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拒守不戰1

對於大宋朝廷來說,流民聚衆,**,作亂,那怕是造反,做下多大的事情也都好辦,也還是可以招安,但唯一不能越過的底線就是稱王。因爲這是關乎朝廷顏面的問題.當然如果是如當年西夏的李元昊那樣最終成了氣侯,自成一國的自然另當別論,但除此之外凡是稱王的,如王順、李小波,方臘,鐘相、楊麼等等稱過王的絕對都是不赦之罪。

因此鍾子昂將要稱王的消息,隨着楊炎的奏章傳到了臨安,果然整個朝廷立立就猶如炸鍋一樣,頓時沸騰起來。大小各級的官員紛紛上書趙眘,要求朝廷儘快用兵,將摩尼教之亂平定下來。楊炎身爲平亂的主將,自然是首當其衝,在加上又有人刻意引導,不用幾天,便把所有矛頭指向到了楊炎一個人身上來。

有大臣認爲楊炎到廣南數月,不敢與亂軍一戰,乃是消極怠戰,貽誤軍心,朝廷應當立刻下旨,命令楊炎立即出兵,並限期收復失地,平滅亂軍,否則當以慢軍論罪也有大臣認爲楊炎在廣南畏亂如虎,膽小如鼠,因見摩尼教軍勢大,因此不敢與其一戰,建議朝廷應該馬上另選能將,取代楊炎平定廣南之亂。

還有大臣認爲楊炎出了廣南,不但不能迅速平亂,反而令亂軍氣焰愈加囂張,以至賊首鍾子昂自立爲王,楊炎亦是難逃其糾,主張將楊炎拿下論罪,削職察辦。

這些言論雖然有些過火,但畢竟還有些道理,但還有一些大臣則完全就是,補風捉影,無中生有,有說楊炎爲官不仁,鞭責士卒,軍中多有士兵被他打死的;有的說他苛克軍糧,中飽私囊,每月都有大車往臨安家裡運送錢財;有的說他貪髒枉法,魚肉百姓,貪污錢財無數;還有說他荒yin好色,在廣南搶了無數民女,至於其他什麼不敬神明,有傷教化,狂妄自大,盜世欺民等等莫名其妙的罪名,更是不計其數。

不到三天的時間,趙眘的書案上以經放了一百多關於楊炎的奏章。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彈亥,也有一些是替楊炎辯護的奏章,不過這一類卻是少數。不過儘管目前上言的官員雖多,但發言的都還只是一些中下級的官員,朝裡如侍郎,尚書,大學士一類的高級官員這時都還在靜觀其觀,並且揣摩皇帝和執政大臣們的意見,以免在這個時候發錯了言,站錯了隊。

因爲在出徵以前,趙眘對楊炎的用兵安排知道一清二楚,因此在一開始還能沉得住氣,但隨着反對楊炎的聲音越來越大,上書的官員越來趣多,趙眘也開始有些舉棋不定了,終於決定招集執政大臣,來商議廣南的事情。

結果六位執政大臣中,虞允文和韓彥直自然是堅持力挺楊炎,而龍大淵和史浩則一力主張反對。

史浩認爲楊炎到了廣南三個月,但寸功未立,才時摩尼教氣焰如此器張,以至於鍾子昂自立爲王,完全是因爲楊炎消極怠戰的縱容結果。

龍大淵更是提出既使是不追究楊炎的責任,但他也不再適合主持平敵的事宜,應該立刻另換別人來代替楊炎,主管廣南平亂的事情。或者命令楊炎馬上出戰,必須取勝。

虞允文則認爲目前楊炎纔到廣南三個月,不急於求成,而是在堅守中以待時機是完全正確的戰略,何況這三個月以來,廣南並未失一地,比起范成大制置廣南時以經要好得多了,臨安的大小官員們不瞭解內情,胡亂發言是可以理解,但朝廷和中書省這個時候絕不能自亂方寸,應該要信任和支持楊炎。

而韓彥直更是舉出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與其據敵時都拒守不戰,最終拖到諸葛亮累死五丈原的例子,來說明楊炎的做法完全是合乎用兵之道的。

雙方在朝堂上各執一辭,互不相讓,爭論了一天的功夫,但誰也說服不了誰。而另兩位執政大臣,樑克家和洪适這時卻任由他們爭得紅面耳赤,始終一言不發,保持中立。

結果從上午日出三竿,一直討論到紅日西落,幾位執政大臣在金殿上爭得口乾舌燥,精疲力竭,但也沒有研究出一個所以然來。趙眘無奈之下,只好宣佈今天就先商議到這裡,大家都回去休息,明日請早,再繼續商議。

