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蒙古軍的進攻(下)

好不容易纔找到蒙古軍,怎麼能夠讓他們就這樣輕易跑掉呢?而且自己也是全騎軍,不怕追不上敵人。因此高逸立刻下令,全軍追擊。同時又命人立刻給後軍送信,讓他們做好準備。

這十餘天以來,西夏軍的士兵對蒙古軍的暴行更是切齒痛恨,都恨不能殺幾個蒙古兵來解恨,這時戰意正濃,因此高逸下令之後,也都忘了飢餓,紛紛催動戰馬,去追擊蒙古軍。不過高逸到底持重,在追擊的過程中也不忘讓西夏軍保持好陣形。

雙方一追一逃,轉眼就跑出了三四里路。在互相追逐的過程中,雙方也用弓箭互相對射,各有一些損傷。雖然西夏軍的損失更大一些,但也只有幾十人而己,無關大局。

就在雙方的距離漸漸拉近時,在西夏軍的右側,又響起了一片急促起落的馬蹄聲,也殺出來一隊蒙古軍,人數也在三千左右。

難到蒙古軍打算用左右包超的戰術嗎?高逸一邊想着,立刻下令,人馬停止追擊,迅速列陣,準備迎戰蒙古軍。

但這支蒙古軍殺到離西夏軍百餘步距離時,也不在前進,停了下來。

雙方對持了一會兒,高逸見左側的蒙古軍漸漸跑遠了,因此下令向右側的蒙古軍發動進攻。

但一見西夏軍攻上來,右側的蒙古軍也不接戰,同樣是拔馬回跑。等西夏軍追了一陣子以後,左側的那支蒙古軍又殺了出來,在西夏軍的左側活動。

高逸再次下令西夏軍停下來嚴陣以待。心裡卻在迅速的思考着,蒙古軍這是想準備幹什麼?是想要牽制自己嗎?那麼自己又該怎樣應付呢?分兵去追擊?只會自己分散兵力,這顯然是不行,說不定蒙古軍正等着自己這麼做,付逐個擊破。那麼不理其中一支,只去追擊另一支?戜者乾脆兩支都不理,還是直接過攻擊蒙古軍的大營?

就在高逸盤算不定的時候,忽然從陣後飛奔而來一騎,馬上的騎士大聲道:“高將軍,後隊人馬遭到了韃子的襲擊,請您趕快回兵去救援。”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高逸率軍出發之後,西壁賀爲如約率領着三萬步軍,從克夷門城出發,向蒙古軍駐紮的磴口方向前進。一路上也小心翼翼,一面保持着和前隊的聯糸,一面也左右打探,防止蒙古軍來襲擊自己。

走到中午的時候,西夏軍的後隊,左右前方均揚起了遮天蔽日的塵煙,隨後,又傳來密集如雨點般急促起落的馬蹄聲。顯然是蒙古軍以經從三個方向對西夏軍的後隊包圍上來。

西壁賀急忙下令,全軍人馬立刻停止前進,然後結成圓陣,就地防禦。同時派人去給前軍送信,等待高逸的支援。

來攻擊西夏軍後隊的是者勒滅、忽必來、速不臺、哲別、主兒扯歹五員蒙古大將,每人各領三千蒙古騎軍。速度竟是異乎尋常的快,還沒等西夏軍完全列好陣式,左右前方便不斷有箭簇破風之聲傳來,猝不及防的西夏軍一下被射倒了一大片。而且立刻引發了一場大混亂。

乘此時機,蒙古騎兵立即從四外的呼嘯而至,也不主動接近西夏軍的陣勢,只是不斷的在遠處來回交錯奔馳,遊擊騎射。不但繼續放箭,還有更加鋒利的標槍也不斷投射過來,將本已慌亂無措的西夏軍打得暈頭轉向,根本無力還擊。

見此情景,西壁賀心裡也知道不好,連忙帶領身邊的親兵衝上去彈壓局面,連繼斬殺了數名因爲遭到襲擊而驚惶失措的士兵,終於免強穩住了全軍的陣腳,然後命令盾牌手布來陣列的最前方,遮擋箭雨,又命西夏軍的弓箭手射箭還擊。經過一番整頓之後,西夏軍也算是免強穩住了陣角,和蒙古軍周旋。

