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襄樊(一)

襄陽和隔漢水相望的樊城合稱爲襄樊,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戰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兵取江南的必經之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關羽就是死在這裡。

因此宋室南渡,定都臨安之後,宰相朱勝非就力主收取襄陽六郡,拱衛臨安。皇帝趙構也知道襄陽後重要性,特意調遣岳飛出任收取襄陽的主將。這也是趙構登基之後,唯一一次主動出擊,收復失地的戰役。此後襄陽就成爲岳飛的防區。後來又在此設置御前駐軍司。而大宋復國之後,對御前駐軍司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而襄陽也是數不多的依然保留下來的御前駐軍司之一。

現在襄陽府的御前駐軍都統制是時俊,也是大宋軍方僅存爲數不多的老將。不過說是老將,其實時俊才四十出頭的年紀,正當壯年,只是現在大宋軍方大多都是三十左右歲的年輕人唱主角,因此才顯得老了一些。襄陽府的御前駐軍是三萬,有一萬人馬由副都統制張漢英率領,駐守在樊城。留守在襄陽的只有兩萬人馬。

雖然金軍以經完成了對襄陽外圍的淸掃工作,但襄陽本身就是一座堅城,城牆高度都在四丈以上,並分爲前後兩層,而且在後排還有安置牀弩和投石機的位置。城樓更是高達五丈有佘,加上與漢水北岸的樊城以一道浮橋相通,相倚而立,互爲依託,是一個攻守極佳的戰略要地。

不過金軍也做了不少前期的工作,完顏長之率軍返回南陽之後,立刻開始了進取襄陽的佈置。首先命僕散忠義率軍兩萬,駐守谷城,遏制漢水上游,又命大將石盞領一萬人馬,駐守宜城,切斷漢水下游。又派蒲察定住領兩萬人馬,鎮守隨州,以防楊炎帶兵回援。自己和石抹燕山率領溫古孫、古裡甲、術魯、唐國瑞、商景亮等人領八萬金軍,向襄樊發動了進攻。

完顏長之知道,襄樊兩城必須逐個擊破,首先在襄樊的漢水上下游各搭設了一座浮橋,保證了金軍在漢水兩岸的往來,隨後派石抹燕山率兩萬人馬,渡過漢水,在襄陽城東北下寨,牽制襄陽的宋軍,完顏長率領大軍,首先向樊城發動了攻勢。

樊城只是襄陽的副城,而且又是背靠漢水,無論是城防還是地勢,都比襄陽差了許多,而且金軍攻城的物資器械都十分齊備。現在又有完顏陳和尚攻取濠州的經驗做借鑑。因此攻城戰一開始,金軍的攻勢就十分兇猛,在第一天就多次攻上了城牆,幸好守將張漢英指揮宋軍,奮力死守,多次打退了金軍,終於還是保住了城池。同時也像襄陽的時俊救求。

但第一天的戰鬥,對金軍來說,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雖然完顏長之從完顏陳和尚那裡得到了許多攻城的有益經驗,但畢竟缺乏親自的實踐,第一天的攻城戰,對完顏長之來說,主要的目地還是檢驗一下這些經驗的實際作用,並且衡量一下樊城的防守力量。

第二天,金軍纔開始正式使全力攻城,無論是強度還是力度,都要比上一次大了許多,而且宋軍頓時感到壓力比昨天要大得多了,張漢英、範天順、牛富等守將都親自上陣,率領着宋軍奮力守城。

而襄陽的守將時俊也親自率領人馬,趕去援救樊城,但一連兩次出兵,都被石抹燕山攔住,第一次被金軍擊敗,退回襄陽。

但回到城中之後,時俊也知道軍情危急,因此馬上就組織了第二次援救,而且這一次時俊也學聰明瞭,將人馬分成兩批,以五千人馬爲前隊,遇到石抹燕山的攔截之後,雙方立刻展開了激戰。而宋軍第二隊的三千人馬卻趁着這個機會,踏上浮橋,渡過了漢水,趕到了樊城。

這時正好樊城快要支持不住了,宋軍的援軍趕到城下,一陣沖殺,而金軍雖然也有所準備,但只是防着城中的守軍殺出,卻對城外沒有太注意。而且也不知道宋軍來了多少人馬,因此只好放棄繼續進攻樊城,轉頭來先迎戰援軍。後來儘管三千人馬只有一千多人退回襄陽,但樊城卻甴此緩過一口氣來,終於又一次守住了城池。