趙眘只覺心煩意亂,五心不安,只想回去早點休息。偏偏回到寢宮裡,見到太子趙惇正在這兒陪着謝皇后坐着,也是一臉愁容,唉聲嘆氣的樣子。

原來謝皇后見太子和李妃成婚了數年,一直不見生育,徵得了趙眘的同意之後,更將自己身邊一個姓黃的貼身宮女賞給太子爲側妃,這本也是謝皇后的一番好意,希望太子多幾個側妃,也好早日能生個一男半女,也爲皇室續傳香火,那知李妃一見頓時醋意大發,在東宮撒潑一般大鬧了一場。趙惇性格懦弱,爭不過李妃,只好跑到宮裡來找謝皇后述苦。

趙眘爲了廣南的事情,本來正是心焦意燥,聽了趙惇的話更是火上加油一般,頓時將一肚子氣全部潑在趙惇身上,指着趙惇厲聲道:“你這無用的東西,朕每天日夜操勞,有多少軍國大事要處理,而你卻連區區一個婦人都管教不好,你如此懦弱,將來如何君臨天下,朕百年之後,這大宋江山還不是要斷送在你的手上。”

趙惇自出生以來,趙眘從來都和顏悅色的對他說話,那怕是偶爾責備他也不曾有過重語,從未像現在這麼聲色俱厲,趙惇聽了又羞、又驚、又怕,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時又氣又急,一口氣沒上來,頓死昏死了過去。

趙眘和謝皇后都大驚失色,趕忙命人搶救,又叫人去傳太醫來把脈醫治。宦官宮女們一陣忙亂,把趙惇擡到牀上躺好,謝皇后坐在牀頭,趙眘這時也後悔自己一時氣急,把話說重了,不禁又恨又悔。就在這時,又有一個宦官進來稟報:“永安公主求見官家。”

趙眘苦笑了一聲,道:“叫她進來吧。”

趙月如進來,見到這樣的情景,也嚇了一跳,匆匆給趙眘見了禮,便來到牀頭,問謝皇后道:“聖人,三哥這是怎麼了?”

謝皇后自然不好說太子是被趙眘嚇昏過去的,也只好苦笑了一下,沒有說話。這時太醫趕到,忙給趙惇把脈,過了一會兒,太醫才道:“皇上,聖人,太子只是一時急燥,怒火攻心,才昏了過去,並不大礙,微臣開幾副藥吃了,只需要靜養幾天也就好了。藥由微臣每天親自煎熬好送來,只是以後千萬不能讓太子在心急上火了。”說着就起身到桌邊去開藥方。

這時趙惇也緩緩轉醒過來,趙眘,謝皇后,趙月如見了這才放下心來。太醫走了以後,趙月如又問道:“官家,這是怎麼一回事,三哥好好的怎麼會昏倒了呢?”

趙眘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道:“李妃又在東宮鬧起來,所以太子到宮裡來找聖人訴苦,朕因爲最近爲朝廷上的事情的心中煩惱,於是說了他幾句,一時說得重了一點,他就一下子昏了過去。”

謝皇后道:“官家,天以經晚了,太子纔剛剛轉醒過來,身子還弱着,只怕是受不了折騰,而且臣妾也以經命人去準備房間去了,今夜就留太子在宮裡休息吧。”

趙眘點點頭,知道謝皇后是怕太子回去以後又被李妃給氣了,道:“你就去安排吧。”

謝皇后招呼宮女,宦官們拾來軟牀,將趙惇擡去休息。趙眘這才問趙月如,道:“六娘,你來見朕有什麼事情嗎?”

趙月如道:“有事,九娘有一封信,託我轉交給官家。”說着拿出信遞給趙眘。

趙眘打開信箋,看完之後沉呤不語,原來楊炎的奏章發出之後,趙倩如先怕趙眘有什麼動搖,特意自己寫了一封信,詳細的說明了廣南現在的局勢,並請趙月如有機會在趙眘面前多多勸導。而最近幾天朝廷裡發生的事情趙月如也是知道的,因此這纔來見趙眘,偏偏遇見了太子這檔子事情。

趙眘將信收回信封裡,嘆了一口氣道:“朕也知道楊炎現在堅守不戰是在等待時機,但這幾天朝廷的情況你也是知道,有那麼多官員都在反對楊炎,但畢竟衆口一詞,朕也實在有些爲難。”