但由於蒙古軍是處於運動中,西夏軍卻是靜止不動的,雙方對射起來,自然是蒙古軍大佔優勢。而且西夏軍中只有數千弓箭手,但蒙古軍卻是全軍都是射手,在數量上雙方的差距也不小。同時蒙古軍也改用拋射的方式,越過西夏軍的盾牆,以無情的箭雨不斷侵削着西夏軍的陣形,射殺着他們的生命。一但等西夏軍想要進行反擊時,蒙古軍便立刻騎馬跑遠,而另一邊的蒙古軍再攻上來。

儘管在出發之前,西夏軍人人都攢足了一囗氣,想要打敗蒙古軍,爲鄉親報仇。然而在這個時候,僅僅憑着一股義憤是毫無用處的,西夏軍人人都生出一種有力使不上的喪氣感覺。面對着蒙古軍如同飛蝗一般的箭雨,又是在曠野無處可以躲藏的地方,身邊不斷的有人中箭倒下,活着的人也只能盼望從天而降的箭矢不要落到自已的頭上。

而面對着蒙軍這種有違正統作戰方式之外的戰術,本來就沒有見過什麼大場面的主將西壁賀更是無計可施。看着一個又一個士兵中箭之後哀號着倒下,人數的不斷減少,全軍幾乎成爲一團亂麻。西壁賀能做的,只能是盡力讓西夏軍在蒙古軍的打擊下,免強保持住防守的陣形,不致於崩潰,同時盼望着高逸的前隊快些回來援救自己。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高逸得知蒙古軍襲擊了自己的後隊之後,斷定蒙古軍是主要攻擊西夏軍的後軍,自己面對的這兩支蒙古軍不過是牽制自己的人馬。因此也不敢怠慢,下令全軍停止追擊蒙古軍,立刻後隊變前隊,去救援後隊。

但就在西夏軍變隊的同時,一直在西夏軍左右俳回不止的蒙古突然向西夏軍發動了進攻。

在探子向鐵木真報告了西夏軍前後隊的這種分佈式之後,鐵朩真立刻大致判斷出西夏軍的這種戰術意圖。也做了有針對的佈置。即然西夏軍分爲前後軍,互相支援,那麼鐵木真就決定對前後兩軍一齊發動攻擊,打西夏軍一個首尾難顧。

因此鐵木真首先命博爾忽和赤老溫各領三千人馬,釆用遊鬥戰術,牽制西夏軍的前軍。然後又命者勒滅、忽必來、速不臺、哲別、主兒扯歹五人領一萬五千騎軍去攻擊西夏軍的後隊,而針對西夏軍的後隊全是步軍,蒙古軍釆用不與西夏軍纏鬥,而是用弓箭作遠程攻擊的作戰方式。西夏軍的後隊遭到蒙古軍的攻擊之後,前軍必然會去回援,那麼就趁着西夏軍前隊改變陣形,發生混亂的一刻,蒙古軍就對西夏軍的前隊人馬發動攻擊。

而鐵木真則和博爾術兩人親自率領一萬五千人馬,以及扎八兒火者、耶律阿海、耶律禿蒼、合撒兒、別勒古臺、合赤溫、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等人爲總接應。

因此西夏軍剛一變隊的時候,也就是蒙古軍展開攻擊的信號。赤老溫和博爾忽立刻率軍從西夏軍的兩側攻擊過來。人馬還沒有殺到,但第一排弓箭以經先射向了西夏軍。

箭矢帶出急促而尖銳的呼嘯聲,落入西夏軍的陣中,中箭的士兵慘叫着裁倒下馬來,中箭的戰馬也發出哀鳴,頹然倒地。西夏軍的混亂局面就像石子落入水中之後,濺起的漣漪,擴大了起來。

高逸也有些猶豫起來,自己是應該立刻回兵去救援後隊,還是應該先打退了眼前的敵人再說。或者留下一員大將,帶領少數人馬先在這裡抵擋蒙古軍,自己率軍去救援後隊。在一瞬間,高逸的頭腦中閃過了好幾個應對的辦法,每一個辦法似乎都可行,但又都有所欠缺。也不知該如何取捨,一時之間高逸也拿不定一個對策出來。

這個時候高逸缺乏大戰經驗的弱點頓時暴露無遺,因爲時間以經不容細細思考了,做爲一軍的主將,現在必須當機立斷,儘快下令進動,那怕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也要比什麼也沒選要好得多。

