兒李鳳娘,影響趙惇,不要再繼續追查下去。而在趙惇看來這也並不是什麼大事,見有人勸阻,便下旨終結此案。

陳俊卿得知以後,自然大爲不滿,又在朝堂上與龍大淵、史浩爭論起來。雙方各自據理力爭,吵了一天,只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連趙惇都有些不厭其煩了,終於出面這才終止了這場爭端。最終還是決定,停止追查下去。但在陳俊卿的強烈堅持下,還是將楊曉明、韓非等四人處斬,李智等十一人都行革職。所貪墨的錢糧全部追回,重新發放。

但出人意料的是,雖然種種跡像表明,曾覿是脫不了干係的,但苦於沒有明確的證據,而龍大淵和史浩又強詞奪理,及力爲他分解,竟然只是由戶部尚書改爲權戶部尚書,在官職前加一個“權”其實就是代理或暫任的意思,實際上根本沒有變化。

案子了結之後,陳俊卿自然是大爲不滿,不過皇帝己經下旨,他也無可奈何。趙倩如趕忙勸楊炎離開天臨府,早日離開這些事非之地。只是在離開之前,趙倩如又去找了一次趙月如,楊炎離開以後,一但有人攻擊楊炎,請她一定要在皇帝面前多爲楊炎分解。

果然楊炎剛一離開第二天,早朝時候,兵部侍郎林慄就出列發言,道:“陛下,清遠軍節度使楊炎現爲駙馬,按大宋祖制,宗室之臣不得領軍,因此臣以爲還是應該將楊炎改爲他任,另選人出任江南東路招撫使。方纔合適。”

陳俊卿、韓彥直等人自然知道,林慄就是龍大淵、曾覿**,現在他們開始反擊了,只是因爲現在暫時沒有理由攻擊陳俊卿或是韓彥直等人,因此就先拿楊炎開刀。而且韓彥直對楊炎的印像很好,因此出列,替楊炎分辯道:“陛下,早在先帝在位時,就以經任用楊炎領軍了,而且重用楊炎也是先帝的遺命,豈能不尊守。”

一見韓彥直髮言,張說立刻也出列,道:“臣以爲韓樞密此言差矣,先帝遺命自當尊守,但祖制仍是太祖太宗皇帝所定,更不可違,先帝任用楊炎,以是不妥,陛下更不可一錯再錯,當糾先帝之誤,收回楊炎的兵權。方爲孝道。”

劉珙也出列,道:“陛下,臣以爲如今金軍入侵,正走用人之際,楊炎知曉軍機,善能用兵。豈可棄之不用。太祖皇帝當年不也曾任用駙馬高懷德領軍出征嗎?正所謂非常時期,自然不能以常理對待。先帝英明賢達,早知這一點,顧此纔在此命。張大人,你能說太祖皇帝當年也是不妥嗎?”

張說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

這時待御使王之望突然出列,道:“陛下,臣以爲現在楊炎兵權過重,現在兩廣之地只知有炎而不知有天子,將來只怕尾大難掉,當立刻削減,方不爲後患。還望陛下三思。”

先前幾人所爭的還是祖制與權宜的問題,但王之望的話說得十分嚴重了,幾乎就是指責楊炎有謀反傾向,他說完之後,立刻引起了殿上一陣議論。連趙惇的臉色都有些不大自然了。

陳俊卿雖然對楊炎並沒有特別的好感覺,但這時面對龍大淵、曾覿**咄咄逼人的氣勢,也要極力爲楊炎辯解,因此也出列,道:“王御使,你說這話可有證據?若是沒有證據,只是望風捉影,私意揣摩,豈不是信口雌黃,隨意污陷大臣嗎?”

王之望也理直氣壯道:“陳相,在下身爲言官,自當查弊糾錯,不敢不盡直言。”

陳俊卿還沒有說話,另一位御使史逵出列道:“‘聞風彈人’乃是言官之責,陳相爲何要拮難王御使。莫非陳相與楊炎有私不成。”他不等陳俊卿開口,就轉向趙惇,道:“陛下,微臣彈亥陳俊卿勾結楊炎,以爲同黨,仍爲結黨營私,請陛下定奪。”

他這一下子直接把矛頭對準了陳俊卿,雖然說御使有權直接彈亥宰相,但也絕沒有史逵這麼當朝直接說出來的,立刻又引起了衆大臣一陣議論。陳俊卿雖然惱火,但這時等於是受御使彈亥,也發作不得,只得跪伏於地,聽候發落。