趙眘將信收回信封裡,嘆了一口氣道:“朕也知道楊炎現在堅守不戰是在等待時機,但這幾天朝廷的情況你也是知道,有那麼多官員都在反對楊炎,但畢竟衆口一詞,朕也實在有些爲難。”——

爲了讓作者知道目前各位書友對【宋翔】的看法,做了這個調查,請大家到書評區裡支持一下,耽誤不了大家幾分鐘,好讓作者把【宋翔】寫得更好。

十六弒君3二十郊遊五 信王府3五十三初戰告捷(上)五王霸利義之爭(下)六摩尼教的滅亡7十四兵變4三十二安西兵變(下)十七立後(一)五十一定都(下)六公主傾情5七十又一次遠征(下)六十意外的援軍(上)二出使南宋四 全線崩潰2四 再上征途5一二五強攻通州六公主傾情7十一金與西夏四 全線崩潰6五十七金軍撤軍十棄守建康府3五半路伏擊6五 進攻海南4四十一轉攻建康(下)四變法圖治(三)十六 進攻貴州4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十收復大理城2十一交趾臣服3二完顏雍架崩(下)四十二金殿審議(下)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六公主傾情2七鬥智鬥力5十五脫困1十金國的陰謀(四)三十五演武十二突襲廣州1一一二杭愛山大戰四十九江淮首戰(二)五十一準備秋獮(上)十一結案3六十四和談(下)九兵敗如山6十一圍城打援1十五初戰告捷(上)七宗教的力量2九廣南練兵1六十九孤注一擲(二)二十五飲馬黃河十四任氏密謀(上)三十四海上追逐十八臨安的流言7三臨危受命5一下旨南征5七金國的陰謀(一)九兵敗如山5八十一各自出擊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十四十三翼之戰5十三 大宋水師 中六十九重開議和(下)五十二通風報信(上)九戰象2四十六血戰(二)九兵敗如山7七十七劫後重聚(上)三廣東之行4一 回家2六十八結局(二)五歸家十三鶴蚌相爭4三臨危受命3十八立後(二)十一金與西夏十一征戰塔塔兒3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八 橫生變故2十大破西夏軍1二楊炎大婚4十一聖旨4十七擁立新君4七年輕人的天下1六出奇制勝5八出使蒙古2一二二對策(上)十九立後(三)十三宋軍出兵4十三暗流潛伏5六出奇制勝4一雙懸日月5十五脫困1十八還有援軍嗎1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一二八宋蒙之戰(下)五十九火炮轟門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十三分裂2一新朝氣像
十六弒君3二十郊遊五 信王府3五十三初戰告捷(上)五王霸利義之爭(下)六摩尼教的滅亡7十四兵變4三十二安西兵變(下)十七立後(一)五十一定都(下)六公主傾情5七十又一次遠征(下)六十意外的援軍(上)二出使南宋四 全線崩潰2四 再上征途5一二五強攻通州六公主傾情7十一金與西夏四 全線崩潰6五十七金軍撤軍十棄守建康府3五半路伏擊6五 進攻海南4四十一轉攻建康(下)四變法圖治(三)十六 進攻貴州4八十九西夏的結局(三)十收復大理城2十一交趾臣服3二完顏雍架崩(下)四十二金殿審議(下)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六公主傾情2七鬥智鬥力5十五脫困1十金國的陰謀(四)三十五演武十二突襲廣州1一一二杭愛山大戰四十九江淮首戰(二)五十一準備秋獮(上)十一結案3六十四和談(下)九兵敗如山6十一圍城打援1十五初戰告捷(上)七宗教的力量2九廣南練兵1六十九孤注一擲(二)二十五飲馬黃河十四任氏密謀(上)三十四海上追逐十八臨安的流言7三臨危受命5一下旨南征5七金國的陰謀(一)九兵敗如山5八十一各自出擊六十三爾虞我詐(下)十四十三翼之戰5十三 大宋水師 中六十九重開議和(下)五十二通風報信(上)九戰象2四十六血戰(二)九兵敗如山7七十七劫後重聚(上)三廣東之行4一 回家2六十八結局(二)五歸家十三鶴蚌相爭4三臨危受命3十八立後(二)十一金與西夏十一征戰塔塔兒3八十五攻佔中都(下)八 橫生變故2十大破西夏軍1二楊炎大婚4十一聖旨4十七擁立新君4七年輕人的天下1六出奇制勝5八出使蒙古2一二二對策(上)十九立後(三)十三宋軍出兵4十三暗流潛伏5六出奇制勝4一雙懸日月5十五脫困1十八還有援軍嗎1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一二八宋蒙之戰(下)五十九火炮轟門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十三分裂2一新朝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