就在高逸猶豫的時候,蒙古軍以經像西夏軍展開了全面的攻擊,箭矢如同暴雨一般,一輪又一輪向西夏軍激射過來。同時,鐵木真也率領着蒙古大軍,從西夏軍的背後殺了上來。

而高逸不下命令,並不表示西夏的士兵就會原地不動等着挨箭,而是立刻催馬就跑,起初還是十幾個人,但隨後越來越多,等高逸發覺不對的時候,以經有近萬名西夏軍逃走,攔也攔不住了。高逸也無可奈何。好在這時西夏軍以經轉過頭來,因此到是朝着後隊的方向再跑。

高逸想道:這樣也行吧。先去和後軍匯合,然後再想辦法抵擋蒙古軍。

但這時蒙古以經咬住了西夏軍,赤老溫和博爾忽兩人所帶的三千騎兵緊跟在西夏軍左右兩側,而且他們也不直接對西夏軍發動攻擊,而是分成小股部隊一波又一波地接近西夏軍側面,到達一定距離後便不靠隴,而是策馬與西夏軍並架齊驅,然後將箭矢不斷射入西夏軍中,無論是否射中,卻絕與西夏接觸,一但西夏軍有攻擊出來的意圖,就立刻遠遠跑開。

因此西夏軍就好像是被不斷敲擊下來的錘鑿打擊一般,不斷有人中箭落馬,然後迅速被後面趕上來的騎軍洪流所吞沒。雖然西夏軍中也有弓箭手還擊,但蒙古軍人人善長騎射,因此西夏軍的抵抗顯得微不足道。

使西壁賀感到頭痛的問題這一回也輪到高逸遇見,面對蒙古軍這樣的戰術,高逸也覺得無計可施。只好催促軍隊快些跑,好快些與後隊匯合。致於與後隊匯合之後又應怎麼辦,高逸還來不極細想。

好在西夏軍的前隊後隊之間也不過相距十幾里路,很快就能趕到。圍攻西夏軍後隊的蒙古軍一見前隊趕回來了,立刻向左右一分,放出一條通道,讓西夏軍匯合。

這時西夏軍的後隊正被蒙古軍打得昏頭轉向,乍見前軍趕回來,不覺都大喜,也來不及細看,立刻停下了阻擊,迎接前隊的人馬。

本來兩軍碰頭之後,前軍就應該停下來,與後軍匯合,然後再一起整隊,迎戰蒙古軍。那知這時前軍被蒙古軍追得正急,根本就停不下來,見後隊擋住了自已的去路,也不顧一切,向隊伍裡硬衝。因爲面對的是自巳人,西夏軍的後隊也不能用刀槍弓箭來硬擋,只得紛紛讓開躲閃,即使是在蒙古軍的強力打擊下,還能夠基本保持的陣勢也一下立刻混亂起來。

高逸和西壁賀兩人都沒有想到竟然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都不禁叫苦不迭。但這時亂勢以成,任是多麼善於用兵的名將到來,也揭制不住。然後這個事先商議好的,看起來似乎是萬無一失的作戰計劃竟然是漏洞百出嗎?

其實高逸和西壁賀在戰前制定的作戰計劃本身並沒有錯,而且從理論上來說,也確實是萬無一失。但兩人都忘記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再完美的計劃都需要人來實施。一但實施的人能力不足,或者是與敵人的實力相差得太遠,那麼什麼計劃也是紙上談兵。兩人在此之前都缺少大仗的經驗,又從未和蒙古軍交過手,因此對自己和蒙古軍的戰鬥力的估計都出現了嚴重的偏差。這纔是導致現在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

而直到此時,蒙古軍才真正發動了短兵相接的攻擊。大軍分散成數支部隊,化作鋒銳的刀劍,將西夏軍無情的切割開,不斷着吞噬西夏士兵們的生命;蒙古軍的行動迅捷無比,乾脆有力,將西夏軍的陣式衝擊得千瘡百孔,遍體鱗傷。一層又一層的西夏士兵在蒙古軍這種快刀割肉般的攻勢下,化作蒙古軍鐵蹄下的血泥肉屑。