而完顏長之對此也大爲惱火,把石抹燕山狠狠訓斥了一頓。同時命令石抹燕山第二天燒燬宋軍的浮橋,徹底斷絕樊城的援軍。

石抹燕山也憋了一肚子火,到了第二天,立刻出兵,自己領一萬人馬去進攻襄陽,分出另一萬人馬去焚燒浮橋。儘管時俊也率軍出戰,與金軍極力爭奪,但畢竟一心不能二用,在守住襄陽和保護浮橋的兩者之間,只能選擇守城爲上,結果終於被金軍燒燬了浮橋,切斷了與樊城的聯絡。

失去了後援的樊城終於抵擋不住金軍的進攻,在浮橋被毀的第二天,就被金軍攻破了城池。主將張漢英、副將牛富都在城中力戰而死。只有範天順精通水性,帶着少數宋軍鳧水渡過了漢水,逃到襄陽城中。

時俊將範天順等敗軍收入城中,這時襄陽的屏障以失,守軍加上民軍也不過二萬多人,人心惶惶,軍心不穩,可以說形勢危險之及。但時俊也深知襄陽的重要性,決不能輕易放棄,因此招集衆將士聚齊,道:“我奉朝廷之命,鎮守襄陽,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誓與襄陽共存亡。望諸位齊心用力,共保襄陽。”

統制夏貴也挻身而出,道:“諸位將士,你們的父母妻兒大多都在城中,一旦棄城而逃,必攜男女老幼,行動遲緩,容易被金軍追上,而襄陽城牆高厚,糧草充足,易守而難攻,因此不如死守此城,努力一戰,或可死中得活。”

衆將士聽了,也都齊聲高呼:“我等都願死守襄陽,絕不後退。”

時俊見士完尚可一戰,這才放下心來。而就在這時,有人來報,有張善、張貴兄弟招集了三千民兵,趕來增援襄陽的守衛。雖然只是民兵,但畢竟是得到了一支援軍,因此宋軍的士氣也大幅提高,不在像剛剛得知樊城失守的時候那般消沉。

見軍民的心氣都得到了振奮,時俊立刻開始佈置守城備城事宜。將人馬分配防守四門,並在城中招募了二萬多名百姓,付責搬運器械物資。同時又將城外的數千民房全部燒燬,以免爲金軍所用。

而完顏長之在攻下了樊城之後,只修整了兩天,馬上就對襄陽發動了進攻。

剛剛攻下了樊城,金軍的士氣也十分高漲,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恨不能完顏長之的攻城命令一下,如潮水一般向襄陽城攻去。

但襄陽的城防比樊城不知要高出多少,城牆高且不說,就是環城寬達五六丈的護城河,是引入的漢江水,就是一道極難攻破的屏障。如果不首先攻克護城河,根本就無從進攻襄陽。而這時完顏長之以經收到了消息,楊炎以經率領大軍十萬餘衆,從光州出發,趕來救援襄陽。當然金軍的六萬後續人馬也在向襄陽方向前進,而且還領先宋軍一天的路程。

不過完顏長之可不敢掉以輕心,如果等楊炎的大軍到了,局面就變得複雜了,最好還是在楊炎到達之前,就攻下襄樊,不過自己可是隻有十天左右的時間。

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襄陽的護城河。因此完顏長之立刻下令,強徵了六萬多名大宋的百姓作民役,付責填平護城河的工作。

這一招十分狠毒,如同是由金兵來幹這項工作,必然會遭到守城宋軍的兇狠打擊,攻城還沒有正式開始,就會損失不少兵力,而且也很傷士兵。但由大宋的百姓來做這項工作,卻令宋軍無法痛下殺手,只能眼睜睜儷看着護城河被一點一點填平。完顏長之當然也知道,自已的這種做法殘忍,但爲了取得最後的勝利,也顧不了許多了。

民役分爲兩批,一批去截斷漢水流入防城河的通道,另一批付責填埋護城河。甴於沒有宋軍的干撓,工作進行得也很迅速,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不僅堵住了漢水,而且將護城河也填平了多處,至少足以展開攻城戰了。

由於使用大宋的百姓做民役非常順手,因此在攻城戰開始之前,完顏長之也考慮過,要不要再逼使大宋的百姓做前導,這樣也更容易攻取襄陽。這種戰術,在大金建國的征戰中,到是經常使用。

但完顏長之思考再三,終於放棄了這個誘人的計劃。畢竟現在離大金建國,以經過去了六十多年的時間,而且金國也接受了許多漢族仁義道德的關念,強徵百姓填埋護城河,雖然做得過份了一些,但畢竟可以借和是使用民役,而逼百姓爲前導攻城,那可就是另一回事3。而在另一方面,完顏長之的自尊心,也迫使他放棄用這種方式攻下襄陽。