這時汪應辰也出列,奮然道:“陛下,史逵無憑無據,肆意揣摩,任意彈亥宰相,乃是妄語胡爲,臣以爲當治史逵之罪。”汪應辰也是御使,他這一出頭,上演了一場御史彈亥御史的好戲,使得朝堂上更爲熱鬧了。緊接着其他衆大臣紛紛發言,你說我營私,我說你舞弊,言辭激烈,互不相讓,一下子在朝堂吵得不亦樂乎。

三廣東之行2十八臨安的流言5一一零進軍河北(上)十五脫困1九打賭2三臨危受命2八出鎮北京5三十五楊炎的判斷八十六繼續隱忍六十三爾虞我詐(下)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四征戰山東3十六 廣州4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四十四了結(二)七鬥智鬥力7六十六入主臨安八出使蒙古2三 再見嚴蕊 4一一五乃蠻的結局(下)十六掃平海盜2十收復大理城7五十五軍情第一一一七最後一戰(下)三 叢林奇遇2九廣南練兵1一雙懸日月4六十一勢不可轉(上)五十一金軍逃亡(下)二張浚病故1十七大理使臣2十三分裂1七年輕人的天下3十四漁人得利5四 全線崩潰5六十一半渡可擊(三)一一零重開議和(上)五 形勢突變 下二十五宋軍出擊(上)九十二初戰告捷(上)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一喜事成雙十六 廣州4十七蒙古軍出擊(上)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四十五鹽州之戰(上)十七大理使臣3五 進攻海南6八禮社江之戰1五半路伏擊7二十四趙愷的進攻十烏合之衆3一雙懸日月2十一征戰塔塔兒4六十三和談(上)五逃亡6二海上突襲2二十四趙愷的進攻十六掃平海盜3三十八外患內憂(下)十七擁立新君3八出鎮北京3三十九金國的方略十五初戰告捷(上)二十六金國的消息十二大金太子1五逃亡8三十九挑畔金軍八出鎮北京4四十六蒙古內亂十五任氏密謀(下)八十六小商河之戰(四)十一喜事成雙六摩尼教的滅亡1一零七金主登基四 再上征途2十一聖旨1十六 廣州4十一新君登基1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二十九海上首戰告捷十八臨安的流言4九十九示弱二夜探王府1五十一江淮首戰(四)六苛政3十二守衛橫山砦5十棄守建康府3十二太子北巡(一)十二劉寶的敗兵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六平夏方略(上)二海上突襲7七部署廣州3七金國的陰謀(一)九廣南練兵4五十四初戰告捷(下)八十噩耗六十四和談(下)一百八乃蠻
三廣東之行2十八臨安的流言5一一零進軍河北(上)十五脫困1九打賭2三臨危受命2八出鎮北京5三十五楊炎的判斷八十六繼續隱忍六十三爾虞我詐(下)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四征戰山東3十六 廣州4三十突破 黃河防線(四)四十四了結(二)七鬥智鬥力7六十六入主臨安八出使蒙古2三 再見嚴蕊 4一一五乃蠻的結局(下)十六掃平海盜2十收復大理城7五十五軍情第一一一七最後一戰(下)三 叢林奇遇2九廣南練兵1一雙懸日月4六十一勢不可轉(上)五十一金軍逃亡(下)二張浚病故1十七大理使臣2十三分裂1七年輕人的天下3十四漁人得利5四 全線崩潰5六十一半渡可擊(三)一一零重開議和(上)五 形勢突變 下二十五宋軍出擊(上)九十二初戰告捷(上)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一喜事成雙十六 廣州4十七蒙古軍出擊(上)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四十五鹽州之戰(上)十七大理使臣3五 進攻海南6八禮社江之戰1五半路伏擊7二十四趙愷的進攻十烏合之衆3一雙懸日月2十一征戰塔塔兒4六十三和談(上)五逃亡6二海上突襲2二十四趙愷的進攻十六掃平海盜3三十八外患內憂(下)十七擁立新君3八出鎮北京3三十九金國的方略十五初戰告捷(上)二十六金國的消息十二大金太子1五逃亡8三十九挑畔金軍八出鎮北京4四十六蒙古內亂十五任氏密謀(下)八十六小商河之戰(四)十一喜事成雙六摩尼教的滅亡1一零七金主登基四 再上征途2十一聖旨1十六 廣州4十一新君登基1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二十九海上首戰告捷十八臨安的流言4九十九示弱二夜探王府1五十一江淮首戰(四)六苛政3十二守衛橫山砦5十棄守建康府3十二太子北巡(一)十二劉寶的敗兵九十六滹陀河之戰(三)六平夏方略(上)二海上突襲7七部署廣州3七金國的陰謀(一)九廣南練兵4五十四初戰告捷(下)八十噩耗六十四和談(下)一百八乃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