高逸和西壁賀見勢不妙,立刻率軍逃跑了。而在主將逃跑之後,徹底瓦解了西夏軍最後的抵抗力量,不斷有士兵棄械降伏,數萬大軍僅僅在一天之中即宣告慘敗。

七十九鄧王趙竑(上)三 叢林奇遇3一百九出兵乃蠻十七大理使臣1十 轉進山東 下九 黃河 下五十七馬球(上)四爲民除害4二楊炎大婚3六出奇制勝7十 轉進山東 上十五徐海心服3十拒守不戰1三 白土鎮大捷 上十七擁立新君5一一三北征蒙古二 公主的心思3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十二大金太子1四變法圖治(三)五半路伏擊7八十二前哨戰七鬥智鬥力1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一一六最後一戰(上)一 回家3一百九出兵乃蠻一百一奇襲黑林(下)九廣南練兵1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九楊炎歸來6十收復大理城7二十六金國的消息六十一勢不可轉(上)十三暗流潛伏6十七擁立新君2後記十一征戰塔塔兒2九廣南練兵2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五十六北境告急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一征戰塔塔兒1十二守衛橫山砦2六十八重開議和(上)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一 出兵徐州 下六十八孤注一擲(一)六苛政3十二突襲廣州4九楊炎歸來5一一一進軍河北(下)六十九重開議和(下)四征戰山東3二十五飲馬黃河十八臨安的流言6十一 選鋒軍六十五楊炎回建康(二)十二闊亦田大戰4十三暗流潛伏5一 回家3二 徐州大戰 中十一聖旨2十三分裂1六摩尼教的滅亡1一二二對策(上)六重返廣南2七十二平息叛亂(一)二張浚病故1十二逆鱗5三十九湖南民變十四兵變4三十三連盟定議十七擁立新君3四 再上征途5七鬥智鬥力5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中二十二和談破裂(上)三十五演武六十六德安府之戰(一)二十請辭六出奇制勝6十六初戰告捷(下)五誓師出發4三新婚蜜月5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六摩尼教的滅亡4十七大理使臣7十一圍城打援1九兵敗如山4八十二前哨戰五十江淮首戰(三)六十一襄樊(一)十八蒙古軍出擊(下)四十五鹽州之戰(上)十大破西夏軍1十二突襲廣州7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八出鎮北京1十二逆鱗6
七十九鄧王趙竑(上)三 叢林奇遇3一百九出兵乃蠻十七大理使臣1十 轉進山東 下九 黃河 下五十七馬球(上)四爲民除害4二楊炎大婚3六出奇制勝7十 轉進山東 上十五徐海心服3十拒守不戰1三 白土鎮大捷 上十七擁立新君5一一三北征蒙古二 公主的心思3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十二大金太子1四變法圖治(三)五半路伏擊7八十二前哨戰七鬥智鬥力1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一一六最後一戰(上)一 回家3一百九出兵乃蠻一百一奇襲黑林(下)九廣南練兵1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九楊炎歸來6十收復大理城7二十六金國的消息六十一勢不可轉(上)十三暗流潛伏6十七擁立新君2後記十一征戰塔塔兒2九廣南練兵2六十九又一次遠征(上)五十六北境告急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一征戰塔塔兒1十二守衛橫山砦2六十八重開議和(上)八十七完顏長之的推論一 出兵徐州 下六十八孤注一擲(一)六苛政3十二突襲廣州4九楊炎歸來5一一一進軍河北(下)六十九重開議和(下)四征戰山東3二十五飲馬黃河十八臨安的流言6十一 選鋒軍六十五楊炎回建康(二)十二闊亦田大戰4十三暗流潛伏5一 回家3二 徐州大戰 中十一聖旨2十三分裂1六摩尼教的滅亡1一二二對策(上)六重返廣南2七十二平息叛亂(一)二張浚病故1十二逆鱗5三十九湖南民變十四兵變4三十三連盟定議十七擁立新君3四 再上征途5七鬥智鬥力5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中二十二和談破裂(上)三十五演武六十六德安府之戰(一)二十請辭六出奇制勝6十六初戰告捷(下)五誓師出發4三新婚蜜月5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六摩尼教的滅亡4十七大理使臣7十一圍城打援1九兵敗如山4八十二前哨戰五十江淮首戰(三)六十一襄樊(一)十八蒙古軍出擊(下)四十五鹽州之戰(上)十大破西夏軍1十二突襲廣州7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八出鎮北京1十二逆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