因此護城河被填平之後,完顏長之下令,將民役全都放了,然後開始向襄陽發動進攻。

八世外高人7五誓師出發3六摩尼教的滅亡2後記八 橫生變故4三 白土鎮大捷 中十四任氏密謀(上)十二蒙古使臣(上)三十二安西兵變(下)一南下3十一圍城打援1十七擁立新君4五婚姻大事2七十二經略西北二攻克信州5三十二安西兵變(下)十六初戰告捷(下)一零九金國潰敗八 杞縣解困 下一一一進軍河北(下)九十八汴梁攻防戰(三)七十一海上之戰(下)五婚姻大事3一 臨安的朝議2三 再見嚴蕊1十大破西夏軍2五婚姻大事1九十反間計(上)六十四楊炎回建康(一)十二大金太子3一百奇襲黑林(上)三十三壽昌大捷九打賭4十一結案5八十招之約2四征戰山東3十拒守不戰1十六弒君7十六 廣州2七出兵大理1十一新君登基1三 叢林奇遇3六 臨安之夜3十五仁修之戰2一 回家1六十三爾虞我詐(下)二 張浚病故3十三宋軍出兵3二海上突襲4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十棄守建康府2六摩尼教的滅亡1一百七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下)十九金國變法(下)四十一轉攻建康(下)六十二勢不可轉(下)九十六會面一一九守衛興中府十二劉寶的敗兵九兵敗如山3七出兵大理6七十一金國的隱患九十平叛之戰(上)七 黑陽山 上十棄守建康府2七鬥智鬥力1七十八劫後重聚(下)二夜探王府3七十一撤離東京十棄守建康府4一百八乃蠻三臨危受命3九戰象4六十三和談(上)十五分兵兩路5八十招之約1十九撤軍之議四十四了結(三)十五分兵兩路3八楊炎起復十七大理使臣7一二八宋蒙之戰(下)十四漁人得利4八出使蒙古1五楊炎的建康生活十收復大理城6五 信王府2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一完顏雍架崩(上)六摩尼教的滅亡7五 信王府1七十四平息叛亂(三)五誓師出發3八 橫生變故2七十一說動李全十六初戰告捷(下)十七擁立新君1四 再上征途3三新婚蜜月3三 叢林奇遇5
八世外高人7五誓師出發3六摩尼教的滅亡2後記八 橫生變故4三 白土鎮大捷 中十四任氏密謀(上)十二蒙古使臣(上)三十二安西兵變(下)一南下3十一圍城打援1十七擁立新君4五婚姻大事2七十二經略西北二攻克信州5三十二安西兵變(下)十六初戰告捷(下)一零九金國潰敗八 杞縣解困 下一一一進軍河北(下)九十八汴梁攻防戰(三)七十一海上之戰(下)五婚姻大事3一 臨安的朝議2三 再見嚴蕊1十大破西夏軍2五婚姻大事1九十反間計(上)六十四楊炎回建康(一)十二大金太子3一百奇襲黑林(上)三十三壽昌大捷九打賭4十一結案5八十招之約2四征戰山東3十拒守不戰1十六弒君7十六 廣州2七出兵大理1十一新君登基1三 叢林奇遇3六 臨安之夜3十五仁修之戰2一 回家1六十三爾虞我詐(下)二 張浚病故3十三宋軍出兵3二海上突襲4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上十棄守建康府2六摩尼教的滅亡1一百七舊的結局和新的開始(下)十九金國變法(下)四十一轉攻建康(下)六十二勢不可轉(下)九十六會面一一九守衛興中府十二劉寶的敗兵九兵敗如山3七出兵大理6七十一金國的隱患九十平叛之戰(上)七 黑陽山 上十棄守建康府2七鬥智鬥力1七十八劫後重聚(下)二夜探王府3七十一撤離東京十棄守建康府4一百八乃蠻三臨危受命3九戰象4六十三和談(上)十五分兵兩路5八十招之約1十九撤軍之議四十四了結(三)十五分兵兩路3八楊炎起復十七大理使臣7一二八宋蒙之戰(下)十四漁人得利4八出使蒙古1五楊炎的建康生活十收復大理城6五 信王府2五十二趙愷入臨安(上)一完顏雍架崩(上)六摩尼教的滅亡7五 信王府1七十四平息叛亂(三)五誓師出發3八 橫生變故2七十一說動李全十六初戰告捷(下)十七擁立新君1四 再上征途3三新婚蜜月3三 叢林奇遇5